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岂容有物哉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
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
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子使
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
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皆耶夫鹄
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
以为辨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

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
湖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
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今于是乎见
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云气而养乎
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予又何规老聃哉
 郭注外物加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使天下
 无失其朴质全而仁义著矣风自动而依
 之德自立而秉之斯易持易 行之道
若揭
 仁义以趋道德之乡犹击鼓而求逃者无
 由得也夫鹄白乌黑自然各足无所偏尚 (第 010a 页)
 大量者物之取平时者物之变化分者物
 之辨制始终者物之死生以大知观之是
 皆不足以为物之远近小大也明證今古
 所 行之道
虽甚远而心无不通之闷所取
 之物拾之甚易而无 (第 009b 页)
行之
跂此知时无
 止者能之察乎盈虚故得失无心知分之 (第 009b 页)
 为戮天门弗开言守故不变则失正矣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糠眯目
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匝肤则通昔夕
不寐矣夫仁义憯然乃愤吾心乱莫大焉吾
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
而立矣又奚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耶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
不足以为辨名誉之观(去/声)不足以为广泉涸
鱼相与处于陆相呴吁以湿相濡以沫不若

相忘于江湖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
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哉孔子曰吾乃
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乘乎
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胁予又
何规老聃哉
郭注外物加之虽小而伤性已大仁义憯然
 是尚之以加其性故乱也无失其朴质全
 而仁义著矣风自动而依之德自立而秉
 之斯易持易 行之道
也若揭仁义以趋道
 德之乡其犹击鼓而求逃者无由得也夫 (第 026a 页)
名玄宇远游永和二
年入居临安西山与王右军父子周旋后移
临海赤山遇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遂师世
龙受解束反 行之道
服玉液朝脑精之法临
应得道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鲂主非
使者严白虎出丹简罪簿各一通诘映诸愆 (第 006a 页)
 布阳精以成形躯此章但言太极肇分之初阴阳顺

 行之始而生人也生万物也故曰众夫蹈以出蠕动
 莫不由世人不知后天顺 行之道
亦借朝屯暮蒙之
 喻亦有根基鄞鄂之比乃指为还丹鼎中造化非也
  圣人上观章第四
于是仲尼赞鸿濛乾坤德 …… (第 15b 页)
 密者首当管括而究治之则为政而政成宝身而身
 修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德之一事不但为政德乃百 行之
元修丹之士可无
 德乎且何谓德仁慈爱明诚上德之士也恭宽信敏 …… (第 20a 页)
 休仙师云始于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
 无为为要妙孰知有作是根基斯言道尽金丹之事
 非易也至人不得已而 行之
老子故曰夫佳兵不祥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盖谓此也上闭则称有上闭为 …… (第 27a 页)
 若稍不固便致倾丧是以动静休息顷刻不敢放恣
 而忽慢则金鼎之⬤彼我坚固而互相调伏故云常
 与人俱此章直指两窍之体发明金水之用修 行之
 
人看诵参同契到此方知入头一着便是难能之事
 然下德之器修有为之道其功全资于炼已也炼已
 稍欠神明不来 …… (第 30b 页)
  明辩邪正章第八
是非历脏法内观有所思履行步斗宿六甲以日辰阴
道厌九一浊乱弄元胞食气鸣肠胃吐正吸外邪昼夜
不卧寐晦朔未尝休身体日疲倦恍惚状若痴百脉鼎
沸驰不得清澄居累土立坛宇朝暮敬祭祀鬼神见形
象梦寐感慨之心欢意喜悦自谓必延期遽以夭命死
腐露其形骸举措辄有违悖逆失枢机诸术甚众多千
条有万馀前却违黄老曲折戾九都明者省厥旨旷然

知所由勤而 行之
夙夜不休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
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道成德就潜伏俟
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 …… (第 31b 页)
 百径然总无功既违黄帝老子之教言不参真师阴
 阳之同𩔖曲折而招九都之戾何由而结一黍之珠
 本冀延年故因促寿若有明达之士复遇真师之言
 旷然 行之
愈勤不怠夙夜不休以求药专心伏食而
 密行三载一任远游九年足可轻举积累一纪水火
 不伤居洞府以无忧宴瑶 …… (第 32a 页)
 更积德以俟时三天有名太乙乃召俾司仙职移居
 中洲若又功高飞身三境加封进级膺箓受图如张
 葛旌阳浮丘钟吕列圣已然后圣宜遵而 行之
也此
 章仙翁力言一迷一明一邪一正邪则九都谴戾正
 则行满飞升理之必然无可积虑至于下手工夫次
 第在 …… (第 32b 页)
 乃猜为烧炼炉火等事惜哉昧哉若不与世露些消

 息则万世之下此书愈高愈远人既不能窥其畔岸
 遂皆弃而不观抑何从而求修 行之
旨⬤上根利器
 要知此金在鸿蒙混沌之先太极未判之始元属于
 乾故谓之乾金大劫欲交则谋报混沌之德者至是 …… (第 35b 页)
 遇热则归本源黄金入水银而变白得火则回其赤

 色世人皆嗜欲而乱性全性而可以长生何谓金以
 砂为主何谓秉和于水银修 行之
人明其造化洞达
 阴阳欲炼金丹先积离已之朱砂以和玉池之水银
 却用坎中之水以济离中之火水火既济金砂合 …… (第 42a 页)
 易曰西南得朋乃与𩔖行参同契曰𩔖同者相从事

 乖不成宝先明之后 行之
圣人也岂谓后人或负高
 妙之良材不求真师依按古文妄意度量或以韶之
 石胆炼金或用辰之砂银烧丹捣治五金 …… (第 43a 页)
 道眼也天梯河筏也修行人仰赖也世无此书则皆
 趋旁门邪径使盲师俗子架空捏怪相牵引动挽入
 地狱尔世非此书则天地之间无修 行之
旨无圣人
 之道也已欲成天下之亹亹者其何以哉留念深思 (第 57b 页)
 此云以𩔖相况也何谓揆物终始当揆度其生人生
 物阴阳终始消息之因是以五行相生相尅一旺一
 衰劫劫更易而为父母上圣至人所 行之道
阴阳之
 巳其主含储滋液之⬤者坤兑更易而为圣母也其
 主禀与生成之妙者乾震更易而为灵父也⬤液凝
 精 (第 30b 页)
 无上赤文洞古真经注

太上大通经注
    (都梁参学清庵莹蟾子李道纯注)
 太上谓无上可上大通谓无所不通经谓
 登真之径路众所通 行之道
也首章云无
 形无体谓真空妙理最上一乘之妙也即 (第 001a 页)
 度止得六百七十里周三百六十五度馀
 止计二十四万里是月近于人天最远于
 人唯日得其中道故凡历测皆以日为主
 而作准则也日 行之道
定二十八宿之名
 唐虞之际冬至日躔虚宿何以知其然在
 尧典曰日短星昴以正仲冬且冬至日短
 日入申末昴 …… (第 007b 页)
 星状如半月凡见则人君有德明圣之庆
 星之留段是一日绕地一周与天同过一
 度行疾者反是迟行迟者反是疾退者反
 是疾之甚不及天 行之
数印所行度日月
 相会同经度夫日食于朔者日月同经不
 同纬只合朔而不食若日月既同经而月 …… (第 015a 页)
 此隐语非中下士所能颖悟若至圣大根
 神仙种子得师点破即解其音一闻百悟
 欣庆无量更不迟疑内斋外戒信受奉行
 故太上曰上士闻道勤而 行之
夫行道之
 人神明护门魔鬼潜迹人能斋诵此经则
 飞天神王下观其身果清净否又书其功
 果勤行否若其身果 …… (第 037b 页)
 不怠则万神自然朝礼地只为之侍门魔
 王亦行保举俟其道备丹成修行至经功
 满德就身外有身高超三界升入金门此
 音随人所行 行之
勤者得道成仙诵之勤
 者所求如愿是以辟攘度拔无所不成也
 故诵之致飞天下观夫诵经者必斋心戒
 欲扫地 (第 038a 页)
   嬴女
秦缪公女嬴氏名弄玉善吹笙无和者欲求
得吹笙者以配有萧史者善吹箫能感清风
彩云凤凰嬴女愿嫁之嬴女吹笙亦如史所
感于是孟明为媒蹇叔为宾约而成婚宴于

西殿座中不奏他乐惟二人自以笙箫间奏
遂致凤凰来仪二人乘之而去秦人因作凤
女祠
   太阳女
太阳女者姓朱名翼敷演五 行之道
加思增
益至为微妙行用其道其验甚速年二百八
十岁色如桃华口如含丹肌肤充泽眉鬓如
画有如十七八岁者奉事 …… (第 011b 页)
   太阴女

太阴女者姓卢名全为人聪达智慧过人好
玉子之道颇得其法未能精妙时无明师乃
当道沽酒密欲求贤积年累夕未得胜已会
太阳子哙然叹曰彼行白虎螣蛇我行青龙
玄武天下悠悠知者为谁女闻之大喜使妹
问客土数为几对曰不知也但南三北五东
九西七中一耳妹还报曰客大贤者至德道
人也我始问一已至五矣遂请入道室改进
妙馔盛设嘉珍而享之以自陈托太阳子曰
共事天帝之朝俱饮神光之水身登玉子之

魁体有五 行之
宝唯贤是亲岂有所怪遂教
补导之要授以蒸丹之方合服得仙时年已
二百岁而有少童之色也
   毛女
毛女自 (第 012b 页)
   皇化

九灵子姓皇名化得还年却老胎息内视之
要五 行之道
其经曰此术可以辟五兵却虎
狼安全己身营护家门保子宜孙内外和穆
人见则喜不见则思既宜从军又利远客他
(第 011b 页)
谋己消灭不成千殃万祸伏而不起杜奸
邪之路绝妖怪之门咒咀之者其灾不成厌
蛊之者其祸不行天下诸贤皆来宗己倾神
灵之心得百姓之意田蚕大行六畜繁孳奴
婢安家疾病得愈县官道解争理得胜百事
皆利世有专世行此道者大得其妙在人间

五百馀年颜容益少复后炼丹乃登仙去
   阴恒
北极子姓阴名恒其经曰治身之道爱神为
宝养性之术死入生出常能 行之
与天相毕
因生求生真生矣以铁治铁之谓真以人治
人之谓神后服神丹而仙去
   李修 
洞子姓李名修其经 …… (第 012a 页)
   刘安
淮南王刘安汉高皇帝之孙好儒学方技作
内书二十一篇又著鸿宝万年三卷论变化

之道有八公往诣之门吏自以意难问之曰
王上欲得延年却期不老之道中欲得博物
洽闻精义入微之大儒下欲得勇敢武力扛
鼎暴死横 行之
壮士今先生皆耆老矣自无
注书之术贲育之气岂能究三坟五典八索
九丘钩深致远穷理尽性乎三者并乏不敢
相通 (第 013b 页)
   离明
太阳子姓离名明本玉子同年之亲友也玉
子学道已成太阳子乃事玉子尽弟子之礼
不敢懈怠然玉子特亲爱之有门人三千馀
人莫与其比也而好酒常醉颇以此见责然
善为五 行之道
虽鬓发斑白而肌肤丰盛面 …… (第 008a 页)
   马成子
周秦之间天下鼎沸强侵弱众暴寡输转征
伐人不遑安扶风人马成子睹而叹曰百年

之命六尺之身不能自保者举世然也天既
生我必有可延之道何为自投于死乎我闻
道者万物之祖禀生之元化生之本天地之
根历世不变湛然常存我何由得明师而示
我修道之门乎兴此念历年遂弃家访师求
道闻岐山之阳汧渭之侧有伯阳川是老君
与尹喜经 行之
所有老君授西伯至道之台
乃往寻焉至伯阳川适遇一童子问成子曰
何求而登山邪成子告以求道童子笑曰我
事老 (第 010b 页)
   韩伟远

九嶷真人韩伟远昔受于中岳宋德玄德玄
者周宣时人服此灵飞六甲得道能一日行
三千里数变形为鸟兽得玄灵之道今在嵩
高伟远久随之乃得受法 行之道
成今处九
嶷山
   刘少翁
昔有刘少翁曾数入太华山中拜礼向山如
此二十年忽一旦见西岳丈人授其仙道 (第 010a 页)
上法遂善于胎息内观步
斗隐逸每一感通将超越云汉后移临安赤
城遇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映因师世龙受
解束反 行之道
服玉液朝脑精三年之中面
有童颜临映得道三官都禁遣典柄侯周鲂
主非使者严白虎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诘 (第 013a 页)
          (闭口牢牢提兑姬)
          (周易下经无义易)
           (行之道
妙独难知)
          (此个天关从古秘)
          (都缘此道忒容易)
     …… (第 004a 页)
  羊车小乘

羊车小乘者橐籥起火之术也其法抽缩外
肾使膀胱下昧民火下合外肾左文右武之
地火从下上达直透三关 行之
七七日内自

有甘露降于玉池(甘露一名黄中酒又/名曰石源又名醍醐)常能
行而不弛可以返老还童渐入圣道 …… (第 005b 页)
   牛车大乘
牛车大乘者屏气回风之道也屏气者闭鼻
息而不呼也(出气曰呼/入气曰吸)回风者回天风以合
神灵也(神灵心神曰/元君字守灵)凡行此道者须先行羊
车四十九日鹿车二十日共六十九日了却

行此道一十二日三车通计八十一日自然
天谷灵药繁生可以修真矣若上机大智之
士一闻千悟者三车并行只一十日灵药便
生不须八十一日也若作圣做工夫却当次
行之
不可骤也且先不拘时候行羊车四
十九日了次每日寅艮二时行鹿车四十九
日然后每日子午艮寅三时行牛车四十九 (第 007b 页)
日一百四十七日足依然不拘时候 行之

使绵绵不绝可也所谓君子自强不息者尽
行此道欲不倦也绵绵不绝惟狂克念作圣 …… (第 007b 页)
行之
苟倦惟圣罔念作狂矣克念作圣则
道心著而人心安罔念作狂则人心危而道
心微矣羊鹿牛三车其实一大乘也但人有 …… (第 008a 页)
纪累以铅汞之道叩之每辱引辞峻拒嘉熙
己亥从道御前佑圣观守缺暂归次年庚子
慨蒙奏闻道祖传受内丹之诀如教 行之

有灵验寻为事夺两致中辍续观悟真篇云
若云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又云十
月霜飞丹始熟恁时神鬼也须 …… (第 011b 页)
 仙经所载名各不同云房三十九章云真
 道不关书盖务学不如务求师也
服此刀圭永驻颜
 服此者灵乌望月而饮甘泉也刀者谓上
 士 行之
能裁成天地之道下 (第 020a 页)
行之
则杀
 身而后已圭者戊己二土也永驻颜者长
 生不老也打坐行功工夫各有一千二百
 门皆可以驻颜但不能长 (第 020a 页)
 (诀)次都讲举各礼师存念如法(玉清/诀)存三

 师法乃修 行之道
本在存师师之不存道
 何从得所谓师者曰度师度师之师曰籍
 师籍师之师曰经师以上人间三师也别
 有天上 (第 002b 页)
 之位也圣胎之内真人成就出入顶门长
 尺馀也三转养阳四转养阴内之阴阳皆
 足丹田功成五转则夺天地造化采日之
 精以成外阳修 行之道
自内及外其序之 (第 013a 页)
物是无状之状无物之
像是谓忽恍(物色/也)迎之不见其首(初/也)随之不
见其后(终/也)执古之道(常 行/之道)
以御今之有(今时/之事)
能知古始(温/故)是谓道纪(大道不可目视耳听/博取穷诘故混一以)
(求之在 …… (第 005b 页)
疑忽其义不/绝复归于道谓之无物是形状之状物色之)
(像忽有忽无乃号忽恍道无初终故迎随不/见但执古来常 行之
道可御今之有为能知)
(自古始终是谓/道之纲纪也)
古之善为士者(修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 (第 005b 页)
 笑不足称为圣道

建言有之
 御注建立也将欲立言明此三士于道不
 同也○御疏建立也将立言以释上士勤
  行之道
中士存亡之致下士所笑之由有
 之者指下明道等也○河上公曰建设也
 道设言已有道当如下句○荣曰物情不 (第 004a 页)
 一取舍异心圣人设法无教无不教凡情
 向背有不信之也○成疏建立也言上士
 所 行之
道建在下文有之即明道等文是
 也 …… (第 004a 页)
 御注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士
 勤行于明若昧于进若退于夷若颣故中
 士疑之而下士大笑尔○御疏明照了也
 昧昏闇也谓道德修 行之
人以昧养明遗
 形去智而实明了故云若昧言上士勤行
 于明若昧下士不达是以笑之中士初闻
 明道故若存后 …… (第 004b 页)
 之有颣然○河上公曰夷平也大道之人
 不自殊别若多比类也○荣曰缅平一等
 夷道也和光同尘若类也○成疏夷平也
 證太平等道修 行之
人知一切众生与己
 同体不见愚智之别等差一类也此义河
 成李三家所解即为类字
上德若谷
 御注虚缘而 (第 005b 页)
容物也○御疏言勤 行之
士 …… (第 005b 页)
 辱而实纯白独全备尔○河上公曰大洁

 白之人若污辱不自彰显也○荣曰粗而
 不秽大白也混而似浊若辱也○成疏白
 洁静也辱污染也言大洁白高 行之
人和
 光同尘不曜于物故能混迹扬波若污辱
 也故东方先生云洁其道而秽其迹即斯
 义也
广德若不足
  …… (第 006b 页)
 不死者必须处心中正谦和柔弱此则长
 生也故下文云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
 之徒是也
   第三广辨柔弱为学 行之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御注万物皆以冲和之气为本而冲气和 …… (第 014a 页)
 以自牧义存谦退以此为名也○成疏孤
 独鳏寡乃不善之事以此为恶人之常情
 而王公贵人用斯自牧足明贵以贱为本
 高以下为基以劝修 行之
人必须处心谦
 顺 
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御注自损者人益之自益者人损之故朝
 宗者善于下谦弱者 …… (第 015a 页)
 之也○河上公曰人之所教谓众人所以
 教去弱为强去柔为刚我亦教之言我教
 众人使去强为弱去刚为柔也○荣曰人
 间所 行之
教理归仁义事在刚强然刚强
 者死之类仁义者道之华亦我义教之者
 欲使去刚强而存柔弱远仁义而安道德
  …… (第 016b 页)
 有益于人也○荣曰道无形物得成圣无
 为人得化此乃是无为之益○成疏柔能
 破刚无能遣有是以知无为之教大益脩
  行之
(第 021a 页)
 ○御疏非理而取为盗矜其所有为誇且

 头会而敛取于不足纵欲而费奉其有馀
 傲然自得以为誇尚谓之为盗不亦宜乎
 所为如此则非吾欲 行之道
矣也哉者伤
 叹之辞○河上公曰是谓盗誇百姓不足
 而君有馀者是由致劫盗以为服饰持行
 誇人不知身死家 (第 029b 页)
 中者妙于中也气力有馀御者不劳也犹
 考工曰其衽不蔽之意也心闲身正者御
 之从容也二十四蹄六马之车也所投无
 差马行不乱也辙轨也车所 行之道
也车
 外无馀辙也者车行不越乎辙之中也蹄 (第 02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