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經解類
孟子類
論語類
孝經類
類書類
 皆讫惟念前业未毕者唯周官年六十有六目瞑意

 倦自力补之谓之周官傅也
 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周礼起于成帝刘歆而成于郑
 玄附离之者大半故林孝存以为 武帝
知周官末世
 渎乱不验之书故作十论七难以排弃之何休亦以
 为六国阴谋之书唯有郑玄遍览群经知周礼者周 (第 3a 页)
          右蜀汉郊礼
魏志文帝本纪黄初二年春正月郊祀天地明堂
宋书礼志黄初二年正月郊祀天地明堂是时魏都洛
京而神祗兆域明堂灵台皆因汉旧事
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 武皇帝
以配天宗祀文
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是时二汉郊禋之制具存魏所 …… (第 9b 页)
曰皇天之神以 太祖武皇帝
配地郊所祭曰皇地之祗
以武宣皇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
帝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圜丘 …… (第 10b 页)
    二天二地而所立名字又不经若此异哉
魏志蒋济传初侍中高堂隆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
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后曰田非曹之先以追诘

 注济立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 魏武
(第 11b 页)
 家传自云曹叔振铎之后故陈思王作 武帝
诔曰于
 穆 (第 12a 页)
武王
胄稷允周魏非舜后而横祀非族降黜 (第 12a 页)
太祖
 
不配正天皆为谬妄又难郑玄注祭法云有虞以上
 尚德自夏以下稍用其姓氏济曰夫虬龙神于獭獭
 自祭其先不祭 …… (第 12a 页)
    姬姓碑文家传自相背谬况腾本常侍嵩为

    养子 曹瞒
传言夏侯氏子虽无明证要之本
    非曹姓又何足辨乎
通典高堂隆表云案古典可以 (第 12b 页)
武帝
配天鱼豢议昔后
稷以功配天汉出自尧不以尧配天明不绍也且舜已
越数代 (第 12b 页)
武皇
肇创洪业宜以配天
    蕙田案通典言高堂隆表与蒋济传不合不
    知何据岂 (第 12b 页)
武帝
二字本作虞舜而刻本误欤
    鱼豢议亦不见正史豢作魏略恐是著撰私 (第 12b 页)
    故或十月为即位告祭十一月为正祭欤
武帝本纪保定元年春正月庚戌祀圜丘
天和二年春正月丁亥初立郊丘坛壝制度

宣帝本纪宣政元年即位七月丙午祀圜丘
隋书礼仪志后周宪章姬周祭祀之式多依仪礼司量
掌为坛之制圜丘三成成崇一丈二尺深二丈上径六
丈十有二阶每等十有二节在国阳七里之郊圜壝径
三百步内壝半之方一成下崇一丈径六丈八尺上崇
五尺方四丈八方方一阶阶十级级一尺其祭圜丘及
南郊并正月上辛圜丘则以其先炎帝神农氏配昊天
上帝于其上五方上帝日月内官中官外官众星并从

祀皇帝乘苍辂载玄冕备大驾而行预祭者皆苍服
音乐志周太祖迎 魏武
入关乐声皆阙恭帝元年平荆
州大获梁氏乐器以属有司制其歌舞竟未之行也天
和元年武帝初造山云舞以备六代南 (第 46b 页)
帝国家始祖神尧皇帝同功比德而忽升
于宗祀圜丘之上为昊天匹曾谓圜丘不如林放乎其
九难曰昨所言魏文帝丕以 武帝操
为始祖晋武帝炎 …… (第 8b 页)
以宣帝懿为始祖者夫 孟德
仲达者皆人杰也拥天下
之强兵挟汉魏之微主专制海内令行草偃服衮冕陈
轩悬天子决事于私第公卿列拜于道左名 (第 9a 页)
 礼院言周官朝日祀五帝则张大次小次说者以为
 祀昊天上帝亦然大次在坛壝外犹更衣幄小次在
 坛侧今所未行案 魏武帝
祠庙令降神讫下阶就蕞
 而立须奏乐毕似若不愆烈祖迟祭不速讫也故吾
 坐俟乐阕送神乃起耳然则 (第 33a 页)
武帝
坐俟容须别设近
 次与周官义符请设小次于皇帝版位少东每献毕 (第 33a 页)
    蕙田案汉书所载武帝时止有泰山明堂王
    莽始奏立于京师而三辅黄图则云明堂在
    长安西南七里汉书曰 武帝
初即位立明堂
    于城南应劭注云武帝立明堂王莽修饰令
    大是长安旧有明堂也今汉书未见此注不 (第 5b 页)
 废行而祀井魏武兴复旧祀而祭门户井灶中霤凡
 五祀焉(案汉诸儒戴圣闻人通汉等白虎通议五祀/则有井之说盖当时以行中间废缺至 魏武)
 (
重修旧典/而祭井焉)高堂生月令中冬祀四海井泉祭井自从 …… (第 8a 页)
 之意则皆淫谄非礼之正也
武帝太初二年令天下大酺五日祠门户比腊
后汉建武初有五祀有司掌之人家祀山神门户(山即/厉也)
(鬼有所归/乃不为厉) 魏武帝
始定天下兴复旧祀而造祭五祀门户井灶中
霤也
晋武帝时傅元云帝之都城宜祭一门正宫亦祭一门 (第 43b 页)
 书集传孙氏曰类上帝祀天神也禋六宗享人鬼也
 望山川祭地祗也王氏曰天子事七庙于地不言大
 示于人不言 太祖
于天不言日月星辰以地示人鬼
 之及六宗山川则天神之及日月星辰可知也以天
 帝之及上帝则人鬼地示之及太 (第 14b 页)
 吴孙权与蜀盟文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

 夺国柄始于董卓终于 曹操
九州辐裂普天无继及
 曹丕偷取天位而子睿么么寻亦凶逆昔共工乱象
 而高辛行师三苗干度而虞舜征焉今日灭 (第 45b 页)
 也(尔雅邸谓之柢贾公彦曰邸下柢也谓于弁内项/上以象骨为柢然谓之柢不特施于项上魏台访)
 (议曰邸以象骨周缘弁下根柢然/则 魏武
所作升柢或古之遗制与)诸侯及孤卿大夫
 之韦弁皮弁各以其等为之郑康成曰侯伯璂饰七
 子男璂饰五玉亦三 (第 56b 页)
 矣昔褚声子袜而豋席其君戟手而怒之此知说屦
 而不知跣也后世人臣说履然后登堂此知致敬而
 不知非坐不说屦也(汉魏以后朝祭皆跣袜惟萧何/剑履上殿 魏武
亦不解履上殿) (第 40a 页)
 诸侯王酎金原宗庙在北城外游衣冠尝百果

汉书文帝本纪文帝四年秋九月作顾成庙(服虔曰庙/在长安城)
(南文帝作还顾见城故名之应劭曰文帝自为庙制度/卑狭若顾望而成犹文王灵台不日成之故曰顾成贾)
(谊曰使顾成之庙为天下太宗与汉无极如淳曰身存/而为庙若尚书之顾命也景帝庙号德阳 武帝
庙号龙)
(渊昭帝庙号徘徊宣帝庙号乐游元帝庙号长寿成帝/庙号阳池师古曰以还顾见城因即为名于义无取又) …… (第 5b 页)
光武世在第九故)
(以元帝为考庙尊而奉之孝明尊述亦不敢毁孝和以/下穆宗威宗之号皆省去五年而再殷祫食于 太祖
以)
(遵先典议/遂施行)
 文献通考马氏曰西都郊祀之制因秦五畤未尝有
 祭天之礼东都宗庙之制代代称 (第 42a 页)
    又案以上蜀汉
晋书礼志王制天子七庙诸侯以下各有等差礼文详

矣汉献帝建安十八年五月以河北十二郡封 魏武帝
为魏公是年七月始建宗庙于邺自以诸侯礼立五庙
也后虽进爵为王无所改易延康元年文帝继王位七
月追尊皇祖为 (第 2b 页)
太王夫人曰太王后黄初元年十一月
受禅又追尊太王曰太皇帝皇考 武王
(第 2b 页)
武皇帝
 三国魏志文帝黄初四年注魏书曰辛酉有司奏造
 二庙立太皇帝庙大长秋特进侯与高祖合祭亲尽
 以次毁特立 …… (第 2b 页)
 毁也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太和三年初洛阳宗庙未成神主
在邺庙十一月庙始成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皇帝太
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邺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

晋书礼志明帝太和三年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夫
人吴氏曰高皇后并在邺庙庙所祠则文帝之高祖处
(沛国谯/人曹萌)曾祖高皇(萌之/子腾)祖太皇帝共一庙考 太祖武

皇帝
特一庙百代不毁然则所祠止于亲庙四室也其
年十一月洛京庙成则以亲尽迁处士主置园邑使行
太传太常韩暨宗正 …… (第 3a 页)
儒之议刘歆博而笃
矣光武即位建高庙于雒阳乃立南顿君以上四庙就
祖宗而为七至魏初高堂隆为郑学议立亲庙四 太祖
武帝
犹在四亲之内乃虚 (第 48b 页)
太祖
及二祧以待后代至
景初间乃依王肃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亲而为六庙 …… (第 48b 页)
晋武受禅博议宗祀自文帝以上六世祖征西府君而
宣帝亦序于昭穆未升 太祖
故祭止六也江左中兴贺
循知礼至于寝庙之仪皆依魏晋旧事宋武帝初受晋
命为王依诸侯立亲庙四即位之后增祠五 (第 49a 页)
世祖相国
掾府君六世祖右北平府君止于六庙逮身没主升从
昭穆犹 太祖
之位也降及齐梁守而弗革加崇迭毁礼
无违旧臣等又案姬周自 (第 49a 页)
太祖
以下皆别立庙至于禘
祫俱合食 (第 49a 页)
太祖
是以炎汉之初诸庙各立岁时尝享 (第 49a 页)

卑不差其后汉高受命无始封祖即以高皇帝为太祖
太上皇帝之父立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
太祖故也 魏武
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 (第 9a 页)
武帝
(第 9a 页)
太祖

高祖太皇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
宣创业 (第 9a 页)
武帝
受命亦即以宣帝 (第 9a 页)
太祖
其征西豫章颍
川京兆府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历兹以 …… (第 9a 页)
降至于周隋宗庙之制斯礼不改故宇文氏以文皇帝
太祖
隋室以武元皇帝为 (第 9b 页)
太祖
国家诞受天命累叶
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 (第 9b 页)
太祖
中间代数既近列在
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
光二帝尊于 (第 9b 页)
太祖
亲尽则迁不在昭穆合食之数今皇
极再造孝思匪宁奉二月十九日敕七室以下依旧号
尊崇又奉三月一日敕既立七庙 (第 9b 页)
 足也而必求其祖之可以拟后稷者而推以配天焉
 夫文王受命作周者也汉之高帝唐之神尧宋之艺
 祖庶乎其可拟矣 曹孟德
司马仲达以下诸人逞其 …… (第 21b 页)
 之曰玄元皇帝盖虽祖𥅆而其意谓吾祖固天之贵
 神也于是崇建太清宫每禘祫并于玄元皇帝前设
 位序正是盖以玄元为 太祖
拟周之后稷而其祖宗
 则俱为昭穆矣至宋大中祥符间天书封禅之事竞
 兴遂复效唐人之为推所为司命保生天尊 …… (第 23a 页)
 为圣祖建立景灵宫圣祖殿居中而僖祖以下各立

 一殿分置左右是盖以圣祖为 太祖
拟周之后稷而
 祖宗则俱为昭穆矣晦庵尝言景灵之建外为都宫
 而内各有寝庙门垣乃为近古盖以其规制宏壮每 (第 23b 页)
 初濯祼玉授王小宰赞王就鸡彝司彝举幂王酌郁
 鬯司彝反幂王执圭瓒祼尸灌之于地以瓒授祝祝
 授小宰王拜 太祖
尸答拜三退出卿大夫皆出后盥
 于内洗内宰濯璋瓒授外宗外宗以授王后后就鸟
 彝酌郁鬯司尊启幂反幂如初后 (第 13b 页)
执璋瓒亚献授外
 宗后拜 太祖
尸答拜后兴入于西房王后有事不与
 则大宗伯摄之而亚祼宾执璋瓒酌鸡彝三祼殷士 (第 13b 页)
焉烝尝象时禘祫如闰天道大成宗庙法之再
为殷祭者也谨案礼记王制郑玄注周官宗伯并云国
君嗣位三年丧毕祫于 太祖
明年禘于群庙自尔以后
五年再殷一祫一禘汉帝古事贞观以后并用此礼以
为三年一闰天道大备故也此则五年再殷 …… (第 32a 页)
祖太上皇高帝之父位庙享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
尊于太祖故也 魏武
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 (第 41a 页)
武帝
(第 41a 页)

其高皇太祖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
列晋宣创业 (第 41a 页)
武帝
受命亦即以宣帝为 (第 41a 页)
太祖
其征西颍
川等四府君亦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国家诞受
天命累圣重光景皇帝始封唐公实为 (第 41a 页)
太祖
中间世数
既近于三昭三穆之内故皇家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
府君宣光二祖尊 (第 41a 页)
太祖
亲尽即迁不在昭穆之数著 …… (第 41a 页)
在礼志可举而行开元中加置九庙献懿二祖皆在昭
穆是以 太祖
景皇帝未得居东向之尊今二祖已祧九
室惟序则 (第 41b 页)
太祖
之位又安可不正伏以太祖上配天地
百代不迁而居昭穆献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徵
诸故实实所未安请下百寮佥 …… (第 41b 页)
太常卿裴郁上言献懿亲尽庙迁犹
居东向非礼之祀神所不享愿下群臣议于是太子左
庶子李嵘等上言谨案晋孙钦议 太祖
以前虽有主禘 …… (第 41b 页)
祫所不及其所及者 太祖
后未毁已升藏于二祧者故
虽百代及之献懿在始封前亲尽主迁上拟三代则禘
祫所不及 (第 42a 页)
太祖
而下若世祖则春秋所谓陈于 (第 42a 页)
太祖

汉议罢郡国庙丞相韦玄成议太上皇孝惠亲尽宜毁
太上主宜瘗于园惠主迁高庙太上皇在 (第 42a 页)
太祖
前主瘗
于园不及禘祫献懿比也惠迁高庙在 (第 42a 页)
太祖
后而及禘
祫世祖比也魏明帝迁处士主置园邑岁时以令丞奉
荐东晋以征西等祖迁入西除同谓之祧皆不及祀故 …… (第 42a 页)
祷祭无祷止之义 太祖
得正无所屈吏部郎中柳冕等
十二人议曰天子以受命之君为 (第 43a 页)
太祖
诸侯以始封之
主为祖故自 (第 43a 页)
太祖
以下亲尽迭毁洎秦灭学汉不暇礼
晋失宋因故有连五庙之制有虚 (第 43a 页)
太祖
之位且不列昭
穆非所谓有序不建迭毁非所谓有杀连五庙非所谓
有别虚 (第 43a 页)
太祖
位非所谓一尊此礼所由废也传曰父为
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葬以士今献懿二祖在唐未受
命时犹士也故高祖太宗以 …… (第 43a 页)
献而降悉入昭穆虚东向位司勋
员外郎裴枢曰礼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
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社稷重 太祖
之上复追尊
焉则尊祖之义乖太庙之外别祭庙焉则社稷不重汉
韦元成请瘗主于园晋虞喜请瘗庙两阶间喜据左氏 …… (第 44a 页)
月祀曾高时享及二祧岁祫及
坛墠终禘及郊宗石室是为郊宗之祖喜请夹室中为
石室以处之是不然何者夹室所以居 太祖
(第 44a 页)
太祖

上藏主所居未有卑处正尊居旁也若建石室于园寝
安迁主采汉晋旧章祫禘率一祭庶乎春秋得变之正
是时京以考功 …… (第 44a 页)
孙祔曾高之庙人情大顺也京兆少尹韦
武曰祫则大合禘则序祧当祫之岁常以献东向率懿
而后以昭穆极亲亲及禘则 太祖
筵于西列众主左右
是于 (第 44b 页)
太祖
不为降献无所厌时诸儒以左氏子齐圣不
先父食请迎献主权东 (第 44b 页)
太祖
暂还穆位同官尉仲子 …… (第 44b 页)
未足时言禹不先鲧乎魏晋始祖率近始祖上皆
有迁主引閟宫诗则永閟可也因虞主则瘗园可也缘
远祧则筑宫可也以 太祖
实卑则虚位可也然永閟与
瘗园臣子所不安若虚正位则 (第 45a 页)
太祖
之尊无时而申请
奉献懿二祖迁于德明兴圣庙为顺或曰二祖别庙非
合食且德明兴圣二庙禘祫之年皆有荐享是已分 …… (第 45a 页)
圣庙而不禘祫臣不谓可礼祭如在景皇帝虽 太祖

献懿子孙也今引子东向废父之祭不可为典五谓献
懿宜别立庙京师臣不谓可凡礼有降有杀故去庙为
祧去祧为 …… (第 46a 页)
希昔
鲁立炀宫春秋非之谓不当取已毁之庙既藏之主复
筑宫以祭今议正同故臣皆不谓可古者殷祖元王周
祖后稷 太祖
之上皆自为帝又世数已远不复祭之故
始祖得东向也景皇帝 (第 46a 页)
太祖
于献懿子孙也当禘祫 …… (第 46a 页)
献祖居东向位景从昭若穆是祖以孙尊孙以祖屈神
道人情其不相远又常祭众合祭寡则 太祖
所屈少而
所伸多与其伸孙尊废祖祭不以顺乎冕又上禘祫议
證十四篇帝诏尚书省会百官国子儒官明定可否左
(第 46b 页)
郎中陆淳奏案礼及诸儒议复 太祖
之位正也 (第 46b 页)
太祖
位正则献懿二主宜有所安今议者有四曰藏夹室曰
置别庙曰各迁于园曰祔兴圣庙臣谓藏夹室则享献
无期非周人藏 …… (第 46b 页)
 其福故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以太祖始封之重
 当殷祭东向之尊百代不迁下统昭穆此孝享严禋
 之极制也周自后稷十六代至 武王
毁庙迁主皆 (第 47a 页)

 祖
之后故序列昭穆合食无嫌汉之太上皇主瘗于
 园寝寻置别庙是为属尊故周汉 (第 47a 页)
太祖
之位正自 (第 47a 页)
 魏至隋则虚其位魏明帝初以太皇别庙未成故权
 设对祫后有司定七庙之制 太祖
以下为昭穆二祧
 旋至三少帝运移于晋不以兄弟为代数故元帝上
 继武帝简文上继元帝至安帝时后征西至京兆 …… (第 47b 页)
 征西府君东向议竟不行宋齐梁陈北齐周隋悉虚

 其位以待 太祖
皆以短祚其礼不申则自魏以降 (第 48a 页)

 祖
列昭穆之位非通例也武德中立亲庙四自宣简
 公而下贞观中立七庙六室自弘农府君而下开元
 中始制九庙追尊 …… (第 48a 页)
          右隋唐禘祫
文献通考后唐长兴二年四月禘享于太庙
周显德五年六月禘于太庙先是言事者以皇家宗庙
无祧迁之主不当行禘祫之礼国子司业聂崇义以为

前代宗庙追尊未毁皆有禘祫别援故事九条以为其
證曰魏明帝以景初三年正月崩至五年二月祫祭明
年又禘自兹以后五年为常且魏以 武帝
为太祖至明
帝始三帝而已未有毁主而行禘祫其證一也宋文帝
元嘉六年祠部定十月三日殷祠其太学博士议禘云 (第 59a 页)
    可行之事月祭又荐新之祭与告朔朝庙无

    与牵合三礼为一礼则郑贾孔之误也
          右诸侯宗庙告朔
通典后汉献帝封 曹操
为魏公依诸侯礼立五庙于邺
后进爵为王无所改易
 图书集成 (第 23a 页)
曹操
春祠令曰议者以为祠庙上殿当解
 履吾受锡命带剑不解履上殿今有事于庙而解履
 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 …… (第 23a 页)
 违众吾从下诚哉斯言也
晋书高阳王睦传睦谯王逊之弟也魏安平亭侯武帝
受禅封中山王睦自表乞依六蓼祀皋陶鄫把祀相立

庙祀下太常议博士祭酒刘熹等议礼记王制诸侯五
庙二昭二穆与 太祖
而五是则立始祖之庙谓嫡统承
重一人得立耳假令支弟并为诸侯始封之君不得立
庙也今睦非为正统若立祖庙中山 …… (第 24a 页)
并也后代中山乃得为睦立庙
为后代子孙之始耳司徒荀顗议以为宜各得立庙时
诏从顗议又诏曰礼诸侯二昭二穆与 太祖
之庙而五 (第 24b 页)
太祖
即始封君也其庙不毁前诏以谯王中山王父非
诸侯尊同礼不相厌故欲令得各祭以申私恩也然考
之典制事不经通若 …… (第 24b 页)
子与庶子位俱为士祢
已有庙无为重设与公子为诸侯不立祢庙同也若尊
卑不同则已恩得施并祭无嫌也礼大夫三庙 太祖

世不迁者也使大夫之后有庶子为诸侯者当上祭四
代四代之前不得复祭若当夺尊则大夫 (第 25b 页)
太祖
为废其
祀以此推之明得兼祭一得恩得伸随代而毁一者继 …… (第 25b 页)

太祖
百代不替也徐禅非荀是虞曰愚等谓尊祖敬宗
礼之所同若列国秩同则祭归嫡子所以明宗也嫡轻
庶重礼有兼享所以 …… (第 26a 页)
    蕙田案此与前庾蔚之议同

北魏书礼志神龟初灵太后父司徒胡国珍薨赠太上
秦公时疑其庙制太学博士王延业议曰按王制云诸
侯祭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而五又小记云王者立四
庙郑玄云高祖已下与始祖而五明立庙之正以亲为
限不过于四其外有大功者然后为祖宗然则无太祖
者止于四世有太祖乃得为五礼之正文也文王世子
云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娶妻必告郑玄云
实四庙而言五庙者容高祖为始封君之子明始封之

君在四世之外正位 太祖
乃得称五庙之孙若未有 (第 34b 页)

已祀五世则郑无为释高祖为始封君之子也此先
儒精义当今显证也又丧服传曰若公子之子孙有封
为国君者则世世 …… (第 34b 页)
至子孙六周六庙至子孙七注云
言至子孙则初时未备也此又显在纬籍区别若斯者
也又晋初以宣帝是始封之君应为 太祖
而以犹在祖
位故唯祀征西已下六世待世世相推宣帝出 (第 35a 页)
太祖
之位然后七庙乃备此又依准前轨若重规袭矩者也
窃谓 (第 35a 页)
太祖
者功高业大百世不迁故亲庙之外特更崇
立苟无其功不可独居正位而遽见迁毁且三世以前
庙及于五玄孙已后祀止 …… (第 35a 页)
太上秦公疏爵列土大启河山傅
祚无穷永同带砺实有始封之功方成不迁之庙但亲
在四世之内名班昭穆之序虽应为 太祖
而尚在祢位
不可远探高祖之父以合五者之 (第 35b 页)
太祖
之室当须世
世相推亲尽之后乃出居正位以备五庙之典夫循文
责实理贵允当考创宗祊得礼为美不可苟荐虚名取 (第 35b 页)
    蕙田案此三皇五帝立庙之始
旧唐书元宗本纪天宝七载五月诏三皇以前帝王京
城置庙以时致祭其历代帝王肇迹之处未有祠宇者
所在各置一庙
文献通考天宝七载诏上古之君存诸氏号虽事先书
契而道著皇王缅怀厥功宁忘咸秩其三皇已前帝王
宜于京城内共置一庙仍与三皇五帝庙相近以时致

祭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有巢氏燧人氏其祭料及乐
请准三皇五帝庙以春秋二时享祭历代帝王肇迹之
处未有祠宇者所由郡置一庙享祭仍取当时将相德
业可称者二人配享夏王都安邑以伯益伯夷配殷王
汤都亳以伊尹仲虺配周文王都酆以师鬻熊太公望
配周武王都镐请入文王庙同享以周公召公配秦始
皇都咸阳以李斯王剪配汉高祖起沛以萧何张良配
后汉光武皇帝起南阳以邓禹耿弇配 魏武皇帝
都邺 …… (第 18b 页)
 三户第三等十五帝给民二户皆令有司岁祀第四
 等惟禁樵采无陵户无祭祀其第一等皆创业之君
 无可议者其第二等 曹操
以篡得国未尝即帝位也
 而亦列于成康汉文之间朱温篡弑其君无复人理
 而亦得预于景武元宪之列则似无别矣 (第 22b 页)
 馀人虽三代之盛所未闻也
太宗本纪贞观二十一年二月丁丑皇太子释菜于太

礼乐志皇太子释奠自为初献以祭酒张后允亚献光
州刺史摄司业赵弘智终献

旧唐书礼仪志贞观二十一年诏曰左丘明卜子夏公
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向郑众
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元服虔何休王肃王弼杜预范宁
贾逵总二十二座春秋二仲行释奠之礼初以儒官自
为祭主直云博士姓名昭告于先圣又州县释奠亦以
博士为主敬宗等又奏曰按礼记文王世子凡学春官
释奠于其先师郑注云官谓诗书礼乐之官也彼谓四
时之学将习其道故儒官释奠各于其师既非国家行

礼所以不及先圣至于春秋二时合乐之日则天子视
学命有司兴秩即总祭先圣先师焉秦汉释奠无文可
检至于 魏武
则使太常行事自晋宋以降时有亲行而
学官主祭全无典实且名称国学乐用轩悬樽俎威仪
盖皆官备在于臣下理不合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