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道部
 作巧伪者王侯当镇抚以道德也○成疏

 作起修也朴道也言众生初从化起修者
 必有心欲 于果
报也既起斯欲即须以无
 名朴素之道安镇其心令不染有此以空
 遣有也
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 (第 013b 页)
 御注慈仁悯慧则德有馀故勇于救济○

 御疏此覆述三宝之功也凡人贪竞不慈
  于果
敢致有穷屈今圣人以慈为行故能
 勇于济度论语曰仁者必有勇○河上公
 曰以慈仁故能勇于忠孝也○荣曰夫慈 (第 026a 页)
 则可以活○御疏刚决为勇必果为敢言

 强梁之人无所畏忌失于谦柔决 于果

 犯上作乱者则是杀身之道也故曰勇于
 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人若于事静慎
 敛身知退所决在于不敢强 (第 002a 页)
 运道之用理身理国以兹为先矣
夫慈故能勇
 注慈仁悯惠则德有馀故勇于救济
 疏此覆述三宝之功也凡人贪竞不慈勇
  于果
敢致有穷屈今圣人以慈为行故能
 勇于济度论语曰仁者必有勇 (第 003b 页)
 柔退让必害于身故云则杀不敢者则可
 以理身矣
 疏刚决为勇必果为敢言强梁之人无所
 畏忌失于谦柔决 于果
敢犯上作乱者则
 是杀身之道也故云勇于敢则杀勇于不
 敢则活者人若于事静慎敛身知退所决
 在于不敢强 (第 001b 页)
 慈也节用厚人不耗于物俭也为事始和
 而不唱不敢为天下先也弘益之义具如
 下文
夫慈故能勇
 疏此覆述三宝之功也凡人贪竞不慈勇
  于果
敢致有穷屈今圣人以慈为行故勇 …… (第 005a 页)
   (戒人勇敢后叹天网/之报以劝善士之修)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疏刚决为勇必果为敢言强梁之人无所
 畏忌失于谦柔决 于果
敢犯上作乱者则 (第 014a 页)
 可升迁譬之虚空未尝变灭谓如临终之
 际一念纯静福德兼备即生天仙逍一念
 善顺无诸罪恶即生人伦道一念猛利勇
  于果
敢即生神祇道一念昏迷沉于六识
 即随地狱道一念饥渴嗜欲无厌即落饿
 鬼道一念颠倒偏执情想即入畜生道又 (第 005a 页)
真二十四戒之例是也律者终出戒中无更
别目多论罪报刑宪之科如天师制鬼玄都
女青等律具斯则戒主于因律主 于果
以戒
论防恶律论止罪故也威仪者三元本有威
仪俯仰之格三千四百龙汉之后文多不备
此以末世不堪故略不传耳 (第 020b 页)
有心目色是果如十善得生天也又逐门为
次明 于果
者大论人天是福果三徒是罪报
今论三界有乐无乐凡有二义一者三界皆
苦凡夫人天称乐者此是妄乐而不说其为 (第 008b 页)
   释戒律第六
戒法者即止恶也止者止恶心口为誓不作
恶也戒之为义又有详略详者太清道本无
量法门百二十九条老君及三元品戒百八

十条观身大戒三百条太一六十戒之例是
也略者道人三戒录生五戒祭酒八戒想尔
九戒智慧上品十戒明真科二十四戒之例
是也律者终出戒中无更别目多论罪报宪
法之科如天师老君玄都律女青等律是也
斯则戒主于因律主 于果
戒论防恶律论与
罪故也然或空中而下或口内传授皆随机
而作授受不同同如上品戒则弟子向东定
志戒则弟子向 (第 013b 页)
斯异或受
水性而生焉者则偏于柔柔则多慵受木性者偏于仁愚愚则
多蔽受火性者则偏于刚刚则多戾受金性者则偏 于果
果则
多愎受土性者则偏于暗暗则不明不明则离离则背道然此
五行本于阴阳水性为阴火性为阳稚阳为木少阴为金 (第 3p05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