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通玄三教眉山师仁寿授
夫大道者本真也真是道之本经乃运之真
天地经本升降真明圣贤运本归返真灵本
来真面目大道体分明自乾坤开辟以来经

日月阴阳之道定寒暑显晦明发三光育万
物显三大圣人之德体两仪造化之功明天
文分地理成世界立兆民画卦象法制度人
造画契合符明道结绳而政以开国成家钻
本取火以变生为熟辨药草而治病教播种
以养生制衣裳以蔽体资身立器物而应机
利用建宫室避风两置舟楫渡江河为人淳
则仁
寿长生务本真常而道明不昧发显
千贤万圣升化通灵断生众智多狞乎强战
国贪色欲致叛淫有典废迷本真逆天地之 (第 001b 页)
 者不立不行则失常矣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
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
 御注曰自见则智不足以周物故不明自
 是 则仁
不足以同众故不彰有其善丧厥
 善故无功矜其能丧厥功故不长道之所 (第 015b 页)
 变化不通物不尽生圣人释虚事爱则德
 泽不普海内不升恩不下究功不尽成橐
 籥释虚而事爱则中外隔闭气息不依何
  则仁
爱之弊矣○成疏屈竭也橐籥内空
 故出声气不竭亦犹天地无心故能生化 (第 005b 页)
 非之义□𨇨于其间矣故庄子曰道隐于

 小成谓仁义等各自其成不能大通故谓
 之小成也○河上公曰大道之时家有孝
 子国有忠臣 则仁
义不见大道废而恶逆
 生乃有仁义不传道也○荣曰夫重玄之
 境气象不能移至虚之理空有未足议迎
 随不得 (第 007a 页)
 求无为故云而无以为则此心有为而迹
 无为也且上仁称无为者据迹欲无为而
 方上义尔未可以语下德之有为○御疏
 此下明道废 则仁
义遂行言上仁者谓以
 仁为上他皆仿此仁者兼爱之名也大道
 之行物无私惠淳风渐散兼爱遂存今明
 所以为 (第 006a 页)
 本不容言才涉有言皆是第二义常者不
 变不易之谓也可道可名则有变有易不
 可道不可名则无变无易有仁义礼智之
 名 则仁
者不可以为义礼者不可以为智
 有春夏秋冬之名则春者不可以为夏秋
 者不可以为冬是则非常道非常名矣天 (第 011a 页)
 也先儒曰可使天下被圣人之仁不可使

 天下知圣人之仁被圣人之仁而知圣人
 之仁 则仁
之小者也有方而可议也被圣
 人之仁而不知圣人之仁 (第 030b 页)
则仁
之大者也
 无迹而名也此圣人生而不有之说也为
 而不恃夫圣人者多才多艺者也而未尝
 自以为能故云为而 (第 030b 页)
   散花
圆鉴洞照天尊
(臣)法众等志心皈命
九天金阙明道达德大仙显灵溥济清微洞

玄冲虚妙感慈惠护国庇民洪恩真君
九天玉阙宣化扶教上仙昭灵博济高明弘
静冲湛妙应仁惠辅国佑民洪恩真君
灵济宫中神仙诸灵宫谨然玑衡七政神灯
上布东方木德岁星之象
恭闻道心惟一昏昏嘿嘿以难名木神 则仁
化化生生之为妙在时为春而春风长养于
德为元而元气胚胎均蒙扶植之功犹赖剸
裁之力高山仰止易地皆然谢石得 (第 006b 页)
   大圣经宝天尊
皈依无上经三十六部尊忏悔诸善信
愿消心业愆常清亦常静自然欲不生
内外俱贞白永保道心宁

   消除心业天尊
   众诵咒
岩岩泰山总制群灵受天明命主宰人伦
其位则东其德 则仁
万物资始功济生民
  志心朝礼盛于东方东岳天齐大生
仁圣帝
  志心朝礼冠五岳首东岳天齐大生
仁圣帝 (第 011b 页)
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今陛下既不纳天
下之言又加戮焉夫䳒鹊遭害 则仁
鸟争逝
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闻者愚民上疏多触
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
天下以言为讳朝廷尤甚 (第 004a 页)
 草似龙须可为席人用烳音普火也
而人不吝非性好施有馀故也口非匏瓜不
能不食身非木石不得不衣食不满腹岂得

辍口惠人衣不蔽形何得露体而施物非性
俭吝不足故也饥馑之春不赈朋戚多稔之
秋飨及四邻不赈朋戚人之恶行惠及四邻
人之善义善恶之行出于性情而系于饥穰
也以此观之太丰则恩情生窭乏 则仁
惠废
也窭贫相马者失在于瘦求千里之步亏也
相人者失在于贫恩惠之迹缺也轻财之士
世非少也然而不见者贫掩 (第 002a 页)
   六对义
智慧对愚痴者悟则愚痴成智慧迷则智慧
成愚痴佛性对众生者迷则佛性成众生悟
则众生成佛性烦恼对菩提者悟则烦恼成
菩提迷则菩提成烦恼喜乐对嗔怒者悟则
嗔怒成喜乐迷则喜乐成嗔怒利欲对仁义
者悟则利欲成仁义迷 则仁
义成利欲虚妄 (第 017b 页)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
家盖失于不简也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
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礼失于
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
莫过乎俭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 则仁
义生
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 …… (第 001a 页)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谓
之一夫万道皆有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

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五五能
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盖简而出
自简之其言非玄而入自玄之是故终迷其
要竟惑其妙所以议守一之道莫过乎俭俭
之所律 则仁
不荡义不乱礼不奢智不变信
不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
   三皇
君俭则臣知足臣俭则士知足士 (第 005a 页)
 仁义礼智四端









沂阳子曰孟子言不忍人之心即道之太极火之始然泉之始
达道之两仪仁义礼智道之四象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道之八
卦易曰立天之道曰仁与义仁者全体浑然义者仁之大用礼
者仁之调理智者仁之鉴别性之而成圣体之而成贤会而通
之以成身故仁者天地之大德圣学之极功人心之生理其生
生不息 则仁
即人之本心根于性命义者人之正路以心制事
由体达用身之所在义亦在焉所以仁义为人伦之纲维庶物
之裁制在心 (第 1p050b 页)
使至当之仁说不真切而浅识者更推之愈远而愈失矣盖仁
有体有用心之德体也爱之理由体而达于用也仁不根乎德 则仁
为虚器仁不发于爱 (第 4p016a 页)
则仁
为死物以心之德求仁仁在是
以爱之理言仁仁在是然心之德人人解得只爱之理一句又
起后世许多弊病吾见有以姑 (第 4p016a 页)
心反身以期于道岂可以
无孟献子之友哉孟献子以百乘之家有友五人皆无献子之
家者也必得无献子之家者与之友 则仁
者助施义者助均智
者肋谋勇者助决取诸左右而有馀使宴安而不毒又使子弟
日见所不见闻所不闻贤者以成德愚者 (第 7p045b 页)
 离淳丧朴而大道废矣殊不知有仁义则有奸狡有智慧则
 有诈伪有忤逆不和然后知有孝慈有奸邪乱国然后知有
 忠臣此言大道行 则仁
义隐大道废 (第 2p019a 页)
则仁
义彰莫若潜仁义
 而屏智慧则奸狡无所逞其智诈伪无所用其情六亲自和
 民安国治则孝子忠臣不知所在反民风 …… (第 2p019a 页)
 保全之念虽在军旅之中如无行阵之可行无臂之可攘无
 敌之可迎无兵之可执以其无战之谓也若轻敌者必致于
 杀人 则仁
慈不忍人之心又安在哉是丧吾家之宝而祸莫
 大也噫抗兵相加未有不杀人之多哀哉伤其死之众也
  吾言甚易 (第 2p064a 页)
 宫中神仙诸灵官谨燃玑衡七政神灯
  上布东方木德岁星之象
  恭闻道心惟一昏昏嘿嘿以难名木神
   则仁
化化生生之为妙在时为春而春
  风长养于德为元而元气胚胎均蒙扶
  植之功犹赖剸裁之力高山仰止易地 (第 051b 页)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
家盖失于不简也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
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礼失于
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
莫过乎俭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 则仁
义生
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民不怨民不怨
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 (第 001a 页)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谓
之一夫万道皆有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
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五五能

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盖简而出
自简之其言非玄而入自玄之是故终迷其
要竟惑其妙所以议守一之道莫过乎俭俭
之所律 则仁
不荡义不乱礼不奢智不变信
不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
  三皇
君俭则臣知足臣俭则士知足士俭 (第 005a 页)
  五常
儒有讲五常之道者分之为五事属之为五行散之为五色化
之为五声俯之为五岳仰之为五星物之为五金族之为五灵
配之为五味感之为五情所以听之者若醯鸡之游太虚如井
蛙之浮沧溟莫见其鸿濛之涯莫测其浩渺之程日暮途远无
不倒行殊不知五常之道一也忘其名则得其理忘其理则得
其情然后牧之以清静栖之以杳冥使混我神气符我心灵若
水投水不分其清若火投火不间其明是谓夺五行之英盗五
常之精聚之则一芥可包散之则万机齐亨其用事也如酌醴

以投器其应物也如悬镜以鉴形于是乎变之为万象化之为
万生通之为阴阳虚之为神明所以运帝王之筹策代天地之
权衡则仲尼其人也
 儒者谈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分而言之则为五事如父子
 主仁君臣主义夫妇主礼兄弟主智朋友主信属之 则仁

 木义属金礼属火智属水信属土之五行散之则为青白黄
 红黑之五色化之则为宫商角徵羽之五音俯之则为东 …… (第 3p043b 页)
 难刚决之心也礼为五行之火照耀万象慧照之心也智为
 五行之水流行不息通变之心也信为五行之土悫然坚固
 诚实之心也以刚决之心而济事之宜 则仁
有所不足谓之
 金伐木也以慧照之心而烛事理则义有所不足谓之火伐
 金也以通变之心而分别物情则礼有所不 …… (第 3p059b 页)
 丧其心万类一日无食必不信以蠹其物如是则五常之道
 废矣故曰食者五常之本五常者食之末也王者不违农时
 去奢省费薄食轻徭则是均其衣让其食矣民食有馀 则仁
 
义兴自然黔黎相悦父子相爱饥饱相让进退相得许诺相
 从五常攸叙风俗攸美者皆食之化也吁民有食则五常兴
  …… (第 3p086a 页)
  太平
夫水火常用之物用之不得其道以至于败家盖失于不谨也
饮馔常食之物食之不得其道以至于亡身盖失于不节也夫
礼失于奢乐失于淫奢淫若水去不复返议欲救之莫过乎俭
俭者均食之道也食均 则仁
义生仁义生则礼乐序礼乐序则
民不怨民不怨则神不怒太平之业也
 水之洗灌火之爨燎烹饪之利民须不可一日无 …… (第 3p087a 页)
  御一
王者皆知御一可以治天下也而不知孰谓之一夫万道皆有
一仁亦有一义亦有一礼亦有一智亦有一信亦有一一能贯
五五能宗一能得一者天下可以治其道盖简而出自简之其
言非玄而人自玄之是故终迷其要竟惑其妙所以议守一之
道莫过乎俭俭之所律 则仁
不荡义不乱礼不奢智不变信不
惑故心有所主而用有所本而民有所赖 (第 3p09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