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地理類
道家類
術數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若能制绝诸味百日后无不成矣自得众

 灵潜伏生死之路备睹机椷天外阴司之
  道常
知矣
蒸筋暴骨达诸关握固潜通开百窍
 谨案胎息志理经云凡服气五十日后假
 令未绝水谷气遇日色倩明时景 (第 016a 页)
   隐朝胎元法

学生之法不可泣泪及多唾泄此皆为损液
漏津使喉脑大竭是以真人道士常吐纳咽
沫以和六液常以本命之日向其方面叩齿
三通心存再拜而微祝曰
太一镇生三气合真室胎上景母玄父元生
我五藏摄我精神下灌玉液上朝泥丸夕鍊
七魄朝和三魂右命玉华左啸金晨令我神
仙役灵使神常保利津飞行十天祝毕又心
拜四方叩齿三通此名为太山上咒生隐朝
胎元之 道常
能行之令人魂魄保守长生神 …… (第 019b 页)
中髻上乃冠扶晨冠耳子存感致若亦将见
之于紫房及左右也此者之间当有太素玉
女三宝真人来降于子矣欲行此 道常
当别
寝独处不杂他人每事亦尔非唯此一事而



云笈七签卷之四十一 (第 023b 页)
应口向相和神无不感道无不降学
无不成道降神附飞行太空也
   紫书存思九天真女法
紫书诀言凡修上真之 道常
以九月九日七
月七日三月三日此日是九天真女合庆玉
宫游宴霄庭敷陈纳灵之日至其日五香沐 (第 025a 页)
   魂胎受馨祝第十三
凡道士入室斋戒之时临食当以左手持箸
琢枓三过乃微咒曰
二玄上道四极清泠太一帝君百神黄宁受
粮三宫灌溉脾灵上响太和餐味五馨魂胎
之命七液流停百关通和五脏华明双星合
景飞行上清食毕又啄齿三通此名为魂胎
受馨百神飨粮之 道常
能行之令人神明气
和魂魄安宁群恶除试常保利津 (第 009a 页)
规之道既成可握一规之道
施之不复用四也
老君曰幽阙二童齐著绿帻上入北极下入
玄宫以镜其事
老君曰为此 道常
当上朱鸟高三尺下玄武
高五尺左青龙高九尺右白虎高七尺又当
履日月耳 (第 006b 页)
之室自
非清虚之质不得窥参夫欲腾九清宴南轩
回玉佩于明堂引金铛于泥丸降魂真于晨
灯招飞景于帝君凡行此 道常
以暮卧两手
抚心闭目在景存玉佩青阳之气光色沌沌
如月之圆灵映兆身洞达一形魂精帝君姓
开明形长九寸头建 (第 012b 页)
为上旬他皆仿此也
紫书诀云修上清玉霞紫映内观之 道常

月生一日取西流水三升盛之以铜器亦佳
以真珠一两内著水中名曰金精石景水母
王胎之瑛露于中庭至月十五 (第 014b 页)
   思念道诫去三尸法

老君遗诫教子防躯外如空城里如丹朱外
常不足内实有馀保道五脏勿得发舒行正
念道常覆子躯思道念道坐致行厨思道念 道常
以道俱内怀金宝外常如无保神爱气
万邪不拘长生在巳三尸自去百病九虫皆
自消除身过千灾仙人邻居
   五 (第 012b 页)
   其十八
松柏生玄岭郁为寒林桀繁葩盛严冰未肯

惧白雪乱世幽重岫巡生 道常
洁飞此逸辔
轮投彼遐人辙公侯可去来何为不能绝
   其十九
清净愿东山荫景栖灵冗愔愔闲庭虚翳荟
青林 (第 014a 页)
也盖示
理教俱空寂而不动也而道亦能使未见者
见未闻者闻此明境智相发感而遂通也然
通寂虽殊其至一焉故曰 道常
无为而无不
为以此论之盖由人心者也夫心之念道凡
有二种一念法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 (第 005b 页)
诸罪
   又曰
妙理须行到周旋皆合道举措见真空真空
无烦恼混合太虚中自有无声乐地垆天灶
间皆同凡圣 道常
将智慧观可向今生了
德渊曰上感 (第 022a 页)
   青谷先生

青谷先生者不知何许人也常修行九息服
气之道后合炉火大丹服之得道一旦天降
刘文饶于寝室授其杖解法得入太华山文
饶名宽弘农人也仕后汉位至司徒太尉视
民如赤子怒不形颜口无疾言好行阴德拯
寒困万民悦而附之如父母焉
   夏馥
夏馥者不知何许人也少好 道常
服术和云
母后入吴山遇赤须先生传之要法又遇桐
柏真人授之黄水云浆法行之得道馥少时 (第 003b 页)
   朱孺子
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师道士王玄真
居大箬岩(岩即陶隐居修真诰于此亦为/真诰岩岩之西有陶山在焉)
苦事于玄真深慕仙 道常
登山岭采黄精服
饵历十馀年一日就溪濯蔬见岸侧二小花
犬孺子异之乃寻逐入枸杞丛下归告玄真
讶之遂与孺子 (第 004a 页)
   黄景华

黄景华者汉司空黄琼之女也景华少好仙 道常
密修至要后师韩君授其岷山丹方服
之得入易迁宫位为恊晨夫人领九宫诸神
女亦总教授之
   张微子
张微 (第 005a 页)
复出者三书于国史以纪符应清河
崔尚碑文详焉此圣祖殿亦自有记
   杨闹儿奉事老君验
成都杨闹儿父母崇 道常
奉事老君精勤不
怠闹儿在军伍中于金堂把截为敌人擒虏
往南山寨中不被伤杀昼夜常念老君愿再
见父母忽梦老 (第 017a 页)
请修观及庙置金箓
道场乃授特立龙州录事参军与内使高品
王彦忠就山修饰委东川节度使杨师立选
高法道士袁 道常
等开黄箓道场醮山祈福
山亦有牛呴之声明年诛黄巢复京邑灵应
复如初中和三年诏升江油为望县其后东
川修造 (第 005b 页)
 圆莫知其根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长

 上古而不老是已六合不离此道之内秋
 毫亦待此道而成天下莫不由此以浮沉
  道常
日新而无故是以阴阳四时因之以
 得其序若亡而存不形而神物由之以养
 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妙万物者是也推此 (第 010b 页)
 尺亦不害于不言也彼无言无为是谓不

 道之 道常
道也此言出于不言是谓不辩
 之辩大辩也合众德而归乎道道能同之
 德不能同也知之所不能知者则默能举
  (第 004b 页)
 之自贵而相贱也然则逆旅之妾孰知其
 所以然哉惟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则天下
 乐推而不厌矣
天下有常胜之道有不常胜之 道常
胜之道
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彊二者亦知(亦当/作易)而人
未之知故上古之言彊先不己若者
 所胜在己下者耳 …… (第 010a 页)
 变而常一物无得而胜之者此之谓常胜

 之 道常
胜之道曰柔常不胜之道曰强二
 者易知而人未之知者此老子所谓柔之
 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第 013a 页)
 用其心者也故有以得之知而忘情则无
 知之累是谓真知能而不为则无能之巧
 是谓真能若发乎无知又何以能情若发
 乎不能又何能为也 道常
无为而不无为
 聚块也积尘也虽曰无为岂道也哉故曰
 虽无为而非理也
 范曰有积也故不足无藏也故有馀至 (第 0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