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洞神部
 三峨了一子李文和(蜀/人)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材翁)
 清源子 刘骥(宇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元晦建安人自号晦/庵一号紫阳子文公) (第 009b 页)
 于言即已苟欲言非名之则无以显其道
 故存其不可道不可名者以为之常而设
 为可道之道可名之名以寄其非常此老
 氏之书所以作也
 清源子 刘骥
曰道言其体名言其用可道
 可名犹百家众技也各有所长时有所用
 不该不遍非真常也
 黄茂材曰常之为言长 …… (第 002b 页)
 而非有故以有名为万物之母天地亦由
 之而生即无以为无无物而非无故以无
 名为天地之始万物亦由之而隐
 清源子 刘骥
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方其
 未有天地孰得而名之故无名天地之始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及其既有万物则有
 形 …… (第 005a 页)
 动静殊名皆本于道同会于玄暂异终同
 也玄谓渊默无象又玄谓通变无极或入
 于机或出于机开阖阴阳出入无有故曰
 众妙之门
 清源子 刘骥
曰学者当自有以入无由徼
 以至妙原始要终未尝不同故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者天之色所谓远而无所至
 极 …… (第 010b 页)
 于不善则善亦不善矣

 清源子 刘骥
曰混沌未判万象同体二气
 既分物物为对既谓之美纯朴已残必有
 恶为之对既谓之善则情性已离必有不
 善 …… (第 013a 页)
 端相形之类也王公乞人贵贱无端相倾
 之类也梦饮酒者旦而哭泣哀乐无端相
 和之类也婴孩少壮老耄死亡无端相随
 之类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美或为恶善或为不善是
 犹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 …… (第 015a 页)
 陆佃曰夫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将以使人冥于真善混于真美复归于朴
 而与天地造物为友者矣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道在己其用心不
 劳其应物无方
 黄茂材曰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和相随 …… (第 016b 页)
 谓弱其志正以止之万物莫能迁固以执
 之万变莫能倾不坏之相若广成子者千
 二百岁而形未尝衰是之谓强其骨
 清源子 刘骥
曰虚其心者物我兼忘也实
 其腹者精神内守也物我兼忘则欲虑不
 萌而志自弱矣精神内守则形体充实而
 骨 …… (第 022b 页)
 地哉为出于无为而已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之道虚无自然不可
 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使夫知者不
 敢为也为无为则其为出于不为自然之
 妙 (第 023b 页)
 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应其适然
 而不系累于当时不留情于既往虚而不
 屈者其体动而愈出者其用
 清源子 刘骥
曰言天地则人在其中矣
 晦庵朱熹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一物
 之不受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应是动
 而不 …… (第 009a 页)
 之不穷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天地得一气之妙而运行
 不息圣人得一气之妙而升降无穷其道
 杳然难言哉若求之于多言则泥古人之
 糟 …… (第 010a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玄者杳冥而藏

 神牝者冲和天太上此阴阳之宗天地之
 祖今术家以口鼻为玄牝非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灵枢经云天谷元神守之
 自真言人身中上有天谷泥丸藏神之府
 也中有应谷绛宫藏气之府也下有灵谷
 关 …… (第 011a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后其身而身先
 退己进人为众所推为后而反先外其身
 而身存齐生死者不为生死所累外形骸
 者不为形骸所碍
 清源子 刘骥
曰人处天地之中与天地分
 一气而治所以不能与天地同其长久者
 以其有为有欲贪生太厚也是以圣人后
 其 …… (第 015a 页)
 临川王安石曰善者可以继道而未足以
 尽道故上善之人若水矣
 刘泾曰易曰继之者善庄子曰离道以善
 皆谓自道而降莫近于善
 清源子 刘骥
曰天一生水亦去道未远故 (第 017a 页)
 教之以不可以有疵瑕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则涤除万念而玄览妙理何疵之有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碧虚子陈景元曰旧说曰爱民 …… (第 013b 页)
 刘泾曰庄子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
 治国家爱民仁也治国政也王侯之事不
 能无为视以刍狗则得之
 清源子 刘骥
曰老氏方言其反本而继之
 以爱民治国何也盖一身之设一国之象
 也圣人以心为君以身为国以气为民无
 为 …… (第 014b 页)
 以成形内虚而受物虚因有以能受有假

 无以为用
 清源子 刘骥
曰扁鹊言人身中有五藏真
 气之所会五藏各有六气故有五六三十
 之会原犹车之三十辐也流转不息通于
 一 …… (第 020a 页)
 气也无者虚妙之神气也有者凝滞之形
 骸也心运以气随假形以为利气动以形
 随假神而为用此二者有无之相须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有以为利无以为用世之
 昩者唯闻舍身之道未达即身之妙此老
 氏所以引车器室而详喻之也是犹乾坤
 成 …… (第 021b 页)
 陈象古曰为腹则实其腹也内藏其明者
 也不为目则防其外境之侵铄我也彼外
 也此内也是圣人之所取舍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不为声色五味畋猎
 货财所惑所以为腹不为目也腹者有容 (第 026b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我因何能致大

 患为有此身为致患之本又何况身外更
 有不能舍弃重于身者乎
 清源子 刘骥
曰人之有身饥渴寒暑生老
 病死莫非患也故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
 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所谓无身者外
 生 …… (第 006b 页)
 之能知似隐似见或存或亡不可究诘亦
 若万籁一风而异声七窍同气而殊用思
 不可推言不可议者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夷则无色故视之不见希
 则无声故听之不闻微则无形故抟之不
 得此三者不可致诘随事强名夫道一而
 已 …… (第 009b 页)
 复归于无物
 颍滨苏辙曰绳绳运而不绝也人见其运
 而不绝则以为有物矣不知其卒归于无
 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绳绳兮绵绵不绝运用无 …… (第 011b 页)
 御注曰其始无首其卒无尾故迎之随之
 有不得而见焉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周流无端故无
 首尾
 陈象古曰不可致诘故如是
 清源子 刘骥
曰莫知其始故迎之不见其
 首莫知其终故随之不见其后 …… (第 012b 页)
 物之纪而总之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道之真以治身绪
 馀土苴以治天下国家所以御今之有也
 能知古始则知道之大原故是谓道纪
 黄茂 …… (第 014b 页)
 是皆其表吾终日暴而不知敛则物得以

 窥之矣故终之以浑兮其若浊洁而与众
 异易浊而与众异难
 清源子 刘骥
曰豫者图患于未然若冬涉
 川不得已于事也犹者致疑于已事若畏
 四邻退藏于密也俨若容者望之俨然寂
 然 …… (第 020a 页)
 所谓空性也幻化有灭而空性无坏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万物纷纭动作
 既极必返于本不假至人用意裁制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使人息其爱欲之念
 归乎虚静之本复其性命之源譬如万物
 生于根而归于根也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 (第 027a 页)
 陈象古曰安于天理不复争竞何有而不

 能容乎
 清源子 刘骥
曰知常则与天地合其德如
 天地之无不覆载也
 黄茂材曰真常之道大无不包知之者必
 有容宇宙之量
容乃 …… (第 030a 页)
 尚谁私乎

 清源子 刘骥
曰有容德乃大如天地之无
 私覆载也故曰公
 黄茂材曰容有容宇宙之量则无己无人
 无物皆冥于一
公乃王 (第 030b 页)
 其善者不劝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沮诸
 侯有问鼎大小轻重如楚子者陪臣有窃
 宝玉大弓如阳虎者此衰世之俗故侮之
 清源子 刘骥
曰其次以有为治天下其德
 可亲其功可誉故亲之誉之不能兼忘天 …… (第 002a 页)
 自然之道也
 颖滨苏辙曰吾诚自信则以道御天下足
 矣惟不自信而加之仁义重之刑政而民
 始不信矣
 清源子 刘骥
曰于是愚智相欺上下相疑
 天下每每大乱罪在好智以其信道之心
 不足所以有不信之祸也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 …… (第 003b 页)
 其有成功而本之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夫天何为者哉穹然在上而物无所归德
 则所谓荡荡乎民无能名者乃所以谓我
 自然者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徒贵圣人之言不知圣人
 之道圣人以道莅天下使民迁善远罪日
 改月化若性之自为而不知为之者故功 …… (第 004b 页)
 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沬不
 如相忘于江湖
 颍滨苏辙曰大道之隆也仁义行于其中
 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后仁必见矣
 清源子 刘骥
曰纯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
 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 …… (第 005b 页)
 明则智之名可以弃道于天下无不举无
 不明则民无不利者也故曰民利百倍又
 名圣者为其有不圣也名智者为其有不
 智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道之真以治身则
 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圣智
 仁义犹当绝而弃之况其他乎
 黄茂材曰古 …… (第 008b 页)
 无忧故无所用学焉是以言绝学无忧

 叶梦得曰不学则道无所入见道则学无
 所用
 清源子 刘骥
曰方其为学则日益闻见理
 有所未穷意有所未得能无忧乎及其为
 道则日损无视无听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为 …… (第 013a 页)
 陈象古曰乘乘厚重貌守真抱朴满而不

 盈
 清源子 刘骥
曰婴儿居不知所为行不知
 所之乘乘兮如虚舟之东西
 程大昌曰众人舒泰如享备味如览胜会
 我方揣切其未 …… (第 018a 页)
 陆佃曰太始者形之始故曰其中有象太

 素者质之始故曰其中有物
 叶梦得曰恍惚非二境象物非二类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恍惚者在有非有在无非
 无惚兮恍其中有象经所谓大象无形者
 是矣恍兮惚其中有物经所谓有物混成
 者 …… (第 025a 页)
 吾体不生众美者有化而吾体不化故能
 名以阅之也庄子曰神奇复化臭腐臭腐
 复化神奇神奇者众甫也
 清源子 刘骥
曰亘万世而无弊充一性而
 常存故曰不去众美之变日逝而不停甚
 真之精常存而不亡所以披阅众甫之死
 生 (第 027a 页)
 术之士各以其一曲诙诡谲怪违理而叛

 道虽幸或见不旋踵而亡矣
 清源子 刘骥
曰听之不闻名曰希希言则
 听乎无声而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自然
 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 (第 011a 页)
 名曰道也道非大小既强名之不可不谓
 之大矣逝者往也道不止于大又能逝而
 遍于万物既以谓逝则无往不周虽曰远
 未尝离本故曰返
 清源子 刘骥
曰不可得而名故吾不知其
 名以其万物之无不由也故字之曰道以
 其万物之莫能加也故强为之名曰大自
 大 …… (第 021a 页)
 也凡言天则造物可知矣凡言地则成物
 可知矣凡言王则人道可知矣灵秀智力
 莫出于人而王统之大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王亦大者王指人心而言
 之经所谓心为国主五藏王是也人心潜
 天而天潜地而地俛仰之间再抚四海恍
 惚 (第 023a 页)
 宝随而资用不可须臾离也
 达真子曰如君子虽终曰行不离辎重者
 盖非辎重则不可行是则轻本于重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君子之处己贵乎重静戒 …… (第 002a 页)
 御注曰荣观在物燕处在身身安然后物
 可乐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有荣盛可观
 之事不能移其志游观荣乐无所系著
 清源子 刘骥
曰荣观在物燕处在己不以
 物易己不以美害生超然自得于物外取
 足于身而已 …… (第 002b 页)
 陈象古曰王者治天下之大当守其重处
 其静以镇轻浮以杜僭躁不可以欲之所
 纵身之所贪轻忽妄动而忘治天下之道
 清源子 刘骥
曰叹人不知贵爱其身残生
 伤性动之死地是犹处万乘之尊居大宝
 之位轻身躁动不顾天下者也轻则妄动
 故 …… (第 003b 页)
 于道不为外物之所入是以善闭无关楗

 而不可开也心聚于道不为外物之迁离
 是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清源子 刘骥
曰以其不为而为故善行无
 辙迹之可寻以其道之出口故善言无瑕
 谪之可累以其通于一而万事毕故善计
 不 …… (第 005b 页)
 以与之使暗者皆明如灯相传相袭而不
 绝则可谓善救人矣
 叶梦得曰常之为言无时而不然也救之
 为言迫而后应之不迫则不强施也
 清源子 刘骥
曰非特圣人有是心也人物 …… (第 006b 页)
 人之资也然则不善人因其善人之袭己
 则得其师善人因其不善人之袭己则得
 其资是皆因袭而明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善人者因其善而师之故
 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因其不善而改之
 故善人之资
 林东曰善人为善可师也见不 …… (第 008a 页)
 盖有常性然后有常德有常德然后有常

 道其序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天一生水在人为精阴中
 之阳也故谓之雄地二生火在人为神阳
 中之阴也故谓之雌知其雄者保其精也
 守 …… (第 013b 页)
 服者而况天下乎虽然小物寡众盖有可
 以力取而智夺者至于天下之大有神主
 之不待其自归则叛不听其自治则乱矣
 清源子 刘骥
曰天下神器谓天地神明之
 器人之形体法象天地化契阴阳乃神器
 也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无容私
 焉 …… (第 019a 页)
 为宝则能去奢以不足自处则能去泰矣
 陈象古曰此过常踰分之谓也如是者何
 由为之执之不知其要故也
 清源子 刘骥
曰譬如万物之理有行则有 (第 021a 页)
 能抱朴守真无为拱默万物自服天地交
 泰甘露乃降和之至也甘露效祥人莫能
 使之而然上下交感阴阳之气自和矣
 清源子 刘骥
曰道之真常天地之始造化
 之先不可得而名故谓之朴朴以喻道之
 大全所谓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也虽覆
 载 …… (第 010b 页)
 资生之繁岂无名而可言乎物既众而名
 既多在知止以御之不知止则物穷而塞
 所以危亡之几生焉
 清源子 刘骥
曰体道至此始制有名始谓
 道也其道能制御有名之物所谓物物而 …… (第 013b 页)
 叶梦得曰自知者见性知人者未必能见
 性为智而已智者有别乎外也故见性而
 后为明明则无所不照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知人则有见于外故曰智
 自知则反照于内故曰明 …… (第 016a 页)
 叶梦得曰自胜者克己胜人者未必克己

 为有力而已故克己而后为强强则无所
 不敌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智足以知人则能胜人而
 不为人物所惑故曰力明足以自知则能
 自胜而不为情欲所使故曰强
 黄茂材曰有 …… (第 017b 页)
 陈象古曰得一不求二自足于心所以为
 富不在多也
 叶梦得曰求富者终无已也苟以为足则
 箪食瓢饮亦可以为富矣
 清源子 刘骥
曰既有胜人之力又有自胜
 之强则知取足于身而万物皆备于我其
 有万不同之富何以加焉易曰富有之谓 …… (第 018a 页)
 百岁之所可同日而语

 清源子 刘骥
曰四肢百体将为尘垢死生
 终始将为昼夜以其入于不死不生而死
 生无变于己故死而不亡者寿非深造于
 道 (第 021b 页)
 受之而未尝见其有物则杂然共处各安
 其性命之情并行而不相悖固未有能害
 之者也是以不失其居则安不违其分则
 平不逆其情则泰
 清源子 刘骥
曰象者物之始见去道未远
 故以喻道大象者无象之象虚无之真也 …… (第 006a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故知机者谨密
 也
 陈象古曰张极必歙强极必弱兴极必废
 与极必夺自然之理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物盛则衰物极则反乃消
 息盈虚之常理也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曰
 月尚尔况其他乎此天之道
 黄茂材曰凡物 …… (第 010a 页)
 岂有意为此以胜物哉知势之自然而居

 其自然耳
 达真子曰刚胜柔强胜弱形器之然也柔
 之胜刚弱之胜强道用之然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刚强所以胜人胜人则有
 时而力屈柔弱所以自胜自胜则吾往而
 不胜
 黄茂材曰柔未尝求胜刚也而刚者常 …… (第 011b 页)
 以化而欲作固知朴者不作也由是知镇
 以无名之朴者使有名复归于无名有作
 复归于无作盖以反本之谓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性静谓之神神静则万化 …… (第 015a 页)
 叶梦得曰静者尽性而至命者也夫然天
 下不期而自正矣庄周曰正正者不失其
 性命之情其知静哉
 清源子 刘骥
曰庄子所谓抱神以静形将
 自正经所谓我好静而民自正皆此之谓 (第 016a 页)
 获者而德自是微矣故曰下焉者不失德
 而无德无为者道也德能体之而有无敢
 欲为之心德犹在焉至于为之而有以为
 则每下矣
 清源子 刘骥
曰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此天
 地之道圣人之德也同乎无知其德不离 …… (第 004a 页)
 之物生于有则天地至于侯王者是已而

 有生于无则一固存焉于其间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经云虚无恍惚道之根万
 物共本道之元反于此者离道以善故为
 道之动体于此者至弱而强故为道之用
 黄 (第 022a 页)
 则为三三散而为和气以生万物则万物
 亦得其三之一以抱负乎阴阳是终始未
 见一物之外乎一也
 清源子 刘骥
曰道生一气一气运转而生
 阴阳二气二气变化而生天地人三才三 …… (第 008a 页)
 形假神而动神托形而用形与神非冲气

 则不能和于内外之用
 陈象古曰阴阳道之妙用也负则在外抱
 则在内冲而用之不失其和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冲气者自然中和之气非
 阴非阳不离阴阳可以调和阴阳然天下
 之至柔也是犹孤寡不谷名之至贱而王
 公 …… (第 010b 页)
 也以有入有捍不相受以无入有无未尝
 劳有未尝觉求之于物则鬼神是也是以
 圣人唯能无为故能役使众强出入众有
 清源子 刘骥
曰经云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者寂然不动天下之至柔也无不为
 者感而遂通驰骋天下之至坚也以至神
 鬼 (第 015b 页)
 其溢故若冲大直不见其伸故若屈大巧

 不见其力故若拙大辩不见其给故若讷
 清源子 刘骥
曰道无成亏故谓之大成道
 无盈虚故谓之大盈不有其成故若缺不
 见其盈故若冲成必有亏以其若缺故其
 用 …… (第 002b 页)
 戎马生于郊

 清源子 刘骥
曰庄子所谓野马尘埃以马
 喻气也扬子亦言气也者所以适善恶之
 马也欤气之盛衰系心动静心静气正心
 动 …… (第 006a 页)
 足于外是以举无不足也故知足之足则

 常足矣若是则奚有罪祸咎之及己哉
 清源子 刘骥
曰人之有欲至于决性命之
 情以争之故罪莫大于可欲若不知足则
 攘夺诞谩无所不至故祸莫大于不知足
 欲 …… (第 008b 页)
 是以弥远而弥少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虽远愈迷
 叶梦得曰有不能达则播糠眯目天地且
 为之易位
 清源子 刘骥
曰离静而动故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碧虚子陈景元曰盖由得之于身心而施
 之万事 …… (第 011a 页)
 矣惟道在万物之先而制其命敦能爵之

 故常自然也
 清源子 刘骥
曰万物之尊道而贵德也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不可得而尊
 故不可得而卑不可得而贵故不可得而
 贱 (第 026a 页)
 口与舌祸福枢机不可妄发门谓语言视
 听情念也吉凶之应出入于此故闭之也
 有道者掩扉塞免终身不劳
 清源子 刘骥
曰经所谓闭塞命门保玉都
 是也内景不出外景不入其气自定其神
 自真其神既真则性入自然与道为一以
 挈 …… (第 004a 页)
 犹唯施是畏况大有知者乎

 清源子 刘骥
曰知之浅矣使我介然有知
 已非道之妙若有所施为则尤非自然
 黄茂材曰夫道不可以智知不可以力行
 无所 …… (第 007b 页)
 失道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修身之道自然
 绵绵实为至理而学速求必得故方术之
 家纷然并作
 清源子 刘骥
曰好由捷径以失真道所谓 …… (第 008a 页)
 保者气而已故道似之赤子则既孩矣而

 未有知也故德似之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抱道怀德深厚无思
 无为寂然不动故比于赤子
 程大昌曰含德者蕴其德于内而不形于
 外者也庄子谓 …… (第 016a 页)
 临川王安石曰赤子之心非有害物也无
 害物则物亦莫能害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稚子无心害物
 物亦不与为害
 清源子 刘骥
曰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物无自入焉如庄子
 所谓醉者之坠车虽骨节与人同而犯害
 与 …… (第 017a 页)
 陈象古曰握固则无所欲得而自执也峻

 作则不因有为而自动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德全则形全故骨弱筋柔
 而握固形全则精全故未知牝牡之合而
 峻作无执而自握无欲而峻作以一心定
 而 …… (第 019b 页)
 临川王安石曰和之为用则常而不变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和者生理之常
 非别有方法
 陈象古曰知此和之至可以常行而不离
 清源子 刘骥
曰知和则纯粹不杂静一不
 变而与天地为常 …… (第 021a 页)
 复归于婴儿矣故能长久
知常曰明
 御注曰明足以见道者知性之不亡故也
 临川王安石曰不明则不足以知常
 清源子 刘骥
曰知常则朝彻见独无古无
 今而与日月参光
 黄茂材曰常久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
 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 …… (第 021b 页)
 怨俱与和之于己何损彼方尘垢外之则
 不乐故至人韬光隐德暂与同之于身何
 浼玄者隐密不显不自饰智矜俗独异于
 众
 清源子 刘骥
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 (第 026a 页)
 人则凋弊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闷闷如天道昏
 昏默默任其自然察察者政教烦细民多
 犯之故缺缺也
 清源子 刘骥
曰闷闷者不徇于物而恬淡
 无为也察察以智治国也
 黄茂材曰昏昏默默至道之极窈窈冥冥
 至道之精而以察 …… (第 004b 页)
 陆佃曰天之肇降生民而其福至于淳淳
 其祸至于缺缺岂有他哉系一人之政而
 已故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清源子 刘骥
曰其民缺缺则民始惑乱无
 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则祸福倚伏千变
 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其无正邪
 碧虚子陈 …… (第 005b 页)
 廉而不剧则有质者存直而不肆则有屈
 者存光而不耀则有晦者存是以闭而不
 尽用为闷而不为察者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此四者皆闷闷之政非察
 察之治使民去智与故循天之理
 黄茂材曰夏商以来士守一介不见道之
 大全方则 …… (第 008b 页)
 恶也非君子恶居之下流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人以谦为德海
 以容为量自高者不受于物能下者为物
 所归
 清源子 刘骥
曰一身之设一国之象也身
 之虚而万物至心之无而和气归虚无者
 圣人之所居所谓大国也以其不争而天
 下 …… (第 017a 页)
 曰以取小国趋势易情之自然故曰而取
 陈象古曰交谓交结而附于己者也
 叶梦得曰取之为言得其所欲之谓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天一生水在人为精地二 (第 018b 页)
 之见耳

 清源子 刘骥
曰西升经云道深甚奥虚无
 之渊言道为万类之渊薮无物不蕴藏也
 莫神于天道实覆之莫富于地道实载之
 天 …… (第 001b 页)
 则可以加于人矣朝为不义而夕闻大道

 妄尽而性复虽欲指其不善不可得也而
 又安可弃之哉
 清源子 刘骥
曰美言可以市言市之所同
 知也尊行可以加于人言人之所能行也
 所以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
 黄茂材曰经 …… (第 003b 页)
 以是为宝非吾所谓宝也

 清源子 刘骥
曰立天子以化之置三公以
 佐之虽有拱璧之宝以先驷马之车然出
 而治人也不如坐进此道
 黄茂材曰魏文侯 …… (第 004b 页)
 叶梦得曰夫妇之愚未有求道而不得一
 有闻焉虽向之尝以为罪者可以一洗皆
 空则道之为贵果在此不在彼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古之得道者出乎天地阴
 阳度数之外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
 有乌有人灾
 程大昌曰若其昔尝暴弃溺于 …… (第 005b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世间之物与事
 不过大小多少道一以贯之报怨以德仇
 雠怨绝报怨以怨相报无尽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道在己与天地同 …… (第 007a 页)
 陈象古曰易者难之基细者大之本故难
 易之相寻大小之相续如循环之无端圣
 人知其然信其理故保小守下而已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抱道怀德不离乎方
 寸之中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终不
 为大然方寸之中真性之内无不忘也无
 不 …… (第 009a 页)
 而悟也其脆易破其微易散此言造形而

 悟也
 清源子 刘骥
曰身乃神之车神之舍神之
 主也主人安静神即居之主人躁动神即
 去之故其安易持患生不意祸生所忽审
 其 …… (第 010b 页)
 岐恶可还哉

 清源子 刘骥
曰神圣之道积习而成虽可
 以顿悟不可以顿进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圣功生焉神明出焉由小至大犹合抱之
 于 …… (第 012a 页)
 以不贵难得之货学期于不学所以复众
 人之所过若是则不有其为执之蔽也故
 曰以辅万物之自然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非无欲也欲人之所
 不欲不以物易性故不贵难得之货非无 …… (第 015a 页)
 达真子曰以智治国如庄子所谓开人也

 开人者贼生不以智治国如庄子所谓开
 天也开天者德生
 清源子 刘骥
曰不以智治国则忘情去欲
 返本复朴故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楷式
 御注曰知此两者则知所以治国知所以
 治 …… (第 018a 页)
 碧虚子陈景元曰开元御疏曰江海所以
 能令百川朝宗而为王者以其善居下流
 之所致也易云地道变盈而流谦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江海之善下所以
 怀微妙抱质朴虚空无为非欲于道道自
 归之以至天地之精万物之灵莫不归之
 经 (第 019b 页)
 能广不敢为天下先则物莫为之先故能

 成其器长勇广先三者人之所共疾也为
 众所疾故常近于死
 清源子 刘骥
曰夫道之至大然有三宝可
 以宝而持之慈以爱物应世之宝也俭以
 自爱修身之宝也不敢为天下先则挫锐
 解 …… (第 004a 页)
 氏之所怛然有期于天下者欤

 清源子 刘骥
曰三宝之中慈最为贵所以
 再言之慈以爱人爱人者人常爱之为之
 效死可以无敌于天下故慈以战则胜以
 守 …… (第 006a 页)
 于道平易逍遥何可难行以其至简非思
 虑拟议之能喻故莫能知以其至近非步
 骤迟速之能至故莫能行
 清源子 刘骥
曰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以
 其见善不明用心不刚败道于有为丧生
 于多方
言有宗事有君 …… (第 012a 页)
 君领所谓要也

 陈象古曰宗君强名也在知其要而已
 清源子 刘骥
曰百家之言不胜穷也当舍
 其言以求其意得意则言可忘忘言者事
 之宗也万绪之事不胜应也当弃其事以
 求 …… (第 013b 页)
 我则我不足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御注曰圣人藏于天而不自衒鬻
 颍滨苏辙曰圣人外与人同而中独异耳
 清源子 刘骥
曰被褐则和光同尘外与人
 同怀玉则抱道蕴奇中与人异 …… (第 015a 页)
 过于实故为病

 清源子 刘骥
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
 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所以至人无
 为大圣不作无知而无不知无为而无不
 为 …… (第 016b 页)
 终日循省是以不病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所以不病以病其病
 而去其病也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
 御注曰小人以小 …… (第 017b 页)
 不知畏天之威故大威至矣

 清源子 刘骥
曰世俗之人不知天命不畏
 天威以小恶为无伤而不知忧畏然积之
 足以灭身以至大威至而无所逃于天地
 之 …… (第 018b 页)
 厌生而后知生之无可厌也
 刘概曰无狭其所居德之地也无厌其所
 生德之本也德之地尽性也德之本至命
 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所以畏威也居者性之宅也扩而充之无
 狭其所居则居天下之广居与万物同其
 情 (第 020a 页)
 则害可活而活则利非所当活而活则害
 盖可杀者必天之所恶天道难谌人不可
 以知其故圣人犹难之
 清源子 刘骥
曰勇于敢或以得生勇于不
 敢或以得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
 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然要其终而
 尽 …… (第 004a 页)
 涑水司马光曰任物自然物莫能违
 颍滨苏辙曰不与物争于一时要于终胜
 之而已
 王雱曰天为群物之父岂与赤子为敌乎
 清源子 刘骥
曰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言而善应
 御注曰天何言哉变以雷风示以祸福无
 毫釐之差有影响之应 …… (第 005a 页)
 物生焉而福善祸淫之应信不差矣
 涑水司马光曰随其顺逆应以吉凶
 颍滨苏辙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
 焉未有求而不应者也
 清源子 刘骥
曰不言而万物莫不受其命
不召而自来
 碧虚子陈景元曰天道高远又无言教何
 尝呼召万物而万物背阴而向阳 …… (第 005b 页)
 天之所弃而吾杀之则是天杀之而非我
 也非天之所杀而吾杀之是代司杀者杀
 也代大匠斲则伤其手代司杀者杀则及
 其身矣
 清源子 刘骥
曰然司杀者造化也万物之
 自生自杀有造物者主之不假人手若以
 人为代造化生杀是犹代大匠斲也代斲
 且 …… (第 010b 页)
 取之不在外也人反是求于外而不求于

 内是以每损人之不足以奉己之有馀
 清源子 刘骥
曰天道出于自然故损有馀
 而补不足人道出于使然故损不足以奉
 有馀
 黄茂材曰天之道无高无下无有馀不 …… (第 018b 页)
 此圣人也而曰不欲见其贤夫贤且不欲

 见而况其圣者乎
 清源子 刘骥
曰敦能损有馀而奉不足于
 天下者其唯道乎道之在天下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皆往资焉而不匮有馀者损
 之 (第 020a 页)
 水之柔也无以易之其理自然故不可改

 易
 清源子 刘骥
曰水且尚尔况于道乎道之
 为物惟恍惟惚至柔至弱也
 黄茂材曰上善若水章言水善利万物而
 不争处众人所 …… (第 002a 页)
 本而欲和其末故外虽和而内未忘也

 清源子 刘骥
曰为治者不能无事无为至
 于有大怨而后和之必有馀怨安可以为
 善
 黄茂村曰夫人不怒虚舟不怨飘瓦以其 …… (第 006a 页)
 之但司之而已吉凶祸福皆民自为之也
 故不私其恩而终无归其怨
 达真子曰左者心之所处契者言其合也
 圣人执心以合道而不责于人
 清源子 刘骥
曰古者结绳以为治破木以
 为契君执于左臣执于右契来则合所以
 取信
 黄茂村曰道无求于世待其自至同焉 …… (第 008a 页)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司契以天道契

 于臧否司彻欲以聪明尽其民情而民情
 安能尽之故与则为恩不子则为怨
 清源子 刘骥
曰有德司契亦犹是也有德
 之人真性内明通玄究微若合符契而不
 求之于人故谓之司契无德之人真性未
 明 …… (第 009b 页)
 则得之矣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非亲而与之而
 善人自与福契此天道也
 清源子 刘骥
曰契之无私亦犹是也惟合
 者得之
 黄茂材曰天无私亲善则与之为善者非
 特无求于人亦无求于天待其自至 …… (第 010b 页)
 下不为不广率土之滨不为不多而吾未

 尝知其广且多也
 清源子 刘骥
曰本在上末在下要在主详
 在臣天下虽大其本甚小故言小国百姓
 虽多其要甚寡故言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 …… (第 012a 页)
 利民不相往来故无用大国不侵小国守
 土介胄戈矛不战安用
 陈象古曰寡欲易足民共不争故舟舆可
 闲甲兵可偃
 清源子 刘骥
曰淡然自守不相往来故虽
 有舟舆无所乘之恬然自足不相纷争故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程大昌曰难于就死则 …… (第 013b 页)
 则不他徙故舟舆为长物也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今将使人忘情去欲归
 于淳古
 颍滨苏辙曰事少民朴虽结绳足矣
 清源子 刘骥
曰彼民各有常性耕而食织
 而衣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其行填填其视
 颠颠可以同于上古至德之世故使民复
 结 …… (第 014a 页)
 则能使民无知无欲惟知耕而食蚕而衣
 而不知其所以然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自耕自织不阙
 衣食无与无求往来何益
 清源子 刘骥
曰古之人有连墙二十年而
 不相谒请者盖进此矣 …… (第 016a 页)
 则为观而已故未必信
 临川王安石曰信者性也言近于性则极
 天下之至顺故言之信者不美言之美则
 不能近于性矣
 清源子 刘骥
曰信言合于道美言悦于人 …… (第 017a 页)
 而物日以夥既云无积故又明能淡足万
 物盖唯无积乃所以能足也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体虚善应
 清源子 刘骥
曰圣人体道之妙应物之求
 以德分人未尝费我既以为人己愈有既
 以与人己愈多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无
 积 (第 020a 页)
 王元泽(宋龙图直学士左谏议/大夫临川伯讳雱作解)
 刘仲平(宋臣/作解)
 刘巨济(宋职方郎中/讳泾作解)
 丞相新说(见八注中/不载其名)
  刘骥(号清源子绍/兴丙寅作解)
 赵实庵(冲真宝元大师浮山玉虚观住待/赐紫字明举讳道升绍兴壬申作)
 (解)
 邵若愚(号本来子绍 (第 0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