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道部
封禅为不经者李泰伯也以封禅为不足
信者苏子由也夫六经无封禅之文帝王
无封禅之事著是文者管仲疏其源 史迁
浚其流季仲推其波张说助其澜侈是事
者祖龙嘘其烟孝元封其烬隋帝炽其膏
玄宗烈其焰是封禅之典惟以肆 (第 028a 页)
信者苏子由也夫六经无封禅之文帝王
无封禅之事著是文者管仲疏其源 史迁
浚其流季仲推其波张说助其澜侈是事
者祖龙嘘其烟孝元封其烬隋帝炽其膏
玄宗烈其焰是封禅之典惟以肆 (第 028a 页)
变之机探至精之
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唐兵部郎李约勉之子也注道德经四卷其
说谓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又诋太 史迁
先黄老而后六经之失此流俗之言也以我
观之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
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
贤真 (第 022a 页)
归斯可谓至神者矣
唐兵部郎李约勉之子也注道德经四卷其
说谓世传此书为神仙虚无言又诋太 史迁
先黄老而后六经之失此流俗之言也以我
观之六经乃黄老之枝叶尔
开元初诏中书令张说举能治易老庄者集
贤真 (第 022a 页)
甚开元注明言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
母先无求于两字予所加也则后人之妄
增而不及自道者可胜言哉 史迁 言著书
五千馀言亦其大率耳妄者至尽削语助
之词以就五千之数是 (第 010a 页)
史迁 一言为此书
祸也薛君采氏作老子集解别为考异一
篇附焉顾其所见裁十数本耳余睹卷轴
既多异同滋甚其为余所 (第 010a 页)
母先无求于两字予所加也则后人之妄
增而不及自道者可胜言哉 史迁 言著书
五千馀言亦其大率耳妄者至尽削语助
之词以就五千之数是 (第 010a 页)
史迁 一言为此书
祸也薛君采氏作老子集解别为考异一
篇附焉顾其所见裁十数本耳余睹卷轴
既多异同滋甚其为余所 (第 010a 页)
道德经曰强行者有志其斯之谓夫
张衡
嗣师张衡字灵真张正一真人长子也(一云/字子)
(平颇精元象学道继出仕/汉为陇西刺 史迁 侍中)少博学隐居不仕
有大名于天下时帝闻其有道徵为黄门侍
郎不就不关世务吐纳不食于汉灵帝光和
二年己 (第 002a 页)
张衡
嗣师张衡字灵真张正一真人长子也(一云/字子)
(平颇精元象学道继出仕/汉为陇西刺 史迁 侍中)少博学隐居不仕
有大名于天下时帝闻其有道徵为黄门侍
郎不就不关世务吐纳不食于汉灵帝光和
二年己 (第 002a 页)
暨第二十二王武丁庚展岁二月十五日卯
时诞于楚之苦县濑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
伯阳谥曰聃周武王时为守藏 史迁 柱下史
至第五帝昭王二十三年过函谷关度关令
尹喜以二十五年降于蜀青羊肆会尹喜同
度流沙至穆王时复还中 (第 065a 页)
时诞于楚之苦县濑乡曲仁里姓李名耳字
伯阳谥曰聃周武王时为守藏 史迁 柱下史
至第五帝昭王二十三年过函谷关度关令
尹喜以二十五年降于蜀青羊肆会尹喜同
度流沙至穆王时复还中 (第 065a 页)
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
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
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剌 史迁 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
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
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 (第 3p047a 页)
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亮卒以琬为尚书令俄而加
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剌 史迁 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时
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
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 (第 3p047a 页)
百姓之言而遂疑其有土芥斯民之意且曰申韩惨刻原于
道德也自 史迁 已然况其他乎此即多言数穷之一验也太
上盖预知之矣 复圭子曰犹似也橐即皮鞲乃鼓风铸物
之器籥即管籥 (第 1p011a 页)
道德也自 史迁 已然况其他乎此即多言数穷之一验也太
上盖预知之矣 复圭子曰犹似也橐即皮鞲乃鼓风铸物
之器籥即管籥 (第 1p011a 页)
今不息者道也能显明于道
则功用之神具见而合乎德者故可与应万
变而赞祐于神矣是所谓参天地之化育者
也太 史迁 曰道家无为精神敷一动合无形
赡足万物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良有以哉太上生于殷为周藏室 (第 017b 页)
则功用之神具见而合乎德者故可与应万
变而赞祐于神矣是所谓参天地之化育者
也太 史迁 曰道家无为精神敷一动合无形
赡足万物而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
无所不宜良有以哉太上生于殷为周藏室 (第 017b 页)
王以后王室渐微宣王内修政事外攘夷
狄王室蹶然复兴圣人著之于经然则召
虎者光于康公显于燕土不可泯灭者而
史迁 作燕世家叙召公而下九世至惠侯
未见召虎之名焉宣三十六年釐侯卒亦
未见疆理之事焉然犹未可㩀也至诗序 (第 013b 页)
列诸国世次反又蹈袭 史迁 考诗则存江 (第 013b 页)
汉之什𥟵序全无召虎之名谓之何哉安
得夫子删后之意以正 史迁 之失不但一
召虎之幸也
论语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录曰此孔子事君之礼宛然虎拜之 (第 014a 页)
狄王室蹶然复兴圣人著之于经然则召
虎者光于康公显于燕土不可泯灭者而
史迁 作燕世家叙召公而下九世至惠侯
未见召虎之名焉宣三十六年釐侯卒亦
未见疆理之事焉然犹未可㩀也至诗序 (第 013b 页)
列诸国世次反又蹈袭 史迁 考诗则存江 (第 013b 页)
汉之什𥟵序全无召虎之名谓之何哉安
得夫子删后之意以正 史迁 之失不但一
召虎之幸也
论语子曰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
吾从下
录曰此孔子事君之礼宛然虎拜之 (第 014a 页)
俗吏不可以不录也
宣帝时张安世杜延年并列九卿二人忠信
自著谨慎周密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辄移
病出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尝有所荐
其人来谢即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耶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
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幕府
长 史迁 辞去之官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
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 (第 008b 页)
宣帝时张安世杜延年并列九卿二人忠信
自著谨慎周密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辄移
病出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尝有所荐
其人来谢即大恨以为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耶有郎功高不调自言安世应曰君之功高
明主所知人臣执事何长短而自言乎幕府
长 史迁 辞去之官问以过失长史曰将军为
明主股肱而士无所进论者以为讥安世曰 (第 00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