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卫觊传受诏典著作又为魏官仪
 王肃传所论驳朝廷典制郊祀宗庙丧纪轻重凡百
 馀篇
晋书礼志魏氏光宅宪章斯美王肃 高堂隆
之徒博通
前载三千条之礼十七篇之学各以旧文增损当世及
晋国建文帝又命荀觊因魏代前事撰为新礼参考今 (第 18b 页)
    蕙田案郑氏所立天之名号非一然并无皇
    皇帝天皇皇后地之号魏氏用郑玄之说为
    二天二地而所立名字又不经若此异哉
魏志蒋济传初 侍中高堂隆
论郊祀事以魏为舜后推
舜配天济以为舜本姓妫其后曰田非曹之先以追诘

 注济立郊议称曹腾碑文云曹氏族 …… (第 11b 页)
    姬姓碑文家传自相背谬况腾本常侍嵩为

    养子曹瞒传言夏侯氏子虽无明证要之本
    非曹姓又何足辨乎
通典 高堂隆
表云案古典可以武帝配天鱼豢议昔后
稷以功配天汉出自尧不以尧配天明不绍也且舜已
越数代武皇肇创洪业宜以 (第 12b 页)
配天
    蕙田案通典言 高堂隆
表与蒋济传不合不
    知何据岂武帝二字本作虞舜而刻本误欤
    鱼豢议亦不见正史豢作魏略恐是著 …… (第 12b 页)
南郊
大明二年正月辛亥车驾祠南郊
礼志大明二年正月丙午朔有司奏今月六日南郊舆
驾亲奉至时或雨魏世值雨 高堂隆
谓应更用后辛晋
代顾和亦云更择吉日徐禅云晋武之世或用丙或用
己或用庚使礼官议正并详若得迁日应更告庙与 …… (第 26a 页)
上辛近代成典也夫祭之礼过时不举今在
孟春郊时未过值雨迁日于礼无违既以告日而行事
不从禋祀重敬谓宜更告 高堂隆
云九日南郊十日北
郊是为北郊可不以辛也尚书何偃议郑玄注礼记引
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周礼凡国大事多用正 (第 28a 页)
   圜丘祀天
齐书礼志高帝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郊殷之礼未详
郊在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在何时未郊得先殷与
不议曹郎中裴昭明仪曹郎中孔逖议今年七月宜殷

祀来年正月宜南郊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配飨祠
如旧右仆射王俭议案礼记王制天子先祫后时祭诸
侯先时祭后祫春秋鲁僖二年祫明年春禘自此以后
五年再殷礼纬稽命徵曰二年一祫五年一禘经记所
论禘祫与时祭其言详矣初不以先殷后郊为嫌至于
郊配之重事由王迹是故杜林议云汉业特起不因缘
尧宜以高祖配天 魏高堂隆
议以舜配天蒋济云汉时
奏议谓尧已禅舜不得为汉祖舜亦已禅禹不得为魏 …… (第 1b 页)
志云天郊夕牲之夜夜漏未尽八刻进熟明堂
夕牲之夜夜漏未尽七刻进熟寻明堂之在郊前一刻
而进献奏乐方待郊还 魏高堂隆
表九日南郊十日北
郊十一日明堂十二日宗庙案隆此言是审于时定制
是则周礼二汉及魏皆不共日矣礼以辛郊书以 …… (第 9a 页)
明堂十六日宗庙十七日世祖庙仲远五祀绍统五供
与忠此奏皆为相符 高堂隆
表二郊及明堂宗庙各一
日挚虞新礼议明堂南郊间三兆禋天享帝共日之證
也又上帝非天昔人言之已详今明堂用日 (第 10b 页)
          右宋明堂
齐书礼志建元元年七月有司奏明堂亦应与郊同年
而祭不若应祭者复有配与不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
何议曹郎中裴昭明仪曹郎中孔逖议今年七月宜殷
祠来年正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殿中郎司马宪
议南郊无配飨祠如旧明堂无配宜应废祀右仆射王
俭议郊配之重事由王迹是故杜林议云汉业特起不

因缘尧宜以高帝配天 魏高堂隆
议以舜配天蒋济云
汉时奏议谓尧已禅舜不得为汉祖舜亦已禅禹不得
为魏祖今宜以武皇帝配天晋宋因循即为前式 (第 23b 页)
          右秦汉祭地
宋书礼志蜀汉先帝章武二年诏丞相诸葛亮营北郊
于成都
通典魏明帝景初元年诏祀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
舜妃伊氏配北郊所祭曰皇地之祗以武宣后配
 时 高堂隆
上表云古来娥英姜姒盛德之妃未闻配
 食于郊者也汉文初祭地祗于渭阳(西汉武帝时始/立汾阴后土祠)
 ( …… (第 7b 页)
创百度从简合北郊于一丘宪章未备权用斯礼盖时
宜也至咸和中议别立北郊同用正月魏承后汉正月
祭天以配地时 高堂隆
等以为礼祭天不以地配而称
周礼三王之郊一用夏正于是从和议是月辛巳北郊
帝亲奉
    蕙田案 (第 9b 页)
高堂隆
称祭天不以地配是矣所称
    三王之郊一用夏正仍用郑氏纬书之说非 …… (第 9b 页)
          右宋祭地
南齐书礼志齐高祖建元二年正月次辛祀北郊牺牲
之色因旧不改而无配诏可(用王/俭议)
武帝永明二年祠部郎中蔡履议汉东京礼仪志南郊
礼毕次北郊明堂太学博士王祐议正月上辛宜祭南
郊次辛有事明堂后辛飨祀北郊兼博士刘蔓议若依
汉书五供便应先祭北郊然后明堂则是地先天食所
未可也兼太常丞蔡仲熊议 魏高堂隆
表九日南郊十 (第 11b 页)
不欺天也济之所言华则荣矣非助我
者也公卿侍中尚书常侍省之而已勿有所议亦不须
答诏也天子虽距济议而实使 高堂隆
草封禅之仪以
天下未一不欲便行大礼会隆卒不复行之
          右魏文帝封禅未行
 吴志孙皓天 …… (第 2b 页)
遂汉武帝宗信方士广召儒生皮弁缙绅射牛行事独
与霍嬗俱上既而子侯暴卒厥足用伤至魏明使 高堂
撰其礼仪闻隆殁叹息曰天不欲成吾事高生舍我
亡也晋武太始中欲封禅乃至太康议犹不定竟不果
行孙皓遣兼司空 (第 14b 页)
 家语五帝篇则以五祀为重该修熙黎勾龙之五官

 月令以五祀为门行户灶中霤白虎通刘昭范晔
 堂隆
之徒以五祀为门井户灶中霤郑氏释大宗伯
 之五祀则用左传家语之说释小祝之五祀用月令
 之说释王制之五祀 …… (第 10a 页)
 语录或问五祀伊川疑不祭井古人恐是同井朱子

 曰然
 罗泌路史汉志一户二中霤三灶四门五井白虎通
 义范晔 高堂隆
刘昭之说皆然后汉魏晋亦皆从之
 汤五祀户井灶中霤行有行无门而月令书乃有行
 而无井康成放之以故隋唐以 (第 35a 页)
 主
隋书礼仪志礼仲春以玄鸟至之日用太牢祀于高禖
晋惠帝元康六年高禖坛上石中破为二诏问石毁今
应复不博士议礼无高禖置石之文未知造设所由既

已毁破可无改造更下西府博议而束晰议以石在坛
上盖主道也祭器敝则埋而置新今宜埋而更造不宜
遂废此议不用后得 高堂隆
故事魏青龙中造立此石
诏更镌石令如旧置高禖坛上埋破石入地一丈
 晋束晰高禖坛石议元康六年高禖坛上石破 …… (第 31b 页)
 象盖俗说所为而史籍无记可但收聚复于旧处而
 已太常以为吞卵之言盖是逸俗之失义因令毁破
 便宜废除下四府博士议赋曹属束晰议后得 高堂
 隆
故事诏更置石如旧夫未详其置之故而欲必其
 可除之理不可然案郊祀志秦汉不祀郊禖汉武帝
 五子传武帝晚得 (第 32a 页)
 (少昊/金行)黑帝以辰腊子祖(黑帝颛/顼水行)黄帝以辰腊未祖(黄/帝)
 (轩辕后/土土行)
    蕙田案邕之说当本于谶纬
通典魏因汉制 高堂隆
议腊用日云王者各以其行之
盛而祖以其终而腊水始于申盛于子终于辰故水行 …… (第 29b 页)
    蕙田案秦汉以后虽改蜡为腊其礼不同于
    古然飨祀之意则无异也自蔡邕有五帝腊
    祖之名之说而 高堂隆
引伸之遂为魏家之
    令典而不知其出于谶纬之邪说也博士秦
    静谓非典籍经义之文可为有识惜其 (第 31b 页)
 公羊说主藏太庙室西壁中以备火灾必在西者长
 老之处地道尊右鬼神幽阴也
 说文祏宗庙主也周礼有郊宗石室
 通典或问 高堂隆
曰昔受训冯君正庙之主各藏太
 室西壁之中迁庙之主于太祖太室北壁之中案逸
 礼藏主之处似在堂上壁中答曰 (第 46a 页)
预为设数也是以班固称考论诸儒之议刘歆博而笃
矣光武即位建高庙于雒阳乃立南顿君以上四庙就
祖宗而为七至 魏初高堂隆
为郑学议立亲庙四太祖
武帝犹在四亲之内乃虚置太祖及二祧以待后代至
景初间乃依王肃更立五世六世祖就四亲 (第 48b 页)
    通
大明五年十月甲寅有司奏今月八日烝祠二庙公卿

行事有皇太子献妃服前太常丞庾蔚之议礼所以有
丧废祭由祭必有乐皇太子以元嫡之重故主上服妃
不以尊降既正服大功愚谓不应祭有故三公行事是
得祭之辰非今之比卿卒犹不绎况于太子妃乎博士
司马兴之议夫缌则不祭礼之大经卿卒不绎春秋明
义又寻魏代平原公主薨 高堂隆
议不应三月废祠而
犹云殡葬之间权废事改吉芬馥享祠寻此语意非使
有司此无服之丧尚以未葬为废况皇太子妃及 (第 32b 页)
 说久矣盖此语出于纬书纬书起于元成之间而光
 武深信之当时国家典礼朝廷大事多取决焉故此
 制遂遵而用之康成盖以汉礼为周礼非鲁礼也
 附辨徐邈 高堂隆
诸家禘祫年岁不同 …… (第 66a 页)
 (杜氏预僖八年春秋注禘三年大祭/之名孔疏言每积三年而一为此祭)
 (杨氏勋文二年榖梁疏/禘既三年祫则五年也)
    蕙田案此与郑氏说相反然皆臆说
  (高堂隆
曰丧以奇年毕则祫亦常/在奇年偶年毕则祫亦常在偶年) …… (第 67b 页)
 (再殷祭一禘一祫所以丧毕有此禘祫者为后再殷/之祭本也丧毕之祫祫之本明年之禘禘之本故从)
 (此后各自数每至三年则各为之故得五/年再殷祭因以法五岁再闰天道大成也)
    蕙田案 高堂隆
及通典间岁奇偶之说则是
    每隔一年行之以为此虞夏殷之礼未审何
    据丧毕之祫祫之本明年之禘 …… (第 68a 页)
 (二说考之惟郑氏曰鲁礼三年丧毕祫于太庙明年/禘于群庙自是之后五年而再盛祭一祫一禘由此)
 (言之郑氏依仿鲁礼/推明王制实为有据)
 林氏之奇曰郑康成 高堂隆
谓先三而后二徐邈谓
 先二而后三矛盾相攻卒无定论皆可置而勿辨 (第 68b 页)
祫禘宜存古礼 高堂隆
亦如肃议于是停不殷祭仰寻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一日高祖孝文皇帝崩其年十月
祭庙景明二年秋七月祫于太祖三年 …… (第 26b 页)
通数而禘后置祫岁数远近二说不同郑玄用 高堂隆
先三而后二徐邈先二后三而邈以谓二禘相去为月
六十中分三十置一祫焉此最为得遂用其说由是一
禘一祫在五年 (第 30b 页)
          右月祭荐新
汉书叔孙通传惠帝尝出游离宫叔孙通曰古者有春
尝果方今樱桃熟可献愿陛下出因取樱桃献宗庙上
许之诸果之献由此兴

后汉书邓太后纪安帝七年正月庚戌谒宗庙命妇群
妾相礼仪与皇帝交献成礼而还因下诏曰凡供荐新
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芽味无所至而夭
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传曰非其时不食自今奉
祠陵庙须时乃上凡省二十三种
三国魏志明帝本纪太和六年四月甲子初进新果于

  高堂隆
云案旧典天子诸侯月有祭事其孟则四时 (第 12b 页)
十七人议应毁领曹即中周景远重参议义
恭等不毁议为允诏可
大明二年二月庚寅有司奏皇代殷祭无事于章后庙 高堂隆
议魏文思后依周姜嫄庙禘祫及徐邈答晋宣
太后殷荐旧事使礼官议正博士孙武议春秋文公二
年大事于太庙傅曰毁 …… (第 32b 页)
虽不于孙止若太庙
禘祫独祭别宫与四时烝尝不异则非禘大祭之义又
无取于祫合食之文谓不宜与太庙同殷祭之礼 高堂

答魏文思后依姜嫄庙禘祫又不辨祫之义而改祫
大飨盖有由而然耳守文浅学惧乖礼衷博士王燮之
议案禘祫小庙礼 …… (第 33a 页)
之为名虽在合食而祭典之重此为大夫以孝享亲尊
爱罔极因殷荐于太祖亦致盛祀于小庙譬有事于尊
者可以及卑故 魏高堂隆
所谓犹以祫故而祭之也是
以魏之文思晋之宣后虽不并序于太庙而犹均禘于
姜嫄其意如此又徐邈所引四殇不祫就 …… (第 33b 页)
后庙亦宜殷荐太常丞
孙缅议以为祫祭之名义在合食守经据古孙武为详
窃寻小庙之礼肇自近魏晋之所行足为前准 高堂隆
以祫而祭有附情敬徐邈引就祭四殇以證别飨孙武
据殇祔于祖谓庙有殇位寻事虽同庙而祭非合食且
七庙同宫始自 (第 34a 页)
后汉礼之祭殇各祔厥祖既豫祫则必
异庙而祭愚谓章庙殷荐推此可知祠部朱膺之议閟
宫之祀 高堂隆
赵怡并云周人祫岁俱祫祭之魏晋二 (第 34a 页)
 功烈有过典韦今祀韦而不及褚又所未达也
六年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庙始祀前所论佐命臣二十
一人
嘉平三年十一月有司奏诸功臣应享食于太祖庙者
更以官为次太传司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
陈留王本纪景元三年诏祀故军咨祭酒郭嘉于太祖
庙庭

通典 魏高堂隆
议曰案先典祭祀之礼皆依生时尊卑
之叙以为位次功臣配享于先王像生时侍宴燕礼大
夫以上皆升堂以下则位于庭 …… (第 8a 页)
 舍爵策勋是明堂之中所以策功序德故不
    义之人不得升之也据注疏二家是谓生而
    入庙受赏耳 魏高堂隆
则以为登堂配食乃
    指死后而言今案狼瞫前则曰吾未得死所
    后则曰死而不义非勇也是引周志之 (第 9a 页)
言明
    指死后审矣 高堂隆
在杜预以前释经必有 (第 9a 页)
    蕙田案此大传古本世多未之见今考其说

    则知注疏之未审矣其曰通三统若循连环
    极足以𤼵明三正并用精义
 宋书礼志 高堂隆
曰自古帝王之兴受禅之与干戈
 皆改正朔易曰革元亨利贞有孚改命吉汤武革命
 应乎天从乎人其义曰水火更用 …… (第 4b 页)
    同言时节者皆据夏时此诚千古定论也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疏王肃云月正元日犹/言正月上日变文耳)
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蕙田案郑康成及 高堂隆
等以为尧正建丑
    舜正建子而尧典以二分二至正四仲之月 (第 16b 页)
          右时令下
后汉书礼仪志每月朔旦太史上其月律有司侍郎尚
书见读其令奉行其政
宋书礼志汉制太史每岁上其年律先立春立夏大暑
立秋立冬常读五时令皇帝所服各随五时之色帝升
御座尚书令以下就席位尚书三公郎中以令置案上
奉以先入就席伏读讫赐酒一卮

通典魏明帝景初元年通事奏曰前后但见读四时令
至于服黄之时独阙 太史令高堂隆
以为黄属土也土
旺四季各十八日土生于火故于火用事之末服黄三
季则否其令则随时不以土行为令也是以服黄无 (第 55b 页)
 之以其贽
通典魏明帝青龙二年诏下司空征南将军带金紫督
使位高任重近者正朝乃与卿校同执羔非也自今以
后从特进应奉璧者如故事 博士高堂隆
议曰案周礼
公执桓圭公谓上公九命分陕而理及二王后也今大
司马大将军实分征东西可谓上公矣山阳公卫国公 (第 6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