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工部侍郎李公集序    贾 至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
唐虞赓歌殷周雅颂美文之盛也厥后四夷交侵诸侯
征伐文王之道将坠地于是仲尼删诗述昜作春秋而
叙帝王之书三代文章炳然可观洎骚人怨靡杨马诡
丽班张崔蔡曹王潘陆扬波扇飙大变风雅宋齐梁隋

荡而不返昔延陵听乐知诸侯之兴亡览数代述作固
足验夫理乱之源也皇 唐绍
周继汉颂声大作神龙中
兴朝称多士济济儒术焕乎文章则我李公杰立当代
于戏斯文将丧久矣习郑卫者难与言咸頀 (第 12b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七
    中宗引谚(景龙三年十一月十三日乙丑冬至/时有请改就十二月甲子为吉者 侍)
    (御史唐绍
太史令傅孝忠引历争/帝引谚以为不可竟从绍等议)
 冬至长于岁
    贾言忠引谚(高宗遣李绩伐高丽侍 (第 1a 页)
自达之意潜图帝位议啄
皇孙升坛拟仪拜赐明命将预国事无守国章巨源创
迹于前悖逆演成于后时有礼部侍郎徐坚 太常博士
唐绍
蒋钦绪彭景直并言之莫从其罪二也又上天不
吊先帝遇毒悔祸无徵阿韦将纂画计未果逆心尚摇
周章夷犹仓皇迷谬 (第 2b 页)
  佞臣一
   张禹论(李德𥙿)
第三十九卷 议甲(揔一十一首)
  郊寝
   请以正冬至日祀圆丘议 (唐/绍)
唐景皇帝配昊上帝议(独孤/及)
   唐太宗皇帝配天议(长孙无/忌)禘祫议(韩愈)
   迁庙议(权 (第 36a 页)
      宋 姚铉 编
  议甲(总一十九首/)
 

  郊庙陵寝
    请以正冬至日祀圆丘议 (唐绍/
)
    唐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独孤及/)
    唐太宗皇帝配天议(长孙无忌/) …… (第 1a 页)
    省试学生代斋郎议(韩愈/)

  请以正冬至日祀圆丘议    唐 绍
臣闻礼以冬至祀圆丘于南郊夏至祭方泽于北郊者
以其日行𨇠次极于南北之际也日北极当晷度循半
日南极当晷 (第 2a 页)
陶唐洪水横流天乃锡禹洪范九
畴乱秦纷如帝在草茅赫矣黄石亦命留侯丕显有
汉绝风革暴承天与轩比崇亦有反常贪乱国功人
神莫从动罔弗凶有开必先惟德乃同宜究兹道顺于 (第 7a 页)
   南京洞神宫崇玄阁碑
都城中近西南维旧内之后秦淮之右有川带之曰清
溪由六朝来有玄元氏之宫今号洞神成化中一松顾
师即正殿左方隙地谋造重屋以宅上真乃出香炬馀
囊为之柢本又扣诸善信者益之于是购财就事由某
及某(缺二/字)而工成凡为阁三间七梁牖格户壁丰墉周
绕肖玄帝像于上屋之中神容渊穆临莅有赫蓬猷四

帅龟武二灵严列具侍香幢经乐可蒇而坛榜其题曰
崇玄之阁无几顾师委化余往来都邑每假阁之傍舍
而馆焉于是其徒 唐绍
伦李真祚请纪于碑以永师绩
夫谓帝为净乐国嗣成神受敕镇统北方者道流之说
也谓北极即五行之水玄武二物之精 (第 13a 页)
  送山西林参政之任序
圣朝统驭万国分天下为十三道有藩司统郡邑以治

民有都司统卫所以典兵而又有宪司统兵民以总察
三司鼎峙列于方岳维持纪纲保障乎国家者也皇上
宵旰图理跻世平康而其所托一面之寄独委以三司
七八大臣其责任之重何如哉是以匪得宏才旧德之
士未尝轻以畀之也比天下藩宪之位多奏缺皇上集
公卿大僚于廷各举所知择堪是寄者秋官大司寇金
公首以贵州司郎中林公文载名上闻皇上擢公为山
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命下同寅诸公偕中朝大夫士咸

以为宜爰谒文为其行赠予惟参政之名创于 唐绍

宋盖以施诸相职者也我朝以是移之藩臣岂非示隆
重之意于岳牧哉公由进士出知郑州满绩入迁郎署
宏才旧德 (第 10a 页)
  跋朱子大学章句
六经之文备众理该万事集群圣之精华以立言君臣
父子之大伦往古来今之大法莫不于此取则焉所谓
焕天下于文明而圣人之所以垂世而立教其意盖深
远矣六经之外则有四子书大学为曾子所述反列于

孔子论语之前者以圣经亦孔子所制其言由近以及
远端本而肇末则又实为入圣之阶梯云自汉以来此
篇载于礼记而莫知尊重至宋程子始登之于四书朱
子从而解释之盖孔曾之道绝于汉 唐绍
于周程张朱
五子孔曾之书亦幽而不显于汉唐之间逮程朱表章
然后赫然昭著而大行盖道传斯学传非程朱无以传 (第 19b 页)
韦弘景杜佑杜牧郑絪郑颢唐次唐彦谦殷侑殷盈孙
唐临 唐绍
冯宿冯涓高士廉二孙球瑾(魏徵谟于志宁/休烈狄仁杰兼)
(谟李敬玄绅之类/以世次稍远不录)
父子祖孙三 (第 6a 页)
。议啄皇孙。升坛拟
仪。拜赐明命。将预家事。无守国章。巨源创迹于前。悖逆演
成于后。时有礼部侍郎徐坚 太常博士唐绍
蒋钦绪彭景
直并言之莫从。其罪二也。又上天不吊。先帝遇毒。悔祸无
徵。阿韦将篡。画计未果。逆心尚摇。 (第 20b 页)


* 唐绍
:
绍。尚书临孙。神龙时历 (第 01a 页)
。惟党之务去。则小人之巧于自谋者。将自盖其迹。而君子之恃其直道。无所回互者。反为其所挤而目以为党。汉 唐绍
圣之事。今不远也。呜呼。人臣私相为党。则人君孰不恶之。而朱子之言犹且如此者。盖其意非以小人之党。为不 (第 99L 页)
 续五礼仪草本写毕。堂上李宗城,郎厅尹光绍来诣入侍。 上披览草本及图说。赞其编辑之精当。仍曰。精写进御。当在何间。宗城曰。领相之意。欲更加详校。徐徐进御矣。 上曰。世间事有不可知。不

如速成进御后。还为精校入印可也。退出。午后大臣入侍时。复命儒臣持周礼入侍。进伏。 上曰。葬用木奴婢一节。始于何时。考出周礼。光绍奏曰。此不必考诸周礼。周公无是礼也。夫子深斥作俑之无后。恶其象人。则三代之礼。只有明器而已。岂复有木奴婢乎。周道既衰。明器变为作俑。又变为殉葬。至于开元礼。始以木奴婢定为葬具。 唐绍
陈疏斥之。此在杜佑通典中。五礼仪专仿开元礼。故有此一节矣。 上曰。然则此无可疑。五礼仪中木奴婢一节。 (第 416H 页)
 古之恶朋党而欲去之者。往往至于亡人之国。盖不察其贤否忠邪。而惟党之务去。则彼小人之巧于自谋者。必将有以自盖其迹。而君子恃其公心直道。无所回互。往往反为所

挤。而目以为党。汉 唐绍
圣之已事。今未远也。愿丞相先以分别贤否忠邪为己任。其果贤且忠耶则显然进之。惟恐其党之不众而无与共图天 (第 293L 页)
。则彼小人之巧于自谋者。必将有以自盖其迹。而君子恃其公心直道。无所回互。往往反为所挤。而目以为党。汉 唐绍
圣之已事。今未远也。又曰。愿丞相先以分别贤否忠邪为己任。其果贤且忠耶。则显然进之。犹恐其党之不多而无 (第 231H 页)
务去。则小人之巧于自谋者。必将有以自盖其迹。而君子恃其公心直道。无所回互。反为所挤。而目以为党。汉, 唐绍
圣之事。今未远也。(朱。)郭公善善而不能用。至于亡国。隐公善忠而不能用。至于亡身。可不省哉。(林氏。 (第 108H 页)
为党。汉 唐绍
圣之已事。今未远也。珥之秉心。亦若是耳。夫论事之体。只当论事理之如何。若以其人之贤而并护其事之短。则 (第 437L 页)
 人之处世。好恶殊道。爱憎多歧。而既不能每人而相悦。则人固有怨恨于吾。而吾亦不能无怨恨于人矣。若不问理之是非事之曲直。而一以报复为心。则狠愎忍毒。决非君子之用心矣。又况可乘之机。可报之势。不但吾有之。而彼亦有

之。则出尔反尔。相激相胜。终成涂地之祸。而其害及于朝廷。汉 唐绍
圣之事。至于举天下交恶相轧。而其始则未尝不由于一二人之私憾私怨。此可监也。但不可曲避报复之嫌。而又使 (第 482H 页)
务去则彼小人之巧于自谋者。必将有以自掩其迹。而君子之恃其公心直道。无所回互者。反为所挤。目以为党。汉 唐绍
圣之已事。今未远也。朱子此言。非但正中当世之病。亦岂非今日之药石乎。李珥在 宣庙朝。实当东西分党之初 (第 1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