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古籍库 经部
 史记张守节正义 前汉书应劭注 前汉书晋灼

注 前汉书颜师古注 司马彪续汉书 范晔后汉
书 刘昭补后汉志 陈寿三国志 张勃吴录 晋
书地道记 唐太宗晋书 晋中兴书 沈约宋书
萧子显南齐书 姚思廉陈书 魏收后魏书 颜师
古隋书 欧阳脩唐书 元史
  凡正史二十二部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战国策 粤绝书  赵晔

越春秋 鱼豢典略 谯周古史考 环济要略 帝 (第 13b 页)
 也
韩婴燕人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
人之意而作内外传其语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
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河南赵子事韩生授同郡蔡
谊谊至丞相谊授同郡食子公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
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

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
顺授东海发福皆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善灾
异谶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至千乘太守
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抚
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题约义
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道又有
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杨仁山阳张匡皆习韩
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25b 页)
注云非谓阴是也承上财爻而言故云系爻财所生者灵宝经曰下克上曰伐是也灵宝经者葛洪所据先秦之书也伐亦作罚故 赵晔
吴越春秋范蠡据玉门第一篇谓戊寅为罚日也下之克上犹民犯上为非为上者当治财而正上下之辞而禁其非圣人在大保 (第 7a 页)
 吴越之地为荆及北人书史加云蛮势之然也 文
 身断发应劭曰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
 子故不见害  汉赵晔
吴越春秋古公病二人托名
 采药于衡山遂之荆蛮断发文身为夷狄之服示不
 可用古公卒太伯仲雍归赴丧毕还荆 (第 17b 页)
   韩诗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栗丰丰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嶭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第 197a 页)
 苇之不伤寇荣曰公刘敦行苇世称其仁王符曰诗

 云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惟叶握握公刘
 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且犹感德 赵长君
曰公刘
 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 (第 10a 页)
长君
从杜抚受学
 义当见韩诗也
既醉云永锡尔类传云类善也王逸曰类法也案荀卿
 子礼论曰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 (第 10a 页)
 云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则嚭乃宛之族也与左传合

 王符徐广司马贞皆以为郤宛子非也韦昭又以为
 伯州犁子尤误 赵长君
又以郤宛即白州犁
此时也 服虔曰时言可杀王时也
不索何获 服虔曰不索当何时得也
我王嗣也注光吴王诸樊 (第 6a 页)
  韩诗
韩婴燕人景帝时为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
传其言颇与齐鲁间殊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
由韩生河内赵子事婴授同国蔡谊谊至丞相谊授同
国食子公与王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
丰吉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为部刺史由是韩

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顺顺授东海发福皆
至大官建武初博士淮阳薛汉传父业尤善说灾异谶
纬受诏定图谶当世言诗推为长后为千乘太守坐事
下狱死弟子犍为杜抚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
知名抚定韩诗章句建初中为公车令卒官其所作诗
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注抚授会稽 赵晔
晔举有
道时又有光禄勋九江召驯阆中令巴郡扬仁山阳张
匡皆习韩诗匡为作章句举有道徵博士不就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