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为赵侍郎论兵表(代/宗)    (此表当在/德宗之前)

臣某言臣闻慰理之代不无逆节轩辕用师于中冀唐
尧出征于丹浦启战有扈文王伐崇以至圣除至凶至
顺除至逆或小战而胜或因垒而降诚审于用兵得其
道也伏见承嗣旅拒倏已再岁灵曜跋扈今又踰时天
兵四合竟未歼殄得非千虑一失未尽制敌之方乎臣
常终夜不寝详推其故不敢肤引远古安危之体请以
天宝至德以来成败言之夫以禄山阴深奸矫真巨猾
也凶诈逆谋之计亦无元海石勒之流当其发幽燕陷

洛阳涉淆函倾秦雍当国家理平之运忘战日深初命
将出师若 封常清
高仙芝哥舒翰程千里遇寇必败奔
北相望此则未究敌情小之而不设备以至于是也先
圣寤既往之失苦心焦思发号灵 (第 9b 页)
庙之室旅于大库之庭公览
传常遗风乌孙故事井泉可数谈笑成功上壮之赐弓
甲一副厩马二疋伏波之美也明年元帅 封常清
署公 (第 13a 页)
禄山范阳
军事河北首乱公胁在围中危冠正词诮(集作/谯)让元恶
势迫难夺望重见容朝廷雅知公忠迁侍御史充 封常
幽州行军司马隔于凶盗诏不下达公与张休独孤
问俗密结壮侠志图博浪之举间遣表章请固河潼之
守帝用深叹吾谋 (第 7b 页)
 览传常遗风乌孙故事并泉可数谈笑成功上壮之

 赐弓甲一副厩马二疋伏波之美也明年元帅 封常
 清
署公行军司马都虞侯西讨石国观兵海隅历莎
 车临大夏见条支之卯饮郅支之头烜兮赫兮云捲
 万里慱望之略也 (第 12a 页)
  弹义成军节度使李听疏   周太玄
臣闻赏罚不明无以示天下是非一贯无能建大中臣
窃见义成军节度使李听位极宠荣心无报效朝廷资
其承籍委以统戎俾代宪诚付之雄镇揔三万貔貅之
众兼两藩节制之权冀其俯安危疑上副恩遇况陛下
授以神算假以天威入魏之期剋日先定而李听拥旄
观望按甲迁延荧惑人事逗挠军政遂使宪诚陷于屠

戮乱众肆其奸凶由是六郡无依全师丧败委贝州而
不守烧劫无遗望栈口而疾驰狼狈就道自图苟免不
惮包羞蔑弃朝章有同儿戏魏州之乱职听之由论其
负恩万死犹幸伏以 封常清
河南失律斩于关门高霞
寓唐邓破伤投诸遐裔浑镐节制易定苦战而兵力不
支袁滋逗留西川欲进而凶渠尚在或亲当 (第 26a 页)
矢石或躬
履艰危势屈贼锋竟申朝典未尝贷法必振皇威今李
听罪恶流闻中外愤惋比之 常清
等辈万万过之若陛 (第 26a 页)
     奴回纥寇边踰花门略金山烟尘相连侵
     轶海滨天子于是受钺常清出师征之及
     破播仙奏捷献凯参乃作凯歌云按唐书
      封常清
传曰开元末达奚背叛自黑山北 (第 12b 页)
     向西趣碎叶其后 常清
破贼有功天宝中
     年又从高仙芝破小勃律不言播仙疑史
     之阙文也
汉将承恩西破戎捷书先 (第 13a 页)
闻倏史记李敢直贯胡骑吴均诗胡/骑欲成群 左思诗 忽数百敌 公孙弘传赞卫青)
(奋于奴仆胡夏客曰 封常清
始为高仙芝仆后代仙芝/为节度使同开边拓境此亦起于奴仆者 谢灵运诗)
(我行讵几时立扬子法言人道交功 …… (第 34b 页)
  (是/也)
翻手作云覆(音/福)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所主/切)君不见管

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公见交道之薄而伤今思/古也 杜臆作行止此四)
(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照史记陆贾说尉陀/曰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鲍 诗暂交金石心须)
(臾云雨隔记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与张华诗末世多/轻薄 史 管夷吾者颍上人也常 鲍叔牙游叔知)
(其贤仲贫困尝欺鲍叔叔终善遇之巳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遂进管仲仲既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仲曰生我)
(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言后汉书宋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 范云诗思旧昔 有此道今巳微 庄子视丧)
(其足犹/遗土也)
  送韦书记赴安西(鹤注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国城内节度使抚宁西域考天)
  (宝十一载 封常清
为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度支营田副大使知) (第 43a 页)
开边而去病勤远故托言之于杜臆/言前篇唾手封侯何等气魄至此惨不骄矣束 军法)
(故也兵卢注禄山反范阳 封常清
议断河阳桥则知前/此募 赴军前必由河阳桥去 春秋天王狩于河阳)
(郑曰河阳洛邑也通典河阳县古孟津 (第 26a 页)
琐丹墀荡温子升诗神行扬翠旗天临肃清警/ 江淹诗羽卫 流景 孔稚圭诗横行绝漠表 胡)
(夏客曰 封常清
传禄山先锋至东京使骁骑与拓羯逆/战时常清以北庭都护入朝命讨禄山故有拓羯之兵)
(此诗所云盖指北庭之归 (第 56b 页)
(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十二月陷东京丙戌高仙芝将五/万人发长安上遣宦者边令诚监其军屯于陕会 封常)
(清
战败帅馀众至陕谓仙芝曰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
(仙芝乃帅见 …… (第 27b 页)
践死者甚众至潼关修完守备贼至不得)
(入而去临汝弘农济阴濮阳云中诸郡皆降于禄山边/令诚入奏事具言仙芝 常清
挠败之状且云 (第 27b 页)
常清
以贼)
(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上大怒遣令诚赍敕即军/中斩仙芝 (第 27b 页)
常清
太白意以仙芝不战而走损伤士马既)
(一输矣明皇不责以桑榆之效而按以失律之诛非又/一失著乎盖高将本非孱 …… (第 27b 页)
合似未可以旧说为非)
(也𤦺按刘煦唐书高仙芝领飞骑彍骑及朔方河西陇/西应赴京兵马并召募关辅五万人继 封常清
出潼关)
(进讨是其兵多秦人也既败之后半为燕人囚执据此/引證有何不合至于河北一道俱为禄山所管辖之地) (第 31a 页)
水即古之函关按山形如函故称函关馀详二卷五卷)
(注陈后主诗山河壮帝居唐书哥舒翰传天宝十四载/禄山反 封常清
以王师败帝乃召见翰拜太子先锋兵)
(马元帅以田良丘为军司马萧昕为判官王思礼钳耳/大福李承光高元荡苏法 (第 14a 页)
  (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
将军出使拥楼船江上旌旗拂紫烟万里横戈探虎穴
三杯拔剑舞龙泉莫道词人无胆气临行将赠绕朝鞭

(楼船水军所载之船也详见四卷注东都赋羽旄扫霓/旌旗拂天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用吕蒙语详见十五卷)
(注龙泉剑名即龙渊也见十一卷注绕朝鞭见十二卷/注 唐仲言曰此篇全是律体疑龙泉下脱一联方弘)
(静曰此篇当是近体八句而逸其五六也今以为古诗/或以为六句律𤦺按六句近体唐人时有之本于六朝)
(人或号/为小律)
  送程刘二侍御(萧本/作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按/旧)
  (唐书 封常清
传开元末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判官有刘眺独孤峻盖其人也程则无考通鉴)
  (唐纪安西节度抚宁西域统 (第 8a 页)
 (图纬任昉九日侍宴乐游苑诗时来浊河变瑞起/温洛清皆指洛水而言右丞则借用为洛阳解矣)
 潼(按通鉴天宝十四载十二月禄山陷东京 封常清/
战败帅馀众至陜知不可守与高仙芝西趋潼关)
 (贼寻至官军狼狈走无复部伍士马相腾践死/者甚众至潼关修完 (第 3a 页)
 (十二月丁亥禄山陷灵昌郡庚寅陷陈留癸巳陷荥/阳声势益张以其将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为前锋)

  (封常清
所募兵皆白徒未更训练屯武牢以拒贼贼/以铁骑蹂之官军大败 (第 17a 页)
常清
收馀众战于葵园又败)
 (战上东门内又败丁酉禄山陷东京贼鼓噪自四门/入纵兵杀掠 (第 17a 页)
常清
战于都亭驿又败退守宣仁门又)
 (败乃自苑西坏墙西走河南尹达奚珣降于禄山临/汝宏农济阴濮阳云中郡皆降 (第 17a 页)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封大夫封常清/也天宝四载以)
    (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仙芝署 封常清/
为判官任以军事仙芝常破小孛律王及其)
    (旁二十馀国题云/西征必此时也) (第 21b 页)
直为副公登
时使平原司兵参军李平乘驷奏之平至东京见 封常
云吾得上旨凡四方奏事者许开函而再封之平听
(第 4b 页)
常清
遂倚帐操笔寄书于公论国家之事词意甚切
并附募捕逆贼牒数十封至平原令坚相待公从之使
亲表及门客密送于诸 (第 4b 页)
郡因此多有而 常清
乃寻自败
绩焉有敕赐死于陕州竟不接声平之未至京师也玄
宗叹曰河北二十四郡无一人向国乎及闻平至遣中 (第 4b 页)
  记室平龟兹露布为士所称于公异为招讨府掌
  书记朱泚平露布曰臣既肃清宫禁祗奉寝园钟
  簴不移庙猊如故德宗咨叹焉(薛收为露布或马/上占辞 封常清
于) (第 25b 页)
为乡。云愁庙古。
月暗坟荒。旧碑先殁。新石再彰。词愧黄绢。心凄白杨。名誉
不朽。终古腾芳。 封常清
:
常清。蒲州猗氏人。为都 (第 09b 页)
泉可数。谈笑成功。上壮之。
赐弓甲一副。[:-8D74:⿸广既]马二疋。伏波之美也。明年。元帅 封常清
(第 07b 页)
计。亦无元海石勒之流。当其发幽燕。陷洛阳。涉崤函。倾秦
雍。当国家理平之运。忘战日深。初命将出师。若 封常清

仙芝哥舒翰程千里。遇寇必败。奔北相望。此则未究敌情。
小之而不设备。以至于是也。先圣悟既往之失。 (第 0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