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极也老氏皆变而通之反而合之研至变
之机探至精之归斯可谓至神者矣而王弼
以为圣人与道合体老氏未能体道故 阮籍

谓之上贤亚圣之人盖同于辅嗣岂以老氏
经世之迹未足充其所言耶斯不然也于戏
圣人之在世也有有迹有无迹故道 (第 014b 页)
景间治尚清静世治隆平率自
曹参宗盖公之训足知道德范世之验果不
虚云惜乎晋朝流为浮诞王衍清谈反坏淳
阮籍
猖狂又隳名教失其本而循其末可
不哀哉赖隋之王仲淹深识其故以谓虚玄
长而晋室削非老庄之罪以其用之不善也 (第 001b 页)
理自不合无
所多怪所以疾之而不能默者愿夫在位君
子无以貌取人勉勖谦损以永天秩耳抱朴
子曰世人闻戴叔鸾 阮嗣宗
傲俗自放见谓
大度而不量其林力非傲生之匹而慕学之
或乱项科头或祼袒蹲夷或濯脚于稠众或
溲便于人前或停 (第 002b 页)
忠各因势导之以
善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
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旨著
书十馀万言 阮籍
著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
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
元老子谓之道(见太平/御览)
(第 017b 页)
  孙登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冗居之好

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
既出便大笑尝住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
语登不应文帝闻之使 阮籍
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
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谓曰先生竟
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生而有光而不用 (第 13a 页)
             梅芳弟子蒋曰纶谨志





易说后跋
盖闻圣人之精画卦以示圣人之蕴因卦以发故先儒谓因象
以明理由象以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自言易者歧而
二之于是郎顗毛爽假其名而流于技术王弼 阮籍
涉其藩而
昧于精微至列史艺文志所载若葛勾漏周易杂占陶贞白周
易髓李淳风周易冥轨袁天纲易镜元要李含光周 (第 5p123a 页)
   孙登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
窟居之善长啸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
尝往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
登不应晋文帝闻之使 阮籍
往观既见与语
亦不应嵇康又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
答康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曰子识火 (第 004a 页)
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乎
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于用才乎故
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
所以全其年康又请学琴登不教之曰子才
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康辞去登遂白
日升天晋书 阮籍
传云籍尝于苏门山遇孙
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
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间闻有声若鸾凤之
音响乎 …… (第 004b 页)
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
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
伦可及乃著养生论每思郢质惟陈留 阮籍
河内山涛豫其流者向秀刘伶籍兄子咸王
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
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 (第 006b 页)
也老氏皆变而通之
反而合之研至变之机探至精之赜斯可谓
至神者矣而王弼以为圣人与道合体老氏
未能体道故 阮籍
谓之上贤亚圣之人盖同
于辅嗣岂以老氏经世之迹未足充其所言 (第 002b 页)
 衍义云此晋宋之士所以荡而忘及以至
 国破身亡而不自知也
 钞晋司马昭之时三年樵郡嵇康文辞壮
 丽好言庄老而尚奇任侠与陈留 阮籍

 子阮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琊王戎沛
 人刘伶特相友善号竹林七贤皆崇尚虚 (第 005a 页)
  已上八家系集注中所引

 淮南子司马谈司马迁严君平
 韩康伯孙登 阮籍
阮咸
 郭璞梁简文传奕陆德明
 成玄英李若愚张君相杨孚
 应吉父张玄静马诞郭云
 董遇陈韶李奇王尚 (第 012a 页)
   道然
孙登字公和汲郡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
穴居之好读易抚一弦琴性无恚怒人或投
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出便大笑尝住宜阳
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不应文
帝闻之使 阮籍
往观既见与语亦不应嵇康
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将别谓曰 …… (第 022b 页)
   道质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康早孤有奇才远迈
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辞气有风仪而土木
形骸不白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学无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与魏宗室婚拜中
散大夫尝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有足
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
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

论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 阮籍
河内
山涛豫其流者向秀刘伶籍兄子咸王戎遂
为竹林之游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
尝见其愠喜康尝采药游山 …… (第 024b 页)
夜示形有终而实尸解耳见顾凯之嵇康赞 阮籍
(第 025b 页)
嗣宗
陈留尉氏人容貌环杰志气宏
放慠然独得任清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
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临水经日忘归
(第 025b 页)
横施子响命驾造之测避不见唯
与同志庾易刘虬宗人尚之等往来讲说建
武二年徵为司徒主簿不就卒测善昼自图 阮籍
遇孙登于行鄣坐卧对之兼好音律善
易老续皇甫谧高士传三卷又尝著衡山庐
山志云
    道儒
沈麟士字云 (第 023a 页)
 人之极也老氏皆变而通之反而合之研
 至变之机探至精之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而王弼以为圣人与道合体老氏未能体
 道故 阮籍
谓之上贤亚圣天人盖同以辅
 嗣岂以老氏经世之术未足克其所言耶
 斯不然也于乎圣人之在世也有有迹有
  (第 022a 页)
 此三君子者圣人之极也老子皆变而通
 之反而合之研至变之机探至精之归斯
 所谓至神者矣而王弼以为圣人与道合
 体老氏未能体道故 阮籍
谓之上贤亚圣
 之人盖同于辅嗣岂以老氏经世之迹未
 足充其所言耶斯不然也呜呼圣人之在
 世也有有迹有 (第 022b 页)
 当入彼画中治之乃腾身起入图而灭坐

 客大骇图表于壁众模索不获久之忽语
 曰郭子信矣声若出画中也食顷瞥目图
 上坠下指 阮籍
像曰工夫抵及此众视之
 觉 (第 004b 页)
阮籍
图像独异唇若方啸宁采睹之不
 复认意其得道与郭俱谢之数日遂遁去
子虚学古桃俊明经
 真境录暨天师名齐 (第 004b 页)
 任将相之重

卢娘绿眉 阮籍
青眼
 杜阳编唐永贞年南海贡卢眉娘年十四
 眉绿且长故有是名眉娘幼而惠工巧无
 比能于一尺绢上绣灵宝 …… (第 008a 页)
 分为三段染成五色结为金盖其中有十
 洲三岛台殿麟凤之像而执幢捧节童子
 亦不啻千数顺宗叹其工谓之神人度为
 道士归南岳仍号逍遥
  晋阮籍
(第 008a 页)
嗣宗
为步兵校尉不拘礼节能 (第 008a 页)
   隐逸
归欤归欤屈拙如愚不开三径免泛五湖曲
洼而宅涂隙而居吾生有涯也逝弗面揆务
而无穷薾而难已亦不采薇奚须洗耳无心
出岫以题桥倦役抟霄而进履或在南山或
曳濮水嘉遁蓬蒿荐机蝼蚁或晦迹于苏门
或洁身于酒泉形不可睹芳犹可传不入廊
庙兮轻捐黻冕高抗志节兮啸傲云烟披褐
怀玉枕石临渊仍此鸿毛六印蜗角千钟彷

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天地之中嵓阿壑固
门柳庭松七瓯佳茗一塌清风申舒兮烟溪
月垄吹嘘兮云将鸿濛葛巾羽扇鹿尘斑筇
林峦老计道德深衷放适兮绵邈闲旷兮心
胸栖迟物表俛仰虚寂忘忧兮渔唱樵歌步
屧兮山村泽国鹤童猿友兮清清凝独往复
兮默默远市朝兮怡然自足杜柴荆兮萧然
自得但能屏四而省三不敢进寸而退尺故
曰造疏者庾峻知音者马岌深息匪觌兮梁
纤长啸益喜兮 阮籍
已矣夫隐逸隐逸藏身 (第 007b 页)
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
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 关内侯
明年卒追谥刚侯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 …… (第 3p014b 页)
  附传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
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
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
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众事皆办遂使即真顷之转为益州治中从事先主征吴不克
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
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
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

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巂据南中洪曰元素性凶暴无他
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縳归死如其有
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
言果生获元洪建兴元年赐爵 关内侯
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
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欲用张裔
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姿 …… (第 3p037b 页)
发马忠因其成基以破殄胄丞相亮闻而
善之亮出武功以翼为前军都督领扶风太守亮卒拜前领军
追论讨刘胄功赐爵 关内侯

(第 3p054b 页)
逾久而后济既济疑有神阴相以著兹游之伟余曰呜呼 阮步
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
伟其为文辞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巳余尝欲仿太史公著季汉
(第 3p062a 页)
平列为广武山山东
西二城其下即楚汉提兵百战相距地名古战场引杯举李华
文诵之泪落不禁矣一客从旁笑曰善乎 阮步兵
之登此而叹
也曰世无英雄使孺子成名余复拍手长啸数声引太白招步
兵魂复起戊辰诣古阳城步周公测景观星二台 …… (第 5p033a 页)
 游苏门山百泉记           袁宏道
举世皆以为无益而吾惑之至捐性命以殉是之谓溺溺者通
人所戒然亦通人所蔽也溺于酒者至于荷锸溺于书者至于
伐冢溺于禅者至于断臂溺山水者亦然苏门之登至于废起
居言笑以常情律之则为至怪以通人观之则亦人情也夫此
以无妻子为怪彼亦以远山水为怪各据其有则递为富彼此
易位抑更相苦矣 嗣宗
语意微涉牵率栖神导气在山水间为
俗谈置之勿答是矣及划然长啸林谷传响真意所到先生曷
尝废酬应哉唯世无发 (第 5p03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