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有能存养不能存养之不同及其动时又有能省察
 不能省察之不同是又一说也此于理皆无背然蒙
 引浅说皆主动静言今姑从之  李毅
君子与
 小人无忌惮相反全在戒惧慎独上率性之道本是
 时措而宜者故著一时字时有变通之义有不易之
 义 …… (第 22a 页)
 词说者皆以无过不及讲至字不知无过不及只形
 容得个中庸若至字又推开说愚不肖者减不得一
 分贤知者增不得一分故曰至  李毅
侯曰至即程
 子所谓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意 四书
 镜曰其至虽是赞词便有民当与能意 吴省庵曰 …… (第 25a 页)
 点大舜出来做个样子只要吾人葆任此灵明之体

 而已
人皆曰予知章  李毅
侯曰一章意犹云道其不明矣
 夫 诸家皆认舜为知回为仁故于上下相承处多
 不明白须知子思之意乃是云如舜 (第 32a 页)
 协于中也 又曰后面至诚经纶天下之大经肫肫
 其仁便是此意 脩道以仁仁字西山真氏新安陈
 氏新安倪氏俱以心之德言
仁者人也节  李毅
侯曰仁非他也原即其身是也盖
 仁者人也 张彦陵曰此节紧承上节仁字而释其
 义只重一个仁字由仁而行之得 …… (第 3b 页)
 之道及日章不厌等勿讲太高妙为是 张彦陵曰
 恶其文之著不应做恶文重质看重质之意与此章
 不相干文字是好字  李毅
侯曰讲恶字不可用文
 胜灭质世风大坏等语盖此句固未说到下学君子
 身上且只释诗然亦与文质奢俭等意无干 (第 126b 页)
 垂诗教之意正所以示人学诗之要也然学诗之要
 意在言外 邹肇敏曰味此章却是教人无邪思而
 触诗以发之耳  李毅
侯曰不是有一言便可废三
 百谓尽三百总归此一言耳 四书家训曰思无邪
 只是一个正心工夫 又曰凡人所为 (第 3a 页)
 句是一扬一抑狂简二字似不是一扬一抑志大不

 是全好略于事不全不好  李毅
侯曰此夫子思狂
 也中行节才合狷言之狂者气魄在狷者之上夫子
 取其可以担荷世道所谓狂者进取是也进取是 (第 30a 页)
 是过(此即算大过不是小过)夫子真正觉得性体圆融理事无

 碍些毫意思了不可涉故深有味于易而言之其在
 知天耳顺之时乎  李毅
侯曰易之为道也时而已
 矣圣人上律天时自仕止久速之大以至动静语默
 之微无非易也 易当兼不易变易说过 (第 20b 页)
当兼心过
 身过说 杨慈湖曰圣如夷尹惠而犹过于清过于
 任过于和而况未至三子者乎  李毅
侯曰易大过
 卦乃是大者过大谓阳也与此无干 此章当与闻 …… (第 20b 页)
 物挂碍逆境亦自洒落小人之心多私欲牵拘顺境

 亦常拂郁  李毅
侯曰圣人一生真实受用止一乐
 字坦荡荡形容乐字也 杜静台曰谓之坦荡荡真
 如行于平原旷野之地泛于汪洋 …… (第 40b 页)
 可以坦字当常字对长字 附存疑曰注坦平也又

 曰荡荡宽广貌是两德小注蒙引都作一意说 又
 附 李毅
侯曰坦即中庸居易易字而荡荡正形容其
 所谓坦
子温而厉章 翼注曰既曰温而厉又曰威而不猛非
 颠倒重复 (第 41a 页)
 曰人心本来自有明觉到被人欺来瞒去不是人能
 欺瞒得我都是我心中私意纷扰本体上不光洁不
 定静可以閒而投可以激而怒所以浸润肤受纷然
 得行  李毅
侯曰不行谮愬全在心体上说譬如镜 (第 12b 页)
 可与上者同归唯不学而后成其为下则人可以质

 自诿乎哉  李毅
侯曰两次也最难看犹云学而知
 之此亦一上也困而学之是又一上也唯不学斯为
 下则谁非上者 熊伯甘曰前三 (第 15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