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虚斋赵以夫注(内篇福本)

  竹溪林希逸
口义福本
 李士表庄子十论
 王旦庄子发题
 无隐范先生讲语(名元应宇善甫/蜀之顺庆人) …… (第 007a 页)
 高卑虽殊其理一也

  林希逸鬳斋
口义云鲲鹏变化之论只是
 形容胸中广大之乐盖谓世人见小故有
 纷纷之争若知天地外有如许世界则自
 视 …… (第 012b 页)
  体也故僣述所以附于条末以释其疑

   竹溪林氏
亦云据此句合在下以结句
  为起句是其作文鼓舞处下文乃再举
  鲲鹏之论不在重释知效官行比乡等
   …… (第 019a 页)
  哉亦反而求之耳能知许由即尧者可

  以语此本篇主意在肩吾连叔问答能
  通此则首尾之意皆贯矣 林氏鬳斋

  义云四子既无名或以为许由齧缺王
  倪被衣或云一本二迹三非本非迹四
  非非本迹如此推寻转见 (第 032b 页)
 但当缘督以为经督中也喜怒哀乐之未
 发其感于物也一出乎性之自然形诸外
 者即此中也率性之谓道缘督为经之义
 也奇经八脉中脉为督
  林氏鬳斋
口义云以有尽之身随无尽之
 思纷纷扰扰何时而止殆已者言其危可
 畏于危殆之中又用心思算自以为知终
  …… (第 004b 页)
 动为之迟惟恐一毫之伤其刃所以十九

 年若新发硎他人则岁月之间不缺则折
 此善养生者也
  鬳斋
口义云奏刀进用其刀中音言合律
 吕桑林经首皆乐名未尝见全牛言牛身
 可解处一目而见也神遇犹言心会也官 …… (第 013a 页)
 畜是两目之明不足恃故曰神虽王不善
 也神寓于目精采发见谓之王言恃目防
 患而不得免不若无目者之一委于天也
  鬳斋
云右师巳刖之人为右师之官介独
 也刖而存一足也天与人与者言天生如
 此邪刖则分明是人却曰天之生是使独 (第 018a 页)
 也且骈枝之于手足皆无用之指何足决
 齧哉若夫骈枝于五藏之情淫僻于仁义
 之行多方于聪明之用者乃骈枝于有用
 之处所以重增其弊也
  竹溪林希逸
鬳斋口义云与生俱生曰性
 人所独得曰德骈枝本于自然比人所同
 得者则为侈矣赘疣之为累亦然似此性 (第 004a 页)
 齧哉若夫骈枝于五藏之情淫僻于仁义
 之行多方于聪明之用者乃骈枝于有用
 之处所以重增其弊也
 竹溪林希逸 鬳斋
口义云与生俱生曰性
 人所独得曰德骈枝本于自然比人所同
 得者则为侈矣赘疣之为累亦然似此性 …… (第 004a 页)
 性而能自正者谓之正正若役彼从己役
 己从彼皆失其性命之情矣合不为骈枝
 不为跂相忘形骸也鹤胫不断凫胫不续
 无所去忧而忧自去也
  鬳斋
口义云五色文章古者以养目而庄
 子以为乱淫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之意
 离朱用明者也若以为非乎而用明之人 (第 010a 页)
 矣乔诘高奇之论喻曾史之流卓鸷独行
 勇猛比盗蹠之徒也赏善不足言诈善众
 罚恶不给言实恶多故喧哗竞逐以势利
 为务何暇事恬愉寿考邪
  林氏鬳斋
口义云在者优游自在宥者宽
 容自得天下之人性皆不乱德皆不移又 …… (第 005b 页)
 龙者变化而彰明道性真常如渊之静默
 号令应时如雷之发声神运于内象见于
 外宽裕自守群物动升虽云不治天下而
 治法存焉
  林氏鬳斋
口义云悦圣之圣近似能字犹 (第 013a 页)
 化好静而民自正混兹三者通乎一真则

 事无不毕神无不服矣
  林氏鬳斋
口义云其化均者皆是元气万
 物虽多主之者一造化而已人卒虽众主
 之者君而已天之与我者为德人力无加
  …… (第 006b 页)
 以鍊心则事无不蕴理无不容恩无不沛
 物无不遂者矣金珠货财患本也寿夭穷
 通内疚也私分处显情病也一有系乎心
 则患不完矣
  鬳斋
云刳心去其知觉之心也为以自然
 谓之天得于己者谓之德无为言之谓无
 所容言异者亦同曰不同同之崖异有迹 …… (第 012a 页)
 惚妙物窈冥真精也至无而供其求无为

 无不为也时骋而要其宿动极归乎静也
 大小长短脩远一贯之以道而已矣
  鬳斋
云金石能鸣自然之天人之考击亦
 天机也庸讵知所谓天之非人乎人之非
 天乎素逝素朴而往耻通于事能之而不 …… (第 019b 页)
  供其求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也时骋而
  要其宿逝曰远远曰反之义结以大小
  长短脩速六字乃作文奇笔言举不逃
  乎此也修远当是近远 鬳斋
之论得之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崙之丘而南望
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
之而不得使吃诟索之 …… (第 021a 页)
 故说不能契象罔恍惚也人无心而合道
 道无心而合人亦强云得之耳黄帝叹曰
 乃可以得之乎言实无所得也
  鬳斋
口义云此言求道不在于聪明言语
 即佛经云以有思惟心求大圆觉如以萤
 火烧须弥山玄珠喻道象罔无心也
  …… (第 022a 页)
 一应万逐物不息何足以合自然然术有

 始末政教严峻未能忘迹可以戡难定祸
 而难为臣下所谓以知治国者是也
  鬳斋
云配天谓王天下聪明睿知给数敏
 捷此其过人处修人事以应天故曰受禁
 过犹持心而未化知过之所由生则不待 (第 027a 页)
 君处下则为帝师周之柱史鲁之司寇是
 也退居间游伯夷叔齐是也进为抚世传
 说吕望是也君臣定位不相凌越则天下
 治矣
  林氏鬳斋
口义云帝道圣道本难分别经
 意盖以帝为三皇圣为五帝运而无积即
 是纯亦不已此段主意在静字上至静之
  (第 008a 页)
 畴洪范所陈者是也王者得洪范九畴则
 彝伦攸叙五福被民顺也失洪范九畴则
 彝伦攸斁六极伤民逆也不顺不逆任物
 自尔得不谓之上皇欤
  林氏鬳斋
口义云天行一日一周天之自
 运乎地有四游上下岂一定而处乎日往
 月来如人相追夺故曰争其所主张纲维 …… (第 004b 页)
 并焉至富谓知足则金玉不能易其志故
 国财并焉至愿谓自适则是非不能变其
 性故名誉并焉此守道而不渝者也
  鬳斋
云虎狼仁也与盗亦有道意同此皆
 排抑儒家之论然亦有理至仁无亲者亲
 而不知其为亲乃为仁之至孝不足言非 (第 011b 页)
 五禽之术也忘有得有忘得入极天地中
 空而万物生圣人无心而众美成寂寞为
 天地之平虚无为道德之质也
  林鬳斋
口义云刻苦用意以行为尚高论
 怨诽愤世疾邪也枯槁寂寞投赴渊静即
 入山恐不深之意为脩好脩洁教诲为师 …… (第 003b 页)
 泊乎内至静者生化莫能移至虚者无忤

 至惔者远俗至粹者莫逆也
  鬳斋
云平易恬惔即是无为神不亏即是
 德全天行顺天理而行物化视身犹蜕也
 随感而应我无容心迫而后动不得已而 …… (第 009a 页)
 理矣野语四事贵精为上谓虚其灵府塞

 其六凿也质不为尘染则素神不为事挠
 则纯体备纯素非真而何
  鬳斋
云以水喻养生郁闭不能清则非全
 然如枯木死灰矣不杂莫动此无为也不
 流不能清无为中有为也天行一日一周 (第 014a 页)
 愚惑者非愚惑也夫水莫大于海未尝以
 自多者盖取善下后身之义齐魏之争蜗
 角兆民之处毫末皆为贪者举喻五帝之
 所连谓连续仁义也
  林氏鬳斋
口义云泾浊也河水骤至而浊 …… (第 006a 页)
 虚旷无穷生则利害纷错死则寂寥一空
 以蚁蛭之趣究昆崙之墟则困矣毫末具
 体细倪有馀也天地倾缺大域不足也
  鬳斋
云前言其大于此又言无小无大即
 所谓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也物 (第 011a 页)
 观之于斯三者累易遣也累可去则世于
 我也何有世可弃则我于形也何羡不有
 于世不羡于形是达生达命也至矣
  林氏鬳斋
口义云生之所无以为者言身
 外之物知之所无奈何者人力所不及也
 养形必以物有生必全形然物常有馀而
  …… (第 005a 页)
 和畅治国则太平不以知役知而以忘去
 忘忘机者德役知者贼不以有德自足不
 以无知为失则近乎真道矣
  鬳斋
云纯气之守守元气而不杂也貌象
 声色谓有形迹物皆拘于形我若有迹与
 物同耳何以至乎未有物之先人之不能 …… (第 011b 页)
 而不落失蜩犹锱铢至累五而不落则身
 如断木臂如槁枝蜩集而不疑故取之如
 掇也由是知一志凝神则道无不得岂特
 来蜩之翼而已哉
  鬳斋
云不反不侧只是凝定其心一主于
 蝉而不知有它此借以论纯气之守而世
 间实有是事但以为技而不知有道寓焉 …… (第 014b 页)
 次内有馀裕故也喻瓦缶贱器投物必审

 钩金重宝射物战殆是知轻水则舟可操
 重货则心计拙此自然之理也
  鬳斋
云善没之人视水如平地则不学而
 能操舟矣射而睹物曰注射者之巧本一
 有所顾惜则所重在外而内惑惑则虽巧 …… (第 016b 页)
 中央者朱愚不通少适变也三者无系是
 得常名而臻极致者也夫畏涂粗显易戒
 衽席微暗难持故美善之为害也久矣而
 天下不觉也
  鬳斋
云拔彗扫帚供洒扫之役也牧羊本 …… (第 018b 页)
 者不若服轭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庙
 堂为狐计者不若走泽此牢彘所以不愿
 加肩尻乎彫俎之上达生达命之旨者也
  鬳斋
云玄端冠也豢刍养之也豚同篆楯 …… (第 020a 页)
  是皆所以破世人之昏迷归达生之妙

  经旨坦明不复赘释拔彗上蒲末
  切李氏旧注云把也 鬳斋
口义同根拔
  之拔拔彗扫帚也诸解略而不论无隐
  范先生云拔读同拂拂彗皆服役者所
  执解义通而音 (第 021a 页)
 楚之于顺物其犹未耶又闻尧非有人非
 见有于人存乎千世之后特其迹耳然则
 庚桑之道造乎无为而未能无不为也
  林氏鬳斋
口义拥肿鞅掌犹支离也洒然 …… (第 004a 页)
 料他日之败哉

  鬳斋
口义䲡狐虽小可以主沟丘言地无
 小大皆有所尊先善与利名出则利入也
 言人有贤能人必尊敬之今畏垒细民乐 …… (第 008b 页)
 或间之肤受者达耳神悟则彻心牛涔安
 有鲲鹏之化蜂房安有雕鹗之雏理固然
 也庚桑所以谢趎之问者欲藏其狂言以
 自全而推至理于老聃耳
  鬳斋
口义人之心与耳目皆开也而狂者
 不能自得犹聋盲者之无所见闻我形与
 人形本开辟而无蔽今乃为物欲所间以 (第 012a 页)
  莆田艾轩先生工部侍郎文节林公光
  朝字谦之一传为网山林公亦之字学
  可再传为乐山陈公藻字元洁皆有文
  集行于世 竹溪林公鬳斋先生
乐轩之
  嫡嗣也
 陆德明音义卷末载云子玄之注论其大
 体亦可谓得庄子之旨矣郭生前叹膏梁
 之途说 (第 016a 页)
 (用之间平常践履之道洪纤巨细/广大精微靡所不备于其中矣)
道德真经解(三卷/) (无名氏/)
 (内解言明而指/远文近而旨幽)
   彼字号计十卷
道德真经口义(卷一之四/)
 (虞斋 林希逸
述/发题论诸家解) …… (第 13b 页)
 (下隐义或言外漏机或指义于言前或显微/于意外故总其多者目之曰言外经旨是也)
   克字号计八卷
冲虚至德真经口义(卷一之八/)
  (林希逸
撰以清虚接物/秉要执本为一篇主意)
   念字号计九卷
冲虚至德真经解(卷一之十/)
 (宋杭州州学 …… (第 20b 页)
   建字号计九卷
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一之十/)
 (武林道士褚伯秀述雱此解内集郭象吕惠卿林疑/犹陈详道陈景元王 刘槩吴俦虚斋赵以夫 竹溪)
 (林希逸
李士表王旦范无隐等会/粹众说附以褚公妙解玄赏会心)
   名字号计十卷 …… (第 21b 页)
   传字号计九卷
南华真经义海篹微(卷九十八之一百六/)

 (武林道士/褚伯秀)
   声字号计十一卷
南华真经口义(卷一之十一/) (虚斋 林希逸/
)
   虚字号计十一卷
南华真经口义(卷十二之二十二/)  (第 23b 页)
(林希逸/
)
   堂字号计十卷
南华真经口义(卷二十三之三十二/) (第 23b 页)
(林希逸/
)
   习字号计十四卷 (第 23b 页)
 道德经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
 用埏垣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林鬳斋
注云毂车之容轴者
 也辐轮之股也毂惟虚中故可以行车埏 (第 008a 页)
 非小非大所以成其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
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
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林希逸
云大象者无象之象也天下往者
 执此而往行之天下也既尽也
苏注
 道非有无故谓之大象苟其昭然有形则
  (第 055a 页)
 用兵有言古兵家有此言也行上如字可
 户刚反言行列也仍就也诗曰仍执丑虏
 兵五兵戈矛殳戟干也说文云拱手执斤
 曰兵几平声丧去也抗举也 林希逸
云此
 章全是借战事以喻道推此则书中设喻
 处其例甚明
苏注 (第 009a 页)
   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古本作古之善/为士者不武也)善胜敌者不
(林希逸
本作善胜战/者不与一无敌字)古之极(古本下/有也)
   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古本下/有曰)仍无敌 (第 022b 页)
道德真经口义卷之一
     鬳斋林希逸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 (第 001a 页)
道德真经口义卷之二彼二
     鬳斋林希逸
   孔德之容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
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第 001a 页)
道德真经口义卷之三彼三
     鬳斋林希逸
   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
(第 00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