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系辞即说卦也大学直讲系辞十二卷不著其名
  右四书皆三舍时学舍讲义也
 杂见旁證 房玄龄龙昌期卢穆 孙坦
句徽代渊薛
 温其陈文佐陈皋刘巘子圭杨绘元素汪沿于弇见
 房审权义海又有白氏集氏范氏亡其名陆绩虞翻 (第 28b 页)
  舒氏(高/)      邵氏(浩/)
  萧氏(佐豫/章人)     窦氏(从周文卿/镇江人)
  潘氏(履 孙坦
翁/金华人)   杨氏(骧子昂/建安人)
  王氏(过幼观拙/斋鄱阳人)   杨氏(长孺伯子东/山诚 (第 16b 页)
 阳之嫌于野者又罪阴不能退避非所处之位(卢穆/)
 上九阳之亢极不言阴战之者所以抑臣僭也坤之
 上六阴之过极则与阳战者所以警君防也旨其微
 乎 (孙坦/
)坤道已穷虽欲不战不可得矣(坡/)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第 27b 页)
 助者止文母而已武王拔民于无告而仁义之周公
 救治于己坠而礼乐之前作后述为万世至正大公
 之道于亲不亦干且裕者乎 (孙坦/
)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最处事上不累于位(注/)终其事而不享其利(子/)年高 (第 55b 页)
 者多以刑狱言之此象文明化治之卦圣人戒之恐
 人惑也(代/)居上而峻且明则下病于太察当先照其
 本原 (孙坦/
)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以刚处下居于无位弃于不义安于徒步以从其志
 (注/)(第 9a 页)
木蔓而至魏几百馀氏
窃其微则王弼而已孔颖达韪之畅其说由正观距宋
学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道者槩质于二氏焉 (孙坦/
) (第 17a 页)
者以为近世人以王弼本冒为之传世有两
书今观诸儒所引二书中语皆不类洙泗气象纵微后
人冒作亦决非卜商之书 孙坦
氏曰世有子夏传以为
亲得孔子之缊观其辞间或取左氏春秋传语證之晚
又得十八占称天子则曰县官尝疑汉杜子夏 (第 9b 页)
 大义一卷𤼵义一卷
刘遵易异议论十卷外义三卷
黄晞聱隅先生易义十卷
黄通易义一部
李贲易义二卷    周孟阳易义二卷
张简易义略九卷又易问难二十卷
李觉大衍义一卷   沈季长易义上下二卷
叶子长易义二卷

张元易𤼵题一卷明疑录一卷启玄一卷
沈济河图洛书解一卷伏羲俯仰画卦图一卷
丘铸周易卦断一卷  王锜周易口诀六卷
史之證周易口诀六卷
楚泰周易析微通说三十卷又周易质疑卜傅三十卷
郭思永周易明文十卷 孙坦
周易析蕴一卷易钳精义二卷周易通神二卷
周镇周易精微三卷穷理尽性经一卷周易义證总要 (第 94a 页)
 曰范谔昌云陆字误(胡安定/从之)苏轼改作逵(吴澄季/本同)
 一作陵(本李衡撮要石介曰上高于五而降/者君臣之定分也诸家改为陵非)石介张
 载 孙坦
朱震仍作陆(孙云云路也朱云反而之三然/后安在鸿则为自南而北向之)
 (特也吕大临张浚杨万里赵彦肃赵汝 (第 43b 页)
 艺文志易十三家无子夏撰述惟隋唐志有子夏传
 二卷不知所始或谓系汉时杜子夏作以子夏名同
 见误其说见 孙坦
周易析蕴然亦无实据尝考陆德
 明释文及李鼎祚易解亦偶引及则在唐时已信行 …… (第 15a 页)
 其书然陈氏有云释文易解所引者反为今子夏传
 本所无有又在隋唐志止云二卷上卷已残阙今所
 传本有十一卷又 孙坦
云或取左氏传證之晚又得
 十八占称夫子曰县官今亦无左传与县官之称则
 不惟非子夏传亦并非隋唐所传本矣 (第 15b 页)
氏何者观其书不依古易经次乃遵费氏郑氏王氏所
合彖𧰼文言于爻下也晁以道曰按刘子元所辩此传
非卜商作 孙坦
曰解易者世有子夏传以为亲传孔子 …… (第 12a 页)
序言学易于处士赵期论次旧义附以新说凡十
二篇以王弼为内摘其要者表而正之故曰外云嘉祐
元年卒年六十一 孙坦
撰周易析蕴二卷首言子夏传非卜商作尝證以
左氏传又得十八占称天子曰县官疑是汉杜子夏及
读杜传见引明夷对 …… (第 20b 页)
子夏蜀才范氏徐氏陆氏庄氏陆希声魏徵薛温其崔
憬陈皋陈文佐刘牧刘瓛刘纬勾微白动李畋薄洙龙
昌期侯果孙复 孙坦
王昭素王锜王逢胡旦胡瑗鲜于 (第 2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