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右齐郊礼
隋书礼仪志梁南郊为圜坛在国之南(高二丈七尺上/径十一丈下径)
(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门)常与北郊间岁正月上辛行事用一特牛
祀天皇大帝于其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礼以苍璧制
币(五方上帝五官之神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微轩辕文昌北斗三台老人风伯司空雷电雨师)
(皆从祀其五帝二十八宿及风雨师/等座有坎五帝亦如之馀皆平地)器以陶匏席用藁
秸太史设燎坛 于景 地皇帝斋于万寿殿乘玉辂驾以 (第 15b 页)
隋书礼仪志梁南郊为圜坛在国之南(高二丈七尺上/径十一丈下径)
(十八丈其外/再壝四门)常与北郊间岁正月上辛行事用一特牛
祀天皇大帝于其上以皇考太祖文帝配礼以苍璧制
币(五方上帝五官之神太一天一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太微轩辕文昌北斗三台老人风伯司空雷电雨师)
(皆从祀其五帝二十八宿及风雨师/等座有坎五帝亦如之馀皆平地)器以陶匏席用藁
秸太史设燎坛 于景 地皇帝斋于万寿殿乘玉辂驾以 (第 15b 页)
之盛节缅稽先宪祇事穹祗祈谷于春祭雩以夏迨
升禋 于景 至尝亲展于国容惟明堂布政之方尊严
父配天之礼虽崇精享未即躬行言念及兹心焉载
惕今将涓季秋之吉旦举 (第 11b 页)
升禋 于景 至尝亲展于国容惟明堂布政之方尊严
父配天之礼虽崇精享未即躬行言念及兹心焉载
惕今将涓季秋之吉旦举 (第 11b 页)
天皇有正命祀事孔蠲其临其归亿万斯年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年四月辛卯祭风伯 七年五
月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
开泰元年夏四月己酉祭风伯 八年二月丙辰祭风
伯
礼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诸郡邑风雨师
神坛堕废者复之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初定日月风雨雷师常祀
礼志明昌五年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
灵析福祐皆为民也我国家自祖庙禘祫五享外惟社
稷岳镇海渎定为常祀而天地日月风雨雷师其礼尚
阙宜诏有司讲定仪注以闻尚书省奏天地日月或亲
祀或令有司摄事若风雨雷师乃中祀合令有司摄之
且又州县之所通祀者也合先举行制可乃为坛 于景
丰门外东南阙之巽地岁以立春后丑日以祀风师牲
币进熟如中祀仪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阙之坤地
以立夏后申日 (第 45a 页)
辽史圣宗本纪统和二年四月辛卯祭风伯 七年五
月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
开泰元年夏四月己酉祭风伯 八年二月丙辰祭风
伯
礼志清宁元年皇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二年五月戊辰诏诸郡邑风雨师
神坛堕废者复之
明昌五年三月庚辰初定日月风雨雷师常祀
礼志明昌五年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
灵析福祐皆为民也我国家自祖庙禘祫五享外惟社
稷岳镇海渎定为常祀而天地日月风雨雷师其礼尚
阙宜诏有司讲定仪注以闻尚书省奏天地日月或亲
祀或令有司摄事若风雨雷师乃中祀合令有司摄之
且又州县之所通祀者也合先举行制可乃为坛 于景
丰门外东南阙之巽地岁以立春后丑日以祀风师牲
币进熟如中祀仪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阙之坤地
以立夏后申日 (第 45a 页)
止风驭言还栗然歘起以祓以除锡我蕃祉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六年二月己未始祭高禖
礼志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
乃筑坛 于景 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
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
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 (第 46b 页)
金史章宗本纪明昌六年二月己未始祭高禖
礼志明昌六年章宗未有子尚书省臣奏行高禖之祀
乃筑坛 于景 风门外东南端当阙之卯辰地与圜丘东
西相望坛如北郊之制岁以春分日祀青帝伏羲氏女
娲氏凡三位坛上南向西上 (第 46b 页)
(其亦求之于声气之先而/母秘之于秬黍则得之矣)
蕙田案会要及新书皆言不必以黍定律
后汉书律历志天效 于景 地效于响即律也阴阳和
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
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 (第 87b 页)
蕙田案会要及新书皆言不必以黍定律
后汉书律历志天效 于景 地效于响即律也阴阳和
则景至律气应则灰除是故天子常以日冬夏至御
前殿合八能之士陈八音听乐均度晷景 (第 87b 页)
(从之案此汉唐以来钟律沿革之原委也律学失传/钟虡非古虽唐祖孝孙旋宫六十调八十四声之制)
(已不复传十二鏄钟环击而不问音律编钟四清声/见周礼郑注左传杜注尚为近古而李照去之 于景)
( 祐之年刘几复之于元丰之际枚数仅存亦复聚讼/如此何暇与之讲和声求古律哉独所传十二律之)
(名号自古及 (第 29b 页)
(已不复传十二鏄钟环击而不问音律编钟四清声/见周礼郑注左传杜注尚为近古而李照去之 于景)
( 祐之年刘几复之于元丰之际枚数仅存亦复聚讼/如此何暇与之讲和声求古律哉独所传十二律之)
(名号自古及 (第 29b 页)
宋史礼志建中靖国元年名哲宗神御殿曰观成寻改
重光诏自景灵宫并分三日朝献崇宁元年三月丁巳
奉安哲宗神御 于景 灵西宫宝庆殿闰月甲寅朔更名
哲宗神御曰重光
徽宗本纪二年二月癸酉奉安哲宗御容于西京会圣
宫及应天院十 (第 35b 页)
重光诏自景灵宫并分三日朝献崇宁元年三月丁巳
奉安哲宗神御 于景 灵西宫宝庆殿闰月甲寅朔更名
哲宗神御曰重光
徽宗本纪二年二月癸酉奉安哲宗御容于西京会圣
宫及应天院十 (第 35b 页)
之
明会典嘉靖五年建世庙于太庙之东北以祀皇考十
五年改建世庙于太庙都宫之东南题曰献皇帝庙遂
改世庙正殿曰景神殿寝殿曰永孝殿奉藏祖宗帝后
御容于其中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九庙成闰月
于亥以定庙制加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诏赦天下
礼志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新庙成乃奉安德懿熙仁四
祖神主于祧庙太祖神主于太庙百官陪祭如仪翌日
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庙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
臣俱诣太宗庙陪祭文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诣群
庙行礼又择日亲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主
奉安 于景 神殿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五年九庙成先是上召大学士
李时翟銮尚书汪鋐及礼部尚书夏言谕曰天地百
神祀 …… (第 22b 页)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成
祖仁宗主
礼志太庙灾奉安列圣主 于景 神殿遣大臣诣长陵献
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
春明梦馀录八庙燬初震火起仁庙风大发主燬俄
而成祖庙 (第 35b 页)
明会典嘉靖五年建世庙于太庙之东北以祀皇考十
五年改建世庙于太庙都宫之东南题曰献皇帝庙遂
改世庙正殿曰景神殿寝殿曰永孝殿奉藏祖宗帝后
御容于其中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九庙成闰月
于亥以定庙制加上两宫皇太后徽号诏赦天下
礼志嘉靖十五年十二月新庙成乃奉安德懿熙仁四
祖神主于祧庙太祖神主于太庙百官陪祭如仪翌日
奉安太宗以下神主列于群庙命九卿正官及武爵重
臣俱诣太宗庙陪祭文三品以上武四品以上分诣群
庙行礼又择日亲捧太祖神主文武大臣捧七宗神主
奉安 于景 神殿
王圻续通考嘉靖十五年九庙成先是上召大学士
李时翟銮尚书汪鋐及礼部尚书夏言谕曰天地百
神祀 …… (第 22b 页)
制卒不可复矣
明史世宗本纪嘉靖二十年夏四月辛酉九庙灾燬成
祖仁宗主
礼志太庙灾奉安列圣主 于景 神殿遣大臣诣长陵献
陵告题帝后主亦奉安景神殿
春明梦馀录八庙燬初震火起仁庙风大发主燬俄
而成祖庙 (第 35b 页)
中尧舜元祐八年九月属疾崩年六十二
建中靖国元年诏建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神御殿
于大明殿北名曰柔明(寻改钦仪/又改坤元)又名哲宗神御殿曰
观成(寻改/重光)诏自今景灵宫并分三日朝献崇宁三年奉
安钦成皇后神御坤元殿钦圣宪肃皇后之次钦慈皇
后又次之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怀皇
后神御殿成诏名正殿曰柔仪山殿曰灵娭
神御殿宣祖昭宪皇后于资福寺庆基殿章献明肃皇
后于慈孝寺章德殿章懿皇后 于景 灵宫广孝殿明德
章穆二后于普安院重徽殿章惠太后于万寿观广庆
殿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神宗钦圣宪肃向 (第 42a 页)
建中靖国元年诏建钦圣宪肃皇后钦慈皇后神御殿
于大明殿北名曰柔明(寻改钦仪/又改坤元)又名哲宗神御殿曰
观成(寻改/重光)诏自今景灵宫并分三日朝献崇宁三年奉
安钦成皇后神御坤元殿钦圣宪肃皇后之次钦慈皇
后又次之政和三年奉安哲宗神御于重光殿昭怀皇
后神御殿成诏名正殿曰柔仪山殿曰灵娭
神御殿宣祖昭宪皇后于资福寺庆基殿章献明肃皇
后于慈孝寺章德殿章懿皇后 于景 灵宫广孝殿明德
章穆二后于普安院重徽殿章惠太后于万寿观广庆
殿
神宗钦圣宪肃向皇后传神宗钦圣宪肃向 (第 42a 页)
蕙田案世宗罢帝王郊坛从祀最得礼意
明会典十一年定亲祭仪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
乐舞等如仪锦衣卫设随朝驾设上拜位于殿中设御
幄 于景 德门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
常寺卿跪奏请皇上诣王庙祭历代帝王上乘舆由长
安右门出至庙门由中 (第 50b 页)
明会典十一年定亲祭仪先期太常寺预设牲醴香帛
乐舞等如仪锦衣卫设随朝驾设上拜位于殿中设御
幄 于景 德门之左是日早免朝上服常服御奉天门太
常寺卿跪奏请皇上诣王庙祭历代帝王上乘舆由长
安右门出至庙门由中 (第 50b 页)
(戴氏震曰以万万通斗分满纪法得二/千四百六十八万三千八百有二奇)
蕙田案此强于黄初弱 于景 初
魏书志神龟初正光历周天分二百二十一万三千
三百七十七(以度法通三百六/十五度纳斗分)斗分一千 (第 5b 页)
蕙田案此强于黄初弱 于景 初
魏书志神龟初正光历周天分二百二十一万三千
三百七十七(以度法通三百六/十五度纳斗分)斗分一千 (第 5b 页)
分春分秋分
五尺三寸九分陈氏一代唯用梁法齐神武以洛阳旧
器并徙邺中以暨文宣受终竟未考验至武平七年讫 于景 礼始荐刘孝孙张孟宾等于后主刘张建表测景 …… (第 9a 页)
于活汎之冬至故一术必更一周率与岁实然合今
则戾古合古又违今统天术遂立距差躔差之法暗
藏消长以求上下两合授时术本之有 百年 长一消
一之说西法本回回以春分相距测定岁周小馀五
小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以万分通之为二四二一
八 …… (第 16a 页)
本轮均轮之有半径差有相去之远者则知史传所
记非实测所谓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者
此为庶几焉倘以授时之岁实为岁实而以 百年 长
一消一为准则非法矣
一论最卑行(亦曰最高冲省/之则曰高冲)太阳本轮最卑点为缩
末盈初之端岁 …… (第 16b 页)
与平冬至同度自是以前定冬至皆在平冬至前以
后定冬至皆在平冬至后最卑有行度故也(郭氏时/未悟此)
(理恒以冬至为盈初大/统承用数 百年 误矣)西法近率最卑岁行一分一
秒十微以远年冬至考之此率似微朒大约当加二
秒上求古时定冬至以此为准 …… (第 17a 页)
修大明仅能得壬子与辛亥差一日知斗分不可过
增宁失此至不强求合犹为近之若统天创为距差
躔差之法巧合此至而授时遂暗用之有 百年 长一
之率算此至皆得辛亥日寅时此未可为确据夫总
计距算乘而益之越 (第 20b 页)
百年 则有骤增之时刻年愈远
则骤增之数愈多(勿庵先生/亦尝疑之)授时以至元辛巳为元
上距此年一千九百三 …… (第 20b 页)
五分以辛巳天正冬至己未日子正后六刻逆计之
则当时冬至在乙酉日子正后五十四刻后天愈加
多矣既不能与当时所测算者密合又为 百年 长一
之法以求合乎远古之冬至以八百九十一总乘所
长之数而益之则此年冬至又在甲申日七十九刻
太不 …… (第 33a 页)
(甲子亥/正初刻)授时(甲子亥/初三刻)
江氏永曰此年平冬至甲子二十三时二十六分一
十六秒夜子初一刻十分定冬至戊时案授时 百年
长一之率年远则所加分渐赢其所定岁馀刻下二
十五分又失之太弱是以推远年之冬至恒先天推
近年之冬至恒 …… (第 44b 页)
此如以有法之度度短长有准之权权轻重故物莫
能遁若大衍诸历岁馀或强或弱如权度未定既不
可以称量而统天之距差躔差授时之 百年 长一又
于执秤执尺之时参以智巧之私实为无理之法其
不合者固不合其幸合者亦不知其实未尝合也近
年 (第 48a 页)
五尺三寸九分陈氏一代唯用梁法齐神武以洛阳旧
器并徙邺中以暨文宣受终竟未考验至武平七年讫 于景 礼始荐刘孝孙张孟宾等于后主刘张建表测景 …… (第 9a 页)
于活汎之冬至故一术必更一周率与岁实然合今
则戾古合古又违今统天术遂立距差躔差之法暗
藏消长以求上下两合授时术本之有 百年 长一消
一之说西法本回回以春分相距测定岁周小馀五
小时三刻三分四十五秒以万分通之为二四二一
八 …… (第 16a 页)
本轮均轮之有半径差有相去之远者则知史传所
记非实测所谓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者
此为庶几焉倘以授时之岁实为岁实而以 百年 长
一消一为准则非法矣
一论最卑行(亦曰最高冲省/之则曰高冲)太阳本轮最卑点为缩
末盈初之端岁 …… (第 16b 页)
与平冬至同度自是以前定冬至皆在平冬至前以
后定冬至皆在平冬至后最卑有行度故也(郭氏时/未悟此)
(理恒以冬至为盈初大/统承用数 百年 误矣)西法近率最卑岁行一分一
秒十微以远年冬至考之此率似微朒大约当加二
秒上求古时定冬至以此为准 …… (第 17a 页)
修大明仅能得壬子与辛亥差一日知斗分不可过
增宁失此至不强求合犹为近之若统天创为距差
躔差之法巧合此至而授时遂暗用之有 百年 长一
之率算此至皆得辛亥日寅时此未可为确据夫总
计距算乘而益之越 (第 20b 页)
百年 则有骤增之时刻年愈远
则骤增之数愈多(勿庵先生/亦尝疑之)授时以至元辛巳为元
上距此年一千九百三 …… (第 20b 页)
五分以辛巳天正冬至己未日子正后六刻逆计之
则当时冬至在乙酉日子正后五十四刻后天愈加
多矣既不能与当时所测算者密合又为 百年 长一
之法以求合乎远古之冬至以八百九十一总乘所
长之数而益之则此年冬至又在甲申日七十九刻
太不 …… (第 33a 页)
(甲子亥/正初刻)授时(甲子亥/初三刻)
江氏永曰此年平冬至甲子二十三时二十六分一
十六秒夜子初一刻十分定冬至戊时案授时 百年
长一之率年远则所加分渐赢其所定岁馀刻下二
十五分又失之太弱是以推远年之冬至恒先天推
近年之冬至恒 …… (第 44b 页)
此如以有法之度度短长有准之权权轻重故物莫
能遁若大衍诸历岁馀或强或弱如权度未定既不
可以称量而统天之距差躔差授时之 百年 长一又
于执秤执尺之时参以智巧之私实为无理之法其
不合者固不合其幸合者亦不知其实未尝合也近
年 (第 48a 页)
蕙田案通数满日法得二十九日小馀三千
二百一十七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三
百有五万九千五百四十一奇强于乾象弱
于景 初
魏书志正光术日法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二经月大
馀二十九小馀三万九千七百六十九(日法除周天/分得之 …… (第 10b 页)
蕙田案通数满日法得二十九日小馀十一
万六百四十七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
三百有六万有四百七十奇强 于景 初弱于
四分 …… (第 11a 页)
百五十九以万万通之满朔日法得五千三
百有五万九千五百八十一奇强于姜岌甲
子元术弱 于景 初
唐书志傅仁均戊寅术月法三十八万四千七十五
日法万三千六
蕙田案月法满日法得二十九日小 (第 13a 页)
馀六千
九百有一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三百
有六万有一百二十六奇强 于景 初弱于李
业兴甲子元
李淳风麟德术常朔实三万九千五百七十一推法
千三百四十
蕙田 (第 13b 页)
案常朔实满推法得二十九日小馀七
百一十一以万万通之满推法得五千三百
有五万九千七百有一奇强于皇极弱 于景
初
开元大衍术朔实曰揲法日法曰通法月策曰四象
一象之策即朔望弦相距也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
十三通 …… (第 13b 页)
蕙田案四象策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五
千三百有五万九千七百三十一奇强于麟
德弱 于景 初
建中正元术揲法三万二千三百三十六通法千九 (第 14b 页)
二百一十七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三
百有五万九千五百四十一奇强于乾象弱
于景 初
魏书志正光术日法七万四千九百五十二经月大
馀二十九小馀三万九千七百六十九(日法除周天/分得之 …… (第 10b 页)
蕙田案通数满日法得二十九日小馀十一
万六百四十七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
三百有六万有四百七十奇强 于景 初弱于
四分 …… (第 11a 页)
百五十九以万万通之满朔日法得五千三
百有五万九千五百八十一奇强于姜岌甲
子元术弱 于景 初
唐书志傅仁均戊寅术月法三十八万四千七十五
日法万三千六
蕙田案月法满日法得二十九日小 (第 13a 页)
馀六千
九百有一以万万通之满日法得五千三百
有六万有一百二十六奇强 于景 初弱于李
业兴甲子元
李淳风麟德术常朔实三万九千五百七十一推法
千三百四十
蕙田 (第 13b 页)
案常朔实满推法得二十九日小馀七
百一十一以万万通之满推法得五千三百
有五万九千七百有一奇强于皇极弱 于景
开元大衍术朔实曰揲法日法曰通法月策曰四象
一象之策即朔望弦相距也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
十三通 …… (第 13b 页)
蕙田案四象策馀以万万通之满通法得五
千三百有五万九千七百三十一奇强于麟
德弱 于景 初
建中正元术揲法三万二千三百三十六通法千九 (第 14b 页)
亳北亳相去甚近北亳在今商丘北五十里地有景
山故谓之景亳南亳在今商丘东南四十五里竹书
载汤于桀十五年迁亳又书二十八年昆吾氏代商
商会诸侯 于景 亳实在商封内不然国既被伐何得
越境以会诸侯乎水经注云阚骃曰汤都偃师皇甫
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之如 (第 10a 页)
山故谓之景亳南亳在今商丘东南四十五里竹书
载汤于桀十五年迁亳又书二十八年昆吾氏代商
商会诸侯 于景 亳实在商封内不然国既被伐何得
越境以会诸侯乎水经注云阚骃曰汤都偃师皇甫
谧以为考之事实学者失之如 (第 10a 页)
之玉也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
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笺共执也小共大共犹所执搢/小球大球也骏之言俊也龙当)
(作宠荣/名之谓)
朱子集传小共大共之义未详或曰小国大国所共
之贡也
竹书纪年帝癸二十八年商会诸侯 于景 亳 (第 3b 页)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何天之龙敷奏其勇不震不
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笺共执也小共大共犹所执搢/小球大球也骏之言俊也龙当)
(作宠荣/名之谓)
朱子集传小共大共之义未详或曰小国大国所共
之贡也
竹书纪年帝癸二十八年商会诸侯 于景 亳 (第 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