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邵若愚” 相关资源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有瑕谪二曰解道直述天地大道始终原反其数与/理若合符节三曰解德交索乾坤颠倒水火东金西)

 (木结汞凝铅一动一静俱合/大道凡五万馀言名曰三解)
道德真经直解(卷一之四/)
  (本来子邵若愚
直解准此解凡言德者事涉孔氏之/门言其大道虚寂理 佛乘之旨以儒释二教为證)
 (撮道德合为一家此解下 (第 11b 页)
容以他说小数杂之乎白乐天云元元皇帝
五千言不言药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亦
确论也 邵若愚
(第 042a 页)
本来子
绍兴中作老子解序其首
曰据史记老子为守藏室之史周衰遂去关
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著书
上下篇 (第 042a 页)
至太虚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
羽客出入禁中以玉牌为号侍宸之名九人
林灵蘁王允诚徐知常董南运李得柔王冲
邵若愚
王文卿金门羽客惟林灵蘁王允
诚虚白三人而已居龙德太一宫凡十年非
宣召不出有就见者必闻众宾礼见于堂上 (第 002b 页)
  黄茂材(字少誉福州连江/人自号海滨居士)
  程大昌(字泰之新安/人文简公)
  林东(字子晦福州闽县/人自号三山樵子)
   本来子邵若愚(钱塘/人)






(第 010a 页)
 得而道可得而名则是世人之见何足以

 为常经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惟有
 一而已何以与名对老子之意欲详以长
 久之道示人者耶
  本来子邵若愚
曰大道者至虚至静无形
 无名不可以视听求不可以思议知不可
 以语言及此无始无终常存不改之道自
 虚无 …… (第 003a 页)
 器未及凝结者也是故上之已不为无而
 下之未至为物则此之谓有者无古今彼
 此之间而常为物生之祖也
  本来子邵若愚
曰未现一气已前无形无
 名之时此即天地之始此不可言之道缘
 有一气之名为生万物之母此可言之道
 乃知 (第 006b 页)
 黄茂材曰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
 其出不诉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
 而已夫如是又乌有死生哉
  本来子邵若愚
曰形虽死而性不亡处于
 不生灭之乡万劫常存者是谓寿
道德真经集注卷之八 (第 021b 页)
 之中上七窍而下二窍两手两足故谓十

 有三也然动之死地亦十有三盖以自戕
 自贼动与恶会而自趋死地亦十有三
  本来子邵若愚
曰老子以十分为率而言
 之生之徒十分中有三分死之徒十分中
 有三分又有民之缘求养生动之死地亦
 十分 (第 023b 页)
 刘骥(号清源子绍/兴丙寅作解)
 赵实庵(冲真宝元大师浮山玉虚观住待/赐紫字明举讳道升绍兴壬申作)
 (解)
  邵若愚(号本来子绍/兴己卯作解)
 王志然(号见独大师乾/道己丑作解)
 程泰之(宋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文简公/讳大昌乾道己丑作易老通 (第 010a 页)
 刘骥(号清源子绍/兴丙寅作解)
 赵实庵(冲真宝元大师浮山玉虚观住待/赐紫字明举讳道升绍兴壬申作)
 (解)
 邵若愚(号 本来子
绍/兴己卯作解)
 王志然(号见独大师乾/道己丑作解)
 程泰之(宋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文简公/讳大昌 (第 010a 页)
   十依文分判
经分三分谓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当部首无
请问之语是缺序分末无信受奉行之语是

缺流通分今特取葛仙翁序语为序分八十
一章为正宗分道德推行于世为流通分又
按灵宝经发题云凡经以极果为序以因为
正以悟为流通 邵若愚
曰道者以无为显实有为特权即有
明无悟无却智此理也德者体道为法而施
于事此事也道德二字包含而无所不至所 (第 023b 页)
 石潭曰老子之解多矣以学儒者解之多
 以儒之所谓道者言之若程泰之林竹溪
 之类是也以学释者解之多以释之所谓
 性者言之如苏颍滨 本来子
之类是也皆 (第 001b 页)
 者也犹之火也自我而明向物皆明自我
 而化万物皆化始也道之妙我也终焉我
 亦妙物也一至于此道果妙我乎我果妙
 物乎终进乎不知也
  邵若愚
道可道至众妙之门大道者至虚
 至静无形无名不可以视听求不可以思
 议知不可以语言及此无始无终常存不 (第 021a 页)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天下皆知章
  邵若愚
曰天下皆知至不去天下皆知美
 之者己亦效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者
 己亦仿为善斯不善己夫何故观有无互 (第 001a 页)
    (凝远大师常德路玄妙观/提点观事刘惟永编集)
    (前朝奉大夫太府寺簿兼/枢密院编修丁易东校正)
  不尚贤章
  邵若愚
曰不尚贤使民不争至为无为则
 无不治矣夫不尚贤能者恐人矜智王所
 好者谓之风民乐随之谓之俗上矜贤智 (第 001a 页)
 者非极数而盈也似万物之宗者非自以
 为事任也湛兮似或存者有无不能以尽
 之也然后象帝不得而先焉是谁之子不
 可识也
  邵若愚
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至象帝之
 先虚无大道化生一气一气分而为阴阳
 阴阳生化禀一气为主乃知一气处阴阳 (第 021b 页)
 学者求圣人之意

  邵若愚
曰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天地任
 自然之道谓之至仁苟非至仁而有亲疏
 焉春生非仁也秋杀非不仁也弃用因时 (第 021b 页)
 勤若夫居天地之内有乖阴阳之数者是
 不能专气也外物所诱反为气夺也又安
 知所谓盗机者乎故天地长久者由是而
 致焉
  邵若愚
曰谷神不死至用之不勤谷以喻
 虚虚者道也神者道化之一气乃无中之
 有也虚神无形本自无生而亦无死故云 (第 018a 页)
 由不受无为之名后其身也许由得其私

 鲍叔有分财之义外其身也鲍叔成其公
 然天地之私者又在乎不自有其生而孰
 知道者为之公欤
  邵若愚
曰天长地久至故能成其私天长
 地久而不知虹蜺云雾风雨四时积气成
 乎天山岳江海金石草木积形成乎地夫 (第 018a 页)
 能用之二无人道之患故无尤刚强凌弱

 众暴寡皆以强自取也至于柔道以顺动
 人亦无疵焉
  邵若愚
曰上善若水至故无尤众人好争
 老子以不争为上善喻若水谓水无心欲
 善利万物而不争是处众人之所恶也以 (第 023b 页)
 有之不若无之为之不若已之二体天而
 行身退天之道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
 大耋之嗟凶与天为徒者功成名遂耶退
 矣彼曰乌得而累邪
  邵若愚
曰持而盈之至身退天之道居高
 名厚利如持而盈满之器常怀倾昃之忧
 不如其已则无太过之累由不满则易持 (第 015b 页)
 鍊之机不测其渊徒为世法岂知药物备
 具火候无差造化不能隐其微体用无以
 出乎此阴符曰知之修练谓之圣人乃玄
 德也
  邵若愚
曰载营魄至是谓玄德心无定名
 随处而立心动则著物著物便见心心动
 则属阳其名曰神又名曰心心不动则属 (第 0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