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類
道家類
術數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之者以人灭天饥渴驰骤以故灭命黄马
骊牛则以得徇名也守天而不失还朴而
不伪矣
鬳斋云此问尤妙言既听造化之所为则
人亦不必学道矣 朱文公 问答书中廖德
明亦有此问文公不曾答想难言也故庄 (第 008b 页)
骊牛则以得徇名也守天而不失还朴而
不伪矣
鬳斋云此问尤妙言既听造化之所为则
人亦不必学道矣 朱文公 问答书中廖德
明亦有此问文公不曾答想难言也故庄 (第 008b 页)
真去汝骄气与淫神勤能思之
道自亲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而上宾弟子
不知其所往也乃刻石以思真
唐汉东 紫阳先生 碑铭(陇西李/白撰)
呜呼 (第 017a 页)
紫阳 竟天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
升九天乎或将潜宾皇王非世所测(缺十一/字)
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长耳 …… (第 017a 页)
传天师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 紫阳(缺五/字) 于
神农之里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禀训门下者
三千馀人邻境牧守移风问道忽遇先生之
宴坐(缺五/字)隐机雁行 …… (第 018a 页)
文非夙
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
化而蝉蜕岂(缺八/字)乎有乡僧贞倩雅仗才气
请余为铭余与 紫阳 神交饱飧素论十得其 …… (第 018b 页)
子元丹丘等咸思鸾凤之仪羽想珠玉
之云气洒扫松月载扬仙风篆石颂德与兹
山不朽词曰
贤哉仙士六十而化光光 紫阳 善与时而为
龙蛇固亦以生死为昼夜有力者挈之而趋
劫运颓落终归于无惟元神不灭湛然清都
延陵既殁仲尼呜呼 (第 019a 页)
道自亲遂解形而遗世乘白云而上宾弟子
不知其所往也乃刻石以思真
唐汉东 紫阳先生 碑铭(陇西李/白撰)
呜呼 (第 017a 页)
紫阳 竟天其志以默化不昭然白日而
升九天乎或将潜宾皇王非世所测(缺十一/字)
挺列仙明拔之英姿明堂平白长耳 …… (第 017a 页)
传天师李含光李含光合契乎 紫阳(缺五/字) 于
神农之里南抵朱陵北越白水禀训门下者
三千馀人邻境牧守移风问道忽遇先生之
宴坐(缺五/字)隐机雁行 …… (第 018a 页)
文非夙
工时动雕龙之作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
化而蝉蜕岂(缺八/字)乎有乡僧贞倩雅仗才气
请余为铭余与 紫阳 神交饱飧素论十得其 …… (第 018b 页)
子元丹丘等咸思鸾凤之仪羽想珠玉
之云气洒扫松月载扬仙风篆石颂德与兹
山不朽词曰
贤哉仙士六十而化光光 紫阳 善与时而为
龙蛇固亦以生死为昼夜有力者挈之而趋
劫运颓落终归于无惟元神不灭湛然清都
延陵既殁仲尼呜呼 (第 019a 页)
(言神丹药物火候细/微与参同契会解)
周易参同契(三卷/) (阴真人注易理参注/)
周易参同契注(三卷/) (无名氏注/)
容字号计八卷
周易参同契注(上中下共三卷/) (朱文公 注/)
(朱子尝言参同契本不明易姑借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后得邵子源流又曰眼中见得了了) …… (第 3a 页)
(牡四卦为橐籥以四时五行为得理内而安/静虚无时时温养先天药物招摄注鼎矣)
周易参同契注(三卷/) (储华谷注/)
易外别传(一卷/)
(古吴石涧道人俞琰述图内康节先生心为太极图 朱紫阳 太极虚中先天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地承) …… (第 4a 页)
(以卜诸阶箓皆上天授祖/天师开教度人之信券也)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一卷/)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一卷/)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一卷/)
物字号计十一卷
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一卷/)
高上大洞文昌司箓 紫阳 宝箓(三卷/)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一卷/)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一卷/)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 (第 39a 页)
周易参同契(三卷/) (阴真人注易理参注/)
周易参同契注(三卷/) (无名氏注/)
容字号计八卷
周易参同契注(上中下共三卷/) (朱文公 注/)
(朱子尝言参同契本不明易姑借纳甲之法以寓其/行持进退之候后得邵子源流又曰眼中见得了了) …… (第 3a 页)
(牡四卦为橐籥以四时五行为得理内而安/静虚无时时温养先天药物招摄注鼎矣)
周易参同契注(三卷/) (储华谷注/)
易外别传(一卷/)
(古吴石涧道人俞琰述图内康节先生心为太极图 朱紫阳 太极虚中先天 先天六十四卦直图地承) …… (第 4a 页)
(以卜诸阶箓皆上天授祖/天师开教度人之信券也)
太上正一盟威法箓(一卷/)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一卷/)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箓立成仪(一卷/)
物字号计十一卷
太上玄天真武无上将军箓(一卷/)
高上大洞文昌司箓 紫阳 宝箓(三卷/)
太上北极伏魔神咒杀鬼箓(一卷/)
太上正一延生保命箓(一卷/)
太上正一解五音咒诅秘 (第 39a 页)
亦未有真知实践得其正传而不
能通此者也若其论议与之相戾而曰我自
有秘授焉用此为则亦妄人而已昔者紫阳 朱夫子 鸣道于淳熙庆元间旁通百氏有异
乎吾之说者未尝随声附和而苟同也乃独
爱伯阳之书为之精研熟究而不自以为癖 …… (第 001a 页)
自参同契成书以来近世 考亭 大儒亦复注
脚今观全阳子所著发挥研精覃思钩深致
远可谓羽翼是书矣然 (第 002b 页)
考亭 当时犹有愿为
刘安鸡犬之望晚年感兴之作飘然直有往
从脱屣意岂非有得于此书而然耶全阳子
它日功成蝉蜕从 …… (第 002b 页)
朱文公 谓参同契文章极好其用字皆根据
古书又谓其做得极妙极精致遂与蔡季通
相订正而为之解注人见其解注之辞尚多 …… (第 003a 页)
而成万敛而成一浑兮辟兮其无穷兮与易
之造化相通此其所以为周易参同契也仆
初读是书莫省其说妄意揣度靡所不至或
谓予曰子欲修丹须得神仙口诀研穷纸上
语而求长生徒自劳耳而仆也笃信此书终
不忍去手盖魏公有千周万遍神告心悟之
说意者至人之言必不我欺于是愤悱研究
矻矻者穷年忽一日果尔心灵自悟得其门
而入自此溯流寻源则怡然理顺若有神告
之者然而未得师承犹弗敢遽执为是冥搜
暗索终夜忘寝信心愈笃遂感异人指示先
天真一○之大要开说后天火候之细微决
破重玄洞无疑惑归而再取是书读之则势
如剖竹迎刃而解又参以刘海蟾之还金张 紫阳 之悟真薛紫贤之复命陈泥丸之翠虚
但见触处皆同而无有不契者矣仆不揣凡
骨孜孜于神仙之学窃亦自笑其愚多幸 (第 006a 页)
能通此者也若其论议与之相戾而曰我自
有秘授焉用此为则亦妄人而已昔者紫阳 朱夫子 鸣道于淳熙庆元间旁通百氏有异
乎吾之说者未尝随声附和而苟同也乃独
爱伯阳之书为之精研熟究而不自以为癖 …… (第 001a 页)
自参同契成书以来近世 考亭 大儒亦复注
脚今观全阳子所著发挥研精覃思钩深致
远可谓羽翼是书矣然 (第 002b 页)
考亭 当时犹有愿为
刘安鸡犬之望晚年感兴之作飘然直有往
从脱屣意岂非有得于此书而然耶全阳子
它日功成蝉蜕从 …… (第 002b 页)
朱文公 谓参同契文章极好其用字皆根据
古书又谓其做得极妙极精致遂与蔡季通
相订正而为之解注人见其解注之辞尚多 …… (第 003a 页)
而成万敛而成一浑兮辟兮其无穷兮与易
之造化相通此其所以为周易参同契也仆
初读是书莫省其说妄意揣度靡所不至或
谓予曰子欲修丹须得神仙口诀研穷纸上
语而求长生徒自劳耳而仆也笃信此书终
不忍去手盖魏公有千周万遍神告心悟之
说意者至人之言必不我欺于是愤悱研究
矻矻者穷年忽一日果尔心灵自悟得其门
而入自此溯流寻源则怡然理顺若有神告
之者然而未得师承犹弗敢遽执为是冥搜
暗索终夜忘寝信心愈笃遂感异人指示先
天真一○之大要开说后天火候之细微决
破重玄洞无疑惑归而再取是书读之则势
如剖竹迎刃而解又参以刘海蟾之还金张 紫阳 之悟真薛紫贤之复命陈泥丸之翠虚
但见触处皆同而无有不契者矣仆不揣凡
骨孜孜于神仙之学窃亦自笑其愚多幸 (第 006a 页)
赞序
参同契者辞陋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
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
准序以为政不至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长生
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
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
米盐分判以易为證用意健矣故为立注以
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
道者重加意焉
此篇以赞序名乃后人赞序魏公此书之
辞又曰故为立注以传后贤其非魏公本
文也审矣 朱晦庵 云或云后序或云魏君
赞详其文意乃是注之后序彭序云魏君
密示青州徐从事令笺注徐隐名而注之
至桓帝 (第 019b 页)
参同契者辞陋而道大言微而旨深列五帝
以建业配三皇而立政若君臣差殊上下无
准序以为政不至太平服食其法未能长生
学以养性又不延年至于剖析阴阳合其铢
两日月弦望八卦成象男女施化刚柔动静
米盐分判以易为證用意健矣故为立注以
传后贤惟晓大象必得长生强己益身为此
道者重加意焉
此篇以赞序名乃后人赞序魏公此书之
辞又曰故为立注以传后贤其非魏公本
文也审矣 朱晦庵 云或云后序或云魏君
赞详其文意乃是注之后序彭序云魏君
密示青州徐从事令笺注徐隐名而注之
至桓帝 (第 019b 页)
则天下平修身尽其心立其命则丹道成矣他本御
政之首下无鼎新革故一句此书流傅已久后有不
能晓其玄言诸本多有差错 晦庵朱熹 正数百字未 …… (第 22a 页)
入也故养已之功欠一些不可是洞宾云七返还丹
在人先须炼巳待时泥丸云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
不到不方圆 紫阳 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已持心
圣圣相傅可不谛受太虚真人得黄房公旨依教往
武夷即谋就乃事初行炼已功每 …… (第 25a 页)
惟相附和独程氏有卓然之见其遗书曰序卦非易
之蕴此不合道后横渠以大匠一斧辩之更非是惟
程氏知亡二篇也朱震曰独乾一卦是周易之本文
弼不敢紊 朱熹 曰周易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画文
王周公之辞并孔子所作之傅十篇凡十二篇中间
颇为诸儒所乱今悉整而正之 …… (第 46b 页)
曰夫子庶圣雄万世之下孰能超乎孔子也哉且黄
帝阴符三百老子道德五千符合不差惟明此道是
以老祖天师葛许浮丘诸仙皆从此入又如 紫阳 悟
真篇缘督子金丹难问等书皆祖参同也参之佛典 …… (第 48a 页)
轻如刀圭之七言至微也而其神妙有不可述也此
章备言下手之功然细微玄旨必师口传孰能依文
而成事哉先贤 朱文公 欲闻至道不得师傅酷好此
书迨衰病中荅侍郎𡊮公书曰参同之书本不为明 (第 53b 页)
政之首下无鼎新革故一句此书流傅已久后有不
能晓其玄言诸本多有差错 晦庵朱熹 正数百字未 …… (第 22a 页)
入也故养已之功欠一些不可是洞宾云七返还丹
在人先须炼巳待时泥丸云言语不通非眷属工夫
不到不方圆 紫阳 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已持心
圣圣相傅可不谛受太虚真人得黄房公旨依教往
武夷即谋就乃事初行炼已功每 …… (第 25a 页)
惟相附和独程氏有卓然之见其遗书曰序卦非易
之蕴此不合道后横渠以大匠一斧辩之更非是惟
程氏知亡二篇也朱震曰独乾一卦是周易之本文
弼不敢紊 朱熹 曰周易上下两篇经则伏羲之画文
王周公之辞并孔子所作之傅十篇凡十二篇中间
颇为诸儒所乱今悉整而正之 …… (第 46b 页)
曰夫子庶圣雄万世之下孰能超乎孔子也哉且黄
帝阴符三百老子道德五千符合不差惟明此道是
以老祖天师葛许浮丘诸仙皆从此入又如 紫阳 悟
真篇缘督子金丹难问等书皆祖参同也参之佛典 …… (第 48a 页)
轻如刀圭之七言至微也而其神妙有不可述也此
章备言下手之功然细微玄旨必师口传孰能依文
而成事哉先贤 朱文公 欲闻至道不得师傅酷好此
书迨衰病中荅侍郎𡊮公书曰参同之书本不为明 (第 53b 页)
郡守阳夏谢伋景惠和
荡节光华远轺车那得闲咨询元自急省敛
亦相关去住存高咏晴阴对好山深惭糜郡
𥿈仙境不同攀
耄倪扶杖小童闲绕舍清溪碧水环争看赤
帷仍避传静无桴鼓爱青山
浙东 提举朱熹晦庵先生(追和徐氏/山居韵) 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似连环解鞍盘
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郡人吴谨微(游仙都/五首)
薄宦 (第 024a 页)
荡节光华远轺车那得闲咨询元自急省敛
亦相关去住存高咏晴阴对好山深惭糜郡
𥿈仙境不同攀
耄倪扶杖小童闲绕舍清溪碧水环争看赤
帷仍避传静无桴鼓爱青山
浙东 提举朱熹晦庵先生(追和徐氏/山居韵) 出岫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似连环解鞍盘
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郡人吴谨微(游仙都/五首)
薄宦 (第 024a 页)
之阳魂阳抱阴为日以魂制魄阴抱阳为
月以魄拘魂也
○朱子曰日月出水乃升于天其西下又入
于水
或有问浑天于 朱夫子 者曰天外是水所
以浮天而载地答曰天外无水地下是水
载孟子曰水由地中行苏子曰地中无往 (第 019a 页)
月以魄拘魂也
○朱子曰日月出水乃升于天其西下又入
于水
或有问浑天于 朱夫子 者曰天外是水所
以浮天而载地答曰天外无水地下是水
载孟子曰水由地中行苏子曰地中无往 (第 019a 页)
牧世多祖其说流传天下今观汉上著为
易传蜀人张行成著为七易他如蒲阳郑
氏之类皆用其说悉未经刊正以前者至
朱夫子 出始与西山蔡隐君共订證之以
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一还其旧天下信之
然刘牧之说亦不可不知今摭一二于后 (第 022a 页)
易传蜀人张行成著为七易他如蒲阳郑
氏之类皆用其说悉未经刊正以前者至
朱夫子 出始与西山蔡隐君共订證之以
十为河图九为洛书一还其旧天下信之
然刘牧之说亦不可不知今摭一二于后 (第 022a 页)
甲郡士林先辈盛德如石涧翁者
远矣今难其人矣翁平生读易有见有得故
能守恬淡不炫耀寿考以终是经所解发明 朱夫子 所未尽言者使夫子复起不易之矣
况继志如子玉力学如孙桢天之报施固未
艾也子玉以是示予俾序篇端予焉敢僣披 …… (第 001a 页)
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八字言简意尽而
无以加也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五行也 朱紫阳 曰天下之善由此五
者而生恶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
言之曰五贼愚谓天之五行水火木金土
是也人之 …… (第 002b 页)
情何必索之高远哉终篇又有百馀字或
以为注文或以为本文如云天地之道浸
故阴阳胜谓天地间阳盛则胜阴阴盛则
胜阳如水之浸物盖以渐也 朱紫阳 虽以
为注文而不解注然答门人之问则深取
其说愚故并及之
黄帝阴符经注终 (第 009a 页)
远矣今难其人矣翁平生读易有见有得故
能守恬淡不炫耀寿考以终是经所解发明 朱夫子 所未尽言者使夫子复起不易之矣
况继志如子玉力学如孙桢天之报施固未
艾也子玉以是示予俾序篇端予焉敢僣披 …… (第 001a 页)
者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八字言简意尽而
无以加也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五行也 朱紫阳 曰天下之善由此五
者而生恶亦由此五者而有故即其反而
言之曰五贼愚谓天之五行水火木金土
是也人之 …… (第 002b 页)
情何必索之高远哉终篇又有百馀字或
以为注文或以为本文如云天地之道浸
故阴阳胜谓天地间阳盛则胜阴阴盛则
胜阳如水之浸物盖以渐也 朱紫阳 虽以
为注文而不解注然答门人之问则深取
其说愚故并及之
黄帝阴符经注终 (第 009a 页)
历历恶报都没结果奈何迷昩不复伤哉
故真人神化记云吾之慧剑斩三尸六贼
贪嗔爱欲烦恼障岂肯取人头况超禅师
与吾何仇故 朱文公 云君子仁慈犹克已
神仙安肯取人头信哉吾教西化经所载
三十馀段事实故
宋仁宗赞云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第 007a 页)
故真人神化记云吾之慧剑斩三尸六贼
贪嗔爱欲烦恼障岂肯取人头况超禅师
与吾何仇故 朱文公 云君子仁慈犹克已
神仙安肯取人头信哉吾教西化经所载
三十馀段事实故
宋仁宗赞云东训尼父西化金仙 (第 007a 页)
刘烈
道士刘烈号虚谷子初生时母感异梦长而
有超卓之才肄业于庐山太平兴国宫交游
不杂王公大人叹其貌有太古淳风必异日
之道器也宋高宗绍兴六年创草庵扁曰真
一每日端然检阅道藏经史一览随记士大
夫愿纳交焉如 晦庵朱文公 与谈易论还丹
之旨留诗云细读还丹一百篇先生信笔亦
多言元机谩向经书觅至理端于目睫存二
马果能为我驭五 (第 007a 页)
道士刘烈号虚谷子初生时母感异梦长而
有超卓之才肄业于庐山太平兴国宫交游
不杂王公大人叹其貌有太古淳风必异日
之道器也宋高宗绍兴六年创草庵扁曰真
一每日端然检阅道藏经史一览随记士大
夫愿纳交焉如 晦庵朱文公 与谈易论还丹
之旨留诗云细读还丹一百篇先生信笔亦
多言元机谩向经书觅至理端于目睫存二
马果能为我驭五 (第 007a 页)
立夏吉日玉渊子刘子澄清叔序
屈原之赋远游 朱文公 之读参同其感激忧
愤之心一也然金丹一术其黄帝内经而魏
伯阳演之则非诬诞矣近世玩其文著书以
明其学者汗 …… (第 003a 页)
而有闻而年运已往不复可传乎
乡友霍君见示此书其间漏泄甚多视他人
所著述绝不侔因喜而为之书且为道屈原 朱文公 之读参同以启悟后学焉淳祐己酉 (第 003a 页)
屈原之赋远游 朱文公 之读参同其感激忧
愤之心一也然金丹一术其黄帝内经而魏
伯阳演之则非诬诞矣近世玩其文著书以
明其学者汗 …… (第 003a 页)
而有闻而年运已往不复可传乎
乡友霍君见示此书其间漏泄甚多视他人
所著述绝不侔因喜而为之书且为道屈原 朱文公 之读参同以启悟后学焉淳祐己酉 (第 003a 页)
三峨了一子李文和(蜀/人)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材翁)
清源子刘骥(宇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元晦建安人自号晦/庵一号紫阳子文公)
(第 009b 页)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材翁)
清源子刘骥(宇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 元晦 建安人自 (第 009b 页)
晦/庵 一号紫阳子文公) (第 009b 页)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材翁)
清源子刘骥(宇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元晦建安人自号晦/庵一号紫阳子文公)
(第 009b 页)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材翁)
清源子刘骥(宇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 元晦 建安人自 (第 009b 页)
晦/庵 一号紫阳子文公) (第 009b 页)
天地之于万物圣人之于百姓应其适然
而不系累于当时不留情于既往虚而不
屈者其体动而愈出者其用
清源子刘骥曰言天地则人在其中矣
晦庵朱熹 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一物
之不受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应是动
而不能出矣
黄茂材曰虚无体也故不屈 …… (第 009a 页)
牝地也人之形体法象天地所以灵枢以
天谷泥丸元神之室为元宫以绛宫关元
精气之府为牝府玄牝者神气之所要会
也
晦庵朱熹 曰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
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谓玄牝玄妙也牝是
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生生
(第 011b 页)
而不系累于当时不留情于既往虚而不
屈者其体动而愈出者其用
清源子刘骥曰言天地则人在其中矣
晦庵朱熹 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有一物
之不受则虚而屈矣有一物之不应是动
而不能出矣
黄茂材曰虚无体也故不屈 …… (第 009a 页)
牝地也人之形体法象天地所以灵枢以
天谷泥丸元神之室为元宫以绛宫关元
精气之府为牝府玄牝者神气之所要会
也
晦庵朱熹 曰谷之虚也声达焉则响应之
乃神化之自然也是谓玄牝玄妙也牝是
有所受而能生物者也至妙之理有生生
(第 01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