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小學類
 率厥典言其能率循旧典不易故常也岂其于崇德

 象贤之事独不稽古乎至周则封微子于 宋至
封舜
 后于陈封东楼公于杞亦必因成汤封舜禹之后于
 陈杞可以推知也
周礼春官司几筵筵国宾于牖前左彤几 (第 4a 页)
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左氏
传服江黄也 公羊传江人黄人者何远国之辞也远
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 宋至
尔大国言齐宋远国 (第 8b 页)
  已上凡八省皆列春秋各国地形相错处自鲁卫

  郑 宋至
畸零小国以及晋地之阑入直𨽻陜西河
  南山东楚地之阑入江南江西河南陜西及四川
  者棼如乱丝错如列 (第 87a 页)
利害非细故也楚頵之猾夏也于僖二十六年围宋楚
庄之争伯也于宣十四年又围 宋至
向戌为弭兵之策
合天下诸侯盟于宋而伯统绝而蛮夷横矣谓春秋全
无意于宋者岂识春秋之旨哉
 
 
 
  (第 12a 页)
 事晋累世执霸权兴师徵召曹未尝不在诸侯之列
 止以地近于宋而畏宋宋襄始伯而伐曹宋景再伯
 而旋灭之桓文以定人国为事而 宋至
殄文昭之裔
 斯又足悲也夫春秋之世灭国多矣而三国之亡尤 (第 2b 页)
 (县西北有贳城贳与贯字相似今山东兖州/府曹县西南十里蒙泽故城即古贳国也)
 左传(秋盟于贯/服江黄也)
 公羊(江人黄人者何远国之辞也远国至矣则中国/曷为独言齐 宋至
尔大国言齐宋远国言江黄)
 (则以其馀为/莫敢不至也)
 谷梁(贯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黄人也江人黄人者 (第 20a 页)
 (遂伐楚侵曹伐卫书齐侯晋侯喜列国之有伯也侵/陈遂侵宋书楚子伤列国之无伯而楚执伯权也)
 (李氏廉曰楚庄以文十三年即位数年之间休养以/有为至此而争伯矣又曰楚自僖二十七年围 宋至)

 (
是而再及宋列/国又无伯也)
晋赵盾帅师救陈
 左传(晋赵盾帅/师救陈宋)
 榖梁(善救/陈也)
 胡 (第 12a 页)
 集说(高氏闶曰楚既得陈郑又败晋师遂深入内地/凭陵小弱灭人之国书以著其暴也 赵氏鹏)
 (飞曰萧宋之附庸也在宋之南自 宋至
楚盖千里而/楚兵直至于宋郊灭其附庸则楚之患深矣晋不能)
 (兴文襄之业坐视其灭而无寸兵之援盖前乎此救 (第 12a 页)
 (姬未若宋姬之难也故纪姬之葬以字而宋姬之葬/以谥此则圣人轻重之权也 家氏铉翁曰伯姬以)
 (成九年归 宋至
是亦老矣恪守妇节以死足以风励/千古春秋是以表而出之 吴氏澄曰盖亦罪宋之)
 (子与臣不能救其君母使 (第 31a 页)
 (谷梁/传)复同会也

  是春三国伐 宋至
夏单伯始会伐宋已服而三国
  旋师不及至宋境故复会齐宋之君以结成而卫
  郑之君以始不与北杏之会亦来 (第 12b 页)
  我所欲也其不书公为公讳也襄王丧葬公未尝
  往顷王既立公又不朝乃与王臣要盟臣子之义
  安在哉故讳之
冬狄侵宋
  狄历侵诸国犹未及 宋至
是见侵盖乘宋乱且料
  晋之不能救也 (第 3a 页)
时下有能字
补遗宋板疏夫是助语也(二十二叶右九行)助语作语助
存旧礼记正义卷第九(宋板)

鲁庄公及 宋至
自此始也

考异古本经公队队作坠注十年夏下惊奔失列下乘
公下微哉下无勇下未尝惊奔下赴敌而死下掌养马 (第 8a 页)
 桓公
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姚承庵曰前年郑使宛来归祊原无易许意盖以祊近
鲁鲁所欲得者以小利中其欲将惟我所役而不辞故
鲁宋本为好隐宁渝盟而从郑伐 宋至
入郕入许郑之
欲遂矣乃入许而许田在其侧当桓篡立时将必求会
诸侯以定其位遂托辞而以璧假其名曰假其实逼取 (第 1a 页)
 桓公
郑伯以璧假许田为周公祊故也
姚承庵曰前年郑使宛来归祊原无易许意盖以祊近
鲁鲁所欲得者以小利中其欲将惟我所役而不辞故
鲁宋本为好隐宁渝盟而从郑伐 宋至
入郕入许郑之
欲遂矣乃入许而许田在其侧当桓篡立时将必求会
诸侯以定其位遂托辞而以璧假其名曰假其实逼取 (第 40a 页)
 传

六月壬戌公败宋师于菅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
 此公先期取胜也据传三国大夫于五月伐 宋至

 月三君复会于宋地尅期并入公于齐郑未集时窥
 宋无备乘间而败之继此则郑师取郜而归于我又
 继此则 (第 14a 页)
 妄自立说此春秋之所以亡也若其战不书地者则
 连前文言之在宋地耳春秋多连文书法此亦是例
 而谷梁谓必战于纪则不惟无据且即以经推之十
 二月战 宋至
二月而又战纪一月之间何能由宋卫
 及齐越齐南以共战此千里之纪此皆必不得之数
 也况前儒谓纪本是已春秋 (第 12a 页)
 鲁颂四篇二十四章二百四十三句
 商颂四之五
  契为舜司徒封于商至汤而有天下武王灭商封
  微子于 宋至
戴公时其大夫正考父得商颂十二
  篇于周大师后又亡其七焉
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 (第 17b 页)
 疏此鸟鸣于鲁国之毫社也服虔云殷宋之祖也故
 鸣于其社伯姬鲁女欲使鲁往悟伯姬也
待姆也
 注姆女师疏成公九年伯姬归于 宋至
襄公三十年 (第 7a 页)
 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内梁国应/入豫州志)

 (尺云东平须昌寿张皆/在济东属鲁非宋地也)济阴定陶诗风曹国也 宋至
 
景公灭曹后五世亦为齐楚魏所灭齐得其济阴东
 平楚得其沛(史记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钜/野此梁宋也陶睢阳 (第 3a 页)
 (郡国废置不同周之兴也王畿千里及其衰也仅得/河南七县今则天下一统而直以鹑火为周分则疆)
 (域舛矣七国之初天下地形雌韩而雄魏魏地西距/高陵尽河东河内北有漳邺东分梁 宋至
于汝南韩)
 (据全郑之地南尽颍川南阳西达虢略距函谷固宜/阳北连上地皆绵亘数州相错如绣考云汉山河之)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