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从侃议未几给事中徐廷章复请依正统间例五年甲
戌会试礼部奏请裁定于是复从廷章言分南北中卷
南卷应天及 苏松
等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北卷
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陜西中卷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
凤阳庐州二府滁徐和三州也成 (第 36a 页)
明会典洪武二十七年定灾伤去处散粮则例大口六
斗小口三斗五岁以下不与
永乐二年定 苏松
等府水渰去处给米则例每大口米
一斗六岁至十四岁六升五岁以下不与每户有大口
十口以上者止与一石其不系全 (第 44b 页)
    不能悉载其大要已该于数言矣
明会典成化二年奏准今后若有侵欺赈济银粮或将
官银假以煎销均散为名却乃插和铜铅给与贫民者
一体解京发落
王圻续通考嘉靖二年南北二京及山东河南湖广江

西俱旱灾户部孙交请留 苏松
折兑银粳白米两浙盐
价浒墅关钞课应天缺官薪皂赎锾兼赈又请发太仓
银二十万折漕米九十万往赈从之
明会典 …… (第 14a 页)
赈粜并行每年拨米
总二十万四千九百馀石闰月不与焉其爱民之仁于
此亦可见矣
广治平略周忱巡抚直𨽻初至 苏松
属大饥谷贵忱廉
得江浙湖广大稔令人橐金至其地故抑其直勿籴且
绐言吴中米价高甚用是三省大贾载米数百艘来 …… (第 47b 页)
复官籴以实廪此巧行其平籴者也
杭州府志正统六年二月巡按浙江监察御史康荣奏
杭州府地狭人稠浮食者多仰给 苏松
诸府今彼地水
旱相仍谷米不至杭州遂困又湖州府比因岁凶米亦
甚贵窃计二府官廪尚有二十年之积恐年久红腐请 …… (第 48a 页)
    蕙田案以上以工代赈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三年六月谕户部可预给百官冬
季俸令就仓以时直粜与贫民秋成各以其赀籴之其
所得必多矣而上下便之其承应人不愿者听
明会典成化六年以京城米价腾贵将文武官吏俸粮
预支三个月

    蕙田案以上预支俸米
明史食货志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言 苏松
诸府连
岁荒歉民买漕米每石银二两而北直𨽻山东河南岁
供宣大二边粮料每石亦银一两去岁苏州兑运已折
五 …… (第 54a 页)
    照江南折银则例每石徵银二钱五分是折
    银之例不始于孝宗之世
王圻续通考神宗二十九年十一月户部覆直𨽻巡按
何熊祥题 苏松
水灾异常乞将嘉定县永折漕粮姑准
减折一年毋分正改每石折徵银五钱以后仍照原题 (第 54b 页)
    蕙田案此即朱子淳熙中所建之议
明会典嘉靖四十三年议准淮扬徐州灾伤改折嘉靖
四十四年应运四十三年分兑运改兑秋粮淮安所属
邳州海州盐城山阳睢宁五州县各准三分安东赣榆
沭阳宿迁桃源清河六县及徐州所属萧县各准五分

徐州并砀山沛县丰县及扬州府所属兴化县各准六
分徵银解部备放官军折色支用
通纪会纂神宗七年 苏松
大水积逋七十馀万张居正
请蠲之以安民生疏谓百姓财力有限即年岁丰收一
年之所入仅足以供当年之数不幸荒歉 (第 44a 页)
 稍修矣自唐以来则江淮之田号为天下最漕饷皆
 仰给于东南

今天下号为财赋之薮者江东浙西数百里之地 苏松
常嘉湖五郡而已五郡或濒太湖或夹松江


自唐宋以来其田日增大率围占江湖以为之者


也禹之治河也空其 …… (第 49b 页)
额而浙西之税粮天下


莫比矣邱文庄浚云韩愈谓赋出天下而江南居


十九以今观之浙东西又居江南十九而 苏松



嘉湖五府又居两浙十九也即苏州一府计之以


准其馀垦田九万六千五六百顷居天下八百四 (第 52a 页)
 二湖又多滩涨上流微故下流塞其间又有夏驾新
 洋掣其水以入刘湖其势益弱一与潮遇辄壅滞不
 行无惑也(永乐初夏原吉治水 苏松
上言吴淞江旧/袤二百五十馀里广一百五十馀丈前代)
 (屡浚屡塞自吴江长桥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馀里/虽云 (第 8b 页)
 的然可睹者哉据见在四方论之四川天下之正西
 云南其西南陜西天下之西北山西其正北皆不见
 有海也惟蓟辽邻山东始有海山东为东方之海山
 东抵淮扬 苏松
以至钱塘宁绍等处始为正东之海
 东瓯至福建稍可称东南海广东即南越地今其治 (第 33b 页)
 (疏禹贡/则不合)
 太湖分二𣲖东南一𣲖由淞江入于海东北一𣲖由
 诸浦注之江其淞江泄水惟白茆一浦最大浚淞江
 则 苏松
东南之水有所归浚白茆则苏州东北之水
 有所归永乐初夏原吉奏吴淞江旧袤二百五十馀
 里广一百五十馀丈前 …… (第 23b 页)
 下流壅阏旁有范家浜至南跄浦口可径达海宜浚
 令深阔上接黄浦以达湖茆之水此即禹贡三江入
 海之迹(原吉时为户部尚书治水 苏松/
役夫凡十馀万水泄农夫利) 王樵曰古
 者震泽之水其西北上源则有宣歙金陵九阳江之 (第 24a 页)
东南以宁倭逼杭州适抚臣
巡海仓卒无备方伯就问策公亟选僧兵数百命婿吴
指挥懋宣统以出大破之及佥书中府值 苏松
寇急公
散家财募兵以进猝遇贼于娄门身中流矢裹创大呼
督战贼溃去抵留都下血斗馀晕绝而苏贻书于子曰 (第 37a 页)
 道曰盖古扬州之南境南境与域字颇别微可议者

 江南道领有今 苏松
常嘉湖正禹贡三江震泽地江
 州寻阳郡有彭蠡湖皆当日之域中岂得别之为南
 境惟援其例书于福建一司则可福 (第 23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