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集類
別集類
也此二仓者社仓举
之甚易而效甚捷然非官府主持于上则其事终不能
成矣夫社仓即义仓也盖始于汉耿寿昌而盛于 隋长
孙平 唐戴胄之徒唐又最盛计天下积至数千万以上
及推其故唐义仓之开每岁自王公以下皆有入是以
其积独多臣所谓法 (第 37b 页)
之甚易而效甚捷然非官府主持于上则其事终不能
成矣夫社仓即义仓也盖始于汉耿寿昌而盛于 隋长
孙平 唐戴胄之徒唐又最盛计天下积至数千万以上
及推其故唐义仓之开每岁自王公以下皆有入是以
其积独多臣所谓法 (第 37b 页)
天极
天有北南极如瓜果有前后蒂尖天分十二宫如瓜果
分十二瓣其近极处度狭而当天腰处度阔如瓜果之
瓣其近蒂尖者狭而当腰者宽也天之顶心当嵩高山
下阳城而地之顶心为昆崙参差不相对者天地间东
南暑热西北寒凉地在寒凉方者坚凝高峙而在署热
方者融液坍塌故东南多水合东南多水西北多山 处
均平 论则地仍以嵩高山下阳城为中但取最高顶心
处则昆崙为中也
日轮 (第 38a 页)
天有北南极如瓜果有前后蒂尖天分十二宫如瓜果
分十
瓣其近蒂尖者狭而当腰者宽也天之顶心当嵩高山
下阳城而地之顶心为昆崙参差不相对者天地间东
南暑热西北寒凉地在寒凉方者坚凝高峙而在署热
方者融液坍塌故东南多水合东南多水西北多山 处
均平 论则地仍以嵩高山下阳城为中但取最高顶心
处则昆崙为中也
日轮 (第 38a 页)
省州郡表(开皇初天下州郡过多尚希时为兵/部尚书上表于是逐罢天下诸郡)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
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
良才百分无二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
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閒并
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
伏听裁处(举北史/作用)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为周/小司寇入隋历太常卿) 上立义仓书(平徵拜度支尚书见天下多罹水/旱令民间每家出粟麦一石储之) (第 29b 页)
省州郡表(开皇初天下州郡过多尚希时为兵/部尚书上表于是逐罢天下诸郡)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
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
良才百分无二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
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閒并
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
伏听裁处(举北史/作用)
长孙平(字 处均 河南洛阳人为周/小司寇入隋历太常卿)
上立义仓书(平徵拜度支尚书见天下多罹水/旱令民间每家出粟 (第 29b 页)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
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
良才百分无二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
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閒并
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
伏听裁处(举北史/作用)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为周/小司寇入隋历太常卿) 上立义仓书(平徵拜度支尚书见天下多罹水/旱令民间每家出粟麦一石储之) (第 29b 页)
省州郡表(开皇初天下州郡过多尚希时为兵/部尚书上表于是逐罢天下诸郡)
自秦并天下罢侯置守汉魏及晋邦邑屡改窃见当今
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
郡分领具寮以众资费日多吏卒又倍租调岁减清干
良才百分无二动须数万如何可觅所谓民少官多十
羊九牧琴有更张之义瑟无胶柱之理今存要去閒并
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敢陈管见
伏听裁处(举北史/作用)
长孙平(字 处均 河南洛阳人为周/小司寇入隋历太常卿)
上立义仓书(平徵拜度支尚书见天下多罹水/旱令民间每家出粟 (第 29b 页)
卷二十六 长孙平
平字 处均, 河南洛阳人,周柱国俭子。仕武帝,为卫王侍读。建德初,拜开府、乐部大夫。宣帝即位,为小司寇。大象中,代 ……,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隋书 长孙平 传》)
奏立义仓定式
古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人无菜色
平字 处均, 河南洛阳人,周柱国俭子。仕武帝,为卫王侍读。建德初,拜开府、乐部大夫。宣帝即位,为小司寇。大象中,代 ……,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隋书 长孙平 传》)
奏立义仓定式
古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而人无菜色
周礼有仓人、廪人之职。按星经,天仓六星在娄、在仓,谷所藏也。西南四星曰天庾,积厨粟之所也。又天囷十三星主给御粮,天廪四星主积蓄黍稷。王者法天敷政,以积贮为天下之大命,而仓储重焉。安石青苗无论矣,若汉之耿寿昌、隋之 长孙平
奏设常平仓;此外又有社仓、义仓、黎阳仓、广通仓、惠民仓诸目,可以平籴,可以备不虞; (第 69 页)
邦赋考
第五集政法集第十二卷○经世遗表(卷十二)
地官修制 仓廪之储一
周礼地官旅师。
后周之制。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长孙平 奏。
唐制。诸州。有社仓。凶荒则徙民就食。
宋太祖乾德元年诏
义仓米赈济(宋高宗绍
第五集政法集第十二卷○经世遗表(卷十二)
地官修制 仓廪之储一
周礼地官旅师。
后周之制。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长孙平 奏。
唐制。诸州。有社仓。凶荒则徙民就食。
宋太祖乾德元年诏
义仓米赈济(宋高宗绍
之间。只著一星。使各行用。则百工诸贾之用。俱无所碍矣。
还饷议
还上。社仓之遗法也。社仓之法。创于隋 度支尚书长孙平 其始也。储之当社。官不与焉。朱子社仓。本亦此法。法非不善。行之不以其道。斯为弊政。今民生之倒悬。以还 (第 193L 页)
还饷议
还上。社仓之遗法也。社仓之法。创于隋 度支尚书长孙平 其始也。储之当社。官不与焉。朱子社仓。本亦此法。法非不善。行之不以其道。斯为弊政。今民生之倒悬。以还 (第 193L 页)
臣谨案。管子以后。李悝耿寿昌所言。皆常平粜籴之法。故汉,魏诸史。无仓储出纳。如今还上之法者。后周之制。亦周官旅师之遗意。非还上也。第与常平。不同故录之。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长孙平 奏。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第 228H 页)
长孙平 奏。古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人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请令诸 …… (第 228H 页)
。秪足为军布之代充。何以为还上之补苴乎。〇但所谓加敛民田。臣所未晓李悝之时。无中生有。故按亩收粟。如 长孙平 社仓之初耳。今以还上。变之为常平。则以粟为粟。以米为米。因其实而变其名。以正簿书而已。加敛民田。臣未 (第 238L 页)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长孙平 奏。
隋文帝开皇五年。工部尚书 (第 228H 页)
长孙平 奏。古者三年耕而馀一年之积。九年作而有三年之储。虽水旱为灾。人无菜色。皆由劝导有方。蓄积先备。请令诸 …… (第 228H 页)
。秪足为军布之代充。何以为还上之补苴乎。〇但所谓加敛民田。臣所未晓李悝之时。无中生有。故按亩收粟。如 长孙平 社仓之初耳。今以还上。变之为常平。则以粟为粟。以米为米。因其实而变其名。以正簿书而已。加敛民田。臣未 (第 238L 页)
还上者。社仓之一变。非粜非籴。为生民切骨之病。民刘国亡。呼吸之事也。
周官旅师。凡用粟春颁而秋敛之。则三代之时。还上未尝无也。汉魏之制。仓廒之积。多系粜籴。或用常平。或用均输。皆无还上之迹。粜籴者。卖(一作买)米贩米之名。今人或以还上为粜籴非也。 隋 度支尚书长孙平。 始创义仓之法。朱子修而行之。名曰社仓。今人多以还上。为社仓之遗法。然社仓则储谷颁谷。皆在乡社。(在外 (第 408L 页)
受左右浸润之谮。家道乃定。古语云。不痴不聋。不能为翁。女宪曰。妇如影响。焉不可赏。(古语。见隋书。隋 尚书长孙平
曰。不痴不聋。未堪作大家翁。唐代宗曰。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语本于平耳。女宪见后汉书曹大家传。影响。本 (第 527H 页)
幼学柳殷鸣对。古之委积藏富于民。至于管仲李悝之徒。以杂霸富强之术。始行粜籴。耿寿昌踵之以聚财。用刘般之议是矣。自是以后。袭为常法。而独义仓法。隋文帝时 长孙平
所奏行者。得先王遗意。而未能扩以行之。惜乎。
五经之称。难以归一。施雠论易。周堪,孔霸论书。诗而有薛 (第 284L 页)
五经之称。难以归一。施雠论易。周堪,孔霸论书。诗而有薛 (第 284L 页)
唐贞观二年。遣使赈饥民。
臣光颜签曰。备荒之政。专在蓄积。就本书中。李悝,耿寿昌常平仓一条。及晁错论蓄积。 长孙平 置义仓二条。俱不可不载。并胡说及丘按。节入于此条下恐好。
御签曰。原本批而不选者。以见于下也。冗长之 (第 40L 页)
臣光颜签曰。备荒之政。专在蓄积。就本书中。李悝,耿寿昌常平仓一条。及晁错论蓄积。 长孙平 置义仓二条。俱不可不载。并胡说及丘按。节入于此条下恐好。
御签曰。原本批而不选者。以见于下也。冗长之 (第 40L 页)
按社仓者。隋唐义廪之遗制也。为国者务先积储而后。变有所恃而凶年不能杀也。如汉耿寿昌常平之法。令郡县各置仓预备。谷贱则增价而籴以利农。谷贵则减价而粜以利民。至 隋长孙平
领度支。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输之当社。(隋唐之制。百户为里。里有里社。)委社司检校。以备凶年 (第 109L 页)
。非但制国用。以此为准。令民节用。每年。有所储蓄者。是古之法。而后世此法废而不行。至隋文帝开皇五年。 度支尚书长孙平
奏言周官储蓄之法。请令诸州百姓及军人当社。共立义仓。收穫之日。出粟麦贮之。即委社司检校。 (第 340H 页)
或曰。今日还上。即是义仓之遗制。何必更立社仓。且复立社仓。则民困于公私之输。益增其流亡矣。曰。义仓之法。始于 隋长孙平。
其制令民每秋。家出粟麦一石以下。贫富为次。储之当社。委社司校检。以备凶荒。隋制百户为一社。赈饥之道。 (第 547H 页)
军粮。若其规模之宏远。制作之善美。鉴前代而增损。与时措而称宜。虽齐之管仲。晋之李悝。汉之耿寿昌。隋之 长孙平。
一时俱来。必将敛手而立。缄口而坐。 臣以人则塞下之驽姿也。以学则井底之蛙见也。何足以知而论之哉。虽然 (第 112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