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梗不知何地可以厝身辄督励尪顿死而后已(一/作)
(皆宋书/苑毕传)
  英华录谋逆之檄未详
   为 周太祖
檄齐神武高欢文(西魏永/熙三年)
盖闻阴阳递用盛衰相袭苟当百六无闻(周书作/无间)三五 …… (第 3a 页)
顺立效军门封赏之科已
别有格凡百君子可不勉旃(周书作欤/北史作哉)
  (时济神武稍逼京师魏帝遂入关 周太祖
乃奉魏帝/都长安披草莱立朝廷军国之政咸取决于 (第 6a 页)
太祖)
  此篇英华所载甚略今以周书北史增入
   为东魏檄梁文      杜弼(艺文类聚/作魏收)
观夫 (第 6a 页)
 文苑英华卷六百九十  宋 李昉等 编
 举荐下
  上宣州高大夫书一首
 经史
  上陈高祖置学书一首
  上 周太祖
书一首
  答刘秀才书一首 …… (第 1a 页)
业遂蕴尧年臣末学小生词无足算(一作/算)
轻献瞽言伏追悚汗(一作/悚惕)  一作皆陈书本传
   上 周太祖
书       柳 虬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鉴诫也动
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彰善瘅恶以 (第 9b 页)
谷东至沧溟府帑粟帛
之饶兵革士民之众齐之所畜尽为周有不亦哀哉
   后周兴亡论       前 人 周太祖
文皇帝幼而机惊(疑作/警)智数过人属魏末多故
召募关陇值二将相屠三军未一见推为主遂握兵符
俄而魏武西 …… (第 8b 页)
本支种德奕叶丕基佐高帝而灭楚立宣皇以定汉东
京太尉关西夫子生感遗鳣之集殁降巨鸟之奇累仁
积善天申休命 太祖
挺生庇民匡主立殊勋于魏室建
茂绩(一作/盛业)于周朝启翼轸之国肇炎精之纪爰受厥命
陟配彼天皇帝载诞之 (第 13a 页)
   隋高祖论
昔孙资阴谋晋宣入辅郑译矫制隋文受遗自此而有
魏人从斯以迁周鼎盖天厌乱德神诱其衷若妄指河
冰遂成王业误击金鼓仍启霸图也况体貌奇特仪表
绝人 周太祖
之钦明异其风骨齐宪王之聪察惮以非
常韦鼎一见以委诚赵公闻名而进女是以称刘季之
灵怪者不谋同词说中兴之 (第 8a 页)
即位二三年间方逞其欲拒諌是已天下失望夫以世
祖才明少以礼度自肃思武皇之节俭追 太祖
之宽恕
则汉之文景宗(疑作/曾)何足云景和申之以淫虐太宗易
之以昏纵师旅荐兴边鄙蹙迫人怀苟且朝无纪纲 (第 9b 页)
事关圣虑奏定为宜谨议
   太庙迁祔议      陈贞节(苏献等议/开元四年)
议曰礼天子三昭三穆与 太祖
为七昭穆迭毁 (第 13a 页)
太祖
常存圣人之大典也若礼名不正则奠献无叙矣谨按 (第 13a 页)
历于八年(集作/三年)任于(集作/以)贤能旁润踰(集作/馀)于九里于
时齐武王居中作相实有迁鼎之谋 周太祖
在外持兵
深怀事君之道昭公失位由季氏之执权襄王出居成
晋文之霸业三年秋八月武帝幸长安以义兵从顺大
统 …… (第 4a 页)
不能死节今复(集作/故)托身有道何敢比德古人帝因此
重之及 周太祖
作相西朝王侯之下皆望尘而拜公与
之抗礼 (第 6a 页)
太祖
尤相敬待屡有咨询(集作/问)尝从容曰国家
之子房也公体淳和之至性负廊庙之大才孝通神明
忠定社稷马伏波 (第 6a 页)
   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铭 前 人
昔司徒之敷五教当尧让之初丞相之惣万机值秦亡
之后若殷人受氏乃承微子之封梁运应图实启延陵
之国公讳太(周书南史并作泰犯 周太祖
讳改作太)字世怡兰陵人 (第 5b 页)


文皇帝之孙鄱阳忠烈王之子𣲖别天潢支分若木
直干自高澄源已远茂亲明德是称毛毕之功宗子维
城乃建邢茅之 (第 5b 页)
  唐家人传
呜呼家人之道不可以不正也夫礼者所以别嫌而明
微也甚矣五代之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乖而宗
庙朝廷人鬼皆失其序斯可谓乱世者欤自古未之有
也唐一号而三姓周一号而二姓唐太祖庄宗为一家
明宗悯帝为一家废帝为一家 周太祖
为一家世宗为
一家别其家而同其号者何哉唐从其号见其盗而有 (第 14b 页)
曰无才无德痴顽老子德光喜以道为太传德光北归
从至常山汉高祖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道
又事周 周太祖
拜道太师兼中书令道少能矫行以取
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事四姓十君益以
旧德自处然当世之士无贤愚 …… (第 14a 页)
京师隐帝已崩 太祖
谓汉大臣必行推戴及见道道殊
无意 (第 14b 页)
太祖
素不拜道因不得已拜之道受之如平时 (第 14b 页)

意少沮知汉未可代遂阳立湘阴公赟为汉嗣遣道
迎赟于徐州赟未至 (第 14b 页)
太祖
将兵北至澶州拥兵而返遂
代汉议者谓道能沮 (第 14b 页)
太祖
之谋而缓之终不以晋汉之
亡责道也然道视丧君亡国亦未尝以屑意当是时天
下大乱戎狄交侵生民之命急于倒悬道 (第 14b 页)
  上书
   谏不受单于朝书
  书
   答刘歆书
   答桓谭书
   与桓谭书
   答茂陵 郭威
(阙/)
  设难 (第 2b 页)
江淮北尽砂塞西界函谷东至沧
溟府帑粟帛之饶兵革士民之众齐之所畜尽为周有
不亦哀哉
   后周兴亡论 周太祖
文皇帝幼而机警智数过人属魏末多故召 (第 23a 页)
  大阅赋          (宋/)王禹偁
大阅之义载于春秋彼乃一国之军礼千乘之诸侯曾
未若天子之大阅扬神武而阐皇猷天祚有宋授禅于 周太祖
以武功戡定太宗以文德怀柔亿兆人兮颂声
作四十载兮王泽流二后上仙贻厥孙谋一人继统承
天之休大舜孝思四海 (第 12b 页)
书令亦为魏制礼两王殷朱梁以节度使叛诛 后周太
亦以节度使诛两王彦章梁大将为晋擒吴统军为
楚擒两王圭唐侍中宋左仆射门下侍郎皆门下相也
两王溥一唐懿宗 (第 8b 页)
后冒汉姓为刘氏又为赫连氏远属为羯曰石氏俱称
帝在漠北塞外为宇文氏 (后周太/祖
出此)在北凉为沮渠氏鲜
卑其先有熊氏后最盛其在燕为慕容氏在魏为拓拔
氏皆称帝在陇西为乞伏氏河西为秃发 (第 40b 页)
  集颜书默庵记
赵宣抚此文颇清雅可读集颜书亦在仁恽二怀之间

览之则樊川之胜与方外之适俱可想也
  后周祖庙碑 后周太祖
庙碑盖宇文氏也其文与书亦出赵宁张仁
愿书行笔殊草草意小胜耳丹石之不能谨严始自李
太和滥觞于仁愿至二米 (第 5a 页)
  汉湘阴公赟传
高祖二弟三子弟曰崇曰信子曰承训承祐承勋崇子
曰赟高祖爱之以为巳子乾祐元年拜赟徐州节度使
承训早卒追封魏王承祐次立是谓隐帝承勋为开封
周太祖
巳败汉兵于北郊隐帝遇 (第 18a 页)
太祖
入京师以 (第 18a 页)
谓汉大臣必相推戴及见宰相冯道等道殊无意 太祖
不得巳见道犹下拜道受 (第 18b 页)
太祖
拜如平时徐劳之曰公
行良苦 (第 18b 页)
太祖
意色皆沮以谓汉大臣未有推立巳意又
难于自立因白汉太后择立汉嗣而宗室河东节度使
崇等在者四人乃为太后诰 (第 18b 页)
曰河东节度使崇许州节
度使信皆高祖之弟徐州节度使赟开封尹承勋皆高
祖之子文武百辟其择嗣君以承天统于是 周太祖

王峻入见太后言开封尹承勋高祖皇帝之子宜立太 …… (第 18b 页)
后以承勋久病不任为嗣 太祖
与群臣请见承勋视起
居太后命以卧榻舁承勋出见群臣群臣视之信然乃
共奏曰徐州节度使赟高祖爱以为子宜立为 (第 19a 页)
嗣乃遣
太师冯道率群臣迎赟道揣 周太祖
意不在赟谓 (第 19a 页)
太祖
曰公此举由衷乎 (第 19a 页)
太祖
指天为誓道既行谓人曰吾平
生不为谬语人今谬语矣道见赟传太后意名之赟行
至宋州 (第 19a 页)
太祖
自澶州为兵士拥还京师王峻虑赟左右
生变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以兵七百骑卫赟崇至 …… (第 19a 页)
以来之意崇曰澶州军变惧未察
之遣崇护卫非恶意也赟召崇崇不敢进冯道出与崇
语崇乃登楼见赟巳而夺赟部下兵 太祖
以书召道先
归留其副赵上交王度奉赟入朝太后道乃先还赟谓
道曰寡人此来所恃者以公三十年旧相是以不疑道 …… (第 19b 页)
目道欲图之赟曰勿草草事岂
出于公邪道巳去郭崇幽赟于外馆杀贾正及判官董
裔牙内都虞候刘福孔目官夏昭度等 太祖
巳监国太 …… (第 19b 页)
后乃下诏曰比者 枢密使郭威
志安宗社议立长君以
徐州节度使赟高祖近亲立为汉嗣乃自藩镇召赴京
师虽诰命巳行而军情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 …… (第 20a 页)
太师上柱国封湘阴公赟以幽死初赟自徐州入也
以都押牙巩庭美教练使扬温守徐州庭美等闻赟不
得立乃闭城拒命 太祖
拜王彦超徐州节度使下诏谕
庭美等许以刺史并诏赟赦庭美等广顺元年三月彦 (第 20a 页)
预不肯进彦筠亦退走清曰
吾独死于此矣因力战而死年五十三汉高祖立赠清
太傅
史彦超云州人也为人勇悍骁捷 周太祖
起魏时彦超
为汉龙捷都指挥使以兵 (第 17b 页)
太祖
入立迁虎捷都指挥
使戍于晋州刘旻攻晋州州无主帅知州王万敢不能
拒彦超以戍兵坚守月馀 (第 17b 页)
太祖
遣王峻救之旻兵解去 (第 17b 页)
笃而未然之祸难述于无形
不足以动其心欤然而闻温韬之事者可以少戒也五
代之君往往不得其死何暇顾其后哉独 周太祖
能鉴
韬之祸其将终也为书以遗世宗使以瓦棺纸衣而敛 (第 7a 页)
原从益遣人召行周将以拒汉行
周叹曰衰世难辅况儿戏乎乃不从汉高祖入京师加
行周守中书令徙镇天平封临清王 周太祖
入立封齐
王卒赠尚书令追封秦王有子怀德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七十四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