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道家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郑君曰夫仙人飞沈灵验难论实非凡庸可
得窥𨵦自丹经神化者著在实验是故天尊
真人隐秘此道夫 真谛
二事不相离愚人返
迷故见示之高远然达者亦奚不以方寸知
之故见示其文为不达者耳其智岂限耶经
非有求仙之 (第 018a 页)
 (此经太上道君/授天师张道陵)
太上三天内解经(上下同卷/)

 (三天弟子徐氏撰金经云怡心恬寂思真注/玄外若空虚内若 城恒作是观方造 真谛)
上清明鉴要经(一卷/)
 (内作明镜法/辟谷奇方)
太上明鉴真经(一卷有像/) (内有服尸虫符/) (第 38b 页)
含识情爱牵
缠邪见生谤随落魔境为魔著爱所以百千
万劫不悟真理是故太上以慈悲之旨救度
生灵发明经论令解 真谛
度脱有情之众悉
皈清净之门如是默契玄宗大明心目若不
内发寂照定慧双修真体圆明未免生死仙
君又曰今子往 (第 009a 页)
魔名山洞府虚空水陆一切含生巳得果今
得果及未得果者皆是我本师元始天尊现
虚无法身自然报身元始化身以 真谛
法种
种引导说三十六部尊经或于林泉名山大
岳或于大洞天小洞天或在三十六天之中
或在三十二帝宫内或在三 (第 005b 页)
   真鼎
鍊丹先要修真鼎功夫到日方神圣凡物不
相富全乖阴与阳冲和象一气争柰名同异
南北路交差朦胧是一家

   赞魏伯阳参同契
魏君三卷参同契于中一一言 真谛
子细说
还丹还丹事不难制时何所似黄白如鸡子
小小一事中乾坤法象同
   明水火
从来水火为枢辖一方王 (第 002b 页)
 气定想念正真稍入道分善缘善想亦复
 忘之然后穷达妙理了尽真性缘想俱忘
 乃可得道故曰穷理尽性闭缘息想也处
 实行权者广圣义云实者 真谛
玄妙幽微
 所谓妙本之道大乘之趣也权者因事制
 宜随时立教谓中乘小乘之道以诱迷误 (第 014a 页)
 善缘善想亦复忘之穷达妙理了尽真性
 想缘俱忘乃可得道故云穷理尽性闭缘
 息想也
疏处实行权
 义曰处者居也实者 真谛
玄微所谓妙本 (第 002a 页)
 得者全少失者至多

都是传来托误文
 得者少托误文者多见夭逝不体本元故
 非 真谛
且凡心既发如猛火投焰事既炽
 然卒何固济故道之玄妙起自心法既忽
 荡动气亦奔腾岂谓初机之道返为害命 (第 019b 页)
见到外道空见外道虚空
外道不遮护外道首罗外道空乱音外道梵
钵赊外道洪照外道普安外道张世外道无
相外道 真谛
外道梵音外道宗明外道大拔
外道广学外道清修外道讲论外道显极外
道阿修罗外道舍依师子王外道神憩驾女
(第 007b 页)
 生
太宗贞观元年七月丙午敕修太上老君庙
于亳州宣尼庙于兖州各给二千户以供享

九年二月丁卯于阗王遣子来朝贡语及其
国土所有云西有毗摩伽蓝相传是老子化

胡之所戎俗柔服遂白日升天国人思慕之
为建伽蓝也
十一年正月二十五日诏曰老君垂范义在
清虚释迦贻则理存因果求其教也汲引之
迹殊途穷其宗也弘益之风齐致然则大道
之行肇于邃古原出无名之始事高有形之
外迈两仪而运行包万物而亭育故能经邦
致理返朴还淳至于佛教之兴基于西域爰
自东汉方被中华神变之理多方报应之缘
匪一洎乎近代崇信滋深人觊当年之福家

惧来生之祸于是滞俗者闻玄宗而大笑好
异者望 真谛
而争归始波涌于闾里终风靡
于朝廷遂使殊俗之典郁为众妙之先诸华
之教番居一乘之后流遁忘返于兹累岁朕
(第 010a 页)
 今古英雄都变灭何如猛省悟真机
伏以宇内寓形极目兔乌之升降寰中寄迹

惊心凫鹤之短长皆袭气母以常行岂超化
儿而致尔势行月塞因威严九鼎之尊勋纪
云台天禄享万钟之贵梁园兴逸梓泽欢浓
生也有涯虽燄燄虎头之相死而后巳皆巍
巍马鬣之封奚辨彭殇曷分颜蹠亡灵偶入
鬼录遽返神乡倏去倏来宜识万形之有弊
不生不灭须知一性之常存孝春某请命紫
虚升神碧汉宣灵宝旨可昭回骸起死之荣
乘功德光获遂监真度生之乐自此超离于
地禁行看游宴于天衢二景流精鍊本来之

面目五灵导性回固有之精神俓上南宫永
离北府恭陈亚献
 香醪再奠漏初长梵唱依稀送别觞
 义重齐眉休眷恋爱深坐膝莫思量
 妄缘易障玄元路 真谛
能开道德乡
 珍重庄生南面乐何须一事挂衷肠
伏以劳我以生世路之崎岖历尽息我以死
𡨋途之寂寞奚堪自非 (第 029a 页)
识破妄缘曷能悟入 真谛
枌榆义重桑梓情钟吹埙吹篪而原鹡
急难鼓瑟鼓琴而镜鸾和合虽云情重义重 (第 029a 页)
   第八时
以今第八遍为斋主某家报答父毋劬劳深
重大思凭合坛道众持念天尊圣号转诵太
上真一报父毋恩重经真武报父毋恩重经
盖以一元初判九气结形气气不停生生相
续万物至众唯人最灵虽禀气于阴阳实受
形于父毋发肤身体递代相传亿劫以来莫
知其数我相既立始相旋衰因我相故遂有

六亲枝派既分源流渐失论身世则古今虽
异致善恶则彼此相关如影随形决不可离
昔者西那玉国
天尊演难报之恩开皇劫中
太上戒不孝之子为人后者得不念哉敬因
黄箓之修式演琅函之秘上祝在堂父毋者
伏愿锡之上寿等千岁之松椿愿俾兹颜若
春风之桃李誓恭勤于菽水庶少答于劬劳
过去父毋者身脱幽都耳聆 真谛
使九泉之
下无报对之冤而三界之中获逍遥之乐庶 (第 010a 页)
利根智得师印證之后而唯
独一无侣二六时中认主人翁以此自照比
来请益求脚跟转处一句乃为普说裸裸洒
洒之 真谛
使祥翁权以金刚为体实以涅盘
为用净裸裸作大狮吼赤洒洒奋雄虎势得
了便住遇缘即宗然后悬崖撒手大休歇去 (第 005b 页)
   其四
养水养精养神养血先须养气日月阴阳六
爻八卦细看参同契虚躯虚宝千言万语不
过坎离两字向昆崙顶上返本还元要明终
始 一身虽小如同天地八万四千馀里玄
牝之门千生万化都在冲和内此真真外别
真谛
方信道一而已异时见钟吕如有未
明请师指示
   渔家傲 (第 008a 页)
  赞曰

天传妙训自得禅机分明指出奥丹微细细去推思若透 真谛
定得步天墀休生妄想莫又狐疑望见前山高与低缓缓自轻
移踏到通衢却有上云梯
太上虚皇三宝十方三界万灵保生 (第 5p042a 页)
              范围天地  道不虚行

沂阳子曰无极者静也虚也性也命也至诚无息大道元贞一
圈朕兆吾无能名昔贤传述
无极子孚佑帝君云先天混混沌沌阴阳未分气与理附乃无
极也人以一心而参至妙至玄之理以一身而备三才万化之
机道法双修体用不悖夫大道生虚空虚空运大道大道乃虚
空之父母虚空乃天地之父母虚空无际故能生天地空中不
空故能生虚空空中不空乃真空真空乃大道之根此言无极
真宰也至哉言乎是编尽阐儒道同源 真谛
故后多引述印證
焉后之学者幸勿歧视三教乃于圣贤路径有入门处也 (第 1p002b 页)
大小不同然惟此为金丹之 真谛
大道之正宗体之有益修之
则成非若旁门小术劳而无功者比昔余初遇我
祖师时求示长生之学我
祖师曰长生之学 (第 1p002b 页)
 今日真人亲来指点子等当于静中求悟斯悟道矣(壬子)
本师言大华严经云佛言是平等心欲令一切众生悉从十慧
而證如来平等之心人人具足不待修持不待行愿世上凡夫
肉眼看得道字过高视得身家太重所以一言一行俱与平等
相背将自已莲苞十慧日凋日谢本然晃晃明灯悉被恶风吹
灭今日为尔等将莲苞香露洗刷垢秽本来再现须具金刚力
拔尽罪根智慧刀割开𡨚债自然即心见佛然世上凡夫有五
种断不入道底人谤佛谤法者无论矣有一种聪明自用的人
玄诠 真谛
过目便知郤道此言无甚深微不求精进此种人譬 (第 1p037b 页)
以传此坛脉
人言心要死我言心要活活则无所牵慎勿死于物境本无滞
形心滞尘网结将心返太空境同水中月一念参 真谛
弃死求
心活道本无尔我执我便非真善功由济世阴德在宽人人孰
无情欲人谁少爱憎克已已所安施人犹用恕况以已 (第 7p010b 页)
 修道
罗真人曰定观觉寂是真玄静里如如好去参参到一轮明月
地工夫先把念头看
子等撇去因循怠忽之念自能一竿直上奋我金刚不坏之操
便可三极照了把平日欣羡爱慕好恶取舍事事皆以觉心照
之定心观之寂心破之方见一轮宝月现于玄台三寸之中是
光所发非白非青

青中有白白非青青白俱无道始真从此定观求大道道无其
道露华新
非白非青青白忘忘忘忘里是玄房休从言象求 真谛
扫𨚫凡
心印始扬
定其观者本乎心之澄静觉其寂者因乎悟之密勿寂而非寂
觉量方全观而止观寂光自透寂无所 …… (第 9p042a 页)
 真人讳雷
邲冯二真人曰光明照四天万汇靡不被廓然洞灵根胞与挺
嘉瑞丹台一粒珠边现无边际珠毫接玉京朗朗真风霁道心
既已坚正心无不𢌿养神辅天勋神存百邪避上药运台光潜
精守玄契真教匪易逢真珠莫浪弃眼看学道人半为浮生累
四太一归空幽黑虚兴涕今我护正宗为子坚真蒂守身勿外
驰守气静如絮守口勿狂言守一归 真谛
毋以得而欣毋以失 (第 9p05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