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议之风愈昌而不可辑而人君遂莫知所从而国因以
亡唐高祖之攻长安也其智足以遏突厥之冲而其既
刘文静
辈争之弥日而两从之而突厥之势遂昌秦
王非房杜之策不见用而所向皆克故宋之亡皆起于
群臣之好争而人君之莫 (第 4b 页)
   高祖(讳渊字叔德史称高祖之/兴因时特起在位九年)
    修定科律诏(旧唐书高祖起太原除隋大业以/来苛政约法二十条及受禅诏纳)
     (言 刘文静
与朝士因开皇律令而损益之又/制五十三条务在宽简后又敕仆射裴寂萧)
     (瑀等撰定律令亦惟正五十 (第 4b 页)
学奖士脩政新民不专法令威爱兼行为世名德故姚文公燧 刘文静公
因与公游雅相敬尚苏君公乡
人也时贤言行优于志载其言曰世皇天纵有为公及
陈公天祥程公思廉姚公天福皆骨鲠 (第 27b 页)
勋凡有功者铭书于王之太常祭/于太蒸司 诏之丘浚曰生则书于王旌死则祭于王)
(烝/廷) (唐书殷开山 刘文静
房玄龄魏徵皆配享大宗庙/齐王俭诗稷契匡虞夏伊吕翼商周 书天工人)
(其代之所汉书高帝曰三者皆人杰吾 (第 21b 页)
可破遣将军庞玉击宗罗㬋于浅水原战酣王以劲兵
捣其背是浅水原与高墌地本相近太宗壁高墌而败
贼于浅水原 刘文静
等观兵高墌而八总管败于浅水
原事正相类而吴妄纠之是未达于地理也谓崔瓘一
人而纪书团练使传书观察使不同 (第 7b 页)
纷纭参错历七代二百馀年而离合不一
大抵合则俱安离则俱危合则生民受福离则生民被
祸至于李唐始举义师首命 刘文静
使突厥及其季年
内交藩国外聘诸夷叠叠幡幡莫适所定卒偾以亡至
于五季中国微弱耶律氏起于松漠而复有南北之 (第 22b 页)
万人不日堤成民至今思之公精明有断不畏强禦所
至兴学奖士脩政新民不专法令威爱兼行为世名德
故姚文公燧 刘文静公
因与公游雅相敬尚苏君公乡
人也时贤言行优于志载其言曰世皇天纵有为公及
陈公天祥程公思廉姚公天福皆骨鲠 (第 30b 页)
 (太原留守是时炀帝南游江淮天下盗起太宗/在晋阳阴有安天下之志义宁元年晋阳宫监)
   (裴寂晋阳令 刘文静
与太宗协谋遂起义兵晋/阳八月高祖克长安武德元年隋禅位于唐高)
   (祖即/位)
晋阳武奋义威炀之 …… (第 9b 页)
   (下大乱中国之人奔之者众其族强盛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属之控弦)
   (百馀万高视阴山有轻中夏之志高祖起义兵/遣 刘文静
聘于始毕引以为援始毕遣其兵众)
   (从平京城自后恃功骄踞高祖以中原未定每/优容之武德二年又立突利 (第 16a 页)
名炳于竹帛唐高祖不知此义起兵太原以诛杨
广汤武之业也其事本顺而终于代王之禅致唐祚不
得正其始此则谋臣 刘文静
辈不学之过为可惜也项
羽残暴失人心无终得天下之理要之范增者所谓无
谋之甚者也考增事羽终始无可称述唯劝 (第 22b 页)
   (韩曰晋阳太原属邑隋炀帝大业十二年以唐/高祖为太原留守时炀帝南游江淮天下盗起)
   (太宗在晋阳阴有安天下之志义宁元年晋阳/宫监裴寂晋阳令 刘文静
与太宗协谋遂起义)
   (兵于晋阳八月高祖克长安/武德元年受隋禅即位焉) …… (第 11b 页)
  突厥之大古外域莫强焉师大破之降其国告于
  庙为铁山碎第八
   (孙曰突厥古匈奴北部隋大业中始毕可汗立/其族强盛高祖起义兵遣 刘文静
聘始毕引以)
   (为援遣兵从平京城自后恃功骄踞唐武德二/年又立突利可汗颉利突利承父兄之资尤有) (第 18a 页)
   (黄曰遭兴运而爵位遇乱世而诛戮柳子咸以/为宜使居爵位而皆贤被诛乱而皆不肖胡为)

   (不宜哉然世亦有如 刘文静
裴寂之徒当李唐/之兴非有卓绝之姿而尸天之功卒之被躁妄)
   (诛被妖言斥有愧于萧曹之辅汉遭兴运而爵 (第 20a 页)
国字翁孙)
(学兵法通/知四夷事)则何以雪高庙称臣之羞(旧书突厥传高祖/起义太原遣大将)
(军府司马 刘文静
聘于始卑引以为援始毕遣其特勒/康稍利等献马千匹会于绛郡又选二千骑助军从平)
(京/城)全肃祖复京之 (第 5b 页)
庭。必重勋德。
循名册府。尚有阙遗。缅怀茂功。用增礼典。自今巳后。太庙
配享功臣。高祖室宜加裴寂 刘文静。
太宗室加长孙无忌
李靖杜如晦。高宗室加褚遂良高季辅刘仁轨。中宗室加
狄仁杰魏元忠王同皎。文武之道 (第 05b 页)
寂字元真。蒲州桑泉人。隋大业中为晋阳宫副监。高祖留
守太原。与寂情契最密。太宗与 刘文静
建大计。因寂以白。
高祖既登极。拜尚书右仆射。封魏国公。进司空。贞观初卒。
年六十。赠相州刺史工部尚 (第 09b 页)
 幼学李晚膺对。高句丽小国也。而乙支文德破隋师三十馀万于清川江上。杀其将辛世雄。如摧枯拉朽。何其壮也。孟子曰地利不如人和。诚哉是言也。但恨文献无徵。不能详其战守之策也。乐浪今之平壤也。玄菟今之德源文川也。襄平南苏。俱在辽东。今属奉天府。安市城亦辽东属县。而后人妄欲求之于鸭江之东。诚过矣。萨水即清川之一名。乙支之潜师请降。宇文之中流兵溃。俱在此江。而今则不过一小津耳。无乃古之大江。今或堙而为小耶。抑古之渡涉在下流广阔处耶。山川变易。沿革无常。以臣謏寡。不敢质言。

裴寂, 刘文静
相与同宿。见城上烽火。寂叹曰贫贱如此。复逢乱离。何以自存。 (第 376L 页)
文静
笑曰吾两人相得。何忧贫贱。夫两人皆当时俊杰之士。宜若磊落不苟。而乃其志厌贫贱思富贵。何其陋也。然则其 …… (第 376L 页)
龙鳞附凤翼。垂功名于竹帛。当如邓禹所志。何可区区以爵位温饱为念乎。裴刘立心如此。故为后日争功之端。而 文静
所以取祸者欤。
 幼学李永甲对。 (第 376L 页)
刘文静
磊落之才。裴寂阘茸小人。岂真与寂同其志耶。盖当时起事之权在高祖。而欲说高祖。非寂莫可。故其曰相得。所 (第 376L 页)
以结之也。不然则 文静
之视寂。如鸿鹄之视燕雀耳。岂肯枕臂交肘。区区于贫贱之叹乎。若其不能全保。特高祖之过。不可专谓 (第 376L 页)
文静
之自取也。
善棋者争一著。善谋者争一策。能者得之以兴。不肖者失之以败。孝和劝李密西袭长安曰不早为之。 …… (第 376L 页)
 幼学俞翼柱对。羽与密。皆秦隋之叛逆。而密则一朝革面。为国讨宇文化及。其气力勇悍。堪比于羽。顾其回顺讨贼。则高出羽之上矣。(以上隋恭帝)
[唐高祖]
唐祖得国之正。不如隋文。出治之本。不如隋文。勤学好文。不如隋文。节用崇俭。不如隋文。至于兴灭国继绝世。尚忠义保功臣。亦不及于隋文远矣。况 刘文静
无罪而见杀。宇文士及,对德彝。无功而被擢。置乐工于朝。与卿大夫杂处。凡此数事。皆隋文之所不为也。然而 (第 378H 页)
  二月初二日
召对纲目三十八篇。 此篇。即唐与李密,窦建德,王世充战伐之事。无他文义可以陈达。而槩建德,世充等。虽有才智之臣。率皆猜忌。不用其言。以此自取败亡。唐主则每虚心求谏。如李纲,孙伏伽之直言。皆能嘉纳。此所以兴国也。盖君臣之间。必情志流通。无所间隔。然后人臣能尽言不讳。而为人君者。亦有翕受之美矣。唐主所谓朕视卿如爱子。卿当视朕如慈父。有怀必尽而毋隐也云者。后王之所当体念也。○宇文士及为上仪。同封德彝为内史侍郎。 上曰。宇文士及,封德彝。皆小人。而唐主用之。非矣。余奏曰。德彝,士及。俱是不忠之臣。而唐主不惟不诛。反加宠任。先儒所

论。岂不允当乎。至杀 刘文静。
 上曰。 (第 534L 页)
文静
有功于唐。而唐主杀之。岂不悲乎。余奏曰。 (第 534L 页)
文静
首倡大谋。有非常之功。而唐主偏听裴寂之谮言。终至杀害。所失大矣。○又奏曰。宋臣范祖禹作唐鉴。议论极明 (第 534L 页)
  

[漫录]
唐高祖李渊。与炀帝从母兄弟。后窦击母端儿,降敬盘陀,击甄翟儿,击突厥有奇谋。 刘文静
劝与突厥始毕相结。桑维翰之嚆矢也。
李渊石敬瑭。盖一流人也。
斩高德儒而不戮馀人。稍见义举之意。
(第 234H 页)
难赞谋者。夏侯端,许世绪,武士彟,唐宪俭,裴寂, 刘文静,
长孙顺德,刘弘基。
李渊至河东。畏宋老生,屈突通。危欲回军。可谓怯夫。援引突厥。亦恋着巢穴之意。
尊 …… (第 234H 页)

听裴矩之言许昏西突厥大误。既与之结昏。又何徐思其宜乎。
日遣员外郎更直裴寂第。宠禄何其过也。哀哉 刘文静。
傅奕斥佛。深中其窾。窃人主之权。擅造化之力云云。宋儒以前少人道此。以职在占候。杜绝交游。亦非人所及 (第 236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