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荅丘珍孙(王僧达/)
褚先生从白云旧矣古之逸人或留虑儿孙或使华阴
成市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
载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薜萝若
已窥烟波临沧州矣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与颜竣(刘瑀/)
朱脩之三代叛兵也一朝居清油幕下作谢宣明面孔
向人
  荅人劝仕 (沈麟士/
)
鱼悬兽槛天下一契圣人玄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未
能景行坐忘何为不希企日损
  荅吴兴守张 (第 2b 页)
(沈麟士/
)
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 (第 2b 页)
  其二
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
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二帖文体明辨题曰与人手/简入简类中想自有见故仍)
 (之/)
  简 沈驎士(梁沈约/)
独往之业虽闻前载高尘逸轨罕或共时未尝不拊帙 (第 1b 页)
   为柳世隆上铜表

   上建阙表
   为柳兖州世隆上旧宫表
   举胡元秀表
   荐刘粲表
   与沈渊荐 沈驎士

   为柳世隆让封公表
   为褚炫让吏部尚书表
   为南郡王让中军表 …… (第 6a 页)
   答陆厥问声韵书

   答乐蔼书
   答 沈驎士

   与范述曾论齐竟陵王赋书
   与陶弘景书
   报王筠书
   报博士刘杳书
   与约法 …… (第 9b 页)
   荐刘粲表
陛下则天开业冠带要荒輶轩韦毂交轸于遐路舍筑

投竿相望于魏阙或以开坼未采管库遗贤执戟忘疲
倚辀不息
   与沈渊荐 沈驎士

吴兴 (第 52a 页)
沈驎士
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于天然综博
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
琴采薪行歌不辍长兄早卒 …… (第 52a 页)
   答乐蔼书
丞相风道弘旷独秀生民凝猷盛烈方轨伊旦慭遗之
感朝野同悲永当刋石纪功传华千载宜须盛述实允

来谈郭有道汉末之匹夫非蔡伯喈不足以偶三绝谢
安石素族之台辅时无丽藻迄乃有碑无文况文献王
冠冕彝伦仪刑宇内自非一世辞宗难或与此约闾闬
鄙人名不入第歘酬令旨便是以礼许人闻命惭颜已
不觉汗之沾背也
   答 沈驎士

独往之业虽闻前载高尘逸轨罕或共时未尝不拊帙
兴怀望古遐瞩尊贤拔俗遥然沉冥自远幽贞之操义 (第 71b 页)
   (诗话山人好游辙迹遍湖海以郡有南浦六州/水胥汇于川注海遂自号六水山人一曰天瀛)
   (山人又曰斗下老人自比 沈麟士
王孺仲其诗/取材目前不甚镕鍊所选徽郡诗斤斤绳墨不)
   (失正/音)
  游邵氏园
极目眺远山振衣 (第 16a 页)
 神灵鉴兹哀悃其诗曰翰学期公浅谟猷冠一时立朝称极諌连茹愧深知斗
舌承天眷风神梦羽仪北挥千字诔悲绝七哀诗(一作/思公)
(情曷已漳/水日东驰)
风调祥 麟士
文章太史辞行身无少玷持论有馀师落 (第 1b 页)
   都下语(南史齐东昏时左右应敕捉刀之徒并/专国命人间谓之刀敕都下为之语曰)
欲求贵职依刀敕须得富豪事御刀
   差山语(南史曰 沈麟士
隐居馀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士数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
    (其侧时人/为之语曰)
差山中有贤士开 (第 9b 页)
    (守入梁终太中大夫竟陵王/幼时高帝引述曾为之师友)

夫眇汎沧流则不识涯涘杂陈钟石则莫辨宫商虽复
吟诵环回编离字灭终无所辨仰酬睿旨微表寸长
   答 沈麟士
(第 37b 页)
(麟士/
见齐)
独往之业虽闻前载高尘逸轨罕或共时未尝不拊帙
兴怀望古遐瞩尊贤拔俗遥然沈冥自远幽贞之操义
高篆 (第 37b 页)
王序赵厕见舜民序)谋身
则贩脂织薄之馀生涯绝少(贩脂见合肥书史记周勃/以织薄为生注薄帘也南)
(宋书 沈麟士
居贫织帘号 (第 10a 页)
织/帘先生
说文木曰林草曰薄)将军台上序旧事以悲来
(蓟州志将军台/管四十关塞)国士桥边逢故人而泣下(国策赵襄子 (第 10a 页)
彰反噬
之情已著请免官削爵土收送廷尉狱治罪
  沈渊(冲之兄历/御史中丞) 沈约(见梁/)
   荐 沈驎士
(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表荐徵太学博士不就)
(第 3a 页)
沈驎士
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本于天然综博
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
琴采薪行歌不辍长兄早卒 …… (第 3a 页)
    (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
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
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并南/齐书)

   沈驎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隐于馀干吴差山)
   答张永
    (永为吴兴太守欲请为/功曹使人致意驎士曰)
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 (第 7b 页)
    (子响为江州厚/遣赠遗测曰)
少有狂疾寻山采药远来至此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
衣薜萝淡然已足岂容当此横施(并南/齐书)

  沈驎士(字 云祯
吴兴武康人/隐于馀干吴差山)
   答张永
    (永为吴兴太守欲请为/功曹使人致意驎士曰)
明府 (第 7b 页)
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
必欲饰混沌以蛾眉冠越客于蝉冕走虽不敏请附高
节有蹈东海而死耳未忍受此黥劓 (沈驎士/
别传)
   与中书郎沈约书(约见/梁)
    (永明中约表荐驎士徵义行诏徵为太学博/士又徵著作郎 (第 7b 页)
太子舍人并不就乃与约书)

名者实之宾本所不庶中央无心空勤南北为惠反凶
将在于斯(南史/)
  (沈驎士
传或劝 (第 8a 页)
驎士
仕答曰鱼悬兽槛天下一契圣/人玄悟所以每履吉先吾诚未能景行坐忘何为不)
 (希企日损牍按此是/答语耳尺 (第 8a 页)
 道理不当少戢邪斯亦几何其不败也
刘凝之尝有人认其所著屐笑曰仆著已败令家中觅
 新者偿君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 沈麟士
 
(第 6b 页)
麟士
曰是卿屐邪即跣而
 反邻人得屐送还麟士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东 (第 6b 页)
 新者偿君此人后得所失屐送还不肯复取沈麟士
 尝行路邻人认其所著屐麟士曰是卿屐邪即跣而
 反邻人得屐送还 麟士
曰非卿屐邪笑而受之东
 曰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 (第 6b 页)
麟士
不当如凝之予谓沈 …… (第 6b 页)
 吾物何为受诬而与人使因而不还则成彼奸计而
 自贻不讳之名果何图哉且所认有大于是者皆可
 与之而不辨乎然则 麟士
所处虽差胜凝之要亦不
 近于人情而君子不贵也苏氏尝以直不疑买金偿
 亡不辨盗嫂为非而顾复有取于 (第 7a 页)
麟士
何邪
萧道成取宋王俭褚渊之力为多然观其始谋本出于  (第 7a 页)
谲之士哉飞卿生成化辛
丑十一月廿又九日卒嘉靖辛丑二月廿又一日享年
六十有一初娶徐氏无子继瞿氏生子一人 麟士
(第 4b 页)
麟士
以卒之明年壬寅八月廿又九日葬黄山祖茔之次前
葬以状来乞铭且曰我先君每读公文辄喜曰死而得
文君铭可不死 (第 4b 页)
曰贤于博奕云尔然余亦何敢以选自命也是编发端
则有仲容陈子思旷徐子共订则有子常 麟士
无近济
甫臣虎诸君子总成则嗣宗右安之力居多余藉是以
左凌右侵终厥选事并可以告无罪于四方诸友矣但
以志 (第 22b 页)
乃过乎今此记述
以备其事惧不宣美岂徒愧词而巳哉大历一纪之首
夏也
  吴兴沈氏述祖德记
南齐徵士吴兴 沈君名麟士
郡人也蕴道德晦于邑
馀不溪家贫无资以织帘为业故 (第 12b 页)
时人号为 织帘先生

精于礼传尝自诂训宗人吏部郎中渊中书郎约累荐
徵为著作郎高卧不起名重江表临终遗教依皇甫玄
宴棺中贮孝经 (第 12b 页)
再三之谓也务先其善学孟子者
乎彼蒙于忿欲者闻之独无开明之时乎则其悔悟而
反璧也有日矣务先则刘凝之乎为 沈麟士
乎予又以
是验务先之学力焉
  记画
长安刘子允蓄古画一轴女冠有承颐而行者持便面
者簪者褰者手见者袖 (第 10b 页)
故宅为佛寺,弃封侯如脱屣。进不为身,退不为名,忠上洁己,邦家之光。沈氏积善,唯戎述之,可追封为述善侯 (沈麟
士《述祖德碑》)

蠲恤丹徒诏(四年三月)

  丹徒桑梓绸缪,大业攸始,践境永怀,触感罔极。昔
  渊字□□,吴兴武康人,宋侍中怀文第二子,永明中为吏部郎,与兄淡、弟冲俱历御史中丞司直。 荐沈
麟士表

   吴兴沈
麟士,英风夙挺,峻节早树,贞粹禀于天然,综博生乎笃习。家世孤贫,藜藿不给,怀书而耕,白首无倦,挟琴采 ……以来,聘召仍叠,玉质逾洁,霜操日严。若使闻政王庭,服道槐掖,必能孚朝规于边鄙,播圣泽于荒陲。(《南齐 书·沈
麟士传》,永明六年,吏部郎沈渊、中书郎沈约表荐,征太学博士,不就。)

沈冲

  冲字景绰,怀
不乐,而不能竟日兴感,以对宾客。故过自晦匿,不与外接。设假之由,实在于此。(《封氏闻见记》六) 答沈麟
士书

  独往之业,虽闻前载;高尘逸轨,罕或其时。未尝不拊衷兴怀,望古遐瞩。尊贤拔俗遥然,沈冥自
旒表命数,差可停息,直僦需床,装之以废,以常所乘者为魂车,他无所用。(《南史·孙谦传》。) 沈麟士

   麟士(一作ら士。)
字云祯,吴兴武康人,宋侍中怀文族子。元嘉末,访举学士,县以应选,寻称疾归。终宋至齐,累徵不就。梁受禅 ……沈约书辞表荐

  名者实之宾,本所不庶。中央无心,空勤南北。为惠反凶,将在于斯。(《南史》七十六 《沈麟士
传》。)

答张永使者辞功曹

  明府德履冲素,留心山谷,民是以被褐负杖,忘其疲病。必欲饰混沌以蛾眉,冠越客以蝉冕,走虽不敏,请附高节,有蹈东海而死耳,未忍受此黥劓。(引 《沈麟士
别传》。)

沈氏述祖德碑

  沈莫盛于吴兴,始吾祖戎,建大勋,辞显秩,繇江北避地,居吴之馀不 ……,王祥终制亦尔,不须需车灵舫头也。不得朝夕下食。祭奠之法,至于葬,唯清水一杯。(《南史》七十六, 沈麟士
传》。)

顾宪之

  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宋镇军将军觊之孙。孝建初举秀才,历太子舍人、尚书
更是何物?悠悠宇宙,求一顾荣、贺循未可得,安问江左夷吾乎?正赖太祖多灵,开赞诸贤,宣其心力,使范宣、 沈麟士
得保遗体,抆泪松楸之阴,为赐无极耳。武汉蕲黄,终须设两节钺,对江相望,以为建康第一面障,过此乃谈江皖 (第 268 页)
    复还山守墓。以前疏批旨有「朋串」之语,乃于石养山中,垩庐之下,别构数椽,以列大雅。左曰十朋轩,轩不容,壁间位置曰管葛(管夷吾,颍上人;诸葛亮,南阳人)、曰郑董(郑国侨,郑人;董仲舒,广川人)、曰吴郭(吴季札,吴人;郭泰,介休人)、曰晏丙(晏婴,齐人;丙吉,鲁人)、曰张李(张良,禹州人;李泌,长安人)、曰黄王(黄宪,汝南人;王通,龙门人)、曰田羊(田叔,井陉人;羊祐,新泰人)、曰疏魏(疏广,峄人;魏舒,任城人)、曰管陶(管宁,临朐人;陶潜,灊阳人)、曰邴皇(邴原,齐人;皇甫谧,朝那人)、曰申阮(申屠蟠,陈留人;阮孝绪,尉氏人)、曰梅张(梅福,寿春人;张翰,吴郡人)、曰周沈(周磐,汝南人; 沈麟士,
武康人),凡二十六人。右曰九串阁,阁仅九尺,壁间位置曰屈贾(屈原,郢人;贾谊,洛阳人)、曰鲁李(鲁仲 (第 4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