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七星除祅品
道言昔于北清玄灵天中大魁罗上妙宝华
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玄灵妙天内号太
虚无上常容天其天帝主名曰总监鬼神居
其宫殿思道因缘言我植福位为天帝住不
迁界中与北方诸天世界通为一境十方天
中及以天下一切大力鬼神国土咸我部属
我以福业故周足神通禁制魔种归依三清
奉太上玉律金科威被鬼爽而今元始上帝
当降此天为诸天人十方众生说无量度人
无上法门我今处极真世界闻听法味实为
忻快当与天中圣人仙真一切部寮男女等
众远诣玉京恭请元始天尊降此天中为众
说法敕命侍香金童都文瑜传言玉女 冯道
倩启蕊玉九色之蕴索三天降真洞琼宝香
然丹天火玉驿龙捧炉千真奏烟灵幡宝幢
奇花珍供百千万人俱诣玉京萧台 (第 001b 页)
道言昔于北清玄灵天中大魁罗上妙宝华
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玄灵妙天内号太
虚无上常容天其天帝主名曰总监鬼神居
其宫殿思道因缘言我植福位为天帝住不
迁界中与北方诸天世界通为一境十方天
中及以天下一切大力鬼神国土咸我部属
我以福业故周足神通禁制魔种归依三清
奉太上玉律金科威被鬼爽而今元始上帝
当降此天为诸天人十方众生说无量度人
无上法门我今处极真世界闻听法味实为
忻快当与天中圣人仙真一切部寮男女等
众远诣玉京恭请元始天尊降此天中为众
说法敕命侍香金童都文瑜传言玉女 冯道
倩启蕊玉九色之蕴索三天降真洞琼宝香
然丹天火玉驿龙捧炉千真奏烟灵幡宝幢
奇花珍供百千万人俱诣玉京萧台 (第 001b 页)
都梁清庵莹蟾子李道纯元素述
道○(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
(口即错设若 可道道 是甚么既不 (第 001a 页)
可道 何以/见道 (第 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不 (第 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如何即是)
(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中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
(校勘 …… (第 001a 页)
(平历劫不变亘古无更头头应用处处通津/未曾举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谁人)
(敢向里/头行)
道○ 可道 非常道(开口/即错)名(唤做/甚么)可名非常名
(唤作一物/即不中)无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 (第 002b 页)
道○(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
(口即错设若 可道道 是甚么既不 (第 001a 页)
可道 何以/见道 (第 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不 (第 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如何即是)
(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中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
(校勘 …… (第 001a 页)
(平历劫不变亘古无更头头应用处处通津/未曾举起已自分明不是我家真的子谁人)
(敢向里/头行)
道○ 可道 非常道(开口/即错)名(唤做/甚么)可名非常名
(唤作一物/即不中)无名(道/也)天地之始(先乎/覆 (第 002b 页)
之下者为礼智
信而失之非人也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
可以治天地岂止乎世者也帝遂延入内殿
讲老子道德经召 宰臣冯道 授卷而听道曰
道士讲老子僧人受具戒今古有之不可轻 …… (第 028b 页)
风雷为转枝烟色并来春已重月华饶得
夜相宜真皇一驻銮舆赏从此佳名万世
知盖纪实也
帝御制太上太清天童护命经序云妙本难
穷至真善应 可道 而非常道无为而靡不为
是以琼简瑶函爰敷宝训云章凤篆咸演秘
文标示明科形容造化所以宣扬博利佐助
洪钩为 (第 039b 页)
信而失之非人也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
可以治天地岂止乎世者也帝遂延入内殿
讲老子道德经召 宰臣冯道 授卷而听道曰
道士讲老子僧人受具戒今古有之不可轻 …… (第 028b 页)
风雷为转枝烟色并来春已重月华饶得
夜相宜真皇一驻銮舆赏从此佳名万世
知盖纪实也
帝御制太上太清天童护命经序云妙本难
穷至真善应 可道 而非常道无为而靡不为
是以琼简瑶函爰敷宝训云章凤篆咸演秘
文标示明科形容造化所以宣扬博利佐助
洪钩为 (第 039b 页)
三十年前实无子分又寿促我私告汝今
汝自数年以来名挂天曹阴府以汝有阴
德延算三纪赐五子皆荣显仍以福寿而
终死后当留洞天充真人位故 冯道 赠禹
道钧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
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盖谓此也
仙传拾遗陈季卿因游长安青龙僧 (第 007b 页)
汝自数年以来名挂天曹阴府以汝有阴
德延算三纪赐五子皆荣显仍以福寿而
终死后当留洞天充真人位故 冯道 赠禹
道钧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
一株老仙桂五枝芳盖谓此也
仙传拾遗陈季卿因游长安青龙僧 (第 007b 页)
伏惟尚飨
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铭
虎岩赵著撰
公讳志亨字伯通寂照其号同州冯翊人五
代 瀛王道 之后赋性明敏业进士年甫弱冠
府荐入京师就住太学两赴内试不中适崇
庆兵乱还乡以诗书自娱不复为举子计本 (第 007b 页)
佐玄寂照大师冯公道行碑铭
虎岩赵著撰
公讳志亨字伯通寂照其号同州冯翊人五
代 瀛王道 之后赋性明敏业进士年甫弱冠
府荐入京师就住太学两赴内试不中适崇
庆兵乱还乡以诗书自娱不复为举子计本 (第 007b 页)
王延翰为弟延钧所杀代立
丁亥唐以 冯道 崔协为相卢台及浚仪军
乱淮南杨溥复称帝改元乾贞宰相
徐温卒养子知诰继事于金陵称王
是年北 …… (第 046a 页)
荣以河南府兵攻端门不克败死明
宗终立宋王从厚是谓闵帝 冯道 李
愚为相专政朱弘昭冯赟为枢密使
经世之酉二千二百六十六
甲午后唐闵帝从厚元年改元应顺以凤 …… (第 047a 页)
镇汶阳石敬塘自太原入以北狄耶
律德光称帝入洛代唐命改国为晋
元曰天福以并州从事桑维翰赵莹
为相 冯道 依旧相输冀代之北入于
狄从珂火死于玄武楼荆南两浙称
附闽王昶诛李仿改元通文
丁酉晋以李 …… (第 047b 页)
刘知远留子崇于太原南入汴代命
建国曰汉用苏逢吉苏禹圭为相又
以窦贞固李涛为相杨赟郭威为枢
密 使相冯道 李崧自栾城至杜重威
以魏州拒命闽国分为三荆南两浙
称附于汉吴越钱弘佐卒弟弘倧立
狄契丹耶 …… (第 050a 页)
使王章赐澶州王殷魏州郭威王峻
死十二月枢密使郭威以魏兵入渡
河败内军于刘子陂其主承祐野死
郭威至汴请 宰相冯道 迎其君之弟
承圭于徐州还至澶渊军变入汴太
后命威监国降承圭为湘阴公诛宰
相苏逢吉及刘铢 …… (第 051a 页)
律平其乱代立改元应历易名为明
壬子周平兖州
癸丑周以皇后弟柴荣为皇太子封晋王
尹开封府流王峻于商州王□于登
州皆杀之李谷 冯道 为相
甲寅周郑仁诲王溥为相改元显德太祖
威终晋王荣绍位于汴宫河东刘崇 …… (第 051b 页)
以契丹之师入寇周主荣亲征大破
刘崇于高平诛不用命者将校七十
人进攻太原不克泽潞汾辽忻代岚
石迎降 宰相冯道 卒于州
乙卯周大伐江南及蜀汉刘崇卒子承钧
继
丙辰周广汴之外城南伐取唐之滁和败
其君于涡口汉 (第 052a 页)
丁亥唐以 冯道 崔协为相卢台及浚仪军
乱淮南杨溥复称帝改元乾贞宰相
徐温卒养子知诰继事于金陵称王
是年北 …… (第 046a 页)
荣以河南府兵攻端门不克败死明
宗终立宋王从厚是谓闵帝 冯道 李
愚为相专政朱弘昭冯赟为枢密使
经世之酉二千二百六十六
甲午后唐闵帝从厚元年改元应顺以凤 …… (第 047a 页)
镇汶阳石敬塘自太原入以北狄耶
律德光称帝入洛代唐命改国为晋
元曰天福以并州从事桑维翰赵莹
为相 冯道 依旧相输冀代之北入于
狄从珂火死于玄武楼荆南两浙称
附闽王昶诛李仿改元通文
丁酉晋以李 …… (第 047b 页)
刘知远留子崇于太原南入汴代命
建国曰汉用苏逢吉苏禹圭为相又
以窦贞固李涛为相杨赟郭威为枢
密 使相冯道 李崧自栾城至杜重威
以魏州拒命闽国分为三荆南两浙
称附于汉吴越钱弘佐卒弟弘倧立
狄契丹耶 …… (第 050a 页)
使王章赐澶州王殷魏州郭威王峻
死十二月枢密使郭威以魏兵入渡
河败内军于刘子陂其主承祐野死
郭威至汴请 宰相冯道 迎其君之弟
承圭于徐州还至澶渊军变入汴太
后命威监国降承圭为湘阴公诛宰
相苏逢吉及刘铢 …… (第 051a 页)
律平其乱代立改元应历易名为明
壬子周平兖州
癸丑周以皇后弟柴荣为皇太子封晋王
尹开封府流王峻于商州王□于登
州皆杀之李谷 冯道 为相
甲寅周郑仁诲王溥为相改元显德太祖
威终晋王荣绍位于汴宫河东刘崇 …… (第 051b 页)
以契丹之师入寇周主荣亲征大破
刘崇于高平诛不用命者将校七十
人进攻太原不克泽潞汾辽忻代岚
石迎降 宰相冯道 卒于州
乙卯周大伐江南及蜀汉刘崇卒子承钧
继
丙辰周广汴之外城南伐取唐之滁和败
其君于涡口汉 (第 052a 页)
重刋道藏辑要
语录大观
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著
涵三语录
吕帝曰道无可道可道非道无 可道道 而故道道所道之道是
为道郛无可为道而故为道所为之道是名道蠹微乎微乎未
有天地道于何寄既有天地道于何有 (第 1p001a 页)
语录大观
孚佑上帝纯阳吕祖天师著
涵三语录
吕帝曰道无可道可道非道无 可道道 而故道道所道之道是
为道郛无可为道而故为道所为之道是名道蠹微乎微乎未
有天地道于何寄既有天地道于何有 (第 1p001a 页)
有志者来学而饩廪之后复梦祖父曰汝功德浩大名登天
曹延寿三纪子孙荣显矣公仕周为谏议大夫寿八十二其
子仪俨侃称僖皆登科时人谓之五龙 冯道 赠诗曰燕山窦
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五人仕宋仪礼 (第 1p044a 页)
曹延寿三纪子孙荣显矣公仕周为谏议大夫寿八十二其
子仪俨侃称僖皆登科时人谓之五龙 冯道 赠诗曰燕山窦
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五人仕宋仪礼 (第 1p044a 页)
复圭子程以宁阐疏
道
李清庵曰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
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口即错设若 可道道 是甚么既
不 (第 1p001a 页)
可道 何以见道 (第 1p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不 (第 1p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何如即是若
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矣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
中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较勘这个 …… (第 1p001a 页)
藏教典从头彻尾转一遍只消一喝都竟还委悉也么平地
起风波青天轰霹𩆝谛听谛听
体道章第一
道○(如此而已) 可道 非常道(可说即不如此)名(强名曰道)可名非常名(谓之道已非也)
无○(即此是道)名天地之始(道生一是 …… (第 1p003a 页)
子曰第一道字大道也第二道字即大道非口道之道分别
在一可字凡人骤观第二道字谓口道之道既有可口道之
道则必有不可口道之道矣是 可道 与不 (第 1p003b 页)
可道 二也既为大
道岂容口道稍涉拟议便非寻常日用常久不坏之道复圭
子曰道之一字且不可强加况又可强名之乎 …… (第 1p003b 页)
有名为祟故也常者久而不变之谓浑而无奇之称既曰常
又曰玄所以益明常之不可易不可加也圣人特常之至者
耳 程俱论曰 可道 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
于不 (第 1p004b 页)
可道 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尝敢以示人非
藏于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圣人其
所示现设 (第 1p004b 页)
为乘者三演为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于教
外者则其不 可道 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
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
迹者则其不 (第 1p005a 页)
可道 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君著五千之文将以
示天下迪后世非退于道冥而独于已者故其发言之首以
谓 (第 1p005a 页)
可道 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
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 笔乘谓太上实非舍有以求无苟
舍有以 …… (第 1p005a 页)
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有欲观徼之义也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即玄之又玄之义也所谓欲者欲人之不
可之谓
可道 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养生章第二 …… (第 1p005b 页)
虚心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大无不包)惟道是从(细无不入)道之为物○惟恍惟忽(不可以知知不
可以识识○若存若亡人莫可测)忽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即道即心)
其中有物○𥥆兮冥兮(心与道合)其中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此即真
空而后实有也)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无所始亦无所终)其名不
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劫长存)以阅众甫(万物之中惟道为大)吾何以知众甫之然
哉(五行之中人为最灵)以此○(○以此审知万物皆道之精气所生非道则不然也)
复圭子曰首言道不 可道 又不可名无为天地之始无之以
为用恐人认道为虚无故此章专言无中之有以破玄虚之
障道无形容一可形容即 (第 1p032b 页)
道
李清庵曰道之可以道者非真常之道也夫真常之道始于
无始名于无名拟议即乖开口即错设若 可道道 是甚么既
不 (第 1p001a 页)
可道 何以见道 (第 1p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不 (第 1p001a 页)
可道 又不是何如即是若
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矣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
中兴居服食处回头转脑处较勘这个 …… (第 1p001a 页)
藏教典从头彻尾转一遍只消一喝都竟还委悉也么平地
起风波青天轰霹𩆝谛听谛听
体道章第一
道○(如此而已) 可道 非常道(可说即不如此)名(强名曰道)可名非常名(谓之道已非也)
无○(即此是道)名天地之始(道生一是 …… (第 1p003a 页)
子曰第一道字大道也第二道字即大道非口道之道分别
在一可字凡人骤观第二道字谓口道之道既有可口道之
道则必有不可口道之道矣是 可道 与不 (第 1p003b 页)
可道 二也既为大
道岂容口道稍涉拟议便非寻常日用常久不坏之道复圭
子曰道之一字且不可强加况又可强名之乎 …… (第 1p003b 页)
有名为祟故也常者久而不变之谓浑而无奇之称既曰常
又曰玄所以益明常之不可易不可加也圣人特常之至者
耳 程俱论曰 可道 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
于不 (第 1p004b 页)
可道 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尝敢以示人非
藏于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圣人其
所示现设 (第 1p004b 页)
为乘者三演为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于教
外者则其不 可道 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
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
迹者则其不 (第 1p005a 页)
可道 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君著五千之文将以
示天下迪后世非退于道冥而独于已者故其发言之首以
谓 (第 1p005a 页)
可道 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
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 笔乘谓太上实非舍有以求无苟
舍有以 …… (第 1p005a 页)
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有欲观徼之义也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即玄之又玄之义也所谓欲者欲人之不
可之谓
可道 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养生章第二 …… (第 1p005b 页)
虚心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大无不包)惟道是从(细无不入)道之为物○惟恍惟忽(不可以知知不
可以识识○若存若亡人莫可测)忽兮恍兮(即心即道)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即道即心)
其中有物○𥥆兮冥兮(心与道合)其中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此即真
空而后实有也)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无所始亦无所终)其名不
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历劫长存)以阅众甫(万物之中惟道为大)吾何以知众甫之然
哉(五行之中人为最灵)以此○(○以此审知万物皆道之精气所生非道则不然也)
复圭子曰首言道不 可道 又不可名无为天地之始无之以
为用恐人认道为虚无故此章专言无中之有以破玄虚之
障道无形容一可形容即 (第 1p032b 页)
是经开端便云道若可道非常道也可道即后天之道非常
者如著在一边就在一边不能浑盖包罗若大道则不可道
也惟不 可道道 斯常周而名亦如之名即仁义礼智之名其
生此仁义礼智者道也谓之仁谓之义谓之礼与智便落后
天而仁不能通 (第 2p001b 页)
者如著在一边就在一边不能浑盖包罗若大道则不可道
也惟不 可道道 斯常周而名亦如之名即仁义礼智之名其
生此仁义礼智者道也谓之仁谓之义谓之礼与智便落后
天而仁不能通 (第 2p001b 页)
母子卒获寿考知命者奚必营营然哉虽
然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
济矧中书之地乎其历事五帝出入三省
五十馀年又非 长乐老 之比君子所以不
之拒也
唐书贞观二十年十二月上谓长孙无忌等
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胜数成伤感
今 (第 019a 页)
然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
济矧中书之地乎其历事五帝出入三省
五十馀年又非 长乐老 之比君子所以不
之拒也
唐书贞观二十年十二月上谓长孙无忌等
曰今日吾生日世俗皆为乐在胜数成伤感
今 (第 019a 页)
哲宗以至佶而国事之日非岂非继志述
事之相同而创业垂统之不善欤
窦禹钧五子仪俨侃称僖皆相继登科号为
五龙 冯道 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逮宋建隆元年太
祖谓宰相曰深严之地当以宿儒处之窦仪 (第 005a 页)
事之相同而创业垂统之不善欤
窦禹钧五子仪俨侃称僖皆相继登科号为
五龙 冯道 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逮宋建隆元年太
祖谓宰相曰深严之地当以宿儒处之窦仪 (第 00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