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續道藏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非一此大运之通应根而作者因缘冥会乃
神明之意有心君子可以取焉
   三宝杂经出化序
夫众先元起资乎 本真本真
清凝嶷然渊静
湛体常住无去来相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无
形无名为万物之宗矣三元经谓之众生真
父母者也我之所 (第 012b 页)
变为
神时无端无绪无心无意都无诸欲澹泊不
动不摇及变为神明神者外其光明多所照
见使有心意诸欲因生更乱 本真
或曰恩想
不能复还反于道便入五道无有休息时何
谓五道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
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 (第 002b 页)
三气合德九气齐并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
尊其气贵其形宝其命爱其神自取死坏离
本真
耳九天生神章乃三洞飞玄之气三
合成音结成灵文混合百神隐韵内名生气
结形自然之章天宝诵之以开天地之光灵 (第 003a 页)
生也
凡修学之家仰希神仙当知鍊身于九丹解
结于五神引气于本生灭根于三关九鍊十
变百节开明断绝胞结乃知 本真
既知 (第 006a 页)
本真
便成上仙学无此法三宫不聪死气不灭胃
不受灵气离神游赤子不欢宫宅空废邪魔
入身所以百痾从此而生死不尽命 …… (第 006a 页)
九月
天气普乃有音声十月司命勒籍受命而生
故人禀九天之气降阴阳之精名曰九丹合
成人身既得为人便应返其 本真
通理五藏
解散胞根断灭死气自然成仙也
   解胎十二结法
凡人生在胞胎之中皆禀九天之气凝精以
自成人 (第 006b 页)
功乞
还许依听升迁矣
   太玄都中宫女青律戒
凡修上清之法不得北向及本命之上二处
便溺触忤玉晨秽慢 本真
五犯不得入仙也
十犯被考左官死入地狱三涂之中万劫还
生不人之道
凡上学之士受三天正法四明之科佩带真 (第 010a 页)
   (宋朝奉郎尚书度支员外郎充集贤/校理赐绯鱼袋借紫臣张君房集进)
 尸解
   太极真人飞仙宝剑上经叙
夫尸解者尸形之化也 本真
之鍊蜕也躯质
遁变也五属之隐适也虽是仙品之下第而
其禀受所承未必轻也或未欲升天而高栖
名山或崇明世教 (第 001a 页)
  世之求道者往往以知识聪明言辩为

  务而丧失其 本真
弗悟有所谓无知之
  知无见之见不言之言乃所以无不知
  无不见无不言也珠喻心之圆明玄谓
  心之妙 (第 022b 页)
 之喻尤佳
  公孙龙赵之辩士能合同异离坚白困
  百家穷众口及闻庄子之言而茫然失
  措盖逐外学而忘 本真
者其患常若此
  故魏牟告以井蛙海鳖所见不同使知
  是非之所起妙论之所存斯可以登天
  彻泉奭然四 (第 011b 页)
 鬳斋口义涌泉喻气王飘风轻扬也禹偏
 枯言其胼胝磔大流豕喻其以身就杀若
 犬豖然离丽也言泥著于名不念本失其
  本真
之性伋同汲岂无也 (第 007b 页)
 地之功视施之辩犹一蚊一虻之劳者此
 古人所不为学者所不道故于惠施则不
 曰古之道术有在于是庄子所以惜其有
 才而终于逐物以丧其 本真
(第 010b 页)
激洞而不可名终
日乃遣妓妓去亦复并作并去渐远良久乃
不闻夫此之神者是能变化假景因百姓之
心以顺其情耳 本真
定形故自燕逸洞台颐
光潜辉乎定录君曰句曲自是司命之别宫
吾人亦不得为洞台之正主也东卿司命监
泰山之众 (第 017b 页)
 王元泽曰婴儿含和守一欲虑不萌性之

  本真
浑而未散德厚之至乃同于初若然
 者可名于大矣孟子曰大人不失其赤子
 之心
 雌主柔静婴儿骨弱筋柔其气 (第 002a 页)
 (观其时而合其符察其机而应其/事运生煞之柄则神机鬼藏矣)

混元阳符经(与龙文等三经同卷/)
上清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经(一卷有符/)
太上开明天地 本真
(通玄三教眉山师仁寿授/)
太上玄都妙本清净身心经(与 (第 8a 页)
本真
二经同卷/)
   辰字号计十卷
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诫拔罪妙经(三卷/)
元始天尊说变化空洞妙经(一 (第 8a 页)
   荐贤第十五
 人之有善如吾有已达仍思未达人
 大智潜心能创物妙方治疾可通神
 推贤汲汲诚无隐自代区区意 本真
 奏彻宸聪蒙上赏骤升谏列作臣邻
予之属有疡医公孙智叔者赋性慈慧而记 (第 010b 页)
亡涤与妻乞丐而死
乡人以为不义之报郡守旌华之闾曰尚义
   旌隐第五十九
 世情习俗最移人日用尘劳丧 本真
 守道牟君天所佑轻身苏子鬼犹嗔 (第 014a 页)
  戒士子文
聪明正直而依人宁无所择宽厚忠信而好
义是用相仍故凭有感之精衷曲示无声之
教化咨尔有众听予格言盖闻富贵在天得
失有命知之者安于自然而罔或控告昧之
者贪于必得而有所祈求或谓精神交而梦

寐通或谓祭祀丰而神祗格宫殿楼观务碧
瓦之翚飞陛戟岩廊誇朱栏之雕翠从兹末
务失其 本真
不知进退存亡系彼三班四属
行藏用舍考慈五部六台既有司存岂容计
取然不可一拘于前定天不可再昧于进修
(第 015a 页)
神仙骨
肉同飞上登三清是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
也但人得生而自不能尊其气贵其形宝其
命爱其神自取死坏离其 本真
耳九天生神 (第 002b 页)
 也大道之精气也大道不失其日月所以
 旷劫而长存人身不失其日月所以不死
 而长生奈学者迷蒙天姿不颖甚者以妄
 为常以酒为浆六欲七情断丧 本真
则行
 尸行厕去人道远矣何以为三才并立之
 道乎今平叔漏泄天机直指玄关要路人
 能明此奥义则三清太上 (第 012b 页)
 太虚以此观之三教先师皆以真无发明
 后学使学者向不动中动无为中为内忘
 形体外忘声色养其无象守其无体全其
  本真
超出虚无之外是谓最上一乘无上
 可上也故曰无上
赤文赤者虚无空气也文者焕然普照也释
 氏以赤身为空身 …… (第 001b 页)
   造全真
养其无象象故常存守其无体体故全真老
子云大象无形又云外其身而身存予谓无
象之象乃实象故历劫不坏无体之体乃真
体故全其 本真
全真相济可以长久先儒云
纯一无伪予谓纯一谓之全无伪谓之真全 (第 005a 页)
真相济长生久视之道也天得其真故长地
得其真故久老子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予谓不自生忘形也故能全其 本真
与天地齐久世人所以不得长久者为
丧其无象散其无体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
如梦幻泡影予谓梦幻泡影虽有象而终 …… (第 005b 页)
能使百骸九窍与真体并存故死矣
   右住世章养其无象守其无体故长
   久执著之者丧其 本真
故早已有形
   终有坏无形故长在万有归一无故
   全其 (第 006a 页)
本真
一无归万有故失其 (第 006a 页)
本真
   去彼取此者是谓至人可以留形住
   世可以长生久视虽然更有出世无
   生道在且道如何是出是无 (第 006a 页)
 坐其上天尊虽登此座而身在空浮欲使
 人虚其心外其形道乃斯应始为超脱之
 本
   颂曰
 法身湛寂 本真
常色相求时本属狂
 虚心便是空浮座正意名为百兽王
说经一遍诸天大圣同时称善是时一国男
女聋病耳皆开聪 (第 00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