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授李巨宪部尚书制    贾 至
门下褒贤策勋国之大典允文允武人之所赖陈留太
守嗣虢王巨(此下疑/脱误)杖剑(阙/)阃掌(一作/专)征东夏俾镇遏
寇之职以宠维城之固可守宪部尚书
   授 房琯刑部尚书
制    贾 至
门下蛮夷猾夏舜命繇作士楙功迈德黎民怀之周官 (第 13a 页)
大司寇亦以五刑纠万民之命邦典定诸侯之狱明德
慎罚先王至理前汉州 刺史房琯
既明且哲贞静尚宽
有文行可济于时有直言能匡其国献可替否翼亮先
朝今寇贼初灭苍生凋弊议狱缓死刑期无刑是 (第 13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文苑英华卷四百四十八 宋 李昉等 编
 制书一
  命相一
    房琯文部尚书
同平章事制 贾 至
(第 1a 页)
宪部侍郎房琯
清识雅量工文茂学秉忠义之规靡
惮艰险挺松筠之操宁移岁寒宜承题剑之荣式允济
川之望可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 (第 1a 页)
   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  杜 甫

右臣甫智识浅昧向所论事涉近激讦违迕(集作/忤)圣旨
即下有司具已举劾甘从自弃就戮为幸今日巳时中
书侍郎平章事张镐奉宣口敕宜放推问知臣愚惷(集/作)
(戆/)舍臣万死曲成恩造再赐骸骨臣甫诚顽诚蔽死罪
死罪臣比(集作/以)陷身贼庭愤惋成疾实从间道获面(集/作)
(谒/)龙颜猾逆未除愁痛难过猥厕衮职愿少裨补窃见 房琯
以宰相子少自树立晚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
琯必位至公辅康济元元陛下果委以枢密众望甚允 (第 8a 页)
   表章论
人君尊严臣下之言不可达于九重表章之用下情可
以上达得不重乎历观往代策文奏议及国朝元和以
前名臣表疏词尚简要质胜于文直指是非坦然明白
致时君易为省览夫聪明睿哲之主非能一一奥学深
文研穷古训且理国理家理身之道唯忠孝仁义而己

苟不踰是所措自合于典谟所行自谐于尧舜岂在乎
属文比事况人君以表疏为急者窃以为稀况览之茫
然又不亲近儒臣必使傍询左右小人之宠用是为幸
傥或改易文意以是为非逆鳞发怒略不为难故礼曰
臣事君不授其所不及盖不可援引深僻使夫不喻且
一郡一邑之政讼者之辞蔓引数幅尚或弃之况万乘
之主万机之大焉有三复之理国史以马周建议不可
以加一字不可以减一字得其简要又杜甫尝雪 房琯

表朝廷以为庾辞傥端明易晓必庶几免于深僻之弊
夫僻事新对用以相誇非切于理道者明儒尚且杼思
移时岂守文之 (第 16b 页)
先吏部尚书毕构少府监陆馀庆吏部尚书崔日用秘
书监贺知章礼部尚书裴宽中书侍郎严挺之河南尹
崔希逸太守 房琯
中书侍郎平章事崔涣礼部尚书李
澄词人汜水尉王昌龄等所瞻奉愿同洒扫建塔之地
广狭如素高卑得中周临四衢平 (第 4b 页)
    紫金鱼袋独孤公行状  梁 肃
仲尼述易道于坤曰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公天生懿德外方内直气茂才
全发为时文得大易之中诗人之正邈乎其不可及巳
七岁诵孝经先秘书异其聪敏问曰汝志如何句公曰
立身行道扬名之义(集作/于后)是所尚也后博究五经举其

大略而不为章句学确然有可大之业知者益器之十
五秘书捐馆公茹血(集作/衔恤)在疚踰时而后杖由是乡党
称孝三(集作/二是)十馀以文章游梁宋间通人颍川陈兼长
乐贾至渤海高适见公皆色授心服约子孙之契天宝
十三年(集作/载)应诏至京师时玄宗以道涖天下故黄老
教列于学官公以洞晓玄经对策高第解褐拜华阴尉
(集有/国字) 房琯
方贰宪部请公相见公因论三代之质
又问(集作/此)六经之指归王政之根源宪部大骇曰非常 (第 14a 页)
   褚琇

   裴光庭
   宇文融
   崔沔
   崔尚
   胡皓(共一卷/)
   李适之
    房琯
   李泌 (第 31b 页)
    (谒问甚稀适之意愤日饮醇酣恣/且为此诗林甫愈怒终遂不免)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一作/借)问门前客今朝几个
 来
   房琯
(第 1b 页)
房琯
(第 1b 页)
次律
河南人则天时平章事融之子以门荫补 (第 1b 页)
六十九
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统业周道废秦拨去古文
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于是汉兴
萧何 次律令
韩信申军法张苍为章程叔孙通定礼仪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自曹参荐盖公言 (第 46b 页)
猷竭尽报亲贞玉白华不缁不磷纵翰
祥风蜕迹泥尘今则巳矣及吾无身仰德如在瞻贤靡
因怀哉永思泣涕铭云
   清河郡公房公
墓碣铭(韩愈/)
公讳启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为宰 …… (第 5b 页)
之地
林蛮洞蜒守条死要不相渔劫税节赋时公私有馀削
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在容九年迁领
桂州封 清河郡公
食邑三千户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
礼客主违言徵贰太仆未至贬虔州长史而坐使者以 (第 6b 页)
六十篇十
二言仙九言游仙讥玄宗崇尚玄学多借秦汉为喻自
谓神仙可致聊抒旷思皆为昔贤发覆杜之荆南述怀
房琯
之贬因诸王分镇之画深中肃宗之忌中间磐 (第 8b 页)
  杜少陵集序(王云凤/)
晦翁论君子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无纤芥可
疑以杜子美与诸葛颜韩范公并称四君子者皆有功
业睹记在当时诵说在后世真如青天白日如高山大
川如雷霆雨露龙虎鸾凤者而子美不过一穷饿人耳
称之者曰诗史而已曰文章光燄万丈而已曰诗人以
来未有如子美而已曰诗至子美天下之能事毕而已
安在其并于四君子也曰安在其不并于四君子也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君子立身之本
谓之大节大节不立万事皆颓纵有功业为世倚赖不
过权谋术数塞漏补罅于一时者耳非君子体用之学
也子美为拾遗以救 房琯
失官为严武参谋又弃官寓
鄜而婴孺饿死客秦而采拾自给奔陷贼中挺然不污
严武欲杀泰然不惧是岂以富贵贫贱威 (第 4b 页)
或以否昔之有今或以无将何以鼓舞民志周流化区
王莽之复井田世滋以惑 房琯
之用车战众病其拘是
知作法何常视民所便苟新令之可复虽旧章而必擅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夫何懈倦
  三法求 (第 12b 页)
彭城人世有衣冠祖好顺泗州刺史父泳卒蕲州别
驾女四人男一人婴儿汴也是为铭
   清河郡公房公
墓碣铭
   直叙须看他句法字法淘洗鼓铸处
公讳启字某河南人其大王父融王父琯仍父子为宰
相融相天后事 …… (第 25a 页)
之地
林蛮洞蜒守条死要不相渔劫税节赋时公私有馀削
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在容九年迁领
桂州封 清河郡公
食邑三千户中人使授命书应待失
礼客主违言徵贰太仆未至贬虔州长史而坐使者以
疾卒官年五十九其子越能辑父 (第 26a 页)
  送洞元法师归茅山
绛节飘飘下紫清更参隐诀制颓龄若逢方丈庞眉叟
来受囊中赤甲经
一庵畴昔共嵚崟古木垂阴岁月深恐是三生 房次律

要随藤杖去重寻
  题三茅风雨图
笔间云气生毫末纸上松声听有无收得三茅风雨样
高堂六月是冰壶(以上茅 (第 20b 页)
   唐燕王灵夔江王元祥滕王元婴相继为苏州

   性皆庸懦贪暴时语曰
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燕虢
   独孤及代 房琯
作祭李刺史文
孝友慈惠公廉正直姑苏之役奸锋构难公秉义勇诛
其渠魁海寇围逼勾吴震骇公率羸师克剪大敌奇谋 (第 16a 页)
孤军辟府马武以七州北捍
者十二年恒山中叛复归终始十八年元不能
以一口吞河北金慬存而后亡者封建之力也 房琯
建分镇讨贼之议诏下禄山抚膺曰吾不
得天下矣谋国者制置天下犹奕棋然 (第 2a 页)
房琯

之议可以救全局从王扩之议可以收残局如
其不然未有不推枰敛手坐视其全输者也
○巳已之役徐珵唱南迁之议得 (第 2a 页)
与谢安石之采药携伎 房次律
之弹琴奕棋天
下后世胥以王佐归之岂以用不用为轩轾与
公固巳观化而去视身后之名亦一箸耳而余
之所以论公 (第 18b 页)
合葬于嘉兴县三宿字圩之阡而浣奉其妇翁
谭工部状来请铭在昔东京杨袁为汉名族华
峤以谓能守家风袁不及杨 唐房太尉琯
以德
行为相世号其门为太尉家启为凤翔参军人
咸曰真房太尉家子孙也太傅博大杰魁为时
厖臣君握文矫志晨昏 (第 11b 页)
 跋朱长文琴史
朱长文琴史载董庭兰事云薛易简称庭兰不
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貌古心远意闲体
和抚弦韵声可以感鬼神天宝中 给事中房琯
好古君子也庭兰闻义而来不远千里琯为给 (第 5a 页)
事中庭兰巳出门下后为相岂能遽弃唐史谓
其为琯所昵数通赇谢杜子美论救琯亦云庭
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琯之爱
惜人情一至于玷污易简在天宝中以琴待诏
翰林与琯同时其言必信繇易简之言观之则
庭兰固高人也赇谢之事出于谮琯者之口唐
史固出于流传而子美亦未为笃论也以 次律
之贤抱诬简牍而庭兰一老亦悠悠千载伯原
诗史一旦洗而出之可谓大快 (第 5b 页)
次律
贬广汉庭
兰诣 (第 5b 页)
次律
无愠色唐人诗云惟有开元房太 (第 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