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地理類
道家類
法家類
術數類
別集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时老君下为师
号曰务成子作政事经帝尧之后而有帝舜
帝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尹寿子作太清
经帝舜之后而有 夏禹
夏禹之时老君下为
师号曰直宁子作德诫经夏禹之后而有殷
汤殷汤之后而至周初周初时老君下为师 (第 013b 页)
君下为师
号曰务成子作政事经帝尧之后而有帝舜
帝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尹寿子作太清
经帝舜之后而有夏禹 夏禹
之时老君下为
师号曰直宁子作德诫 (第 013b 页)
夏禹
之后而有殷
汤殷汤之后而至周初周初时老君下为师 (第 013b 页)
粹秘于九天正化敷于代圣天上则天尊演
化于三清众天大弘真乘开导仙阶人间则
伏羲受图轩辕受符高辛受天经 夏禹
受洛
书四圣禀其神灵五老现于河渚故有三坟
五典常道之教也返俗之教者玄元大圣皇
帝以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 …… (第 002a 页)
   道教所起
寻道家经诰起自三元从本降迹成于五德
以三就五乃成八会其八会之字妙气所成
八角垂芒凝空云篆太真按笔玉妃拂筵黄
金为书白玉为简秘于诸天之上藏于七宝
玄台有道即见无道即隐盖是自然天书非
关仓颉所作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

于峨嵋山授于轩辕黄帝又天真皇人授帝
喾于牧德之台 夏禹
感降于钟山阖闾窃窥
于句曲其后有葛孝先之类郑思远之徒师
资相承蝉联不绝其老君道德经乃是大乘
部摄正当 …… (第 003a 页)
宝五篇真文以授帝喾奉受供养弥其年
稔法箓传乎世帝喾将仙乃封之于钟山钟
山在西北弱水之外山高万五千里至 夏禹
登位乃登名山巡狩度弱水登钟山遂得帝
喾所封灵宝真文于是奉持出世依法修行
禹唯自修而已不传于世故禹得大 …… (第 010a 页)
取出丧国庐若是此书者丘能知之赤乌所
衔则丘未闻使者乃自首谢曰实如所言于
是孔子曰此是灵宝五符真文昔 夏禹
得之
于钟山然后封之于洞庭之室使者反白阖 (第 011a 页)
   灵宝经目序
元嘉十四年某月日三洞弟子陆修静敬示
诸道流相与同法弘修文业赞扬妙化兴世
隆福每欣一切遭遇慈泽离彼恶道入此善
场道遥长乐何庆如之但至赜宛奥妙义微
远灵匠未遇群滞莫披翘翘渴仰者岂予小
子乎既太虚眇邈玄师难希宜求之于心即
理而断也敢竭闇浅先言所怀夫灵宝之文

始于龙汉龙汉之前莫之追记延康长劫混
沌无期道之隐沦宝经不彰赤明革运灵文
兴焉诸天宗奉各有科典一劫之周又复改
运遂积五劫迨于开皇已后上皇元年元始
下教大法流行众圣演畅修集杂要以备十
部三十六帙引导后学救度天人上皇之后
六天运行众圣幽升经还大罗自兹以来回
绝元法虽高辛招云舆之校 大禹
获钟山之
书老君降真于天师仙公授文于天台斯皆
由勋感太上指成圣业岂非扬芳于世普宣 (第 004b 页)
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又
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
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钟山又 夏禹
于阳
明洞天感太上命绣衣使者降授灵宝五符
以理水檄召万神后得道为太极紫庭真人
演出大小劫经中山神咒八 …… (第 004b 页)
 人也
元始天王告西王母曰太上紫微宫中金格
玉书灵宝真文篇目有十部妙经合三十六
卷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撰具如灵宝
疏释有二十一卷已现于世十五卷未出孟

法师云高玄大法师 夏禹
师仙公所撰十卷
及修行要用五卷足为三十六合为六卷即
今世所行其后分有内教十卷即是升玄之
文亦世所行也 …… (第 008b 页)
时九天真王驾九龙之舆降牧德之台授帝
喾此法帝后封之于钟山 夏禹
所感之书出
见有异今略序者按真一自然经云太极真
(第 009a 页)
夏禹
通圣达真太上命钞出灵宝自然经
分别有大小劫品经栖山神咒八威召龙神
经云小劫至时必脱大水焉又云徐来勒等 (第 009a 页)
   石碽

三洞珠囊云西王母以上皇元年七月于南
浮洞室下教以授清虚真人王君传于 夏禹
禹封文于南浮洞室石□之中□亦有作此
硕者故五符云九天灵书犹封于石碽是也
今检诸字类无此硕字也玉诀下云 (第 014a 页)
 (贼帝舜所以代帝尧也贼天之功人知其)

 (天而不知其贼 大禹
所以代帝舜也贼天)
 (之神人知其天而不知其贼殷汤所以革)
 (夏命也周武所以革殷命也故见之者昌) (第 003a 页)
   奔日
日中赤气上皇真君讳将车梁字高骞奕此
位号尊秘经虽无存修之法而云知者不死
当宜行事之始心存以知不得辄呼月法亦

   奔月
月中黄气上黄神母讳曜道支字玉荟条其
奔月斋静存思具如日法
   奔辰
木春王火 夏王
金秋王水冬王皆依历以四 (第 003a 页)
其相生相剋类例用之也
诸步纲超于三步九迹是谓禹步其来甚远
夏禹
得之因而传世非禹所以统也夫三
元九星三极九宫以应太阳大数其法先举
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后一阴一阳初与终同 (第 004b 页)
无形
   太玄阴生符
灵宝太玄阴生之符 夏禹文命
受之于钟山
真人其祭醮服佩皆有法在本经
   太极真人遗带散
真人曰凡尸解者皆寄一物而后去或刀或
(第 004b 页)
传于玄子此道至
重盟以诫之帝以中经所纪藏于九嶷山东
号委羽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玉字
黄帝之遗谶也 (夏禹
得之亦仙化去又云藏)
(之于会稽覆釜山中也)帝又以所佩灵宝五
符真文书金简一通封于钟山一通藏于宛
委 …… (第 029a 页)
禹为玄孙也按遁甲开山图曰禹得道仙人
也古有 大禹
女娲十九代孙 (第 031b 页)
大禹
寿三百六
十岁入九嶷山仙飞去后三千六百岁尧理
天下洪水既甚人民垫溺 (第 031b 页)
大禹
念之乃化生
于石纽山泉女狄暮汲水得石子如珠爱而
吞之有娠十四月生子及长能知泉源代父
鲧理洪水三年功成 (第 031b 页)
尧帝知其功如古 大禹
知水源乃赐号禹推之是黄帝玄孙无疑也
殷汤黄帝七十代孙(黄帝子少昊生蟜极蟜)
(极生高辛十四世后即天一 (第 031b 页)
  天台山玉霄宫古钟僧偷而卒验
天台山玉霄宫古钟高二尺重百馀斤制度
浑厚形如铎上有三十六乳隐起之文亦甚
精妙相传云 夏禹
所铸或云是越王乐器顷 (第 005a 页)
 心也此之未成乎心是并其一偏之见而无之东西南北必莫知所向往矣犹今日适越而以为昔至安保其不以多歧
 而迷途也)
是以无有为有(强不知以为知)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
吾独且奈何哉(万物原自无中来有中归无所以名篇齐物今以无为有物愈不齐故虽行所无事之禹必不
 
(第 2p014a 页)
  嚣涂神超圣境何世累之能及哉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
不芒者乎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
乎奚必知代而心自取者有之愚者与有焉
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
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
知吾独且奈何哉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
所言者特未定也果且有言邪其未尝有言 …… (第 016b 页)
 代者阴阳之变知代而心自取道则知者
 也人皆有成心可师奚必知者为然未成
 心而有是非是以无为有荣华其言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况非 (第 022a 页)
神禹
乎夫人之心以
 道尊之则君以道求之则师有是非之心
 而师之则是是非非而全于知有是非之
 心而役之则是 …… (第 022a 页)
 者有是非道人无间何适不有言化群品
 何往不通大道废有仁义小成之谓也知
 慧出有大伪荣华之谓也儒学周孔墨宗
  夏禹
儒之所是墨之所非墨之所是儒又
 非之今欲是儒者所非而非墨者所是莫 (第 023b 页)
 一涂诘或以黄帝之迹秃尧舜之胫岂独
 贵尧而贱禹哉故当遣其所寄而录其绝
 圣弃知之意焉
 吕注古之称禹者以为 神禹
德至于神则 (第 005b 页)
  人各有正性得之于天而不可移缓之

  为儒翟之为墨皆天性本有假学以成
  之耳儒师尧舜墨师 大禹
皆学于圣人
  儒主中庸墨则流于兼爱过犹不及故
  圣门不取焉当时儒墨并行皆足以致
  贵显缓乃自谓 (第 011b 页)
  败不可行于天下后世也当歌不歌当
  哭不哭其于人情不类矣生勤死薄苦
  觳忧悲逆物情而人不堪其去王道远
  矣墨子又称 大禹
治水之功勤劳若此
  使后世学墨者必以自苦为极而欲力
  扶其教殊不知禹当洪水之变父殛而
  功不成 …… (第 008b 页)
  见卫道之切南华又详述墨氏之行事
  与其源流申言其疵弊而不废其所长
  可谓公论而存恕议不及杨氏意在其
  中矣墨学 大禹
杨学老聃皆出圣人之
  门学有所偏耳犹师商同学于夫子有
  过有不及此杨墨之芽蘖也故学不可
  不谨 (第 009b 页)
 庄子曰以懦弱谦下为表
状不必童(童当/作同)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

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
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
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
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
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
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 夏后氏

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
之德
 人形貌自有偶有与禽兽相似者古诸圣 (第 014a 页)
 庄子云鲲化为鹏
世岂知有此物哉

 玩其所常见习其所常闻虽语之犹将不
 信焉 大禹
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圣闻而志

 夫奇见异闻众所疑禹益坚岂直空言谲
 怪以骇一世盖明必有此物以遣 …… (第 016b 页)
 潜鹏者飞也丽乎阳者也鲲鹏虽大尚未
 免乎阴阳之类世之俗儒拘耳目之近遂
 以为无是物也又乌知所谓无极无尽者
 哉故列子必托言于 大禹
伯益夷坚之徒
 者以其说古固有之非直肆空言以骇一
 世故也
江浦之间生么虫(么细/也)其名曰焦螟群飞 …… (第 017a 页)
 所变皆若是也复何足以辩之哉
 政和巨细形也脩短数也有形与数同异
 之名立矣四方之外六合之里有万不同
 孰知其极 大禹
伯益见而名之则犹接于
 耳目心知之间黄帝容成神视气听则已
 造乎微妙玄通之表睹道之人不随其所 (第 019b 页)
 范曰传称夸父死弃其杖而为邓林此所
 谓夸父是也逐日于隅谷之际赴饮于河
 渭之间卒焉北走大泽未至而死岂非以
 太自累而不量其力者耶 大禹
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 …… (第 001b 页)
 政和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岂物物而
 通之哉其无待而然者耶乌识所以然任
 其自然付之自尔盖乐通物非圣人也
 范曰 大禹
所言则止于有极尽之间夏革 …… (第 003a 页)
 若黄帝而哀不已若者其于国有不闻其
 于家有不见仲父固尝以是为可以属国
 哉然其智适可以治齐而已故终北之游
 遂以为非而諌之是篇所论若 大禹
则深
 造乎道者若穆王则涯而反者若桓公是
 直望道而未之见者耳
南国之人被发而裸(力/果)北国之人鞨 (第 008b 页)
 而无所觊觎非以死为恶也无不废无不
 任安时处顺尽其所受于天者岂遽迟速
 于其间哉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
大禹
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
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 (第 005b 页)
 之分各足而止则其为人太少其自为太
 多固不足以治天下而杨朱之道术独有
 在于是此一曲之士也
 范曰伯成舍国而隐耕为己者也 大禹

 门而不入为人者也虽制行之迹不同而
 救世之心则一古之人非其义也非其道 …… (第 006a 页)
 嫌其不达己意故亦相答对也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禽子出语孟
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
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
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

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
于一节省矣(省/察)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
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
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
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
 聃尹之教贵身而贱物也
以吾言问 大禹
墨翟则吾言当矣
 禹翟之教忘己而济物也
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政和老子关尹之道术贵身而贱 (第 007b 页)
大禹

 墨翟之道术忘己而济物然为己者固不
 失人而为人者固不失己杨朱学老子关
 尹之道而不能至者也故拔一毛 (第 007b 页)
而利天
 下不为墨翟学 大禹
之道而不能至也故
 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然皆非道之全
 也孟孙阳有见于杨朱之道禽骨釐有见
 于墨翟之 …… (第 008a 页)
 已若槩之以圣人之道未免为有蔽故禽
 子对孟孙阳曰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
 子言当矣以聃尹之教贱物而贵己故也
 以吾之言问 大禹
墨翟则吾言当矣以禹
 翟之教忘己而济物故也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 (第 00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