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地理類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平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失郢人故叹曰吾无以为质无与言之矣

 即 伯牙
绝弦之意
 碧虚注槁木其形者有之临刃而不惊者
 鲜执柯逞技者有之当鼻而纵挥者寡是
 知目击之遇忘言之 (第 008b 页)
 范曰秦青之抚节振林木而遏行云韩娥
 之曼声变一里之老幼诚动于中而感应
 于外不得不然又况夫诚己而发有耶 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 (第 022b 页)
伯牙
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第 022b 页)
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第 023a 页)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
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
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
(第 023a 页)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言心闇合与己无异
吾于可逃声哉
 发音钟子期已得其心 …… (第 023a 页)
 听止于耳则知声而不知音听合于心则
 审音以知其意此子期听所以造乎微也
 范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则无声之表固
 有听之弗及者 伯牙
之所鼓子期之所听
 未离乎形声之间高山流水每奏而辄穷 (第 023b 页)
 龟阴田
   汶阳田 菟裘 红城
   白骡墓
  圣贤遗迹
   孔子 颜渊 曾子
   孟子  伯牙
 延陵季子
   柳下惠墓 羊祜城
   孙复 胡瑗 许衡
  列仙遗迹
  汉泰山老父 稷丘君 (第 049b 页)
 峄母凝视久之忽片云坠而寤时闾巷皆
 见五色云覆孟氏之居焉(见通/志)后人称孟
 子有泰山岩岩气象适符云兆信矣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
 悲乃授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
 山之音曲每奏钟子辄穷其趣 (第 017b 页)
伯牙
乃舍
 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
 吾心也吾于子何逃声哉(见列/子) (第 017b 页)
其锐钝鸿羽积金未足比其轻重清浊参差
所禀有主朗昧不同科强弱各殊气而俗士
唯见能染毫画纸者便槩之一例斯 伯牙

以永思钟子郢人所以格斤不运也盖刻削
者比肩而班秋擅绝手之称援琴者至众而
夔襄专知音之难厩马千驷而 (第 003a 页)
剧谈者多漏于口 伯牙
谨于操弦故终无烦
手之累儒者敬其辞令故无枢机之辱浅近
之徒则不然焉辩虚无之不急争细事以费
言论广脩坚 (第 008b 页)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善听。 (第 12a 页)
伯牙
鼓琴,
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 (第 12a 页)
若江河!」 伯牙
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第 12a 页)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
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
心悲,
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 (第 12a 页)
奏,
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
(第 12a 页)
 能动人况彼我皆真哉虽然其术能施于
 雍门之里而已使至齐而歌之必有辩其
 不然者故效其遗声止传于雍门 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 (第 014a 页)
伯牙
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第 014a 页)
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
钟子期必得之 (第 014b 页)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
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
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
(第 014b 页)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解曰有声者有声声者声之所声者闻矣
 既已 (第 014b 页)
有闻则大不过宫细不过羽番其宫
 羽之清浊而稽诸人事将安所逃声哉则
 子期之善听未足异也且 伯牙
之琴得子 (第 014b 页)
 期而名益彰而子期之听非 伯牙
亦无所
 施其巧列子称之者贵知音尔若季札之
 观乐进此道矣

冲虚至德真经解卷之十 (第 015a 页)
太帝宫官
灵林玉女贾屈庭
金阙宫官
太保侯范法安
经命仙 伯牙
叔平
东华宫玉女烟景珠
上元夫人侍女宋辟非
主仙道君侍女范运华
赵峻珠王抱一
华敬涤李伯益 (第 009b 页)
   刘奉林
刘奉林周时人学道于嵩高山四百年三合
神丹为邪魔所败乃入委羽山能闭气三日
不息至千馀年犹未升仙但服黄连得不死


   成连先生 伯牙
学琴于成连先生乃与游蓬莱山留伯
牙曰君习之我将迎师刺船而去 (第 011a 页)
伯牙
凝望
但见海水澒洞山林冥杳鸟兽悲号叹曰吾
师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曲终成连至遂为
天妙操成连乃仙也
   (第 011a 页)
(发犹/遣也)故雍
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六国时有雍门子名/周善琴又善哭以哭)
(干孟/尝君) 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 (第 16a 页)
伯牙
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 …… (第 16a 页)
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第 16b 页)
伯牙
游于
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
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第 16b 页)
伯牙
乃⬤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
心也(言心闇合/与已无异)吾于何逃声哉(发音钟子期已得其/心 (第 16b 页)
 子者因师文鼓琴之说又及讴者之事而
 并记之皆言工技之能神妙也如此技能
 如此则学道者岂不有至神至妙之事乎
 此又其言外之意也 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第 019b 页)
伯牙
鼓琴志在登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
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第 019b 页)
伯牙
所念
钟子期必得 (第 019b 页)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 (第 019b 页)
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
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霖雨崩山皆琴曲名也志所想象言子期
 也谓 (第 020a 页)
 制作礼乐垂范百王而无九五之位而皆

 具天地合德之美也第五有独长之圣而
 无博赡之名亦不具上众美者谓 伯牙

 文为鼓琴之圣子卿绥明能棋之圣钟期
 延州知音之圣韩娥秦清讴歌之圣龚叔
 文挚智洞之圣离朱师旷视 (第 013b 页)
 合德之美也五曰有独长之圣而无博赡

 之名亦不具上众美者谓 伯牙
师文为鼓
 琴之圣子卿绥明能棋之圣钟期延州知
 音之圣韩娥秦青讴歌之圣龚叔文挚智
 洞之圣离朱师旷视 (第 011a 页)
 赡之圣无天下之位周公孔子制作礼乐
 垂范百王而无九五之位而皆具天地合
 德之美也第五有独长之圣而无博赡之
 名亦具上众美者谓 伯牙
师文为鼓琴之
 圣子卿绥明能棋之圣钟期延州知音之
 圣韩娥秦青讴歌之圣龚叔文挚智调之
 圣离朱师旷视 (第 004b 页)
厚赂发之(发犹/遣也)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
(六国时有雍门子名周善/琴又善哭以哭于孟常君) 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第 7a 页)
伯牙
鼓琴志
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
洋洋兮⬤江河 (第 7a 页)
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第 7a 页)
伯牙
游于泰山之阴卒逢
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第 7a 页)
伯牙
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言心闇合/与已无异)吾于何逃声哉(发音钟子期巳得其/心 (第 7a 页)
为马云为车光同日月所欲何诸天贤圣相
对罗灵龟骈辎转暇蟆 伯牙
鼓琴玉女歌青
腰起舞悲相和由身服食食丹华邪气不生
疾不过即得久视吉无他此真人之至言也
又狐子歌云草得 (第 004a 页)
 只存一真之气莹若明珠渐渐增长两手
 斗印念变神大咒
吾非凡身头如黑云发如乱星左目如日右
目如月鼻如火铃耳如金钟上唇两师下唇
伯牙
如剑树十指如钩功曹敕吾左胁岷
山君敕吾右胁卢山君敕吾左足左雷将军
敕吾右足右雷将军敕吾脊骨太山三十六 (第 001b 页)
   乙庚日合呼天门地户神玉女姓名
天门神司马(光)地户神石(战)丁玉女曹(漂之)

庚玉女(青腰)乙日将季(仲文)功曹唐(元化)
童子(震精)香官留 (伯牙)
庚日将俟(道静)
功曹邓(康宁)童子金(精)香官辛(飞鸣)
 右前四位步罡召之后将入关牒
丙辛日罡步 (第 003a 页)
   寅时二十九 小有知音 中平

庭外已虚心 忽闻鸾凤音 断金知有意
当认 伯牙

虚其心者殊无萦惑之忧闻其音者知有鸾
凤之瑞断金者逢议让之华风调琴者遇知
音之交友
   寅时三十 (第 02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