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論語類
春秋類
小學類
易類
經解類
詩類
之道也夫所谓依乎中庸之难者盖非义精仁熟周旋中礼而无一豪人欲之私者不能
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同)
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大伯同窜荆
蛮者 (第 38b 页)
夷逸
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 …… (第 38b 页)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与平声)谓柳下惠
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行去声下同)
柳下惠事见上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中虑言
有意义合人心(辅氏曰虑对伦而言伦是义理之次第则虑亦人之正思虑也言中伦谓
所言有得乎义理之次第行中虑谓所行犁然有当于人心也即义理所在也所谓有意义合人心者其
味深矣人心乃人之公心也诸说多以为中我之思虑者误矣)
少连事不可考然记
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则
行之中虑亦可见矣


  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仲雍居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隐居独善合乎道之
清放言自废合乎道之权(辅氏曰遁 …… (第 39b 页)
  孟子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所谓无可无不可也(辅氏曰孟子只言无不可而已不言

无可也然反而观之则为可矣知可仕而仕则是无不可也不可仕而不仕则是无可也要之七人者皆
是有可有不可之人故其制行各异孔子则无可无不可唯其时与义而已)
○谢氏曰七
人隐遁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则异伯夷叔齐天子
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已遁世离群矣下圣人一等
此其最高与柳下惠少连虽降志而不枉己虽辱身
而不求合其心有不屑也故言能中伦行能中虑虞
夷逸
隐居放言则言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
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而乱 (第 40a 页)
 三黜章看其中伦中虑极是但其所云辞气雍容与
 三黜犹仕此二意不重中伦二句只要说其不流不
 重在和上
谓虞仲 夷逸
节 隐居是以隐为高放言是言不合乎
 经所以示不可用也注独善自废乃自隐居放言中
 推出他那意思如此不可 (第 10a 页)
  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
谁何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通曰横渠以七人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禹汤制法非述于人者王辅嗣苏子瞻刘原父以为当属之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 (第 66a 页)
然鲁之狂士何幸而得在圣人陶冶之中楚之狂者又何不幸而自弃于圣人造化之外也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同)
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太伯同窜荆 (第 40b 页)
蛮者 夷逸
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

  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 (第 41a 页)
而已矣(与平声中去声下同)
柳下惠事见上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中虑言
有意义合人心少连事不可考然记称其善居丧三
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则行之中虑亦可
见矣

  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 (第 41a 页)
  孟子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所谓无可无不可也(张氏曰无可者不以可为主也无不
可者不以不可为主也其曰无者言其不存乎中也夷齐之心则未免有不可下惠少连则有可也○致
堂胡氏曰谓圣人无可而无不可则非固也谓圣人无不可而无可则非流也盖圣人德盛仁熟从容中
道自然无所偏倚也○饶氏曰方其事未定之时则此心无可无不可及其事已断之后则有可有不可

矣前两章有必仕之意可以见圣人之有心此一章有不必仕之意可以见圣人之无心)
○谢氏
曰七人隐遁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去声下同)则异伯夷
叔齐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已遁世离群矣下
圣人一等此其最高与(平声)柳下惠少连虽降志而不
枉已虽辱身而不求合其心有不屑也故言能中伦
行能中虑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则身不合先王之法
者多矣然清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
义伤教而乱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之逸 (第 42a 页)
 见之不广哉当时隐士相习成风皆明于保身而昧
 于行义赖有孔子以扶世教正人心为任其惓惓接
 引若辈也意綦深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 (第 36b 页)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己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此一章书见圣人时中之用也逸民是自遂其高自
 行其志不为 (第 37a 页)
世法所拘之人可考见者有七人焉如
 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是也然七人
 隐遁虽同而制行各异孔子从而断之曰立志高尚
 不降志以屈人持身峻洁不辱身以 …… (第 37a 页)
 乎伦理所行者必当乎人心但生不逢时于卑论侪
 俗中默寓挽回之意与他人之降辱不同其可取者
 在此而己矣是和而逸者至于虞仲 夷逸
则隐居自
 适放浪语言未必中虑中伦然其身合于清洁其废
 弃合于权宜盖与害义伤教者不同此放而逸者七
  (第 37b 页)
难惟圣人不废君臣之义而必以
其正所以或出或处(上声)而终不离(去声)于道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同)
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泰伯同窜荆
蛮者 (第 25b 页)
夷逸
朱张不见经传(注疏引王弼云朱张字子弓荀卿以比孔子今云不
见经传何与)
少连东夷人

  子曰不降其志不 (第 25b 页)
辱其身伯夷叔齐与(与平声)谓柳下惠

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中去声下同)
柳下惠事见上伦义理之次第也虑思虑也中虑言
有意义合人心少连事不可考然记称其善居丧三
日不怠三月不解(居隘反)期悲哀三年忧(见记杂记下篇)则行
之中虑亦可见矣

  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仲雍居吴断(音短)发文身祼(力果反)以为饰(左襄七年子贡谓吴太宰
嚭曰泰 ……
(第 26a 页)
  孟子曰孔子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
可以速则速所谓无可无不可也 谢氏曰七人隐
遁不污则同其立心造行(去声)则异伯夷叔齐天子不
得臣诸侯不得友盖已遁世离(去声)群矣下圣人一等
此其最高与柳下惠少连虽降志而不枉已虽辱身
而不求合其心有不屑也故言能中伦行能中虑虞

夷逸
隐居放言则言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
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而乱
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之逸 (第 27a 页)
谓其无他善也以言乎虞仲 夷逸
虽隐居放言而中清中权也夫隐居独善则其身合乎道之清放言自废则其身合乎道之权放言自废自示其不可用也隐居放 (第 91a 页)
 伯夷叔齐虞仲辟世者荷蓧长沮桀溺辟地者柳下
 惠少连辟色者荷蒉楚狂接舆辟言者七当为十字
 之误也同(疏十四) 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
 下惠少连栾释疑(孟子疏十三上)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 (第 28a 页)
以妄议也贪利慕禄之徒求以自便其私亦借四子而讥之欲以见其不可以不仕多见其不知量
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少去声下
同○逸遗逸民者无位之称虞仲即仲雍与太伯同窜荆蛮者
(第 19b 页)
夷逸
朱张不见经传少连东夷人)子曰 …… (第 19b 页)
中虑言有意义合人心少连事不可考然记称其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
解期悲哀三年忧则行之中虑亦可见矣)
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
中权(仲雍居吴断发文身裸以为饰隐居独善合乎道之清放言自废合乎道之权)我则异于
是无 …… (第 20a 页)
能中虑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则言不合先王之法者多矣然清而不污也权而适宜也与方外之士害义伤教
而乱大伦者殊科是以均谓之逸民 (第 20b 页)
作者七人者案论语之文也七人包注云凡七人长沮桀溺丈人
石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是也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是此七人者也)
(贱去声)

  孟子谓宋句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第 9b 页)
  宇宙大题目第一是君臣之义君者四民之所共事也
君子退不能就民之列而供其贡税进不能竭能奉职

以致其功业是率民而出于无义者也故明知道之不
行而大伦终不敢废隐者以洁身为节未可与言君子
之义 黄勉斋曰列接舆以下三章于孔子行之后以
明夫子虽不合则去然亦未尝恝然忘世所以为圣人
之出处也然即三章读之见此四子者律以圣人之中
道诚不为无病然味其言观其容止以想见其为人其
清风高节犹使人起敬起慕岂非当世之贤而特立者
与尝谓若四人者惟夫子然后可以议其不合于中道

未至于夫子者未可以妄议也

  逸民伯夷章

  夷齐不降不辱天下仰之后世仰之至惠连似和而纵
虞仲 夷逸
似隐而癖夫子谓其中伦中虑中清中权真
所谓发潜德之光矣列己于逸民之后虽云异于是而
终未得行亦犹之乎逸民 (第 12b 页)
仪封人楚狂接舆者谓长沮一
桀溺二荷蓧丈人三石门晨门四荷蒉五仪封人六楚狂接舆七也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
下惠少连郑康成云伯夷叔齐虞仲辟世者荷蓧长沮桀溺辟地者柳下惠少连辟色者荷蒉楚狂接舆辟言 …… (第 23a 页)
  公伯寮章注伯寮鲁人弟子也疏史记弟子传云公伯
寮字子周鲁人○(臣宗楷)按纂疏胡氏曰寮非孔子
弟子特季氏之党耳若游于圣门岂至陷其朋友哉

故集注亦但曰鲁人其论自当

  辟世章作者七人矣注七人谓长沮桀溺丈人石门荷
蒉仪封人楚狂接舆疏王弼云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臣宗楷)按张子正蒙曰七
人谓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盖制法兴王之道非
有述于人者说与注 (第 32a 页)
道得行孔子道不见用自巳知之也注蓧竹器○正义曰说文作莜芸田器也)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注逸民者
节行超逸也包曰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子曰不降其
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注郑曰言其直 (第 9b 页)
已之心不入
庸君之朝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
其斯而已矣注孔曰但能言应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
已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注包曰放置也不复言世务
身中清废中权注马曰清纯洁也遭世乱自废弃以免 (第 9b 页)
患合于权也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注马曰亦不必
进亦不必退唯义所在音义(朱张并如字众家亦为人姓名王弼注朱张字子弓
荀卿以比孔子郑作侏张云音陟留反少诗照反下同与音馀朝直遥反中丁仲反下同应应对之应下同思
息嗣反又如字复扶又反废方肺反马云弃也郑作发动猊)
(正义曰此章论逸民贤者之行也逸民伯
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者逸民谓民之节行超逸者也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也子曰不降其志
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者此下孔子 …… (第 10a 页)
论此二人食禄乱朝是降
志辱身也伦理也中应也但能言应伦理行应思虑如此而已不以世务婴心故亦谓之逸民谓虞仲 夷逸
(第 10a 页)
  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

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充实之
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
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尽心下)

  右以人品言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
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
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第 43b 页)
夷逸
隐居放言
身中清废中权(微子) (第 43b 页)
 雍之曾孙也殷时诸侯有虞国即所云虞芮质厥成
 者武王时国灭而封周章之弟于其故虚乃有虞仲
 之名耳论语逸民虞仲 夷逸
左传太伯虞仲太王之
 昭即谓仲雍为虞仲是祖孙同号且仲雍君吴不当
 言虞古吴虞二字多通用杨慎曰吴古虞字 (第 31a 页)
章之弟亦称虞仲者盖周章之弟字仲始封于虞故曰虞仲其仲雍本字仲而为吴之始祖后世亦称虞仲所以祖与孙同号也 夷逸
元按先儒谓 (第 30a 页)
夷逸
姓名无考或者以为虞仲隐于夷故称虞仲 (第 30a 页)
夷逸
金履祥云 (第 30a 页)
夷逸
当自是一人但不知姓名故 (第 30a 页)
夷逸
耳薛应旂云夷氏逸名夷诡诸之裔也族人夷仲年为齐大夫夷射姑为邾大夫独逸隐 …… (第 30a 页)
居不仕或劝之逸曰吾譬则牛也宁服轭以耕于野岂忍被绣入庙而为牺乎是 夷逸
非虞仲明矣
伯夷 叔齐
朱子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罗泌氏路史曰怡姜姓也禹有天下封怡以绍烈山是为墨台成 (第 30b 页)
 不容己也丈人独何心哉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去声)连子曰不
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平声)谓柳下惠少连降志
辱身矣言中(去声下同 (第 29b 页)
)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民以逸称盖身隐而道超不受世氛亦不系情于泉
 石翩然人寰之 …… (第 29b 页)
 就言行外观清权所谓得其天机遗其牝牡骊黄者
 于惠连曰如斯而已者言二子之逸既如斯则降志
 辱身非其真矣其在 夷逸
朱张可知数子皆不降其 (第 30a 页)
  横失横佚也 史记韩非傅说难曰又非吾敢横失能
尽之难也失与佚同汉书五行志鲁夫人淫失于齐
卒杀桓公师古曰失读曰佚

  佚民逸民也夷佚 夷逸
也 汉书梅福傅佚民不举师
古曰佚与逸同 (第 18a 页)
夷逸
汉石经作夷佚佚逸古通 (第 18a 页)
逸民章 夷逸
朱张不见经传是后儒据所见而言当夫子时二
人行迹未必都无纪述朱张虽不置一词既列之逸民
即见梗槩自非稔闻 …… (第 18b 页)
此微意可见矣盖纲常
万古不易夷齐于此有大功非其他清操介节比也圣
人安得不极口称叹
谓柳下惠少连谓虞仲 夷逸
此是史公合传之祖
逸民之有可有不可各行其是原非有害于义但夫子 (第 19a 页)
證能避世以下自古已来作此行者唯七
人而已矣 注苞氏曰至舆也 七人是注中有七人也王弼曰七人伯夷叔齐虞仲 夷逸
朱张柳下惠少连
也郑康成曰伯夷叔齐虞仲避世者荷蓧长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连避色者荷蒉楚狂接舆避言者也七 (第 4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