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阴阳寒暑之气而为生长收藏之主宰者也
    譬之在人性则乾之体也天也心则其主宰
    而曰君犹昊天上帝也五帝 则仁
义礼智信
    之德发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亦各有 (第 20b 页)
 此乃异日圣子神孙之事臣闻夏人之庙五商以七
 周以九礼由义起五可七七可九九之外亦可加也
 请于太庙及奉先殿各增二室以祔孝烈 则仁
宗可
 不必祧孝烈皇后可速正南面之位陛下亦无预祧
 以俟之嫌帝曰臣子之谊当祧当祔力请可也苟礼 (第 28a 页)
 (成俗也有贵贱隆杀之义则有别矣有别有礼也和/乐而不流燕安而不乱则有节矣有节义也弟长而)

 (无遗则均均 则仁
矣仁义具有礼行乎一乡达乎一/国所谓正身安国矣举斯术也达之于天下则天下)
 (安矣故由一乡而知王道/可 (第 52b 页)
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
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天下有善养老
人以为已归矣
 白虎通德论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
 悌之德以示天下也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 (第 4a 页)
 以见服可降而名不可没也议者欲以为人后之故
 使一旦视父母若未尝生我者其绝之也甚矣程子
 代侍御史彭思永疏曰陛下嗣承祖宗大统 则仁

 陛下之皇考陛下仁庙之适子濮王陛下所生之父 …… (第 30b 页)
 义生人大伦不可变易者也苟乱大伦人理灭矣更
 称濮王为亲是有二亲是非之理昭然明也设如仁
 皇在位濮王居藩陛下既为冢嗣复以亲称濮王
 仁
皇岂不震怒濮王岂不侧惧君臣兄弟立致衅隙
 其视陛下当如何也神灵如在亦岂不然 明史世
 宗厚熜宪宗孙也 (第 31a 页)
 义而仁义又以礼而成此仁义之全于己也教训之
 备分辨之决仁义之及于人也教训以导其善仁也
 使之不入于不善 则仁
之义分辨以禁其不善义也
 使之归于善则义之仁定君臣上下而人合之义截
 然定父子兄弟而天属之仁蔼然
宦 …… (第 28b 页)
 师而亲者充其父子兄弟之仁也行法而威严者充
 其君臣上下之义也明则脩己治人幽则事鬼神于
 祷祠祭祀而供给鬼神者仁之至义之尽也诚 则仁

 
之实于中庄则义之形于外凡此皆礼之所为也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撙兹/损反)
 正义郑氏康成曰撙 (第 31b 页)
 周殷之所尚者尊尊故凡昭穆之祔于庙者离之而
 不亲周之所尚者亲亲故凡昭穆之祔于庙者合之
 而不尊离之则义合之 则仁
孔子皆善之
 案诸说俱以此祔为合葬独陈以为祔庙又以为昭 (第 48b 页)
 (卢植云能寒者使居/寒能暑者使居暑也)异制谓其形象异俗谓其所好
 恶异齐谓其性情缓急(孔疏性谓禀性自然故孝经/说云性者生之质若木性 则)
 (仁
金性则义火性则礼水性则信土性则知情者既/有知识当逐物而迁故有喜怒哀乐好恶此经云刚)
 (柔轻重迟速天 (第 40a 页)
 之事知谓计谋晓达勇谓果决敢断仁者好施不苟
 求财若诈怒贪皆不敢为之心惭止息也 张子曰
 礼达而分定 则仁
知勇之士皆尽诚于上而不过其
 分用知而知去其诈用勇而勇去其怒用仁而仁去 (第 30a 页)
 也他人无事不往为儿精气微弱将惊动也 孔氏
 颖达曰此诸侯选择诸母及养子之法 刘氏彝曰
 宽则容德固多裕则临事不挠慈 则仁
性丰盈惠则
 恩意浃洽温则言动粹和良则心意纯淑恭则容止
 必庄敬则诚明不散具此八善而加之以畏慎将之 (第 25a 页)
 祖所自出然而服尽于此者恩有所穷以义断之也

 若分仁与义而对言之 则仁
主于爱义主于敬爱施
 于亲敬施于尊二者相权互济而要以仁为本爱莫
 隆于父之亲故为父三年而上杀之至于高 …… (第 35a 页)
 祢则终乎亲亲焉人道始终乎亲亲也 辅氏广曰
 人道不过仁义亲亲仁也尊祖义也推亲亲之仁至
 于尊祖则义也率尊祖之义而至于亲亲 则仁
也仁
 义之极则一故曰人道亲亲也又曰亲亲故尊祖
 案义自仁出尊祖之义原出于亲亲之仁则自仁率
 亲等而 (第 49b 页)
 言不称老也贵为世子而齿让必行于学尊为大夫
 而车马不敢受于朝凡以成人之道非所以事亲而
 已 慕容氏彦逢曰君子所性本于仁深爱 则仁

 心和 (第 23a 页)
则仁
之气愉 (第 23a 页)
则仁
之色 (第 23a 页)
则仁
之容故曰仁人
 之事亲
 存疑孔氏颖达曰言孝子对神容貌敬慎如执持玉
 之大宝如奉盈满之物 (第 23a 页)
 弃相亲之道也不敬于妇则室家之道不正矣亲爱

  则仁
也尊敬则义也仁义政教之本也 方氏悫曰
 迎必冕所以致其敬迎必亲所以致其亲故曰亲之
 也者亲之也冕而亲 …… (第 28a 页)
 所不能譬之事亲则父母恶之惧而不怨也即此推
 之亲即天也天即亲也其所以事之者岂容有二哉
 夫事亲如天孝子事也而孔子以为仁人盖孝之至
  则仁
矣张氏之论极其精详当即全书而熟复之 (第 41a 页)
  是非得失读者自一目瞭然故不拘诸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脩道之谓教(释文率/所律反)
 郑氏康成曰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
 神 则仁
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孝
 经说曰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率循也循性 …… (第 2a 页)
 行之之谓道脩治也治而广之人放效之是曰教(孔/疏)
 (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案易乾彖云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是也云木神 则仁
者皇氏云东方)
 (春春主施生仁亦主施生云金神则义者秋为金金/主严杀义亦果敢断决也云火神则礼者夏为火 (第 2b 页)
 之在我者亦无不行矣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
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释文知音智一案朱/本合下节作一节)

 郑氏康成曰以至诚成己 则仁
道立以至诚成物则
 知弥博此五性之所以为德也外内所须而合也外
 内犹上下
 孔氏颖达曰诚者非自成已而 (第 32b 页)
已也所以成物也者
 言人有至诚非但自成就已身而己又能成就外物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者若能成就己身 则仁
道兴
 立故云成己仁也若能成就外物则知力广远故云
 成物知也 性之德也者言诚者是人五性之 (第 32b 页)


 仁
义礼智信皆由至诚而为德故云性之德也 合
 外内之道也者言至诚之行合于外内之道无问外
 内皆须至诚于人 …… (第 32b 页)
 月相似与天子诸侯德化无异 小德川流大德敦
 化者言孔子所作春秋若以诸侯小德言之如川水
 之流浸润萌芽若以天子大德言之 则仁
爱敦厚化
 生万物也 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言夫子之德比
 并天地所以为大不可测也
 朱子曰错犹迭也此言 (第 58a 页)
 相勉励以极致于道自礼以节之以下所以欲民之

 专心壹意于善道也引小雅何人斯乃苏公刺暴公
 之诗 吕氏大临曰君子责人以恕而成人有道
 仁
不难成矣君子之所能众人必有不能者使众人
 效巳之所能则病使众人自彰其不能则愧矣故圣
 人制行以立教必 (第 25b 页)
 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安于仁而至于和者也货
 不为己则利与人同与人为善则善与人同凡以分
 散与物共而不私 则仁
术之施不吝也八者儒必兼 …… (第 70a 页)
 成人之道尽于此矣孔子未尝与门人以仁与礼乐
 所与特颜子一人而已然则颜子之去圣人其出入
 亦不远矣合之则礼乐皆本于仁离之 则仁
近于乐
 义近于礼孔子以孝悌为仁之本孟子以事亲为仁
 之实从兄为义之实其致一也
儒有不陨穫于贫贱不充 (第 71a 页)
 远在四夷是仁人能爱善人恶不善之人

 朱子曰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
 仁
人必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
 之正如此也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第 51a 页)
陛下圣心疑惑大义未明臣待罪宪府不得不为陛下
辨明其事窃以濮王之生陛下而仁宗皇帝以陛下为
嗣承祖宗大统 则仁
庙陛下之皇考陛下仁庙之适子 …… (第 15b 页)
下不知陛下之孝事仁
宗皇帝格于天地尊爱濮王之意非肯以不义加之但
见误致名称所以深怀疑虑谓濮王既复称亲 则仁

不言自绝群情讻惧异论喧嚣夫王者之孝在乎得四
海之欢心胡为以不正无益之称使亿兆之口指斥谤
讟致濮王 …… (第 19a 页)
濮王居藩陛下既为冢嗣复以亲称濮王 则仁
皇岂不
震怒濮王岂不侧惧是必君臣兄弟立致衅隙其视陛
下当如何也神灵如在亦岂不然以此观之陛下虽加
名称 (第 19b 页)
融政
道剪除逋祲夙夜战兢匪遑宁处今遘疾殆不兴是用
震悼于厥心千龄眇眇未堪艰难司徒琅邪王岳亲则
母弟体 则仁
长君人之风允塞时望肆尔王公卿士其
辅之以祗奉祖宗明祀协和内外允执其中呜呼敬之
哉无坠祖宗之显命 (第 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