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詩類
孟子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然后谓之明明则穷理者也至此然后谓之诚诚则

 尽性者也在明明德者穷理以自明其明德者也在
 亲民者推吾明德以明民之未明所谓 先知觉
后知
 先觉觉后觉者也己则不明而以明民则不知自明
 其德而不以明民则不仁二者皆非大人之事不可
 与穷 …… (第 8a 页)
 延平杨氏曰大学之道必知其所止知止然后能定
 不知所止而欲应酬曲当是犹射者未知正鹄之所
 在而欲取中也 又曰古之善学者必 先知
其所止
 然后可以渐进若伥伥然莫知所止而欲望圣贤之
 域多见其难也 又曰自致知至于虑而后得进德
 之 …… (第 9b 页)
 皆亲民之义至善者善而又善进进不已至于大善
 无地可进乃为至善止者至于其极无进地则止矣
 然学以知为先 先知
之而后能行 (第 22a 页)
先知
可止之地则
 有定向矣有如所立卓尔之有见其所有之实则可
 以为准而后吾心定自此以下言能者必加学力而 …… (第 22a 页)
 疑原始要终知不可易然后为至也 又曰致知在
 格物格去也格去物则心始虚明见物可尽然后极
 天下之虑而能思善也致知者乃为学之大本夫学
 之始亦必 先知
其一贯之道其造则固有序也格物 …… (第 31b 页)
 至于万则物盖有不可胜穷者反身而诚则举天下
 之物在我矣 又答胡处晦书曰示喻欲持忍字某
 窃谓学者以致知格物为 先知
之未至虽欲择善而 (第 37b 页)
 康皆自明也新之为言革其故也理义者人心之所
 同然唯大人为先得之德之不明也以民之未知乎
 此也德之不行也以民之未得乎此也 先知觉
后知
 先觉觉后觉则易昏为明易恶为善变化气质如螟
 蛉之肖蜾裸是岂不为新乎虽然自明明德者亦日
 新也 (第 8b 页)
 (好恶也正岁者民物之所尚以一岁之始而观民情/之所尚将以训其志淫好僻也○陈蕴之曰新物如)
 (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作新民亦/以新子之国 先知觉
后知先觉觉后觉易昏为明易)
 (恶为善化变气质如螟蛉之/肖蜾裸○愚案此又是一说)○黄氏曰布而训四方 (第 19b 页)
 怨恶同其好善所谓同其好恶是也
训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注道犹言也
为王说之四方诸侯也上下君臣也

诵四方之传道注传道世世所传说往古之事也为王
诵之若今论圣德尧舜之道矣
正岁则布而训四方注布告以教天下使世知所善恶
而观新物注四时于新物出则观之以知民志所好恶
志淫行辟则当以政教化正之
 疏若王制云命市纳贾以知民之所好恶志淫行僻
 则当以政教化正之与此为类故郑云以绎经也
 杂说 先知觉
后知先觉觉后觉则易昏为明易恶为 (第 71a 页)
 者之己忧故进于王言其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虽欲

 不言而不可以不言也孟子曰天之生此民也使
 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子将
 以斯道觉斯民也所贵乎圣贤者谓其知之在先将
 使觉乎未知者其觉 …… (第 6a 页)
 物自成己推而成物其功半矣于功之半能思终始
 常于学则虽推以教人而已之德实由是而进日加
 益而不自知也此所谓厥德修罔觉言推此道以
 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有益于人是乃有益于己
 也傅说之所以历陈为学之终始者盖尽于此此非 (第 41a 页)
 至五纪即圣人所以建皇极以教民者非是于数者
 之外别有皇极也自皇建其有极至于为天下王皆
 是圣人建极以教民之事其文比于诸畴最为详备
 盖圣人以 先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其致知格物
 正心诚意以修其身举而措之以至于家齐国治天
 下平者尽在于此故箕子反覆为 (第 45a 页)
 臣民之所共由者也三德者君之所独任而臣民不
 得僭焉者也此实至当之论盖大中之道人之所同
 有为君者苟不能以 先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而
 与斯民共之则人将淫朋比德而自弃于小人之域
 此国家之所以乱也威福名器人主之利势 (第 7b 页)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
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幡然变动之貌(辅氏曰幡有反覆之意故为变动之貌)于吾身亲见之
言于我之身亲见其道之行不徒诵说向慕之而已

(辅氏曰此皆是乐道之事也言我能使是君为尧舜之君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则我之身亲见其道
之行而其乐又不空见于诵说向慕之而已也)


  天之生此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
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


  此亦伊尹之言也知谓识其 (第 22a 页)
  横谓不循法度顽者无知觉廉者有分辨懦柔弱也
馀并见前篇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
斯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
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
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 (第 1b 页)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
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幡然变动之貌于吾身亲见之言于我之身亲见其
道之行不徒诵说向慕之而已也

  天之生此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
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
(第 20b 页)
  横谓不循法度顽者无知觉廉者有分辨懦柔弱也
馀并见前篇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
斯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
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
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 (第 1b 页)
 不以成汤昭烈为法也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
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天之
生此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民之
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也思
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 …… (第 32b 页)
 中其情不能安其义不容诿以一人之身任天下之

 重如此故就汤而说之以伐无道之夏而救无罪之
 民此其自待何如哉 先知觉
后知先觉觉后觉先儒
 谓此即大学之道既明明德则必须新民非如此则
 在我之分量不完伊尹未仕汤一匹夫耳犹 (第 34a 页)
 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

 进乱亦进曰天之生斯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
 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
 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 …… (第 1b 页)
 事何所事而非君民皆可使何所使而非民其言如
 此故其为行也治亦进而仕乱亦进而仕以求尽其
 事君使民之责焉而因以自任曰天之生斯民也原
 欲使 先知
其事者觉后知之人使先觉其理者觉后
 觉之人予今幸为天所生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
 先知先觉之道觉此后知 (第 3a 页)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
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吾岂若
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吾岂若于吾身亲见之哉

幡然变动之貌于吾身亲见之言于我之身亲见其
道之行不徒诵说向慕之而已也

  天之生此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予天
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非予觉之而谁


  此亦伊尹之言也知谓识其 (第 19a 页)
  横谓不循法度顽者无知觉廉者有分辨懦柔弱也
馀并见前篇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天之生
斯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
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
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 (第 1b 页)
 (至五纪即圣人所以建皇极以教民者非是于数者/之外别有皇极也自皇建其冇极至于为天下王皆)
 (是圣人建极以教民之事其文比于诸畴最为详备/盖圣人以 先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其致知格物)
 (正心诚意以修其身举而措之以至于家齐国治天/下平者尽在于此故箕子反覆 (第 21b 页)
 以圣人托于贤俾致其命焉者也夏桀弗类天择其
 主而托之者甚急也天欲以天下托于汤是以先以
 汤托于伊尹伊尹知之故曰天之生斯民也使 先知
 觉
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非予觉之
 而谁是盖知天有以命之也命之至天不容以言传
 伊尹不得以言受 (第 15a 页)
 争一个知与不知知则为圣人不知则为常人孟子
 所谓先知先觉盖知则明哲矣明哲通天下一个道
 理当是大公至同之心苟为自私则不谓之明哲以
  先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乃作则之意此两句正 (第 8b 页)
 彖辞曰蒙亨蒙必求𤼵蒙致亨也彖辞不为蒙者立

 言乃为启蒙者示训何也孟子曰天之生斯民也使
  先知觉
后知先觉觉后觉也启蒙者之教立而蒙者
 之率谨矣既为启蒙者立训何不令其求童蒙而必
 童蒙求我乎不愤不启 (第 18a 页)
 臣于是叹而进諌于高宗曰呜呼知之曰明哲明哲
 实作则盖人之有生孰无天命之性非明哲则不足
 以知之惟能先知先觉则足以谓之明哲既先知先
 觉必能以 先知觉
后知以先觉觉后觉此所以能为
 四方之取则也群臣言此盖 (第 4a 页)
先知
觉能觉后知觉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