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其中即太和之各正也所谓成性存存道义之门者是

孔子言性浑而该子思言性切而据孟子言性确而真
孔子言 元子思
言亨孟子言利正也言元者长善之仁
各正之太和也言亨者发而中节之和也言利正者著 …… (第 12a 页)
具引而出外则无由徵四端矣桃仁不能生
杏杏仁不能生桃其各正之性命殊也孔子就其原本
而证之譬若含仁之桃核 子思
据其源流而證之譬若
桃花之生桃实桃实之生桃树者也孟子据其发端而
證之譬若桃核之生桃树结桃实必不生杏树 …… (第 12b 页)
子之言性与天道不
可得而闻也欲其深造道妙则周易一书固已详言之
矣子贡闻之而莫能言之曾子闻之而著为大学 子思
闻之而作为中庸非原本周易乌能达此
圣人不以心思知虑言性是性之发也天之动也此乾 …… (第 14b 页)
天人合一之旨乾彖则天命之性文言则率性之道
也天者性之大原道者性之大用故其下添一与字均
所以明性而已故 子思
以未发者为大本大本者性中
之天也已发者为达道达道者性中参赞之作用即天
下归仁之义也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 …… (第 15b 页)
中耳叔孙武叔章所谓美富西铭之
仁孝皆此义也如不说天下归仁止说性中所涵之大
用但以心同理同之说解之岂知 子思
中庸全是言性
之书到了后半说出无穷大作用难道皆性外之事乎
不知孔子 (第 16a 页)
子思
孟子立言确不可易徒令后来学者人
人知有气质之性而不察其缪又不将一贯之道全身
提掇恐于圣贤立言本意未能 …… (第 16a 页)
用则枝干
也江海之泛滥视原泉则藐乎小矣枝干之茂盛视桃
仁则渺乎小矣然舍是则无由以发故夫子曰一以贯
子思
曰率性之谓道也 …… (第 17a 页)
性则非
后儒言性必欲兼气字即有言得至当恰好处亦终
不免拖泥带水故言性而不取证于周易未有不支
离者也 子思
孟子一丝不走作只是一贯之道传得真
周易之理见得明
圣人教人必欲使人知为性善者为识得受生之先原
不杂以 …… (第 18b 页)
理尽性至命之说不相似天下归仁之说
与孔子先难后获之说不相似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以
天道为天理自然之本体与 子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
谓道不相似以道为阴阳之所以然 (第 20b 页)
子思
达道之言 …… (第 20b 页)
延平皆有主静之说乃朱子曰静
字较偏不如主敬谓敬可兼动静言也朱子此言是从
中庸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看出不知 子思
此言是欲人
立天下之大本耳 (第 21b 页)
子思
不曰喜怒之未发谓之中敬
则发后见之者也既已敬矣便是心有所用未发之中
何在也故断不可以主静之说为非
静 …… (第 21b 页)
形色色而不役于色者也
道之原本在性天则其大用可知道之充周在参赞则
其原本又可推矣谓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则 子思
性天
之说置于何地谓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则 (第 22b 页)
子思
参赞之
说又是何物观中为大本则大本是中不是道矣和为
达道则达在已发后不是未发者矣
易曰成性存存道义之 …… (第 22b 页)
指出一字乃发明不可思议之源头耳故门人不能解
会也 子思
曰君子之道费是专说用边事下面方说而
隐是因道之大用而推道之所以然仍在大用中见出
与孔子因贯而说一相似 …… (第 23b 页)
地故其用最广乃不可知故其体最微孔子一以贯之正
体用一如之说 子思
曰君子之道费则充塞天地者也
隐则不可知者也语大莫载语小莫破正充塞之大用
而其所以然者则隐而不可知也子 (第 24b 页)
贡之不可得闻盖
言隐也孟子浩然之气配义与道正与 子思
费字同旨
正谓道之充塞难量而吾身之气克与之配也若谓阴
阳为形器以道为形器之所以然则将道字占却大本
地 …… (第 24b 页)

亵极微极细之事莫不各有一道存焉故曰道之用广
遗一道非道也见一道非道也大道不器故曰形而上
者谓之道 子思
亦曰体物不遗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所闻者形上之道也若但执器
而言道安见其可以死乎
尧舜禹汤文武相传之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