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贵身爱身于为天下者是贵爱天下非贵
 爱其身也若是则得丧不在己忧乐不为
 身故可以寄托天下也尸者不言而整肃
 龙者变化而彰明道性 真常
如渊之静默
 号令应时如雷之发声神运于内象见于
 外宽裕自守群物动升虽云不治天下而
 治法存焉
 林 (第 013a 页)
 滋茂共丰区宇持至德而为纪循至理而

 善建顺 真常
而不偏离外景以全内明此
 以鍊心则事无不蕴理无不容恩无不沛
 物无不遂者矣金珠货财患本也寿夭穷
 通 (第 012a 页)
 假借于空论之生为尘垢长景况之死为
 昏夜也是故生生者不生化化者不化今
 有生乃常生忽化乃常化以常生观常化
 则知常生不 真常
化不空空化相通于理
 何患哉
 鬳斋云黄帝之所休谓尝休息于此柳疡
 也今人谓生疖也想古时有此名字假借 (第 011b 页)
  而成化若蚊虻野马之过前不知其几

  而吾之至灵 真常
者固未尝变也人而
  知此死生不足以动其心矣物之生死
  出入有根有门而人不见者皆知尊其
  所知以 (第 004b 页)
  免与物循环而已故必超乎言默之表

  心融而意得之道物之极议存焉则知
  可道可名之非 真常
而非言非默之可
  载道也明矣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之八十六 (第 013a 页)
 者道所生也玄者阴与阳同乎一也又玄
 者道也众妙者谓万物之妙也万物皆有
 妙理而皆出于道故曰众妙之门此章言
  真常
之道悟者自得不可名言同观徼妙
 斯可以造真常之道矣太上以此首章总 (第 005a 页)
 于刚强而老从之则其非赤子之性矣
 物不可以壮壮则老矣夫道者先天地而
 不为壮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若不知道之
  真常
而益生使气为强梁之人是物而已
 岂道也哉故曰早已此章言赤子之无心
 含德之厚者似之赤子无心害物而物莫 (第 009b 页)
金莲正宗记序致四
道无终始教有后先或曰道与教不同乎曰
不同湛寂 真常
道也传法度人教也道之为
体虽经无数劫未尝少变教之为用有时而
废有时而兴或曰教之兴也自何而始曰轩
辕黄 (第 001a 页)
   皮院杨公索颂
巧把顽皮利削开不教向上翳尘埃匠成真
净冰霜体未与腥膻一例裁
   王庵主送别索颂
来时九夏榴喷火去后三秋菊傲霜一片闲
心烟水外大家默默守 真常
   元夜
鳌山灯火爇金莲九陌楼台闹管弦眼底珠
玑千点乱妆成不夜一壶天 (第 008a 页)
   心息相依章第四
学得了悟之见决定之志解缚释累惩忿窒
欲以心息相依最为要切盖息为摄生之法
乃绵绵而酝酿元气勿令元气佐喜怒而离
散常若存而温养元宫渐凝质而变成丹宝
所谓心住则息住息行则心行以心为摄念

之法常澄澄而保护灵源妙觉勿以妙觉随
妄缘而兴动显广大灵通精爽不昧若能并
用心息二法何胜如之谅阙一不可岂不闻
真常
不达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达命基迷
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必也身无事而气不
散心无为而神不扰则可矣然而涤虑调心 (第 004b 页)
得道出离三界显神通
万法皆空一也无犹如片雪点红炉乾坤离
坎皆无用大道元来是坦途
   律诗一首
妙合 真常
体浑无一点阴杳冥存至宝恍惚
产真金言道已非道澄心始见心先天真造
化只向一中寻 (第 012b 页)
性也岂在乎
笔舌传之哉
问儒有先天易释有般若经道有灵宝经莫
非文宇乎曰非也皆圣人以无言而形于有
言显 真常
之道也释教一大藏教典及诸家
语录因果儒教九经三传诸子百家道教洞
玄诸品经典及诸丹书是入道之径路超升 (第 013a 页)
真常
之道虽曰至玄至微又奚患其不成
哉至于种善根植德本养圣胎未有不明龙
虎而成者也紫阳云收拾身心谓之降伏龙 …… (第 019a 页)
   无一歌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

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无一斯为天地
根玄教一为众妙门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
一上运经纶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
得灵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禅
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老君以一
真常
曾参一唯妙难量道有三乘禅五派
毕竟千灯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
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 (第 021a 页)
真常
道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彻
万融天埋明万法归一未奇特始者一无生 (第 021a 页)
 动而生万物五常之道也五常之道属生
 灭法也
五行逆兮丹体长灵长存
 祖师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所谓逆行者
 攒簇五行 真常
之道 (第 001b 页)
真常
之道常存而
 不坏也 (第 001b 页)
     存而无体
   苏幕遮
这无为先天造有有无无端的无穷妙最上
不空谁曾到强曰为名假作字之号道 真常
大秘奥觉象圆明得一元顿教代代相承心 (第 025a 页)
彼岸心法俱空也波罗僧揭谛到岸不须船
也此四揭谛神咒即身中四大也四大俱空 真常
独露故曰菩提萨婆诃菩提为始也萨
婆诃谓终也始终如一则抱本还虚超返佛
祖虽然如是传济庵者要在竖起脊梁急 (第 009b 页)
 动无非真故息无不真真动无动真息不

 息故曰吾不知其息是谓真元妙一
吾元始镇于元首一真之道吾无所不一吾
真元至道众真归吾一真道 真常

 楞伽有外道常论谓凡物本常本常不变
 又谓物本不常思量计常若物本常则常
 为定论若物本不常思量计 …… (第 004a 页)
 独此也即事即理即物即我即有即取即

 爱即受无所不一无所不空是谓 真常

 一
   第三章五十二言
妙一元一神一三一同真妙一不散无为变
化真元自然
 妙非妙元非元神非神 (第 004b 页)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御注曰无始曰道不可言言而非也又曰
 道不当名可道可名如事物焉如四时焉
 当可而应代废代兴非 真常
也常道常名
 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道者杳然难言非神
 口所能辩故心困焉不能 …… (第 001a 页)
 氏之书所以作也
 清源子刘骥曰道言其体名言其用可道
 可名犹百家众技也各有所长时有所用
 不该不遍非 真常

 黄茂材曰常之为言长也久也道与天地
 相终始其为长久岂人所能言哉若使可
 得而道可得而名则是世人 …… (第 002b 页)
 小路曰徼又归也夫虚无之道寂然不动
 则曰无欲感孕万物则曰有欲无欲观妙
 守虚无也有欲观徼谓存思也常谓 真常
 即大道也无欲有欲即道之应用也 (第 007a 页)
 穷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曰有者适时之利
 无者 真常
之用在人身则驾御主持神与
 气也无者虚妙之神气也有者凝滞之形
 骸也心运以气随假形以为利气动以形
  (第 021b 页)
 陈象古曰安于天理不复争竞何有而不

 能容乎
 清源子刘骥曰知常则与天地合其德如
 天地之无不覆载也
 黄茂材曰 真常
之道大无不包知之者必
 有容宇宙之量
容乃公
 御注曰无容心焉则不独亲其亲子其子
 何私之有
 颍滨 (第 0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