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人物
时段
朝代

易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事也

九室正虚神明舍
 九室谓头中九宫之室及人之九窍使上
 宫荣华九窍真 正则
众神之所止舍也洞
 神经云天有九星两星隐故称九天地有
 九宫故称九地人有九窍故称九生言人
 所由而生 (第 054b 页)
 凡飞丹鍊药服气吞霞等事皆忌见死尸

 殗秽之事此卫生家之共悉也然至道冲
 虚本无净秽未获真 正则
净秽有殊殊而
 不齐则是非起于内生死见于外则清净
 者生之徒浊秽者死之徒故为养生之所
 忌也
六神合 (第 009b 页)
    (朝请大夫检校太子左赞善大夫/上柱国姚称集)
夫摄生大体略有三条所为吐纳鍊藏胎津
驻容其次饵芝术飞伏丹英其三次五谷资
众味终古不易者生生性命必系于兹也气
之与药具摽别卷今所撰集用食延生顺时

省味者也
按扁鹊论曰食能排邪而安藏腑神能爽志
以资血气摄生者气 正则
味顺味顺则神气
清神气清则合真之灵全灵全则五邪百病
不能干也故曰水浊鱼瘦气昏人病夫神者
生之本本者生 (第 007b 页)
 右三条在身中照明十方
凡存思之时皆闭目内视人体多神必以五

脏为主主各料其事事各得其成成 正则

而不二不二则隐显无邪则众如可见见则
与圣符同同圣即可弘积学自然感会是以
朝夕存思不可懈怠存者何也 (第 008b 页)
方男女可以阴阳求文武可以刚柔取凡诸
存念身为之主身有三魂七魄三元五真一
神百神三万六千神皆在于心也心 正则

正心邪则神邪邪之与正由悟不悟悟则入
正迷则归邪悟者由得其门迷者由失其路 (第 004a 页)
卧身心不乱者亦言气主心心邪则气邪心 正则
气正今人所举手动足喜怒哀乐莫不
由心心之动息莫不是气气感意意从心心
和则气全气全则身全气灭则神灭神灭 (第 003b 页)
 舜独也正言特受自然之正气者至希也
 下首则唯为松柏上首则唯有圣人故凡
 不正者皆来求正耳若物皆有青全则无
 贵于松柏人各自 正则
无美于大圣而趣
 之也幸能正生以正众生者幸自能正耳
 非为正以正之也将求名而能自要者非 (第 029a 页)
 此卦乾为体而震为用阴惧乎阳阳长阴消之说也四阳进
 而二阴退正君子道长之时然君子之进小人所忌也进不
 以壮则羸而莫决壮不以 正则
决而不服故大壮利贞也君
 子以天德之刚措之动履间本无不正者也且为天下之大
 人则所存所发必协天下之至 …… (第 5p008b 页)
 流为知和而和之失必得严君正位乎内则教行于父子兄
 弟夫妇间者始长幼有别尊卑有序自无不尽之伦也家道
 至此可谓正矣家 正则
天下犹一家也各尽其正而无悖逆
 之情也矣象以风出于火化出于家故曰家人也风自火出
 先贤以为橐籥之火也 …… (第 5p016b 页)
 旅者客寄之名也志有所进而不得遂境虽可止而不可常
 或宦或贾皆羁旅也当旅之时不为境溺不为事迷循素位
 之行守吾志之 正则
无往而不得吉也此卦艮为体而离为
 用阴阳自得之说也上离下艮火上行而山下止内所止者
 心安静而无妄求外 …… (第 5p065a 页)
 灵微隐无知者亦可潜孚而吉也由是信及于物上下交孚
 天下无有不被其化即险难亦可涉矣然又利在于正信而
 不 正则
比于硁硁之小节与好恶之偏私殆不可复也故曰
 利贞此卦兑为体而巽为用阴尚乎阳之说也夫卦以中孚
 为义浑 …… (第 5p074b 页)
 逆之际安分循理惟合于时宜而已矣此卦艮为体而震为
 用阳遏乎阴之说也盖小过之时小人固蔽于私而未化君
 子欲振起其势而未通固而不通则事不行通而不 正则

 不服故利在于贞也可小事不可大事者补偏救弊亦不能
 大有所为也必示之以能容之量扩之以不竞之心而后 …… (第 5p077a 页)
  右第三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 其德行何

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阳卦以奇为 正则
阳之德挺出而常尊者自在阴卦以偶为
 主则阴之行依附而并胜者自在然世道而亨泰也阳一君
 而二民即君子之 (第 5p104a 页)
 应初藉于初之德也五虽有德位之尊而时势乖违故威福

 不行而屯其膏矣若能委任于初使之为 正则
亦可小获其
 吉必欲恢弘而强为大事之图宁不凶耶上六以阴柔之才
 犹复侈心于好进不安其位之甚也往无所之 …… (第 6p018a 页)
 离者南方之卦也乾之用为坎而坤之用为离离为火火体
 阴而用阳也阴附于阳其性炎上易于躁动躁动则失其宜
 必得畜牝牛之顺乃为利贞也 正则
疑忌不生宠注曰隆吉
 之徵也此卦木为体而土为用阳蓄乎阴之说也以阳蓄阴 (第 6p081a 页)
 相继为丽故火丽物则明也物之丽者易至于不正故必以
  正则
亨也 (第 6p081b 页)
正则
能明君臣上下皆归于中 (第 6p081b 页)
正则
明德可以化
 天下也文明而治万物蔚兴丽乎天者正中而光大丽乎土
 者柔顺而化生不流于察察不偏于炫惑以恭 (第 6p081b 页)
 昭烈孚义广佑王
伏以明而不惑仰瞻穆穆之容赫尔崇高伫
想巍巍之德每推恩而及物常以善而化人
慈悲普度于群生威力广行于三界示作善
降祥之美蠹为愆酿恶之因凡露祷祈必蒙
感应今某禀生愚昧寄迹尘凡虔备香灯用

延仪像伏愿廓开昏翳光明散释于灾迍大
布慈恩烟霭喷腾于和气尊卑均庆顶踵沾
恩稽首皈依虔诚赞咏
显明大圣昭烈威王赏善罚恶孚佑吾皇
灵通贯斗气盖八方愿垂景贶常启福祥
 臣众等志心归命通天金目大元帅显正
 昭顺孚智广惠王
伏以 正则
不邪尝施恩而育物祷而有应每
惠泽以临民奇谋秘计以为心抚恤宽容而
阐事号令如法公平是依乃圣乃神赏罚无 (第 003a 页)

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六十岁为一周不
及太过则非备足所谓备足正宫正徵为备
足少宫少徵即非备足五行平 正则
阴阳无
剋贼之患阳法顺施长生不死变化返覆出
生入死入死出生羽化神仙与道合体上为
真人说经都竟众真监度 (第 004a 页)
则心识鄙浊近连鬼道合以邪疠之气则为
疾为疫害其本年不全天寿能固气于虚合
神于无心为神宇神宇静则精正精 正则

完万邪莫干疾疫不入身既无疾保命延年 (第 003b 页)
 不可保矣虽然一非无也特外邪客气或
 有以蔽其正尔首言天者形之大也终言
 王者天地民物之主也惟王能全其一以
 为天下 正则
天地位而万物育矣○碧虚
 子曰会归戒于王侯是也 (第 006a 页)
 轻死哉而至于轻死者非以其生生之厚
 故轻死耶是以圣人无事而民自富无欲
 而民自朴则至于食税之多而饥无有也
 无为而民自化好静而民自 正则
至于有 (第 020a 页)
  (骄用心奢广不可长久骄奢亡国也/南华经曰古圣毁志之勃富贵骄奢)
   (二者勃志也不动胸中则正 正则
虚静无为而无不为也)
持而盈之
 南华经曰盈则溢矣不可自满也
不如其已
 通玄经微明篇曰持而盈之不如 (第 001a 页)
 灭而况于人乎
而况于人乎
 冲虚经曰不妄喜怒赏罚不阿南华经曰
 古者圣人去德之累喜怒也不动胸中则
 正 正则
虚静无为而无不为也
故从事于道
 通玄经曰是以圣人法天为善弗为凶怒 (第 018a 页)
 御注曰道足以为物之主则物将自宾庄
 子曰素朴而民性得矣服万物而不以威
 刑几是已
 臣义曰道之朴浑全于一者也侯王致而
 守之以为天下 正则
物不召而自至复于 (第 012a 页)
 正必复为奇有心为善其善必复为妖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夫百姓之心其心不一有道之君用心若
 鉴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也若以正正其不正其正也不 正则
奇谋
 谲诈生故曰为奇以善善其不善其善也
 不善则妖祥狂妄兴故曰为妖若任物之
 自正自善则祸福无缘而 (第 010a 页)
 为使天下之民各安其性命之情而绝企

 慕誇争之心易所谓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者是也性命既 正则
纯纯当常机心不作
 贤与不肖孰能辨哉我欲无为愚其耳目
 我欲成治一其良心智端起而机伪生巧
 意作而争 …… (第 027b 页)
 欲使心不乱此一节谓之三法通玄义前
 二句言治法后一句言治己先得治己之
 道然后可以治民治民者以正也 正则

 邪不邪则无欲无欲则心虚心虚则不乱 (第 028b 页)
外合人心斯乃发自深衷固非
言传所及耳圣人在上位怀道而不言泽及
万民故不言之教茫乎大哉夫中虚则物顺
正则
民效日用之化不其茫乎君臣乖心
倍谲见乎天神气相应微矣君为治化之道
臣为代终之者损益同事休戚同运而异心 …… (第 004b 页)

中谓内外感会之际也夫我唱彼不和我意
彼不载由其精诚未相接也不降席而匡天
下者求诸己也心诚则物应形 正则
物侥故
说之所勿至者容貌至焉夫言说之教所不
及者则正形之化而可及矣容貌所不至者
感忽至焉正形之化所不 (第 0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