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四書類
經解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小學類
書類
孝經類
 杜钦严助朱云王吉贡禹魏相盖宽饶孔光谷永杜

 邺何武 辕固
黄霸朱邑东汉举贤良文学者鲁丕申
 屠刚苏章李法爰延崔骃周燮刘瑜荀淑皇甫规张
 奂刘淑刘焉西汉举孝廉者 …… (第 25b 页)
 博士入官者贾谊董仲舒疏广薛广德彭宣贡禹韦

 贤夏侯胜 辕固
后苍韩婴胡母生严彭祖江公以太
 常掌故入官者晁错以博士弟子入官者息夫躬儿
 宽终军朱云眭弘萧望之匡衡 (第 27b 页)
 许晏(陈留人/为博士)又薛广德(字长卿沛国相/人御史大夫)受诗于王式
 授龚舍(字君倩楚国/人太山太守)齐人 辕固生(汉景帝时为博/士至清河太傅)

 诗传号齐诗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通诗礼)
 (为博士/至少府)苍授翼奉(字少君 (第 139b 页)
 中徐公及许生以授张生长安及唐长宾褚少孙张
 生兄子游卿以诗授元帝传王扶扶授许晏又薛广
 德受诗于王式授龚舍齐人 辕固生
作诗传号齐诗
 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苍授翼奉及萧望之匡衡
 衡授师丹及伏理满昌昌授张邯及皮容皆至大官 (第 5a 页)
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汉兴有鲁齐
燕三家之学皆列学官(司马迁云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 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
(班固云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 (第 11b 页)
辕固
燕韩生皆为之传/按鲁诗弟子显者为孔安国韦玄成王式龚遂齐诗弟)
(子显者为萧望之匡衡翼奉/师丹韩生即韩 (第 11b 页)
太傅名婴)鲁最先显(当汉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
(师入见于鲁南宫韩婴为孝文/时 博士辕固
为孝景时博士)齐最先亡(隋志云齐诗/魏代已亡鲁)
(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按今韩诗所传唯有外传 (第 11b 页)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训诂传授
汉书艺文志诗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
独竹帛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而齐 辕固
燕韩婴皆
为之传三家皆列于学官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
传而河间献王好之 …… (第 120a 页)
 虞惇按汉志鲁故二十五卷说二十八卷隋志鲁诗
 亡于西晋而小学有一字石经鲁诗六卷今世所传
 申培公诗说盖后人伪托也 辕固生
齐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后拜清河太守武
帝初以贤良徵诸儒多嫉毁之罢归时已九十馀矣诸
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 …… (第 124a 页)
 诗至唐犹存未知以何时亡今所存者外传而已
成伯瑜氏曰传曰孔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
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
字假借言音互殊各有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

后故名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鲁人申培公
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于浮丘伯申公为诗作诂训
而无其传曰鲁诗武帝以安车蒲席轮徵申公拜太中
大夫时年八十馀矣申公授江公江公授韦贤贤授子
玄成玄成传兄子赏江公又传至王式式传褚少孙及
薛广德广德授龚舍齐人 辕固生
为诗作传号曰齐诗
授夏侯始昌始昌传后苍苍授翼奉又授萧望之又授
匡衡衡授师丹后汉陈元方亦学齐诗燕人韩婴 (第 126b 页)
天理其法似疏
(平声)而实密其事似易(去声)而实难学者以身体之则有
以识其非曲学阿世之言(武帝纪齐人 辕固
谓公孙弘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
无曲学以阿世)
而知所以克己复礼之端矣

  ○孟子请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 (第 16b 页)
 (商书大命不摰曲礼接人之摰亦训为至故郑氏曰/摰之言至也谓鸟雌雄情意至然而有别也○鄱阳)
 (张氏曰汉世言诗者四家齐 辕固生
为齐诗鲁申公/为鲁诗燕韩婴为韩诗毛公为毛诗齐鲁韩三家诗) (第 7b 页)
卿沛国相/人御史大夫)受诗于王式授龚
(字君倩楚国/人太山太守)齐人 辕固生(汉景帝时为博/士至清河大傅)
作诗传号
齐诗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通/诗礼为博士至少府)
授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 (第 22a 页)
 下则辨其为亢龙馀可推而知也

 当名辨物如进斋徐氏说全无意味愚说似可用识
 者详之 正言者是非得失皆正言之而无所偏曲
 回避也 辕固
责公孙弘曰公孙子宜正学以言无曲
 学以阿世可味正言之旨易中如否卦天地不交则
 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姤 (第 46a 页)
韩诗内传四卷(汉书三十)


诗叙(水经注引) 辕固

齐诗(释文一) 齐诗传(徐天麟西汉会要二十五)

孟喜

易章句二篇(汉书三十) 十卷(释文一) 八 (第 11a 页)
(隋书三十二)

后苍

齐诗 汉书注三十(按苍与 辕固
并为齐诗诸书引率不称作者姓名今备其目于录仍其无姓) (第 11a 页)
  训诂传授
前汉艺文志诗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

 诵不独在竹帛也汉兴鲁申公(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
(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诗训诂而齐 辕固(儒林传辕/固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
燕韩生(儒林传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
(太傅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 (第 24b 页)
 诵不独在竹帛也汉兴鲁申公(儒林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
(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为诗训诂而齐辕固(儒林传 辕/固
齐人也)
(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燕韩生(儒林传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
(太傅推诗人 (第 24b 页)
  诗之派
前汉志诗三百五篇遭秦而存者以其在讽诵不独在
竹帛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儒林傅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
(浮丘伯受诗以曹曰申公诗口说训/诂未尝立傅 训诂相授是为鲁诗)而齐 辕固(儒林傅/辕固齐)

(第 33a 页)
  诗之派
前汉志诗三百五篇遭秦而存者以其在讽诵不独在
竹帛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儒林傅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
(浮丘伯受诗以曹曰申公诗口说训/诂未尝立傅 训诂相授是为鲁诗)而齐辕固(儒林傅 辕固
齐) (第 33a 页)
  之言赵岐注孟子以高子为齐人则齐之说诗者

  殆不始于 辕固
酌告成大武也 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
 告成大武者言武功既成以大武之乐告于武王之
 庙也 何氏楷曰 (第 45a 页)
 身之防礼义者应物之节故义各有取
虽有暴政不更其所

 暴政如楚王戊胥靡申公窦太后使 辕固生
刺豕之
 类独举暴政以处此极难若横逆之加则惟三自反
 而已
上答之不敢以疑
 急于求进者多以疑事尝试 (第 3b 页)
  古序考
(汉兴有鲁齐燕三家之学皆列诸学宫司马迁曰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 辕固生
于燕则韩太傅班固云)
(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 (第 22a 页)
辕固生
燕韩生皆为之传又云/齐燕鲁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
(为近之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 (第 22a 页)
 求贤也非真能用贤者亦文焉而已弗共天位也弗
 食天禄也束帛戋戋吝之道也然在五美招隐之风
 在上高却聘之节有相文之义焉终吉者如汉武徵
 申公 辕固
虽不竟其用安车蒲轮传为美谈也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叶/戏)
 莱按喜莫大于求贤故孔子深与之
上九白贲 (第 13b 页)

(陈留人为博士)又薛广德(字长卿沛国相人御史大夫)受诗于王式授龚舍
(字君倩楚国人太山大守)齐人 辕固生(汉景帝时为博士至清河太傅)
作诗传号齐
诗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通诗礼为博士至少府)苍授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为 (第 13b 页)
年初搉酒酤工护反周)
(之世音户而汉世又音故详见入声榷字注)(释四塞地亦坚也常也再辞也礼掌固又班固 辕固
李固)
(丁固)(寒凝释闭也字从两点)(铸塞之也释又禁锢)(久病释坚久之疾唐田游岩曰烟霞痼疾) (第 22b 页)
浮邱本周秦间经师而
申公授免中徐公及许生徐公与许生又授之东平王
式此王式三百五篇直受之周秦间者虽此后 辕固

景帝博士韩婴为文帝博士各有师说分之为齐鲁韩
三家之学而此三百五篇则在孝武前并无同异惟毛 (第 17a 页)
  鲁诗
六经之出诗为最先四诗之出鲁为最先汉志鲁申公
为诗训故而齐 辕固
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
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盖当时最尚鲁
诗矣朱彝尊曰蔡邕书石经从鲁诗 …… (第 2b 页)
  齐诗
齐诗之出汉书不详所自观其与黄生争汤武之受命
对窦太后之论黄老责公孙弘之无曲学皆辞严义正
则其传受之不苟大概可知其弟子如后苍萧望之匡

衡翼奉师丹诸人尤极一时之盛而萧匡起家至丞相
至后汉陈元方犹祖其学乃与鲁诗俱亡于西普即轶
说亦少留传者或疑翼奉好言阴阳意齐诗舛驳甚于
鲁韩不知此非 辕固生
之咎也观匡衡政事得失疏引
关雎一诗言后妃夫人之德与毛无异可见一斑矣
  韩诗
韩诗不详所自其书有韩故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