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商父巳敦铭跋
父己敦一上圜下方崇一尺五寸唇广四尺厎二尺八
寸腹受五升舟五尺四寸其文云雷其耳饕餮铭二字
在腹盖商器也商人尚质作祭器以荐祖考犹以父称

故鼎有父甲父乙父丁父己父辛父癸尊有父乙父丁
父己父癸彝有父甲父乙父丙父丁父己父辛父癸卣
有父乙父丙父丁父己父辛父癸爵有父乙父丁父戊
父己父庚父壬父癸觚有父乙父庚觯有父己父辛斝
有父丁甗有父乙父己鬲有父己盉有父丁父癸举有
父己父辛盘有父辛匜有父癸然则敦以父己名固其
宜已不惟是也有以祖名者尊之祖丁祖戊卣之祖乙
祖丁祖庚祖辛爵之祖丙祖丁觚之祖丁甗之 祖己
(第 2a 页)
 大旨矣而复云帝小辛立殷复衰百姓思盘庚而作
 不已乖乎
殷本纪云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
 惧 祖己
乃训王曰云云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 (第 4b 页)
祖己
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 (第 4b 页)
 立其庙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考之于书此篇
 即 祖己
训王之辞其曰高宗者史氏追称耳诸篇之
 体皆然而云武丁既没 (第 5a 页)
祖己
嘉之而作缪矣且立庙
 称宗自国家之事岂独出 (第 5a 页)
祖己
之意哉
高宗之训乃书篇名自当全著而但云及训此复失之
 太简矣
宋世家云微子度纣终不可諌欲死之及去未能 (第 5a 页)
   题洪氏慈节堂
慈母人间非不多慈而节者能几何洪母之慈似亦少
慈不徒爱爱而教一灯母子共分光母读子读影相吊
若其操节果何如为念夫家世业儒我今傥若差一念

万卷家藏弃无馀天地一逆旅百年能几许夫在则视
夫夫亡则视子但愿子有立夫死犹不死妾身自分止
于此吁嗟兮洪君君母之贤世罕伦君今莫计位高下
只取胸中一物真我闻立身须以道善名是显亲汗青
岂必皆达者未计眼前屈与伸我亦为人子年来已度
三十春家贫自少事章句父祖力家百苦辛往年吾
捐弃临行犹愿孙成器而今一第市童怜痛哉吾祖
安在矣祖母于今老色深念之中痛不能任双亲四目 (第 13a 页)
益甚,成形之祸月以迫切,不救之患日浸娄深,咎败灼灼若此,岂可以忽哉!《书》云:「高宗彤日,粤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假王正厥事』。」又曰:「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即饬椒房及掖庭耳。今皇后有所疑,便
兖州箴
悠悠济河,兖州之宇。九河既导,雷夏攸处。草繇木条,漆丝絺纻。济漯既通,降丘宅土。成汤五徙,卒都于亳。盘庚北度,牧野是宅。丁感雊雉, 祖己
伊忠。爰正厥事,遂绪高宗。厥后陵迟,颠覆汤绪。西伯戡黎,祖伊奔走。致天威命,不恐不震。妇言是用,牝鸡
,皆以台榭宫室为戒。然今宫室之所以充广者,实由宫人猥多之故,宜简择留其淑懿,如周之制,罢省其余。此则 祖己
之所以训高宗,高宗之所以享远号也。」(《魏志·高堂隆传》,又见《续汉·五行志二》注)

诏问汉武厌灾
门下事表

  咎繇谟虞,伊尹相商,吕望翊周,萧张佐汉,咸播功化,光格四极。暨于继体,咎单、傅说, 祖己
、樊仲,亦隆中兴。或明扬侧陋,或起自庶族,岂非尚德之举,以臻斯美哉!历观近世,不能慕远,溺于近情,多
故人之所以事之者。极简洁而主畏敬。不敢渎屑焉耳。不然圣人之孝。岂不欲时时而享。日日而祭之哉。使傅说, 祖己。
非圣与贤则已。如其圣与贤也。则天下万世之有国家。承祀典。不监于书之训。而于谁之监哉。抑又闻之。记曰。 (第 172L 页)
虽以说命言之。上中下三篇。上则审像。中则总揆。下则至于四海咸仰。则其间年数不知为几许矣。
肜日雊雉。 祖己
之格王。可谓大人之事。先格王后正事。盖亦知本末之序者。以高宗之贤。无所答何也。既以旨哉答傅说。故此篇 (第 25H 页)
无少概见欤。(高宗肜日)
王司敬民之敬。自成汤圣敬日跻而得来。 祖己
之学。于此可以推知。
太甲之时无灾异。高宗之时有灾异。何也。太甲困而得之。既终允德。故战兢临履之工。 …… (第 25H 页)
不虞者。以人欲而失其常也。曰不迪率典者。以民不率性也。率性者道。修道者教。祖伊所谓典。即谓道教也。 祖己
谏则高宗亟从之。祖伊谏则帝辛不悛。祖氏世济其美。商帝忝厥先祖。忝先则替。济美则兴。
箕子痛商纣之雠敛 (第 25L 页)
   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诸野。得诸傅岩。作说命三篇。(郑五十四五六〇殷本纪无作说命之文。礼记皆作兑命。)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郑第五十七五十八〇汉书五行志引书序飞作蜚。)
   殷始咎周。周人乘黎 ……   今我既羞告尔于朕志。若否。罔有弗钦。无总于货宝。生生自庸。式敷民德。永肩一心。
 高宗肜日
   高宗肜日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汉书格为假)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
 〔考异〕殷本纪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节)伊陟曰妖不胜德。帝其修德。太戊从之。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马云艾治也)作太戊。〇镛案古今百篇之目。都无太戊。而唯史记有之。或此咸乂四篇。其一篇当为太戊也。又巫咸所治。明是祈禳之事。而史以为王室之治政。诚如是也。书序何以祥桑谷起首也。
 〔考异〕书大传云武丁之时。先王道亏。刑罚犯(缺。)桑谷俱生于朝。武丁问诸 祖己。
〇汉五行志。刘向以为殷道既衰。高宗承敝而起。怠于政事。故桑谷之异见。〇王应麟云刘向盖袭大传之误。〇镛 …… (第 13H 页)
 〔考异〕说文录书序。高宗梦得说。使百工营求。(无诸野二字。)〇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乃使百官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今名圣人窟)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无作说命句。)〇杨慎曰武丁尝居民间。己知说之贤矣。一朝欲举而加之臣民之上。人未必帖然以听也。故徵之于梦。盖商俗质而信鬼。因民之所信而导之。是圣人所以成务之几也。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郑第五十七五十八〇汉书五行志引书序飞作蜚。)
 刘歆云鼎三足。三公象也 (第 14L 页)
。而以耳行。野鸟居鼎耳。是小人将居公位。败宗庙之祀也。(汉书五行志)〇郑云鼎三公象也。又用耳行。雉升鼎耳而鸣。象视不明。天意若云当任三公之谋以为政。(梅云耳不聪之异。)〇镛案五行传休咎之占。皆附会不经。详著于洪范说。
 〔考證〕殷本纪帝武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 祖己
曰王勿忧。先修政事。乃训王。(比下录经文)武丁修政行德。殷道复兴。帝武丁崩。子祖庚立。 (第 14L 页)
祖己
嘉武丁之以祥雉为德。立其庙为高宗。(定世祀不迁曰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训。〇蔡云盖祭祢庙也。序言汤庙者 (第 14L 页)
非是。〇金云盖高宗之庙。肜祭之日。有雉雊之异。序言汤庙者非是。按史记则 祖己
述高 (第 14L 页)
宗之事。为祖庚作也。高宗名臣多称甘盘、傅说。无曰 祖己
者。又凡书之本叙。多称其君之名。或曰王。未有以庙号称者。而此曰高宗肜日。果若追书之者。史记之言是也。 …… (第 15H 页)
宗。且以庙号称之。又曰典祀无丰于昵。详味其辞。又安知非祖庚之时。绎于高宗之庙。而有雊雉之异乎。则二书 祖己
以训祖庚明矣。太史公博极古书。系之祖庚之纪。当必有据。后又为孔安国所误。重取而无所择云。(阎潜丘亦从 …… (第 15H 页)
雉。故曰高宗肜日。若高宗祭成汤之日。越有雊雉。则不得云高宗肜日。此易知也。〇又按高宗之训。其文虽亡。 祖己
以训高宗则不得云高宗之训。必此 (第 15H 页)
祖己
追述高宗之诲言。用训今王。乃可曰高宗之训。
 〔考證〕郑云高宗欲废祖庚立祖甲。祖甲以为不义。逃于民间 …… (第 15H 页)
 马云咎周者。为周所咎。受读曰纣。或曰受妇人之言。故号曰受。〇郑云咎恶也。纣闻文王断虞芮之讼。后又三伐皆胜。而始畏恶之。拘于羑里。(诗文王篇疏又礼疏)乘胜也。纣得散宜生等所献宝而释文王。文王释而伐黎。明年伐崇。(大雅文王疏)又云纣。帝乙之小子名辛。帝乙爱而欲立焉。号曰爱德。时人传声转作纣也。史掌书知其本。故曰受。(梅云乘胜也。戡亦胜也。)〇梅云(祖伊) 祖己
后。〇镛案戡者。刺也杀也。克也取也。恐与胜不同。
 〔考异〕殷本纪西伯伐饥国灭之。(注云饥一作阻。又 (第 15H 页)
 梅云祭之明日又祭。殷曰肜。周曰绎。(尔雅云夏曰复胙)〇孙炎云肜者。相寻不绝之意。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 祖己
曰惟先格王。正厥事。(汉书格为假)
 补云武丁既崩。庙号曰高宗。(盘庚之后。有小辛小乙。皆弟也。武丁 (第 103H 页)
小乙之子。)嗣王祖庚立。(武丁长子)不德。武丁尝欲废之。(祖甲所以逃)及立祭于高宗。逮其肜日。有雉升鼎而雊。此灾异也。宗臣 祖己
曰唯先格王心之非。乃正祭祀之事。盖谓祖庚之祭。薄于祖而丰于祢。致此灾异也。〇案此即金仁山之义也。违于 …… (第 103H 页)
 孔云高宗祭其太祖成汤。〇蔡云盖祭祢庙也。序言汤庙者。非是。〇金云盖高宗之庙。肜祭之日。(详见书序下)〇镛案帝王生时之事。不称庙号。汤生而誓曰汤誓。太甲生而训曰太甲训。高宗生而肜。当云武丁肜日。既云高宗。则高宗已死。而肜者其嗣王也。且高宗哲王也。始立之初。三年不言。为周公孔子之所共赞美。死之日。礼陟配天。宗祀曰高宗。哲王也。今详 祖己
之训。直一亡国之主。雊雉之灾。不可与太戊之桑谷。比而同之。(高堂隆说见下)其为祖庚之事明矣。
 梅云 (第 103H 页)
祖己。
贤臣也。〇郑云谓其党。(曰惟先格王。正厥事。)王云言于王。(孔云郑说是)镛案武丁之子。长曰祖庚。昏王 (第 103H 页)
也。(七年崩)次曰祖甲。贤王也。 祖己
其亦武丁之子与。
 〔考證〕高堂隆云太戊有桑谷生朝。武丁有雊雉升鼎。皆因灾恐惧。侧 …… (第 103H 页)
 〔考證〕汉书孔光传对日蚀事。引书曰唯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又成帝纪引书亦同。)
乃训于王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史记同。唯天监下民。无民字。又民中绝命。无民字。)
 郑云年命者。惷愚之人尤愒焉。故引以谏王也。〇蔡云王之祀。必有祈年请命之事。 祖己
言永年之道。不在祷祠。在义与不义而已。〇镛案郑注一片残句。见录于孔氏正义。而其于此经。足为拨乱反正之 (第 103L 页)
训。是太甲成德之后。训其后嗣也。高宗之训。是武丁致治之后。训其后嗣也。书序太甲曰伊尹训王。高宗之训曰 祖己
训王。此以伊训例之也。若然圣王哲辟。曾不得一言垂后。唯听训于臣佐已乎。 微子之命、蔡仲之命、文侯之命 (第 202L 页)
 按由是观之。人心道心。亦或是五帝遗文。
戊十 阎云无逸篇其在祖甲不义唯王。(孔云汤孙太甲也。唐孔氏因之。)蔡传正之。据下文周公言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因其先后次第而枚举之。则祖甲之非太甲明甚。不义唯王之非太甲事也亦明甚。作古文者生于蔡氏之前。错解未正之日。故太甲上曰玆乃不义。习与性成。
金氏前编曰高宗彤(一作肜)日。高宗之训。史迁系于祖庚之纪内。则是 祖己
为祖庚作。 阎云高宗彤(一作肜)日。序以为高宗祭成汤。(蔡传云祭祢庙。)凡书之本序。多称其君之名。或 (第 286L 页)
曰王未有以庙号称者。此曰高宗肜日。则安知非祖庚之时。绎于高宗之庙。而有雊雉之异乎。则二篇 祖己
以训祖庚也明甚。典祀丰昵之非高宗事也亦明甚。作古文者生于金氏之前。错解未正之日。故说命中曰黩于祭祀。 (第 286L 页)
 按许氏说文。引书云高宗梦得说。使百工夐求。得之傅岩。岩穴也。此盖汉时所相传也。为序者取之。略加改涂而为之。
高宗祭成汤。有飞雉升鼎耳而雊。 祖己
训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训。
 蔡沈曰。经言肜日。而序以为祭成汤。经言有雊雉。而序以为飞雉升鼎耳而 (第 335H 页)
雊。载籍有所傅欤。然经言典祀无礼于昵。则为近庙。未必成汤也。宗庙都宫堂室深远幽遽。而飞雉升立鼎耳而鸣。亦已异矣。
 按史记。飞雉登鼎。 祖己
训王。乃武丁时事也。以祥 (第 335H 页)
雉为德。立武丁庙。而 祖己
作训者。乃祖庚时事也。史记 (第 335L 页)
祖己
训王者。即今高宗肜日辞也。又有高宗肜日。马迁所见。乃古文别本。而与此顿异。为序者似未审此。
殷始咎周 (第 335L 页)
高宗承敝而起。怠于政事。故桑谷之异见。又误也。书大传谓武丁之时。先王亏刑罚犯。桑谷俱生于朝。武丁问诸 祖己。
刘向盖袭大传之误。
又曰。鲁语展禽曰。上甲微能师契者也。商人报焉。孔丛子引书曰。维高宗报上甲微。盖逸 (第 364L 页)
 上问曰。惟先格王。传曰格王之非心。经文无心字。而如是解者。以其下事字。有对心言之意。故看得出欤。
 臣书九对曰。人主一心。万化之本。心一正则事无不正。故孟子曰。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祖己
格王。▦不格其非心而何哉。蔡传所言。非但因下文事字而知其然也。
 上问曰。民中绝命。中者是何意。岂天 …… (第 275H 页)
 臣书九对曰。蔡传以高宗既闻傅说之戒。而意或吝改。为不听罪之證。然高宗贤君。恐无此失。故或云此乃高宗初年事。非晚岁进德。而复劳 祖己
之训如此也。此亦宛转回护之论。盖高宗之事。见于经者。惟伐鬼方及肜日雊雉二事。而说命干戈省躬。黩于祭祀 (第 275L 页)
祈多。
[咏史]其九
雉升鼎雊谷兼桑。遇警自修殷道昌。臣伊臣己空留训。后世安知不谓祥。(伊己。祖伊, 祖己。
)
[咏史]其十
盘诰三篇出矢言。当时谁不感君恩。堪叹后来无此事。鞭驱靡恤万民冤。
[咏史]其十一
 宗燮对。此以学之终始言之。而自学者学之始也。教人者学之终也。自始而终。无少间断之谓也。人君之学。虽异于匹庶。始而明德固学也。终而新民亦学也。是故新民为明德之用。成物为成己之推。

惟敩学半云者。以终始典学言之也。(以上说命下)
[高宗肜日]
祭而受釐。著于经尚矣。而为子孙者。但尽追远之孝。则锡福之理。在于祖考而已。初非徼是福而为是祀也。集传所云汉武五畤之祀。亦五畤耳。曷当于高帝文帝之庙而有祈请也哉。黩祀而徼福。高宗污不为是也。又经文及注疏。皆无是说。则蔡氏之必以此为首尾一篇之解。有何据也。
 锡夏对。祭而祈福。非高宗之所宜有而有之。故所以有 祖己
训王之语。盖黩祀之戒。已自于良弼。好神之俗。或不能无染。则高宗之为是者。似无足怪。而且以本文言之。训 (第 460H 页)
王之辞。既在肜日。而其曰降年永不永。则明知其有祈年请命之事也。曰罔非天胤。无丰于昵。则明知其为祭祀之事也。集传之必引五畤之类。特发古注之所未发者矣。
皋陶曰敬哉有土。五子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召公曰用顾畏于民碞。上下数千载。若合符契。 祖己
所谓王司敬民者。岂不诚旨哉。而其下即曰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则语脤不相联属何也。
 东稷对。人君当 (第 460H 页)
 种仁对。此段文势。虽似可疑。而若以古昔明王树后王君公。承大夫师长者。是奉若天道之意看。未必不可通。尧之建舜舜之建禹。即其事也。(以上说命)
[高宗肜日]
高宗肜日。序以为高宗祭汤之庙也。夫高宗是武丁之庙号。则史臣记武丁之事。不应逆书其庙号也。虽

以其训王之说观之。如乃曰其如台者。此便天变不足畏之说。以高宗之贤。决不至此也。此必后王肜祭于高宗之日。而诸儒但以说命中黩于祭祀一节。谓指高宗之病。以此篇属之高宗。集传亦仍序说。岂不可疑欤。
 启洛对。此篇金履祥,邹季友诸儒皆以为祖庚绎于高宗之庙。而史录 祖己
训王之辞云。恐当从之。(高宗肜日)
[西伯戡黎]
不有康食。若如传注而释之以丰年。则承诸天弃我之文。 (第 518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