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得龙凤之图书苍颉之文即制
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以作书契盖取诸夬夬
决也决断万事(自垂衣裳至制文字凡事按 皇甫谧 帝王代余载此九事)
(昔黄帝之功今各以当时事及众书所载列/之如前以明之然于易系说九事则上自黄)
(帝 (第 005b 页)
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以作书契盖取诸夬夬
决也决断万事(自垂衣裳至制文字凡事按 皇甫谧 帝王代余载此九事)
(昔黄帝之功今各以当时事及众书所载列/之如前以明之然于易系说九事则上自黄)
(帝 (第 005b 页)
为事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
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
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皇甫谧 云接舆
躬耕楚王遣使以黄金百镒车二驷聘之不
至
琴高
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
术浮 (第 011b 页)
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
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
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皇甫谧 云接舆
躬耕楚王遣使以黄金百镒车二驷聘之不
至
琴高
琴高赵人能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
术浮 (第 011b 页)
(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
(注云一/作巨公)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
出 (皇甫谧 高士传云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
(句号曰河上丈人亦曰河上公又葛玄河/上 (第 005b 页)
(注云一/作巨公)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
出 (皇甫谧 高士传云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
(句号曰河上丈人亦曰河上公又葛玄河/上 (第 005b 页)
人得富贵庆赏者恃宠而骄盈则生祸因
宠获祸则宠为辱本故曰为下河上公本
作宠为上辱为下于义完全而理无迂阔
皇甫谧 本亦作宠为上辱为下言以得为
上失为下也
颍滨苏辙曰所谓宠辱非两物也辱生于
宠而世不悟以宠为上而 (第 003a 页)
宠获祸则宠为辱本故曰为下河上公本
作宠为上辱为下于义完全而理无迂阔
皇甫谧 本亦作宠为上辱为下言以得为
上失为下也
颍滨苏辙曰所谓宠辱非两物也辱生于
宠而世不悟以宠为上而 (第 003a 页)
自劳皆非养生之道也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
相怜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
能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
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死相捐古人死则弃之易所谓不封不树
丧期无数是也不含珠玉等语所以讥当
时厚葬之人杨王孙 皇甫谧 裸葬之说似
原于此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
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
耳之所 (第 006a 页)
杨朱曰古语有之生相怜死相捐此语至矣
相怜之道非唯情也勤能使逸饥能使饱寒
能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非不相哀也
不含珠玉不服文锦不陈牺牲不设明器也
死相捐古人死则弃之易所谓不封不树
丧期无数是也不含珠玉等语所以讥当
时厚葬之人杨王孙 皇甫谧 裸葬之说似
原于此
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管夷吾曰肆之而
已勿壅勿阏晏平仲曰其目奈何夷吾曰恣
耳之所 (第 006a 页)
恃宠而憍盈则生祸因宠获祸则宠为辱
本故曰宠为下河上公本作宠为上辱为
下于经义完全理无迂阔下文解之其义
详矣 皇甫谧 本亦作宠为上辱为下言以
得为上以失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结义也夫世俗据其富贵操 (第 016a 页)
本故曰宠为下河上公本作宠为上辱为
下于经义完全理无迂阔下文解之其义
详矣 皇甫谧 本亦作宠为上辱为下言以
得为上以失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结义也夫世俗据其富贵操 (第 016a 页)
劫之年号也二以殷武丁庚辰岁二月十
五曰卯时生于陈国苦县濑乡圣母曰玄
妙玉女乃上帝之师后位为元君详此即
是毫州降生年月也据 皇甫士安 长历所
證甲子仙公云太岁丁卯下为周师此即
纣元年丁未二十一年丁卯老君居岐山
为周西伯之师自武丁 (第 009a 页)
五曰卯时生于陈国苦县濑乡圣母曰玄
妙玉女乃上帝之师后位为元君详此即
是毫州降生年月也据 皇甫士安 长历所
證甲子仙公云太岁丁卯下为周师此即
纣元年丁未二十一年丁卯老君居岐山
为周西伯之师自武丁 (第 009a 页)
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建
武二年徵为司徒主簿不就卒测善昼自图
阮籍遇孙登于行鄣坐卧对之兼好音律善
易老续 皇甫谧 高士传三卷又尝著衡山庐
山志云
道儒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幼而俊敏年七
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 …… (第 023a 页)
人
以为养身静默所致制黑□赋以寄意注周
易两系庄子内篇老子要略与他经数十卷
卒于家年八十五临终遗教依 皇甫玄晏 棺
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二尺置棺不设几位四
时他席玄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吴郡陆惠
晓张融皆为之诔唐刺史颜真 (第 024a 页)
武二年徵为司徒主簿不就卒测善昼自图
阮籍遇孙登于行鄣坐卧对之兼好音律善
易老续 皇甫谧 高士传三卷又尝著衡山庐
山志云
道儒
沈麟士字云祯吴兴武康人幼而俊敏年七
岁听叔父岳言玄宾散 …… (第 023a 页)
人
以为养身静默所致制黑□赋以寄意注周
易两系庄子内篇老子要略与他经数十卷
卒于家年八十五临终遗教依 皇甫玄晏 棺
中贮孝经一卷穿圹二尺置棺不设几位四
时他席玄酒而奠子彝奉而行之吴郡陆惠
晓张融皆为之诔唐刺史颜真 (第 024a 页)
皇甫谧
三五历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
二头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
一万八千岁徐整三五历纪云元气肇始 …… (第 002a 页)
之身也所言后三皇者传记所载亦多不
同如洞神经与项峻止以天皇地皇人皇
为三皇而三坟书以伏牺为天皇神农为
人皇黄帝为地皇而 皇甫谧 注春秋运斗 …… (第 009a 页)
子时人斟酌老子之岁数云尔不能知其
实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又列仙传云去
入大秦又云与尹喜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皇甫谧 云西之流沙作浮屠经以化戎俗
文始内传云老子出关周游八十一国后
至罽宾化胡刘向赞曰德合元气寿同两 (第 032a 页)
二头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
一万八千岁徐整三五历纪云元气肇始 …… (第 002a 页)
之身也所言后三皇者传记所载亦多不
同如洞神经与项峻止以天皇地皇人皇
为三皇而三坟书以伏牺为天皇神农为
人皇黄帝为地皇而 皇甫谧 注春秋运斗 …… (第 009a 页)
子时人斟酌老子之岁数云尔不能知其
实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又列仙传云去
入大秦又云与尹喜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皇甫谧 云西之流沙作浮屠经以化戎俗
文始内传云老子出关周游八十一国后
至罽宾化胡刘向赞曰德合元气寿同两 (第 032a 页)
续筋之法乃别术所得非神农家事自晋
代已来有张苗宫泰刘德史脱靳邵赵泉
李子豫等一代良医其贵胜阮德如张茂
先裴逸民 皇甫士安 及江左葛洪蔡谟商
仲堪诸名人等并研精药术宋有羊欣元
徽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嗣
伯群从兄 (第 022b 页)
代已来有张苗宫泰刘德史脱靳邵赵泉
李子豫等一代良医其贵胜阮德如张茂
先裴逸民 皇甫士安 及江左葛洪蔡谟商
仲堪诸名人等并研精药术宋有羊欣元
徽胡洽秦承祖齐有尚书褚澄徐文伯嗣
伯群从兄 (第 022b 页)
失坠苍周之兴秦和述
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
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
撰其遗论 晋皇甫谧 次而为甲乙及隋杨上
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
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
之得先师 …… (第 001b 页)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夫释縳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
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
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
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
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遒乃其数焉
新校正云详王氏此说盖本 皇甫士安 甲 …… (第 003a 页)
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共十八卷
即内经也故王氏遵而用之又素问外九
卷汉张仲景及西𣈆王叔和脉经只为之
九卷 皇甫士安 名为针经亦专名九卷杨
玄操云黄帝内经二帙帙各九卷按隋书
经籍志谓之九灵王冰名为灵枢
虽复年移代革 …… (第 003b 页)
资因而撰注用传不
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
一部
新校正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
甫 士安 𣈆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 (第 005a 页)
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
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
人上至 晋皇甫谧 甘露中已六百馀年而
冰自为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仍观天元
纪大论五运行论六微旨论气交变论五
常政论 (第 005b 页)
六气之论具明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二
演而述难经西汉仓公传其旧学东汉仲景
撰其遗论 晋皇甫谧 次而为甲乙及隋杨上
善纂而为太素时则有全元起者始为之训
解阙第七一通迄唐宝应中太仆王冰笃好
之得先师 …… (第 001b 页)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夫释縳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济羸
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孔安国
序尚书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
道也班固汉书艺文志曰黄帝内经十八卷素
问即其经之九卷也兼灵枢九卷遒乃其数焉
新校正云详王氏此说盖本 皇甫士安 甲 …… (第 003a 页)
八卷今有针经九卷素问九卷共十八卷
即内经也故王氏遵而用之又素问外九
卷汉张仲景及西𣈆王叔和脉经只为之
九卷 皇甫士安 名为针经亦专名九卷杨
玄操云黄帝内经二帙帙各九卷按隋书
经籍志谓之九灵王冰名为灵枢
虽复年移代革 …… (第 003b 页)
资因而撰注用传不
朽兼旧藏之卷合八十一篇二十四卷勒成
一部
新校正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
甫 士安 𣈆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 (第 005a 页)
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全元
起隋人所注本乃无第七王冰唐宝应中
人上至 晋皇甫谧 甘露中已六百馀年而
冰自为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仍观天元
纪大论五运行论六微旨论气交变论五
常政论 (第 005b 页)
宋守尚书屯田郎孙兆重改误
新校正云按王氏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
及素问之名起于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
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 晋皇甫谧 之文已
云素问论病精辩五叔和西晋人撰脉经
云出素问针经汉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
集云撰用素问是则素 (第 001a 页)
新校正云按王氏不解所以名素问之义
及素问之名起于何代按隋书经籍志始
有素问之名甲乙经序 晋皇甫谧 之文已
云素问论病精辩五叔和西晋人撰脉经
云出素问针经汉张仲景撰伤寒卒病论
集云撰用素问是则素 (第 001a 页)
云按天元纪大论悲作思又本篇下文肝
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
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玉机真藏论作悲诸
论不同 皇甫士安 甲乙经精神五藏篇具
有其说盖言悲者以悲能胜怒取五志迭
相胜而为言也举思者以思为脾之志也
各举之 (第 009a 页)
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
志为忧肾在志为恐玉机真藏论作悲诸
论不同 皇甫士安 甲乙经精神五藏篇具
有其说盖言悲者以悲能胜怒取五志迭
相胜而为言也举思者以思为脾之志也
各举之 (第 009a 页)
者神之用故尔言之○新校正云按四时
刺逆从论云秋气在皮肤义与此合又水
热穴论云取俞以写阴邪取合以虚阳邪
皇甫士安 云是始秋之始变 …… (第 013a 页)
直下谓直尔下之散下谓散布下之○新
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
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又水热穴论云
冬取井荣 皇甫士安 云是末冬之治变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
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
且少气
(第 013b 页)
刺逆从论云秋气在皮肤义与此合又水
热穴论云取俞以写阴邪取合以虚阳邪
皇甫士安 云是始秋之始变 …… (第 013a 页)
直下谓直尔下之散下谓散布下之○新
校正云按四时刺逆从论云冬气在骨髓
此俞窍即骨髓之俞窍也又水热穴论云
冬取井荣 皇甫士安 云是末冬之治变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春刺夏分脉
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
且少气
(第 0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