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易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之阙直可为万世之典矣

  顾氏炎武
曰商之世兄终弟及故十六世而有二十
 八王如仲丁外壬河亶甲兄弟三王阳甲盘庚小辛
 小乙兄弟四王未知其庙 (第 47a 页)
 而不拜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国语曰重耳拜而不稽

 颡误矣
  顾氏炎武
日知录古人席地而坐引身而起则为长
 跪首至手则为拜手手至地则为拜首至地则为稽
 首此礼之等也君父之尊 (第 65a 页)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汉惠帝从叔孙通之言郡国多/置原庙元帝时贡禹以为不应古礼永光四年下丞)
 (相韦玄成等议以春秋之义父 (第 32b 页)
 本生之称自宜因其旧以父母称未必其人一时称
 两又母也况帝王正统相传有自非可常人比耶永
 叔博闻之儒而未见及此学者所以贵乎格物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此临文之
 不得不然隋书刘子翊云其者因彼之辞是也后儒
 谓以所后为父母而所生为伯叔 (第 43b 页)
 二十二人从祀之后至是始以荀况三人者从祀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古人每事必祭其始之人耕之
 祭先农也桑之祭先蚕也学之祭先师也一也唐太
 宗贞观二十一年诏以左邱明等 …… (第 18b 页)

 邱氏浚曰此颜曾思孟配享之始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周程张朱四子之从祀定于理
 宗淳祐元年颜曾思孟四子之配享定于度宗咸淳
 三年自此之后国无异论俗无异 (第 46a 页)
 其实是土木之灵耳孔子肯依之享之推已之心则
 知孔子之心也又至于八佾之舞十二俎豆又僣礼
 之甚也决所当正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理宗宝庆三年进朱熹淳祐元/年进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景定二年进张栻吕祖)
 (谦度宗咸淳三年进邵雍司马 (第 46a 页)
 也有降也祖之齐衰世叔从子之期皆加也曾孙之
 三月与兄弟之孙五月皆报也若夫降有四品则非
 五服之正礼耳
  顾氏炎武
日知录宗盟之列先同姓而后异姓丧服
 之纪重本属而轻外亲此必有所受之不自周人始
 矣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孔 (第 44b 页)
    蕙田案女已从男故称妇也
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御者代(注乘以几者尚安舒也/景之制盖如明衣加之)
(以为行道禦尘令衣鲜明也景亦明/也驱行也行车轮三周御者乃代婿)婿乘其车先俟于

门外(注婿车在大门外乘之先者道之也男率女女从/男夫妇刚柔之义自此始也俟待也门外婿家大)
(门外也疏乘以几者谓登/车时 景盖以襌縠为之)
  (顾氏炎武
曰主人爵弁纁裳缁袘注主人婿也婿为/妇主主人筵于户西注主人女父也亲迎之礼自夫)
 (家而行故婿称主人至 (第 13a 页)
 如后世之誇特起而鄙门荫而史传中所以不言以

 荫叙入官者盖所以见当时虽以它途登仕版居清
 要者亦皆世家也
  顾氏炎武
曰古之哲王所以正百辟者既已制官刑
 儆于有位矣而又为之立闾师设乡校存清议于州
 里以佐刑罚之穷移之郊 …… (第 35a 页)
    献通考亦同俟考
通典初秀才科等最高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
长由是废绝士族所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而已秀才
之科久废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二科
自武德以来明经惟有丁第进士唯乙科而已其进士
大抵千人得第者百一二明经倍之得第者十一二其
制诏举人不有常科皆标其目而搜扬之试之日或在

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
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应诏者多则二千人少则不
下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蕙田案此则唐时已有糊名之法但惟施于
    制科而明经进士则否
  顾氏炎武
曰旧唐书杜正伦传正伦隋仁寿中与兄
 正元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唐代举秀才止十馀人正
 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 …… (第 46b 页)
 风雅古调科一人不知何以言无一人及第也
册府元龟开元二十四年已后复有秀才举其时以进

士渐难而秀才本科无贴经及杂文之限反易于进士
主司以其科废久不欲拔奖应者多落之三十年来无
登第者至天宝初礼部侍郎韦陟始奏请有堪此举者
乃令长官特考其常年举送者并停
  顾氏炎武
曰册府元龟又言代宗朝杨绾为礼部侍
 郎请置五经秀才科事寝不行而旧唐书儒学傅冯
 伉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 (第 53a 页)
          右元取士

明史选举志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科目者沿
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
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
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
谓之制义
  顾氏炎武
曰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
 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
 演傅注或对或散初无定 …… (第 27b 页)
 益密恐有藉以自衒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
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

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
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
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
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
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
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傅胪云
  顾氏炎武
曰举人者举到之人北齐书鲜于世荣傅
 以本官判尚书省右仆射事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在 (第 29a 页)
 月为玄(注国语云至/于玄月是也)十月为阳(注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云)

 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注皆月/之别名)
  (顾氏炎武
曰甲至癸为十日寅至丑为十二辰此二/十二名古人用以纪日不以纪岁岁则自有阏逢至)
 (昭阳十名为岁阳摄提 (第 28a 页)
半以上则夏至之夜半犹
有光愈北则愈不夜矣南至赤道下则二分之刻分极
少而二至之刻分相等赤道以南反是
  (顾氏炎武
曰术家有大刻有小刻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谓之大刻合一日计之得九)
 (十六刻其不尽者置一 (第 83b 页)
 伊尹固幸其君之终丧而急迎以归故不待岁首正

 月也由是以观伊训之元祀非踰年改元之年而十
 二月为商之十二月夏之十一月信矣
  顾氏炎武
曰胡氏引伊训太甲十有二月之文以为
 商人不改月之證与孔传不合亦未有明据孔传未
 尝以十二月为岁首
  …… (第 20a 页)
    文以驳之而卒未有所据以斥其秦人建亥

    不改月及商书十二月之说者考 顾氏炎武
    
日知录谓胡氏引秦人以亥为正不改时月
    为證则不然汉书高帝纪春正月注师古云
    凡此诸月号皆 …… (第 20b 页)
    禁则启之罪状有扈氏当云怠弃夏正不当
    云怠弃三正矣此言可以释考亭之疑汉书
    注称汉初所书冬十月皆史官追改 顾炎武
    
据以證秦汉之亦改月然朱子亦已见及之 …… (第 47a 页)
 亦推求圣言之过耳庸何伤夫子书曰君子不以人
 废言使程子而犹在也其殆不废子言矣
    蕙田案此据笔削大义立言极正大
  顾氏炎武
日知录春秋时月并书于古未之见考之
 尚书如泰誓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金縢秋大熟
 末穫言时则不言月伊训 (第 57b 页)
 昌故城皆汉县也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潍水出琅邪郡箕屋山(在今莒/州西北)
 (九十/里)书禹贡潍淄其道左传襄公十八年晋师东侵
 及潍是 (第 56a 页)
 (日知录 顾氏炎武
曰夏商以后沿上世九州之名各/就其疆理所及而分之故每代小有不同周礼量人)
 (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 (第 14b 页)
    蕙田案以上周
隐公二年左氏传司空无骇入极(注鲁司徒司马/司空皆卿也)
十一年左氏传羽父请杀桓公将以求太宰(疏天子六/卿天官为)
(太宰诸侯则并六为三而兼职焉昭四年传称季孙为/司徒叔孙为司马孟孙为司空则鲁之三卿无太宰羽)

(父名见于经已是卿矣而复求太宰盖欲令鲁特/设是官以荣已耳以后更无太宰知鲁竟不立之)
文公十八年左氏传莒仆来奔季文子使司寇出诸竟
襄公二十一年左氏传季孙谓臧武仲曰子为司寇将
盗是务去
    蕙田案□宣叔武仲皆官司寇而名见于春
    秋则鲁之司寇亦卿官矣 顾宁人
谓臧纥为
    小司寇者非是
昭公四年左氏传杜泄曰君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 …… (第 5b 页)
 (顾氏栋高曰案下文战于泓司马曰彼众我寡杜以/为子鱼史记宋世家前后皆作子鱼之言又文七年)
 (传杀公孙固公孙郑于时乐豫为司马列于六卿则/固非卿明矣 顾宁人
谓大司马即子鱼则固諌当为)
 (固请之义孔疏谓六卿之外别有孤卿宋上公礼得/有孤盖附杜而为之说也又案宋 (第 35b 页)
 (是/)至隋以州为郡无复军府则州府之吏变为郡吏

 矣
  顾氏炎武
曰秦置御史以监诸郡汉省丞相遣史分
 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十三州刺史魏晋
 以后为刺史持节都督( (第 56b 页)
一人其属典史一人儒学/教谕一人训导二人税课局大使一人库大使一人)
(医学训科阴阳/学训术各一人)
  顾氏炎武
曰唐制京郡乃称府至宋则潜藩之地皆
 升为府宋初太宗真宗皆尝为开封尹后无继者乃
 设权知府一人以待制以 (第 54a 页)
 至后世舍车而用徒然彼长于徒我长于车今舍吾
 之长技而与之搏是以兵子敌也故必设覆以诱之
 未陈而薄之然后可以取胜而车战之法废矣
  顾氏炎武
曰古制一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炊
 家子十人固守衣装五人厩养五人樵汲五人(见司/马法)
 随车而动如 …… (第 16a 页)
嘉靖以来东南日备倭故海舟之制特详
  顾炎武
海师说海道用师古人盖屡行之矣吴徐承
 率舟师自海入齐此苏州下海至山东之路越王句
 践命范蠡舌庸率师沿 (第 43b 页)
 资农不败务非公卿不宾宾不过具哭不留日登降
 一等庶人不独葬伍有植送往迎来亦如之有不用
 命有常不违
  顾氏炎武
日知录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其别
 有五曰死亡凶札祸灾围败寇乱是古之所谓凶礼
 者不但于死亡而五服之 (第 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