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詞曲類
   律和声赋(以见象声律以/和万方为韵)  欧阳詹
咏声周兮律声遍人心厚兮国风变伊在尧之既闻我
得夔而又见哀思虑始安和道性宗伯官也择人乎有
才正始化焉选音于无象缀咸池之雅韵去桑间之末

响图风普以雨周算天长而地广律则以宫击徵咏则
从浊扬清且惩流而反 正常
诫险以归平若近若远非
幽非明类无臭等无声俟信矣惟时与四时之德合(一/作)
(洽/)纯如并奏(二字一 (第 11a 页)
恐难以身劝伏望皇上法古昔圣贤 正常
道之心监大
学衍义明道术之语乞敕礼部及文武衙门今后凡遇
庆贺日期不许仍前擅备炷香于寺观行礼庶可以扶 (第 13b 页)
往以梁山为例盖梁山之崩
左氏国语两皆载之左氏止以降服乘缦彻乐出次祝
币史辞为言独国语有国三日哭之语先 正常
谓国语
者左氏删定之弃馀信斯言也将从左氏而不哭乎将
从国语而哭乎将从其所删定者乎亦将不计其所弃
馀而 (第 18a 页)
  律和声赋(以见象声律以/和万方为韵)   (唐/)欧阳詹
咏声周兮律声遍人心厚兮国风变伊在尧之既闻我
得夔而又见哀思虑始安和道性宗伯官也择人乎有

才正始化焉选音于无象缀咸池之雅韵去桑间之末
响图风普以雨周算天长而地广律则以宫击徵咏则
从浊扬清且惩流而反 正常
诫险以归平若近若远非
幽非明类无臭等无声俟信矣惟时与四时之德洽纯
如并奏弥六合以文成善咏者身应声者律 (第 14a 页)
材生太玄字嗣成嗣成卒弟嗣德嗣嗣德卒其子正言
嗣正言卒太玄之子 正常
(第 47a 页)
正常
字仲纪即今天师国
朝六觐京师洪武初制授正一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
德大真人领道教事给以银印视二品上复赐以 (第 47a 页)
    弘德大真人张公神道碑铭(有序/)

洪武丁巳冬十有二月五日四十二代天师张公薨于
龙虎山之私第年甫四十又三礼部尚书张筹即为奏
闻皇上嗟悼者良久且曰朕欲命其遍祠五岳今方一
至嵩山何期大数止于斯耶遂亲制文一通遣前浙江
行省参知政事安庆为吊祭使仍令其冢子宇初袭掌
教法戊午春二月十六日宇初奉公冠剑权厝南山先
墓之次至十有二月某日卜宅兆于某而瘗之宇初恐
遗德未能大白于世与群弟子辑为成书使张致和即

金华山中请铭神道之碑濂幸辱与公游义不可辞公
正常
字仲纪姓张氏信之贵溪人汉留文成侯四十
六代孙也重纪至元乙亥夏六月十三日其父太玄真
人坐而假寐忽见神人 (第 20b 页)
   置儒林祭酒教(轶永嘉中为/江州下教)

今大义颓替礼典无宗朝廷滞议莫能攸 正常
以慨然
宜特立此官以宏其事军咨祭酒杜夷栖情玄远确然
绝俗才学精博道行优备其以为儒林祭酒(晋书/)
  (第 38a 页)
  阎鼎成化中以浙江道御史谪平南县簿刚直不阿为

政宽猛得宜砌城浚池兴利除害卓有声誉

  沈政字以 正常
州人以太常少卿谪梧州推官后寓桂
林卒善诗画至今珍之

  杨荣永川人成化间以御史谪知天河县爱民造士人 (第 39b 页)
彼相较量哉但以无益事情
徒伤大体其于经筵圣学不无略有所妨其于进讲儒
臣亦恐难以身劝伏望皇上法古昔圣贤 正常
道之心 (第 23a 页)
   跋李良辅传
友光道示余李良辅传大旨述其尽忠外舅之家余读

未终篇掩卷问曰李父母在乎曰无之余曰免矣不然
则能无于陵仲子之讥乎昔者韦相择婿得黄裳晏相
择婿得韩国事业光明照映史牒良辅勉图之杜富二
公亦人耳杜公诋执谊之奸富公斥元献之党良辅之
所不肯为也然君子不以是咎二公之不义者以其忠
且直也良辅之所不能为也若 正常
之事则无愧之矣
   跋徐和父折狱比事
治狱之善三曰公曰明曰恕治狱之弊三曰误曰酷曰 (第 7b 页)
心不易所守誓益殚于驽钝图仰答于鸿私刘
华老荐尧俞皆一时之遴选王岩叟事魏国虽再世以
蒙恩
  谢刑侍检 正常
蒲溪举改官
鹾曹窃稍自愧疏庸宰旅荐材误蒙甄录拜春风之披 (第 8a 页)
悟屏好恶而忘得丧者邪
羽衣黄冠之流抑又有求所谓清静无为之旨如蒙庄
太史公所指者耶初大宗师吴公命文明中 正常
应法
师董宇定与王君主是观董君从其师祝釐上方而王
君为之也三清有殿帝君有祠坛以接灵室以藏经翼
以两庑 (第 6a 页)
  政典曰惟天生民惟君奉天惟食丧祭衣服教化一
归于政皇曰我惟生无德咸若古政嗟尔四方之君

有官有业乃子乃父乃兄乃弟无乱于政昔二君始
王未有书契结绳而治交易而生亦惟归政昔在
天皇肇修文教始画八卦明君臣民物阴阳兵象以
代结绳之政出言惟辞制器惟象动作惟变卜筮惟
占天皇氏归气我惟代政惟若古道以立政皇曰正
天时因地利惟厚于民民惟邦本食惟民天农不正
食不丰民不正业不专惟民有数惟食有节惟农有
教林林生人无乱政典政典曰君正一道二三凶臣

正一德有常吉时正惟四乱时不植气正惟和气乱
作疠官正惟百民正惟四色正惟五惟质惟良病正
四百四药正三百六十五过数乃乱而昏而毒道
过政反僻刑正平过政反私禄正满过政反侈礼
正度过政反僭乐正和过政反流治正简过政反乱
丧正哀过政反游干戈 (第 11a 页)
  于忠肃论
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易之道正或有过而中则无
之中非权不得而遭事之变则尤难明景泰中于忠肃
公不争易储为之解者曰公阴争之而不敢暴也或曰

景泰有定国之功有天下者宜其子孙是皆未得公之
心也宋太宗挟传子之私而光美德昭不得良死季桓子
有疾命 正常
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也
则肥也可桓子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男 (第 37a 页)
正常
载以如朝曰夫子有遗言南氏生男则以告于君
大夫而立之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方
景泰帝决志易储争 …… (第 37a 页)
计必力能诛季氏定昭公而后可加刃于鬷戾故不得
已而以死自明此叔孙之明于权也吾因 正常
而得于
公之义又因于公而得叔孙婼之心故并论之使遭变
而处中者有以权焉
 
 
  (第 38a 页)
   律和声赋(见象声律/以和万方)咏声周兮律声遍人心厚兮国风变伊在尧之既引我
得夔而斯见哀思虑始安和追往宗伯官也择人乎有

才正始化焉选音于无象缀咸池之雅韵去桑间之末
赏图风普以雨周算天长而地广律则以宫激徵咏则
从浊扬清且惩流而反 正常
诫险以归平若近若远非
幽非明类无臭等无声信矣惟时与四时而德洽纯如
合莫弥六合以文成善咏者声应声者律会 (第 14a 页)
 弟卫父兄之心则制梃以挞秦楚之兵矣
语默犹昼夜昼夜犹生死生死犹古今
铅铁性殊点化为金则不辨铅铁之性
民须仁之物则爱之
圣人缘人情以制礼事则以义制之
息止也生也止则便生不止则不生

不常其德则所胜来复 正常
其理则所胜同化
曾点漆雕已见大意故圣人与之
颜子所言不及孔子无伐善无施劳是他颜子性分上
 事孔子言安 (第 21a 页)
军旅未遑也越二年谪全州乃得承命按状
公讳苍字伯春行春一先世本南阳白水人宋开宝中
有讳正卿者依兄兴仁监 正常
卿来家安仁始为饶人
传五世至俊康行康三者洪武中率万人来归高皇帝 (第 6a 页)
步体视与体违也邪/土历反/爰曰目不)
(不在体而足不步目说文曰惕惊也剔与惕古字通/济曰/眺旁剔视瞻不 正常
惊愓也/善曰国语单襄公曰晋侯目)
(邪望足旁剔也/视与体相违目)靡闻而惊无见自䳮(亦从脉方言云/音脉 (第 17a 页)
  于忠肃论
孔子曰可与立未可与权易之道正或有过而中则无
之中非权不得而遭事之变则尤难明景泰中于忠肃
公不争易储为之解者日公阴争之而不敢暴也或日

景泰有定国之功有天下者宜其子孙是皆未得公之
心也宋太宗挟传子之私而光美德昭不得良死季桓
子有疾命 正常
曰南孺子之子男也则以告而立之女
也则肥也可桓子卒康子即位既葬康子在朝南氏生
(第 7b 页)
正常
载以如朝曰夫子有遗言南氏生男则以告于
君大夫而立之康子请退公使共刘视之则或杀之矣
方景泰帝决志易储争 …… (第 7b 页)
为不得复安于鲁也为叔
孙计必力能诛季氏定昭公而后可加刃于鬷戾故不
得已而以死自明此叔孙之明于权也吾因 正常
而得
于公之义又因于公而得叔孙婼之心故并论之使遭
变而处中者有以权焉
  原人上
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 (第 8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八
  羽流衲子
 张宇初(字子璿嗣汉四十二代天师 正常
之冢子洪武/十年袭掌道教召见奉天殿永乐中赐号无为)
   (真人有/岘泉集)
 邓羽(南海人明初知青 (第 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