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景德三年国子监刊行本
 江南古藏本(徐铉葛湍校)
 天台山方瀛宫本(徐灵府校)
 郭象注中太一宫本(张君房)
  成玄英
疏中太一宫本(张君房校)
 文如海正义中太一宫本(成文并唐道士)
 江南李氏书库本(张潜夫补注)
  (第 006a 页)
 不知我之乘风风之乘我周之为蝶蝶之
 为周若出一口矣然后世注说传者俱少
 列子在晋有张湛唐有卢重玄方之南华
 湛则郭象卢则 成玄英
也逮宋政和有解
 而左辖范致虚谦叔亦有说当是时天下
 立道学与三舍进士同教养法儒臣王礼
 上言庄列二 (第 001b 页)
 也王者业也以德则隐而内以业则显而

 外公与王合内外之道也
  成玄英
曰王往也公则物皆归往
王乃天
 王元泽曰王者人道之至极极人之道乃
 通于天
天乃道
 御注通天地人而 (第 013b 页)
 得已也
恬惔为上胜而不美
 御注禁暴救乱逼而后动故不得已无心
 于胜物故曰恬惔为上无心于胜物则兵
 非所乐也故不美
  成玄英
曰恬惔无为也君子心尚无为故
 虽用兵而不以为美
 张君相曰不乱曰恬夷心曰惔
 恬惔者道也以道为上岂以 …… (第 013b 页)
 以杀人为乐者则不可使得志于天下为

 人主者无以妄行诛戮孟子所谓不嗜杀
 人者能一之是也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成玄英
曰吉谓朝礼凶谓丧礼
 河上公曰左阳主生右阴主杀
偏将军处左上将军处右
 河上公曰偏将军卑而居阳位以其 …… (第 014b 页)
 者静而反本自见而已天地之鉴也万物
 之镜也
 温公曰自知自胜尤难
 河上公曰人能自知贤与不肖是谓反听
 声内视无形故为明也
  成玄英
曰照达前境鉴人机性大小浅深 …… (第 020a 页)
 及乎物者尔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成玄英
曰明体道圣人忘我存物静退谦
 恭终不为大只为先物后己忘于功大故
 为众圣之长独居三界之尊而成其大
  (第 025b 页)
 德若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御注认而有之自私以失道何德之有
  成玄英
曰未造其极故称为下执德不忘
 故称不失
 苏子由曰圣人从心所欲不踰矩非有意
 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 (第 002b 页)
 真之士矣
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

  成玄英
曰为学之人执于有欲为道之士
 又滞无为虽复浅深不同而二俱有患今
 欲祛此两执故有再损之文既而前损损 …… (第 004a 页)
 善摄生者尔
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河上公曰陆行不遇兕虎自然远避害不
 干也入军不被甲兵不奸战以杀人
  成玄英
曰此明三毒不能伤害若摄生无
 生则害不能害既内无三毒则外三毒不
 伤是以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也 …… (第 011a 页)
 之已竭岂持久之道乎明以末伤本者皆
 然也
服文彩
 河上公曰好饰伪贵外华
 青赤为文色丝为采
带利剑
  成玄英
曰黼黻文绣以丽其身干将镆铘 (第 021a 页)
 老之异失赤子之心矣非含德之厚者也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
 河上公曰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成玄英
曰知道之人达于妙理理无言说
 所以不言
 顾欢曰明道则忘言存言则失道道可默
 契不可口说故庄云道无问 (第 010a 页)
 河上公曰大国不失下则兼并小国而牧

 畜之
  成玄英
曰大国所以用谦者更无馀意故
 不过欲兼爱畜养小国
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刘进喜曰小国用柔者更无馀心不过 …… (第 006b 页)
 图而去之此明圣人不为难大之事故能

 成其尊大
夫轻诺必寡信
  成玄英
曰此起喻也诺然许也寡少也夫
 轻易许诺于人者必少有信实也
 杜光庭曰解杨无贰命仲由无宿诺古人
 美之 (第 014b 页)
记曰与其有诺责宁有己怨
多易必多难
 唐明皇曰轻诺许人必寡于信动作多易
 后必多难
  成玄英
曰此答喻也夫轻易为罪必招重 (第 014b 页)
 唐明皇曰执兵所以表杀今已慈和为主
 故虽执兵与无兵同
 王元泽曰虽有战之名前无敌者故与不
 战同
祸莫大于轻敌
  成玄英
曰内明敌前境也轻染诸尘则致
 三涂之祸
轻敌则几丧吾宝 (第 012b 页)
  成玄英
曰几尽也轻敌则好勇而不慈广
 贪而失俭好进而不退尽失前三宝
 吕吉甫曰苟为不能出于无为知主而不
 知 …… (第 013a 页)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河上公曰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
 谓死亡也畏之者当爱精养神承天顺地
 也
  成玄英
曰内明威刑也所谓经戒科律大
 威即三涂恶趣北都罗酆之刑法也言一
 切众生未解真理爱乐世法轻而行之则 …… (第 017b 页)
  勇于敢章第七十三
勇于敢则杀
 顾欢曰不惧曰勇必果曰敢谓见威不惧
 必果无回强梁使气杀身之术
  成玄英
曰勇谓猛进也敢谓果决也杀谓
 死灭也言进必果决贪于世事则死灭也
 罗什曰心定所行果而望得真去邪来遂 (第 021a 页)
书求之余惊异焉自司马子长以
老韩同传千载不满河上公注老子颇及吐
纳导引之类其后孙登陶弘景松灵仙人唐 道士成玄英
张君相辈亦皆注老子又近神
仙家王辅嗣以老子解易人或非之然其解
老子则初不及易至苏子由直以是谓袭明
(第 003b 页)
  玉诀𩔖

   寒字号计四卷
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一之四/)
 (齐严东注唐薛幽栖李少微 成玄英
宋陈景元集注)
   来字号计六卷
度人上品妙经(二卷/)
 (东海青玄真人注清河老人颂净明 (第 14a 页)
 (吴郡徵士顾欢注疏/言清静临民之街)
   使字号计九卷
道德真经玄德篹疏(卷一之九/)
 (唐玄宗御注并疏蒙河上公严君平李荣注无 西华/法师成玄英
疏 阳强思齐篹 言明道 为显)
 (德有用以道德二字/为一篇之关键也)
   可字号计八卷 (第 15b 页)
道德真经玄德篹疏(卷十之十七/)
 (唐明皇河上公严君平 成玄/英
李荣强思齐六家注疏)
   覆字号计九卷
道德真经玄德篹疏(卷十八之二十/)
 (唐明皇 (第 16a 页)
成玄英
严君平河上/公李荣强思齐六家注疏)
道德真经集义(卷一之六/)
 (旴江危大有集而集义以无为自然为体 …… (第 16a 页)
   福字号计六卷
南华真经注疏(卷一之六/)

 (郭象注 成玄英
疏/二公皆言外之旨)
   缘字号计八卷
南华真经注疏(卷七之十四/)
 (郭象注 (第 25b 页)
成/玄英
疏)
   善字号计七卷
南华真经注疏(卷十五之二十一/)
 (郭象注 (第 25b 页)
成/玄英
疏)
   庆字号计五卷 (第 25b 页)
南华真经注疏(卷二十二之二十六/)
 (郭象注 成/玄英
疏)
   尺字号计八卷
南华真经注疏(卷二十七之三十五/)
 (郭象注 (第 26a 页)
成/玄英
疏)
   璧字号计十五卷
通玄真经注(卷一之十二/) (默然子注/)
 (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葵丘濮 (第 26a 页)
通义郡道士任太玄(注二/卷)道士冲虚先生
殿中监申甫(作疏/五卷)岷山道士张君相(作集解/四卷) 道士成玄英(作讲疏/六卷)
汉州刺史王真(作论兵/述义上)
(下二/卷)道士符少明(作道谱/策二卷)玄宗皇帝所注道
德经上下二 …… (第 014b 页)
罗什后赵图澄梁武帝梁道士窦
略皆明事理因果之道梁朝道士孟智周臧
玄静陈朝道士诸糅隋朝道士刘进喜唐朝 道士成玄英
蔡子晃黄玄赜李荣车玄弼张
惠超黎元兴皆明重玄之道何晏钟会杜元
凯王辅嗣张嗣羊祜卢氏刘仁会皆明虚极
无 …… (第 015a 页)
安期孟智周窦略宋文明褚柔刘进喜蔡子
成玄英
车惠弼今考之新旧唐书艺文志
则又有母丘望之湘(逸其/姓)程韶王尚蜀才袁
真释惠严惠琳义盈梁旷树钟山傅 (第 016a 页)
   三十二天总括隐秘
大黄皇曾至上明七曜摩夷六天为欲界虚
无越衡至无极昙誓一十八天为色界皓庭
度至太素秀乐禁上四天为无色界是谓
三界也太虚无上常融至太极平育贾奕四
天为种民今考本经分为十事一曰天名(劫/初)
(分定/之名)二曰帝号(无始所/命之号)三曰帝讳(天帝之/名也四)
曰天帝所主(常道之/职也)五曰系宿气(降连二十/八宿之气)
六曰气名(元气禀/受之名)七曰气色(元气分/方之色)八曰大
梵隐语(内音也道君撰成事具/下卷明内音所因章中)九曰分界(上/下)

(升降/也)十曰天民寿数(短长之/数也)此图最为宝经
之要诵持者宜详而行焉(愚以陈景元义合 成玄英
疏李少微)
(薛幽栖严东注混元图翼空洞/灵章经内音玉字经定此章)
 (天名帝号帝讳天帝所主系宿气气名 …… (第 003a 页)
    五方五帝所主名讳
经义所载五天(五天者禀五神之气居太空/之中上列五斗下立五岳五)
(帝治之盖方色之/天非成象之天也)五老五帝五斗五天魔王
五大魔王名讳及所掌诵经者(固当)知之(愚/以)
(陈景元义合 成玄英
疏李少微注/尚书治要图五篇真文经定此章)
五方五帝姓讳
 东方青天青灵始老青帝姓烂讳开明号
 灵威仰 (第 005b 页)
   引證
太上玉京山经灵宝赤书五篇真文经
九天生神章经太上开天龙蹻经
空洞灵章经诸天内音自然玉字经

青童内文经真一劝戒法轮妙经
太上三元品戒经天宝金鉴灵枢经
太真科司马迁史记天官书
消灾忏刘向列仙传
杜光庭混元图北斗圣位傍通图
张宋臣列宿图舒禀尚书治要图
陈景元普天圣位图李思聪洞渊集
张万福灵宝经诀重修灵宝经诀
严束灵宝经注薛幽栖灵宝经注
李少微灵宝经注 成玄英
度人经疏 (第 008a 页)
 奏左府有罪奏右府每至三元之日集校
 列奏三官
十二河源
 玄师曰十二分野有十二水河之源凑于
 无极混海泄水于天河东井之源也
  成玄英
注此明黄水之华鍊度死魂之事
 十二者年中十二月也河源者河即天河
 也天有二十八宿东井星是天河之源众 (第 019b 页)
秋四
 太上三五都功职箓弟子陈椿荣集注
   普度章
道言夫天地运度亦有否终
 运是劫运度是度数
  成玄英
注否终者否是阳九百六终谓三
 界消亡阳九百六者按周易大衍十九年
 为一章四章为一部二十部为一统三统 (第 001a 页)
 福报

此音无所不辟无所不禳无所不度无所不
成天真自然之音也故诵之致飞天下观上
帝遥唱万神朝礼三界侍轩群妖束首鬼精
自亡琳琅振响(酉/文)十方肃清河海静默山岳
吞烟万灵振伏招集群仙天无氛秽地无妖
尘冥慧洞清大量玄玄也(亥/文)
 玄师曰中篇之音有辟禳度成四种无量
 威神之力诵之者获十六品祥应
 已上正文大梵隐语后序
  成玄英
注此明诸天内音冥通慧照之力 (第 002a 页)
行感太上授此经并馀经六十馀卷经之流
世人知念诵捣祈而不知有还丹久视之道
存自政和御注继以薛幽栖严东启 成玄英
李少微诸家注释又宝庆初萧观复述度人
内义丹旨是皆研心究竟者也仆以缘遇师
真授以金液大还火符之秘欲与世 (第 004a 页)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四注卷之一
    (严东唐薛幽栖李少微 成玄英
注/宋陈景元集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幽栖曰太者至大之名上者尊崇之称洞
 者通达也玄者 …… (第 001a 页)
 道君元始天尊之弟子太微天帝君之师
 也居上清上元玉晨宫即上清之境太清
 尊崇之位也既受此经因篇其序故首题
 之始是即摽焉○ 玄英
曰按本行经云道
 君是西那玉国人盖紫晨之流芳皇上之
 胄裔能尊承灵宝元始封为郁悦那林昌 …… (第 002a 页)
 际受得是经灵书云东极大浮黎国地皆
 碧玉常生碧霞又有青林之树树叶并有
 自然紫书风吹树声音皆作洞章璨烂朗
 彻太空故曰碧落空歌也○ 玄英
曰大浮 …… (第 003a 页)
 天尊法服科曰自梵天以上并飞云流霄

 自然妙气结成衣服○ 玄英
曰舆者车中
 之厢也既以流霄为衣乘驾绿与之辇又
 以灵凤之羽为车与之盖参驾九色之龙
 凤更相荫映故云 …… (第 005a 页)
 理故齐声称叹善莫大焉于是浮黎大国

 若男若女闻之者聋病皆聪此一遍之验
 也○ 玄英
曰是时国中听法之男女闻经
 一遍耳闻心悟名曰开聪亦云国者身也
 闻法即悟了入心宫是开聪也
说经二遍盲 (第 007a 页)
者目明
 幽栖曰初使耳闻妙义次令目睹天尊此二
 遍之验也○ 玄英
曰二遍渐识文字故云
 目明若据注意而言非形骸之病也
说经三遍瘖者能言
 幽栖曰既令目能睹圣容即使口得 (第 007a 页)
言经

 此三遍之验也○ 玄英
曰三遍心识悟解
 自能传说妙法故曰能言也
说经四遍跛痾积逮皆能起行
 幽栖曰既令口能言经即使足能行道 (第 007b 页)

 四遍之验也○ 玄英
曰三遍虽能言说由
 未了达真理乃至四遍即解寻师问义故
 曰能行积逮者世传之疾流引相及也
说经五遍久病 (第 007b 页)
痼疾一时复形
 幽栖曰既令足能行道即使举体俱修此
 五遍之验也○ 玄英
曰五遍即了悟在心 …… (第 007b 页)
 功滋福润能令久病痼疾尽得消除一时
 复形还如未病之时也
说经六遍发白反黑齿落更生
 幽栖曰既举体俱修故体蒙真效此六遍
 之验也○ 玄英
曰六遍功多福深能令白
 发更黑落齿更生
说经七遍老者反壮少者皆强
 幽栖曰初则从首示以灵效次则通体沐 (第 008a 页)
 浴圣恩此七遍之验也○ 玄英
曰七遍转
 经老者皆成少壮少者更益康强 (第 008a 页)
说经八遍妇人怀妊鸟兽含胎已生未生皆
得生成
 幽栖曰既在生之者则还童却老未生之
 者则得其生此八遍之验也○ 玄英
曰七
 遍功包七识化被三才八遍则通润四生
 含灵有庆胎生者不殰卯生者不殈俱蒙
 养育故云皆得生成
说 …… (第 008b 页)
 国人皆获金玉之重宝此九遍之验也○

  玄英
曰前明通化四生此则幽祇感庆发
 其地藏露出金玉之形遍满山川人得足
 用故云金玉露形
说经十遍枯骨更生 (第 009a 页)
皆起成人
 幽栖曰既获秘藏之珍宝次即变臭腐为
 神奇此十遍之验也○ 玄英
曰九遍既通
 于地理十遍则上感诸天故得太一回骸
 灵符起死积年枯骨更起成人
是时一国是男是女莫不倾心 (第 009a 页)
皆受护度咸
得长生

 幽栖曰当此之时浮黎之国若男若女无
 老无少皆受圣恩普得济度生者不死死
 者更生故咸得长生也○ 玄英
曰倾尽也
 天尊说经之时浮黎一国男女皆在坐侧
 闻说妙法各自尽心谛听故云莫不倾心
 也一国之人受此度 …… (第 009b 页)
 尘不可胜数故云无鞅之众也皆乘虚驾
 浮自空而至鞅者央也义已明上此即初
 说一遍聋病耳皆开聪之时也○ 玄英

 此章复述天尊周回说经以召十方之事
 前文通召十方未显指其方所此文重出
 使学者深知天尊召集诸天 …… (第 011a 页)
 真也
天人仰看唯见勃勃从珠口中入

  玄英
曰勃勃者无量众多同于雨雾之状
 入于珠口之中亦明真智无穷也
既入珠口不知所在国人廓散地还平正无
复欹 …… (第 015a 页)
 而神通自在真应无穷珠纳天人何容不

 可且谪仙小术犹隐现壶中岂虚皇大圣
 碍行藏于珠内也
元始即于宝珠之内说经都竟
  玄英
曰竟犹毕也了也悟道之者巳得升
 珠入妙天尊说经既毕乃于宝珠之内传
 此真经于太上道君谓下文也
众真监 (第 016a 页)
度以授于我
  玄英
曰此明道君得经之事也众真者监
 领度人真官之职也元始说经巳毕敕此
 监度众真令将此经传授道君道君受得 (第 016a 页)
 此经故云以授于我
当此之时喜庆难言法事粗悉诸天复位
  玄英
曰道君自称受得真经略巳悟解其
 中法事既得悟解故诸天众圣各归本位
 复其常处
倏欻之间寂无遗响
 幽 …… (第 016b 页)
 之顷冥寂无闻○少微曰圣人无心真应

 随机遇感则兴缘离便息
是时天人遇值经法普得济度全其本年
  玄英
曰既得闻此妙经大众俱蒙济度保
 其全福故得终其本命之年也
无有中伤倾土归仰咸行善心
 幽栖曰当此之时 …… (第 017a 页)
 谓复除心业罪也华绮者饰妄浮辞也恶
 声秽骂毒语也此都遣十二之恶行然后
 乃至大顺
齐同慈爱异骨成亲
  玄英
曰人皆十恶不生动合真常之理故
 得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古人不独亲其亲 …… (第 017b 页)
 声无悖戾自然疾疫不作人无夭伤年榖

 丰登而国太平也○ 玄英
曰齐同慈爱其
 国必安无有中伤人自饶足五榖成熟灾
 害不生有此众善之功故云忻乐太平也
经始出教一国以 …… (第 018b 页)
 远人服也
道言元始天尊说经中所言

  玄英
曰谓说混洞赤文及以元洞玉历此
 谓灵宝本章也
并是诸天上帝内名隐韵之音
 幽栖曰经中所言者即后二章所 …… (第 019a 页)
 地官校月可度己身此先后之差尊卑之
 序黄箓白简记仙之籍也录字回年经曰
 名书帝箓盖有宿缘皆由勤慕非自然也
 ○ 玄英
曰按三元品诫正月三阳气生位
 在上元诸天校定之时宜度先祖七月是
 中元校定之月地官考校之辰宜度己身 (第 0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