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能使已穷而更随至于不可解乎兑西也艮为山
  乾五为王三上往来不穷亨也先儒以此为文王
  之爻误矣故易 传正
之曰周之王业盖兴于此(易/传)
  新安朱氏曰居随之极随之固结而不可解者也 (第 37b 页)
  卦固是无妄但亦有无故非意之事故圣人因象
  示戒又问史记作无望谓无所期望而有得疑有
  六二不耕穫不菑畬之意先生曰此出史记春申
  君 传正
说李园事正是说无巴鼻而有一事正合
  无妄之灾无妄之疾亦见得古人相传尚识得当
  时此意也(语/录) (第 32b 页)
  可易三字最当看人才怀不可易之心则言自然

  有物行自然有常凡看易传须当细看且如看家
  人 传正
家之本在正其身须是体我正身如何正
  身之道一言一动不可易也须是体我不可易者
  如何如巽顺于事而由 (第 11b 页)
 (乎扬雄传党鬼神可也)本作俗作倘 俨古文(广韵鱼掩切集韵鱼检切韵会疑检切𡘋严上声说)

文昂头也一曰好貌(又恭也尔雅释诂俨敬也礼曲礼俨若思)又与严通前汉匡衡 传正
躬严恪音义𡘋同俨 又诗陈 


风有美一人硕大且俨传俨矜庄貌(又淮南子本经训盘纡刻俨注刻俨浮首虎头 (第 72a 页)
 釐注釐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则而效之(又说文家福也扬雄甘泉赋逆釐三神注釐福也)又治也书尧典允釐百工庶 
 绩咸熙传釐治也(又数名与釐氂并同前汉东方朔 传正
其本万事理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审毫釐之)
 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又扬子方言陈楚之閒凡人嘼 (第 125a 页)
               物观 撰
春秋左传注疏第五十一


昭公二十四年

考异宋板传郑伯如晋子大叔相上秋八月大雩旱也
上共有圈考异足利本注为明会黄父传明下有年字
宋板永怀堂同 畴河求福正误畴当作祷 晋以温

兵助敬王永怀堂兵作人 为定四年吴人郢 传正

人当作入释文釐本又作斄(一叶)元文上作斄 嫠本又
作釐(四叶)上作釐 瓶本又作瓶(同上)上作瓶  (第 1b 页)
 足利本注择此以进子常此作取宋板永怀堂同
晋陈楚大夫皆却氏之党无之字释文祁力兮反(十八叶)
正误祁当作犁谨按元文作祁犁力兮反故误补脱(二十)
(三叶)群帅所类反谨按传又误群帅 佗走何反(二十四叶)

文走作徒疏此又分析之(十九叶左一行)宋板析作坼正嘉作
拆万历作折 彭仲博云(二十一叶左五行)博作 传正
嘉同
君于其臣虽为宾不亲献(二十七叶左四行)献作言属下正嘉
同 谓主人使司正请安于宾(八行)正作主正 (第 3a 页)
 集说(吕氏祖谦曰莪蒿不能报天地之生育犹人子/不能报父母之劬劳也○朱氏善曰此诗诸儒)
 (皆以为兴至集 传正
以为比而其义始明凯风之予/以棘自比棘固木之贱者也蓼莪之子以蒿自比蒿)
 (固草之贱者也凯风以已非美材 (第 41b 页)
  许氏(衡/) (平仲/) (鲁斋/)
  金氏(履祥/) (吉父/) (仁山/)
  吴氏(师道/)  (传正/
)
  许氏(谦/) (益之/) (白云/) (东阳/)
  吴氏(澄/) (幼清/) (草庐/) (第 12a 页)
 (惓无已之意胥者交/修之意非一人也)
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民
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集 传正
刑正法也言成王于上文古人胥训告保惠
 教诲之事而不听信则人乃法则之君臣上下师师
 非度必变乱先王之正 (第 18b 页)
 数圣人曰辞达而已如此释传至明至顺圣人必不
 为顺数四卦逆数四卦左右旋行安排造作以示惑
 也邵子朱子之说谓之各就所见另成一义则可谓
 之 释传正
义则执矣大易折中 (第 5b 页)
听连延三十日晨坐达五更更音冈苏辙诗昔者惠子死庄子哭自伤微言不复知言之复谁听)
(韵补谟阳切史记龟策 传正
画无见风雨晦冥云盖其上五采青黄)(符方切邹阳酒赋君王凭玉几倚玉
屏举手一劳四座之士皆若餔粱焉乃纵酒
(第 22a 页)
成读)(五音集韵
与俨同诗有严天子释文鱼检反书严恭寅畏释文作俨荀子今子宋子严然而好说杨倞读汉书匡衡
传正
躬严恪颜师古读)(以冉切汉书五行志滥炎妄起颜师古注炎读曰燄)(集韵音琰左传战于鬼阎
释文阎以冉反
(第 4b 页)
惮我不暇)(苏个切南史鲍正 传正
好交游人为之语曰无处不逢乌噪无处不逢鲍佐)(韵补羊卧
切韦元成诗我既兹恤惟夙惟夜畏忌是申供事靡惰陈
(第 5a 页)
下学之中学者离却人伦日用求之人生以上是离规矩以求巧也庄周斲轮之喻欲舍仁义以求道德舍糟粕以求古人之不可 传正
与孟子之意相反 (第 87b 页)
  庄公
元年郱(经齐师迁纪郱鄑郚释文郱蒲丁反鄑子斯反/郚音吾杜注纪三邑郱在东莞临胊县东南汇)
(纂今属山/东青州府)(经见上杜注北海都昌县西有訾城汇纂/都昌今青州府昌邑县也有訾亭社在县)
(西/里) 郚(经见上杜注在朱虚县东南汇纂今青州府安/邱县西南六十里有郚城今按汉为琅邪郡梧)
(城/县)(经单伯送王姬公榖送作逆杜注单伯天子卿也/单采地疏单者天子畿内地名今按公榖皆云吾)
(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诸家多从公榖引庄十四年单/伯会齐侯宋公卫侯郑伯于郢文十五年单伯至自齐)

(为證若单伯为鲁大夫则单当是鲁地鲁有单父/邑汉为单县旧属兖洲府今属曹州府当是其地)
二年于馀丘(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馀丘杜注国名疏/公榖皆以于馀丘为邾之别邑左氏无 传)
(正
以春秋之旨未有伐人之邑而不系国者此无所/系故知是国释例注阙不知其地盖近鲁小国也)
(经夫人姜氏会齐 …… (第 26a 页)
年酅(经纪季以酅入于齐杜注纪邑在齐国东安平/县汇纂今青州府临淄县东有安平城又有酅)
(亭今按史记田单 传正
义曰安平城在临淄县东十九/里古纪之酅邑也然则酅邑甚近齐又疑东十九里或)
(是九十里与寿光县相近/纪国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