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
 王之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
 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在右而终
 之以此其旨深矣
 集说(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可闻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命 (第 10b 页)
 (于天之下须添如欲其死一转故疑有缺文也朱子/平日论书及此则取晁氏之说以丕子之责如责其)
 (侍子之责此切指天而言之盖上帝之旁应有如侍/子者常服事之如云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是也则请)
 (以旦代武王之身二句𦂳相承接并无缺文矣要之/祖孙一气天人一理能事三王即可以 (第 15b 页)
 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所以为文
 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文王在上
 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
 矣(辅氏曰文王之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言之首尾 (第 10a 页)
亦是言文王与)

 (天为一但首章则专说文王末章则欲成王之法文/王耳胡庭芳曰此篇首言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终言)
 (天无声臭仪刑文王天其文王乎文王其天乎愚按/天高在上而文王之神亦在上帝为天之主宰 (第 10b 页)
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圣人之心至平至直不难行人自多邪曲耳○李氏曰)
(文王俯仰之间皆尽其直道文王之诗云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文王之心俯仰无间无有愧怍洋洋乎如在其)
(上如在其左右而武王之所以继志述事者亦本于此/易 (第 1b 页)
 者可得而言矣(天道不已以其纯乎理也文王缉熙/敬止则浑然天理而无不纯纯则自)
 (然不已也所谓与天/同德者理而已矣)是诗首言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此其旨深矣(首章之/意是文)
 (王即天此章之意是法文王即所以法乎天此篇首/尾皆是 (第 9b 页)
 为文也纯亦不已夫知天之所以为天又知文王之
 所以为文则夫与天同德者可得而言矣是诗首言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而终之以
 此其旨深矣(庆源辅氏曰文王之诗七章以一章言/之首尾只是言文王与天为一以一篇) (第 10b 页)
  集传诗證
朱子释诗多引他书以证成已说如释郑遵大路则引
宋玉登徒赋释秦晨风则引百里奚妻扊扅歌释雅楚
茨神保则引屈原九歌释頍弁则引汉魏以来乐府释
王陟
降则引春秋传天王命诸侯之词释行苇江汉
诸诗则引博古图器物铭释周颂陟降庭止则引楚词
大招皆取其语之相同 (第 13b 页)
 此武功之所以称烈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

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
思不忘
 诗序嗣王朝于庙也
 大扺古帝王之称烈只是一个孝而孝之克永世者
 只是一个不忘其亲若武王念兹文 王陟
降庭止则
 凡一注想一动履自然不敢踰越矣此善继善述称
 达孝于天下也
 夙夜敬止是成王之心学盖武王陟 (第 27a 页)
 休休生惠伯彭彭生皮为叔仲氏
在九刑不忘 栋案九刑谓刑书九篇也周书尝麦解
 曰维四年孟夏王命太正正刑书 王陟
阶在东序乃 (第 22b 页)
 群臣之匡辅也

○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赋/也)
 绍谓武王之继文王也陟则在上降则在下此即上
 篇皇考念皇祖之陟降庭止也言文 王陟
降于庭之
 上下者皆国家之事惟武王能绍之而其美足以保
 明其身也人心归之则其身安之矣此言己德不及
  (第 3a 页)
 童子问卷六       宋 辅广 撰
  大雅三
   文王之什三之一
文王
 一章(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正与/中庸所谓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之意)
 (同盖非貌说实理然也先儒但以是诗为美文王之 …… (第 1a 页)
 (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自成王之时言之也于文王/ 德既显则上帝之命自时矣 文王在上 昭于)
 (天言其大纲而已因足以见文王之与天为/一文 王陟
降在帝左右则其言又详且切矣)
 二章(亹亹虽训强勉然亦有继续不已之意与四章/缉熙二字相以令闻不已亦据 (第 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