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交气和而言确无隐情貌敬取予之际苟涉非义虽小
不居善居积喜施 惠江
湖间多所结纳子孙承其旧贯
所至如归尝泊小孤山风涛顿起一舟覆众愕不敢动
翁亲率长年往救得将溺者七人夺之 (第 11a 页)
为兢兢严于
一食一饮故人以为苦太上甘节其次苦节其下丧节
苦之不敢猥藉口于甘夫然故多饕餮之徒矣
    惠江公
(第 7a 页)
惠江
出龙川至郡城合西江而北其间有隐君子为 (第 7b 页)

江公
(第 7b 页)
惠江公
名时字允中其先楚人也徙保昌洪武间
徙博罗泊头永乐间徙郡城北临 (第 7b 页)
惠江
父鹤林公瓒取
曾孺人生公节槩异群儿年十五补郡博士弟子受学
进士李惟肖所时时称说古人椠觚佔毕非其好也李 …… (第 7b 页)
作西铭说公既退学益专间垂钓 惠江
于当世澹如也
嘉靖辛丑愤切诣阙上十八策并集古训献之至京师
与翟先生同舍感赵简子怃然赋临河而归公归亦同 …… (第 9a 页)
学录濂溪明
道象山白沙阳明中离诗讽咏之称六先生见道诗年
六十六卒萼为严郡文学有声家学也
论曰余先君与 惠江公
善也谢先生亟称 (第 11b 页)
惠江公

学顾不尽合所谓谔谔者耶其殊途同归也余睹世谈 …… (第 11b 页)
学甚众屈髡奭矣要以躬行难 惠江
之学造于夫妇仲
姬为刘以成妇刘翁每称妇孝谨闺阁未尝闻履声有
由也以成与余善余故具论之
  行状
   (第 12a 页)
  灵鹫山在县西南十五里峭拔高峻上有瀑布泉白鹿
庵又五里为岩洞山高数十仞容十馀榻泉绕洞前旧
传有桃花片大寸许从洞中流出(名胜志) 义江在县北
七十里源出丁岭流至苏桥分为三入永福江一历铜
鼓墟东流合相思水入漓 屐齿痕在江口石矶上相

传蜀汉时有武当者偕诸葛武侯征牂牁溺智 惠江

焉英灵白昼擐金甲挥刃大呼响应山谷尝临流踞坐
矶上屐痕宛然可观





  粤西文载卷十三 (第 45b 页)
  近有
近有山东信河南已退兵初闻通汉使又复叛齐城机
笑多疑失师怜少算倾如何金四万容易托陈平
  谢饶内史 惠江

花掩露猗猗情深寄一枝已看辞众草还得近华芝绿 (第 2a 页)
备。而后人尤难着手且如班书专录刘歆书其可信乎其可信乎。先从此辨明。然后可以下语。又岂不极难者耶。虽如 惠江
段孙诸人。其刻核如汉朝老吏而不及于此。孙书又其太宽。惟古今说之并存。不欲发之。以吾力量不及孙百之一。 (第 111L 页)
本宅。起居万安。是则慰幸。而第未知启旆之期。有违奉送之节。既以为恨。而且闻彼此俱未清净。尤以为虑。下 惠江
鲜。才拨苞封。银鳞耀映。珍玩无斁。兹盖伏荷丈者比野客亦知江湖风味。感戢之至。无以尽谢。侍生近患疟疾。 (第 274H 页)
   三月十五日。得家书。知卷归之计不成。
   次尹秀才拯见寄二律
   谢愁州(钟城)朴使君惠鱼酒
   愁州使君。次赠二首。复 惠江
鱼香蔬。仍即和呈。
   偕野老到前川柳阴。障石戏流。白溪上木而书之。
   和愁州病中见寄
  
江。离肠回日九。只影伴时双。柳院期难践。蓬门听喜跫。烹鱼催唤酒。兀然醉空窗。
愁州使君。次赠二首。复 惠江
鱼香蔬。仍即和呈。
家乡迷复岭。殊域限单江。断梗漂身孑。飞蓬集鬓双。昼莺工唤梦。夜虎错疑跫。近觉行吟 (第 30L 页)
   送中原金判官赴任肇
   尹待制绍宗慈氏挽词
   寄徐御史(彦)
   明农堂杂咏
   谢赵判事(仁沃) 惠江

   次宫词夜直韵(丁卯)
   雪后次野堂韵
   久雨。次野堂韵。
   次野堂喜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