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苏仙公

 得仙道白日上升留一空匮与母曰若有所需敲匮
 即得
世传苏氏子白日去登仙念母留空匮敲时即得钱
   寒山子
 每见人家烹宰羊豕即曰煮尔爷煮尔娘
锅里爷娘语 (第 63a 页)
寒山
太猛生不妨时着眼直是得人惊
 右仙佛之孝十首
  辟司徒妻 (第 63a 页)
   题恩断江端元叟手迹后

予幼从柳文肃公游辄闻以仁恩禅师经贾似道墓诗
有权握三朝位三事祗应知已是僧彬之句最得诗人
优游不迫之意盖似道历三朝宰辅傲然以周公自期
一旦败亡在朝公卿弗恤之在野士君子弗恤之海内
蚩蚩之民亦不恤之其恤之者惟承天主僧彬木禅火
焚遗骸授其仲子归葬会稽之附子岗耳似道误国之
罪可谓上通于天使其地下闻此诗将有馀愧矣此实
十四字史评有关于名教甚大今(阙/)济藏主以禅师手

迹与元叟端公山居谣联为一卷诣余求题故为疏诗
之义若此山居谣寄兴高远绰有 寒山子
之风学道之
人类能傅诵之兹不复深论云
   题蒋伯康小传后
吾婺自东莱吕成公传中原文献之正风声气习蔼 (第 39b 页)
 (明归去来辞以贻之庶几契顺托此文以不朽云○/按先生长子迈时在常州契顺南来为先生达家书)
 (也/)寒山(天台国清寺碑记云丰干禅师垂迹国清寺/有一贫士从寒岩来曰 寒山子
干称为 (第 17a 页)
寒山)
 (
文殊后天台守访之与拾得遁入岩穴其穴/自合有诗颂散题山林间寺僧集之成卷)
铁桥本无柱石楼岂有门舞空五色 (第 17a 页)
   跋林酒仙诗
酒仙名遇贤俗姓林在宋为苏城东禅寺僧人传其事

甚异至号圣僧以其嗜酒故又号酒仙此卷皆其所作
诗也诗意有高绝处盖 寒山子
之流当时张即之特书
以刻石其石已亡寺之东林房独藏此本夫 (第 17b 页)
寒山子

诗虽晦庵朱夫子亦赏之此酒仙之言所以不可废也
   跋宋仲温草书
右索靖草书势宋仲温书盖得其妙而无 (第 17b 页)
以其超诣特卓之见撙节隐括以为辞固有
浩博宏达大过于人者则固诗之别出者也而浮图氏
以诗言者至唐为盛世传 寒山子
之属音节清古理致 (第 19b 页)
  可之寒吾甚嘉之为和八首(吴郡图经续记定慧/禅院本万岁子院在)
   (长洲县东祥符中改今额传灯录天台 寒山子/
者本无氏族始丰县西七十里有寒明二岩以)
   (其于寒岩中居止故名有颂三百馀首传布人/间又三祖僧璨镜 (第 3a 页)
州永竹阁真为莫逆交寻以灵隐山水清胜
往挂锡焉师尝自称寒拾里人横川珙公在育王以偈招之曰
寥寥天地间独有 寒山子
师竟不渡江而谒觉庵真公于承天
复参雪岩钦公于仰山岩问何处来师云两浙岩云因甚语音
不同师云合取臭口岩云 …… (第 14a 页)
归蒙堂居三岁而岩逝乃还浙右虎岩伏公时住径山请师居
第一座既而退处楞伽室拟 寒山子
诗百馀篇皆真乘流注四
方衲子多传诵之大德庚子出世湖之资福伏公加盛礼觊师
唱其道师微笑而不荅末后瓣香卒 (第 14b 页)
十五
首皆可刋行予以朱笔圈点一百一十四首一句佳一
联佳两联佳数语佳全篇佳者皆拔其尤五言古拟古
六首拟 寒山子
四首雅字次韵九首此十九首可入文
选生蛇活龙飞舞流动七言怀故山煎茶石铫山中行 (第 26a 页)
因书
以为守令之劝
   李雪庵诗序
古今诗僧至齐已无本之流非不工而超然特见高出
物表径与道合未有若 寒山子
之诗云顶敷之颂得其 (第 23a 页)
旨者惟昭文馆大学士雪庵大宗师乎师以澹泊为宗
虚空为友以坚苦之行为头陀之首盖数十年矣适然
遇会濡毫伸纸发而为诗有 寒山
云顶之高无齐已无
本之靡不假徽轸宫商自谐得之目前深入理趣谓不
足以流芳声于四海振遗响于千祀可乎樵夫织 (第 23b 页)
  听松堂
风来松韵清风去松韵停松堂得松韵六月生清冰重

阴覆瑶席时作韶钧鸣世无 寒山子
好在谁解听我欲
呼朱弦和此太古音忽闻深涧泉悠然契吾心
  沪渎垒(晋袁崧禦/孙恩于此)        (第 14b 页)
  送伍九亭归安福       方泽(二首/)
木落初履霜临河送将归流波一何驶北风吹征衣相
见苦不早相别即远道君当志四海我今空山老我有
千金珠系君罗衣𥜗光华谅不泯庶表长相俱
  方山人研山见过
故人鸿飞客弃家如濯洗托身凌霄峰誓熏无生理心
远藿食甘形虚褐衣美目中无完人颇许 寒山子
昨来
多与偕光华映冠履窃恐素丝化幽芳自今委 (第 31b 页)
 晋王湛传床头有周易
不知今几束君何向予勤见诗叹埋没嗣宗须酒浇
见上
未信胸怀阔自状一片心
 唐裴度自赞曰一片灵台丹青莫状
碧潭浸寒月
  寒山子
诗我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令德感来教为君赋车辖
 小雅门閞车之辖兮此篇又云令德来教
君思扬雄吒
 吒当 …… (第 36a 页)
 项籍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
心术妙解通神明医如府身拾地芥
夏侯胜传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相如仰面观天星
刘向传夜观天星

自言方术杂鬼怪万种一贯皆天成
 一贯见语
大梁卜肆倾宾客二十馀年声籍籍得钱满屋不经营 寒山子
诗丈夫莫守困无钱即经营
散与市人还寄食
 韩信寄食于漂母
北门尘土满衣襟广文直舍官槐阴
 杜诗广文到 …… (第 40a 页)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我去丘园十年矣种桑可蚕犊生子使年七十今中半
 山谷年二十三治平四年擢进士第至熙宁丁巳七十
 将半矣 寒山子
诗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犊子又生
 儿积数无穷巳
安能朝四暮三浪忧喜 (第 54b 页)
 中音文惠君曰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

 者道也进乎技矣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
 之未尝而况大觚乎
白云曲肱卧青山满床书
  寒山子
诗家中何所有惟见一床书
妙质落川泽
 庄子郢人垩漫其鼻端使匠石斲之宋元君召匠石曰
 尝试为寡人为之匠 (第 67b 页)
 欧阳公和梅圣俞鸭脚子诗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
   和孙公善李仲同金樱饵唱酬二首
人生欲长存日月不肯迟百年风吹过忽成甘蔗滓
  寒山子
诗更足三十年还如甘蔗滓
传闻上世士烹饵草木滋千秋垂绿发
 李贺诗绿鬓少年金钗客绿发见上
每恨不同时 (第 22b 页)
十卷)楚峦
(诗一/卷)无愿(一/卷)应之(一/卷)智趯(一/卷)康白(诗十/卷)王梵志(诗一/卷)
山子(诗七/卷)
庞蕴(诗偈三卷/三百馀篇)智闲(偈颂一卷/二百馀篇)道士吴筠(十/卷)
主父果(诗一/卷)郑遨(拟峰 (第 11a 页)
   柯丹丘画松竹二首

丹丘写松临石湖一树偃蹇一树枯长年偃蹇色深黛
枯者铁石能相待令人最忆 寒山子
曾见松生此山里
时来石上自閒吟解听天风半空起
江心石上起烟雾随意琅玕写无数就中欲觅钓鱼竿
濯足沧浪岁 (第 14b 页)
 云此语皆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谭颂曰
出草入草谁解寻讨白云重重红日杲杲左顾无暇

右眄巳老君不见 寒山子
行太早十年归不得忘却
却来时道
 举文殊问无著近离甚处著云南方殊云南方佛
 法如何住持著云末法比丘少 (第 9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
  寒山子
诗集     别集类一(唐/)
  提要
    (臣/)等谨案 (第 1a 页)
寒山子
诗集二卷案 (第 1a 页)
寒山子
贞观
    中天台广兴县僧居于寒岩时还往国清寺
    丰干拾得则皆国清守寺僧世传台州刺史
    …… (第 1a 页)
    丰干则仅存房中壁上诗二首允自为之序
    宋时又名三隐集见淳熙五十六年沙门道
    南所作记中唐书艺文志载 寒山
诗入释家
    类作七卷今本并为一卷以拾得丰干诗别
    为一卷附之则民新安吴明春所校刻也王
  (第 1b 页)
   士祯居易录云 寒山
诗诗家每称其鹦鹉花 (第 1b 页)
    间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谓其有唐调(案此明江盈科雪涛评语士祯/引之 寒山子
即唐人盈科以为)
    (有唐调盖偶未考其/时代谨附订如此)其诗有工语有率语有
    庄语有谐语 …… (第 2a 页)
    自唐时行世已久今仍著之于录以释氏文

    字之一种焉又案太平广记引仙传拾遗曰
     寒山子
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屏
    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
     (第 2b 页)
寒山子
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
    石上有好事者从而录之凡三百馀篇多述
    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 (第 2b 页)
时态能警励流俗桐
    柏徵君徐灵府府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
    间云云则 寒山子
又为中唐仙人与闾邱允 …… (第 2b 页)
          总校官(臣/)陆 费 墀

寒山诗集原序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
 鱼袋闾丘胤撰
详夫 寒山子
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
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
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 (第 4a 页)
知食堂寻常收贮馀残菜
滓于竹筒内 寒山
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徐行叫唤快
活独言独笑时僧遂毁骂打趁乃驻立抚掌呵呵大笑 …… (第 4a 页)
海岛岚毒到日必须保护胤乃问曰未审彼地
当有何贤堪为师仰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
之不得取相乃可见之 寒山
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
如贫子又似风狂或去或来在国 …… (第 5a 页)
院走使厨
中著火言讫辞去胤乃进途至任台州不忘其事到任
三日后亲往寺院躬问禅宿果合师言乃令勘唐兴县
寒山
拾得是否时县申称当县界西七十里内有一 …… (第 5a 页)
士频往国清寺止宿寺库中有一
行者名曰拾得胤乃特往礼拜到国清寺乃问寺众此
寺先有丰干禅师院在何处并拾得 寒山子
见在何处
时僧道翘答曰丰干禅师院在经藏后即今无人住得
每有一虎时来此吼 (第 5b 页)
寒山
拾得二人见在厨中僧引胤
至丰干禅师院乃开房唯见虎迹 …… (第 5b 页)
二人肯止此寺否乃令
觅访唤归寺安置胤乃归郡遂制净衣二对香药等特
送供养时二人更不返寺使乃就岩送上而见 寒山子
乃高声喝曰贼贼退入岩穴乃云报汝诸人各各努力
入穴而 …… (第 6a 页)
所书文句三百馀首及拾得于土地堂壁上
书言偈并纂集成卷胤栖心佛理幸逢道人乃为赞曰
菩萨遁迹示同贫士独居 寒山
自乐其意貌悴形枯布
裘弊止出言成章谛实至理凡人不测谓风狂子时来
天台入国清寺徐步长廊呵呵抚指或走或立 …… (第 6b 页)
故国清图写仪轨永劫供养长为弟子昔居 寒山
时来
兹地稽首文殊 (第 7a 页)
寒山
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聊申赞
叹愿超生死 (第 7a 页)
寒山
诗集天台山国清禅寺三隐集记
丰干禅师唐贞观初居天台国清寺剪发齐眉衣布裘
人或问佛理止答随时二字常唱道 (第 7a 页)
虎出入众僧惊
畏无谁语有 寒山子
拾得者亦不知其氏族时谓风狂
子独与师相亲寒居止唐兴县西七十里寒岩以是得 …… (第 7a 页)
殊普贤此二菩萨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
取相国清寺执爨涤器 寒山
拾得是也闾丘到任三日
至国清问此寺有丰干禅师否 (第 10a 页)
寒山
拾得复是何人僧
道翘对曰丰干旧址在经藏后今阒无人矣 (第 10a 页)
寒山
拾得
尚处僧厨闾丘入师房止见虎迹复问在此作何行业
翘曰唯事负舂供僧閒则讽咏入厨寻访寒拾见于灶
前向火 …… (第 10a 页)
人家见丰干并拾亦有诗数十首题石壁
间云按旧序二人呵叱自执手大笑闾丘归郡遗送衣
药与夫挑锁子骨等语乃知 寒山
不执闾丘手闾丘未 (第 10b 页)
   碧潭字铭
观潭于潭其碧湜湜酌潭于器视碧无碧色生于深而

潭不色土浚于内湛渟泓洋炳为德艺惟湛之光光由
湛生湛非光相人惊晔晔我泊无象不留以止不溃以
肆维 寒山子
实有实似
   秀溪字铭并序
珵侄居天台秀溪自号秀溪上人乞铭铭曰潮之恶水
之愚岂其实由所居吾宗之秀贲 (第 3b 页)
  题恩断江端元叟手迹后
予幼从柳文肃公游辄闻以仁恩禅师经贾似道墓诗有权
握三朝位三事祇应知巳是僧彬之句最得诗人优游不迫
之意盖似道历三朝宰辅傲然以周公自期一旦败亡在朝
公卿弗恤之在野士君子弗恤之海内蚩蚩之民亦不恤之
其恤之者唯承天主僧彬木禅火焚遗骸授其仲子归葬会
稽之附子岗耳似道误国之罪可谓上通于天使其地下闻
此诗将有馀愧矣此实十四字史评有关于名教甚大今因
济藏主以禅师手迹与元叟端公山居谣联为一卷诣余求
题故为疏诗之义若此山居谣寄兴高远绰有 寒山子
之风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