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集部
  唐孔陆两经师优劣论
杭君堇浦问于予曰有唐一代绝少经师求其博通诸
经不为专门之学者祇惟孔陆二家然正义释文并传
于今而华川王氏议学宫之祀祇及孔岂以释文不过
小学而正义能见其大欤予曰仲达亦安敢望德明仲
达之在东都为隋皇泰主太常博士时有道士桓法嗣
献孔子闭房记以为王世充受命之符世充即命仲达

与其长史韦节杨续撰禅代仪仲达此事可以比美新
之大夫矣其时德明亦为国子助教世充遣其子玄恕
师之德明不应服巴豆卧称病玄恕就其家行束修礼
跪拜床下德明对之遗利竟不与语斯其人视仲达为
何如果谁得为圣人之徒欤仲达仕唐颇著风节有谏
太子承乾之功则以在太宗之世故欲铮铮自见也是
所谓治世乱世与时屈伸者也且世充暴人也 徐文远
为其师犹拜伏见之德明以一国子先生拒之可谓大
勇矣至正义之书依违旧注不能有所发明汉晋经师
异同之说芟弃 (第 3a 页)
之他时窦宪荐杨
乔徵之及朝帝爱其才貌欲使尚主乔固辞至不食而
卒是亦可以廉顽立懦矣
李密王世充皆受学于 徐文远
及密起兵使 (第 3b 页)
文远
坐南
面备弟子礼拜之 (第 3b 页)
文远
见世充乃辄先拜或云君倨
密而下王公何也答曰密君子能受郦生之揖世充小 (第 3b 页)
  讲春秋序
谈经难谈春秋尤难高妙者诞幽深者晦新奇者巧皆

非也记经解(经解即礼记篇名属辞比事即经解/中有曰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之句)虽非
孔子语属辞比事直勘得破孟子事文义三语(即孟子/其事则)
(齐桓晋/文三语)一大断案汗漫如庄周只把道名分说最直截
马迁谓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不待赞也诸儒之说出
其辞费矣费则差差则害道 徐旷
发题(旷 (第 8a 页)
文远
唐高/祖幸国学 (第 8a 页)
文远)
(
发春秋题论难风生/随方占对莫能屈)偏举先儒异说分别是非乃出己
意折衷不知合乎夫子也否孙莘老(即孙/觉 (第 8a 页)
有功名宏敏。避讳以字行。 国子博士文远
孙。举明经。补蒲
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县男。武后朝累转司刑少卿。改司
仆。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 (第 01a 页)
 太宗诸子(恒山王承乾等十三人。) 高宗中宗诸子(燕王忠等十人。) 睿宗诸子(让皇帝宪等五人。) 玄宗诸子(靖德太子琮等二十二人。) 肃宗代宗诸子(越王系等三十二人。) 德宗顺宗诸子(舒王谊等三十二人。) 宪宗二十五子(惠昭太子宁等。○穆宗宣宗见本纪。) 穆宗五子(怀懿太子凑等。○敬宗,文宗,武宗见本纪。) 敬宗五子(悼怀太子普等。) 文宗二子(庄恪太子▣等。) 武宗五子(杞王峻等。) 宣宗十一子(靖怀太子汉等。○懿宗见本纪。) 懿宗八子(魏王佾等。○僖宗,昭宗见本纪。) 僖宗八子(建王震等。) 昭宗十子(德王裕等。) 外戚(独孤怀恩等十人。) 宦官(杨思勖等十三人。) 良吏(崔仁寿等四十一人。) 酷吏(来俊臣等十八人。) 忠义(夏侯端等四十四人。) 孝友(李知本等十七人。) 儒学 (徐文远
等三十四人。) 文苑(孔绍安等六十二人。) 方伎(崔善为等二十二人。) 隐逸(王绩等二十人。) 列 …… (第 273H 页)
元德秀等五人。) 孝友(李知本等二十五人。) 隐逸(王绩等二十人。) 循吏(韦仁寿等十五人。) 儒学 (徐文远
等四十二人。) 文艺(袁朗等三十九人。) 方技(李淳风等十一人。) 列女(李德武妻裴淑英等四十七人。 (第 274H 页)
 幼学俞翼柱对。羽与密。皆秦隋之叛逆。而密则一朝革面。为国讨宇文化及。其气力勇悍。堪比于羽。顾其回顺讨贼。则高出羽之上矣。(以上隋恭帝)
[唐高祖]
唐祖得国之正。不如隋文。出治之本。不如隋文。勤学好文。不如隋文。节用崇俭。不如隋文。至于兴灭国继绝世。尚忠义保功臣。亦不及于 隋文远
矣。况刘文静无罪而见杀。宇文士及,对德彝。无功而被擢。置乐工于朝。与卿大夫杂处。凡此数事。皆隋文之所 (第 378H 页)
不可夷以鄙之也。或问其说。曰。以国势之险夷。臣节之始终观之则可知已。
韦祖思。不拜姚兴而恭拜夏勃勃。 徐文远。
踞见李密而先拜王世充。 (第 30L 页)
文远
获全。祖思不免。幸不幸也。然生我名者杀我身。身隐而名不隐。吁嗟乎祖思有愧乎蒹葭伊人矣。
吐谷浑王阿柴 (第 30L 页)
回军。无定算矣。
渊之优奖孙伏伽。启太宗受谏之路。而大革隋家好佞之弊。
李密之奉表降隋。其意安在。用 徐文远
计也。苏威可笑人也。高墌之败。危哉刘弘基。
窦建德不杀河间郡丞王琮。张玄素宽宏有量。宜致河北之争附。 (第 23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