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库 经部
周径一也是也律吕新书论胡瑗围径不同之失及
明韩邦奇志乐曰十二管随其长短而减其空围则
于八百一十分十七万之数戾矣 邢云路 律考曰如
孟康所云则应钟长四寸六分围四分六釐径止得
一分五釐一分五釐之管涉于太细何以施吹何以
(第 84b 页)
明韩邦奇志乐曰十二管随其长短而减其空围则
于八百一十分十七万之数戾矣 邢云路 律考曰如
孟康所云则应钟长四寸六分围四分六釐径止得
一分五釐一分五釐之管涉于太细何以施吹何以
(第 84b 页)
一秒考祖冲之大明术纪法与周天一岁小馀二十
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授时减去三分一十四秒
亦非一十一秒也 (邢士登 考谓金时赵知微重修大/明术小馀二十四分三十六秒实)
(多授时一十一秒郭所减/者赵法非祖法也其说是) …… (第 27b 页)
(宗间有更张辄违经旨岂能于冬至/加时先后一刻之间而测得真数乎)
江氏永曰明初李德芳与元统争岁实消长为术家
一段公案关系有明二百馀年之法 邢士登 恨元统
不用消分致明神宗间节气后天九刻有奇愚有以
断之据授时岁实上考固宜有长分矣然而授时之
岁 …… (第 35b 页)
子一百零三年固已先天五刻矣使大统减一分又
越百年二百年而更减之先天不愈多乎 邢士登 谓
明神宗间大统术后天九刻此非有所测验但据用
消分与不用消分积算如此岂知明法皆失之先天
乎观前 (第 37a 页)
四刻二十八分一十四秒授时减去三分一十四秒
亦非一十一秒也 (邢士登 考谓金时赵知微重修大/明术小馀二十四分三十六秒实)
(多授时一十一秒郭所减/者赵法非祖法也其说是) …… (第 27b 页)
(宗间有更张辄违经旨岂能于冬至/加时先后一刻之间而测得真数乎)
江氏永曰明初李德芳与元统争岁实消长为术家
一段公案关系有明二百馀年之法 邢士登 恨元统
不用消分致明神宗间节气后天九刻有奇愚有以
断之据授时岁实上考固宜有长分矣然而授时之
岁 …… (第 35b 页)
子一百零三年固已先天五刻矣使大统减一分又
越百年二百年而更减之先天不愈多乎 邢士登 谓
明神宗间大统术后天九刻此非有所测验但据用
消分与不用消分积算如此岂知明法皆失之先天
乎观前 (第 37a 页)
平声相顾而行也)
拱部
(字汇补同九见周易全书)(五音集韵与等同)(集谓与界同)(字汇补与算同见 邢)
(云路 历考)㐩(字汇补何仍切音刑酒器)(字汇补公殄切音蹇小束也)
弋部
(字汇补欲日切音弋能也)(字汇 (第 29b 页)
拱部
(字汇补同九见周易全书)(五音集韵与等同)(集谓与界同)(字汇补与算同见 邢)
(云路 历考)㐩(字汇补何仍切音刑酒器)(字汇补公殄切音蹇小束也)
弋部
(字汇补欲日切音弋能也)(字汇 (第 29b 页)
辨蔡邕黄钟长尺之非
黄钟长九寸凡声属阳阳究于九故不盈十至用以量
须用全数故加一寸为尺蔡邕铜龠铭曰黄钟之宫长
九寸空围九分其月令章句又云管者形长尺围寸是
黄钟之长与空围有两说谓约黄钟之九寸为十寸可
也谓古之尺如黄钟之长恐不然古之黄钟九寸大约
当今工人尺五寸六分有奇使约九为十则寸狭而分
亦狭空围十分恐管径太狭吹之不成声又以此算周
釜汉斛所容皆不应矣且古者以八尺为中人之长大
约今之五尺也若以九约之仅如今之四尺五寸则今
时中人亦不止如此故蔡邕之说未确 邢云路 信之谓
古法十其寸为尺九其寸为律考之不详耳
论黄钟之积(三条/) …… (第 10b 页)
今之言律历相通者皆未
思及此汉志虽言推历生律而以律之八十一分为日
法则是因律生历以数强合并历亦失之矣 邢云路 谓 …… (第 11b 页)
论后人尝破三分损益之说
刘宋时何承天尝增林钟以下分数使至仲吕反生复
得黄钟谓三分损益者其大略犹历言斗分四之一此
说最为有见然以意增之而涉于牵强则亦难凭明郑
世子谓长律下生短律左旋隔八短律上生长律右旋
隔六以勾股算术布之周而复始不用三分损益其云
左旋隔八右旋隔六犹是旧法如朝四暮三实无异也
勾股算术与此难通亦牵强布算耳岂出于自然乎总
之律应十二月随月迭减而非隔八相生后人虽有议
及三分损益者未尝思其所以失之之由虽有欲破三
分损益者亦不知所以破之之道牵强立法徒劳无当 邢云路 既知三分损益犹历言斗分四之一为大略之
数矣又云后人苟有得不当诋古人立论之非此又不
然易大传谓蓍策三百 (第 25b 页)
黄钟长九寸凡声属阳阳究于九故不盈十至用以量
须用全数故加一寸为尺蔡邕铜龠铭曰黄钟之宫长
九寸空围九分其月令章句又云管者形长尺围寸是
黄钟之长与空围有两说谓约黄钟之九寸为十寸可
也谓古之尺如黄钟之长恐不然古之黄钟九寸大约
当今工人尺五寸六分有奇使约九为十则寸狭而分
亦狭空围十分恐管径太狭吹之不成声又以此算周
釜汉斛所容皆不应矣且古者以八尺为中人之长大
约今之五尺也若以九约之仅如今之四尺五寸则今
时中人亦不止如此故蔡邕之说未确 邢云路 信之谓
古法十其寸为尺九其寸为律考之不详耳
论黄钟之积(三条/) …… (第 10b 页)
今之言律历相通者皆未
思及此汉志虽言推历生律而以律之八十一分为日
法则是因律生历以数强合并历亦失之矣 邢云路 谓 …… (第 11b 页)
论后人尝破三分损益之说
刘宋时何承天尝增林钟以下分数使至仲吕反生复
得黄钟谓三分损益者其大略犹历言斗分四之一此
说最为有见然以意增之而涉于牵强则亦难凭明郑
世子谓长律下生短律左旋隔八短律上生长律右旋
隔六以勾股算术布之周而复始不用三分损益其云
左旋隔八右旋隔六犹是旧法如朝四暮三实无异也
勾股算术与此难通亦牵强布算耳岂出于自然乎总
之律应十二月随月迭减而非隔八相生后人虽有议
及三分损益者未尝思其所以失之之由虽有欲破三
分损益者亦不知所以破之之道牵强立法徒劳无当 邢云路 既知三分损益犹历言斗分四之一为大略之
数矣又云后人苟有得不当诋古人立论之非此又不
然易大传谓蓍策三百 (第 25b 页)
论造律以声和为主
制律求声气之元事之最难者也黄钟之管冥符天道
若不可以毫釐差然其分数甚微非人所能察使有天
生自然之律管则可若出于人为安能使其无毫釐之
差窃谓造律必须善审音者听之声和为主声既和矣
虽有小差于乐亦无大害譬如工人制琴制笙制箫笛
者其分寸岂能画一哉吹之弹之而声和焉斯为善器
矣 邢云路 论之最当特载之(邢曰古乐既亡欲求声器/者宜何施而可亦唯依古)
(以千二百黍求长九寸空围九分之管使其和 …… (第 32a 页)
论候气不可信
律管固有冥符天道之理然欲埋之于地以候气恐不
可信天气一而地气殊虽使律之长短广狭皆如法其
能一一气应灰飞耶事未经目验不敢臆断也 邢云路
亦深疑此事云
录袁黄候气法
明袁黄号了凡通律历之学所著有历法新书关中李
世达为之作序中间有与张 (第 34b 页)
制律求声气之元事之最难者也黄钟之管冥符天道
若不可以毫釐差然其分数甚微非人所能察使有天
生自然之律管则可若出于人为安能使其无毫釐之
差窃谓造律必须善审音者听之声和为主声既和矣
虽有小差于乐亦无大害譬如工人制琴制笙制箫笛
者其分寸岂能画一哉吹之弹之而声和焉斯为善器
矣 邢云路 论之最当特载之(邢曰古乐既亡欲求声器/者宜何施而可亦唯依古)
(以千二百黍求长九寸空围九分之管使其和 …… (第 32a 页)
论候气不可信
律管固有冥符天道之理然欲埋之于地以候气恐不
可信天气一而地气殊虽使律之长短广狭皆如法其
能一一气应灰飞耶事未经目验不敢臆断也 邢云路
录袁黄候气法
明袁黄号了凡通律历之学所著有历法新书关中李
世达为之作序中间有与张 (第 34b 页)
论黄钟之长(一条)
辩蔡邕黄钟长尺之非
黄钟长九寸凡声属阳阳究于九故不盈十至用以量
须用全数故加一寸为尺蔡邕铜龠铭曰黄钟之宫长
九寸空围九分其月令章句又云管者形长尺围寸是
黄钟之长与空围有两说谓约黄钟之九寸为十寸可
也谓古之尺如黄钟之长恐不然古之黄钟九寸大约
当今工人尺五寸六分有奇使约九为十则寸狭而分
亦狭空围十分恐管径太狭吹之不成声又以此算周
釜汉斛所容皆不应矣且古者以八尺为中人之长大
约今之五尺也若以九约之仅如今之四尺五寸则今
时中人亦不止如此故蔡邕之说未确 邢云路 信之谓
古法十其寸为尺九其寸为律考之不详耳 …… (第 13a 页)
法则是因律生历以数强合并历亦失之矣 邢云路 谓
冬至景长测景以定黄钟不知景随地异将以何者为
准且夏至景短何以蕤宾之律不最短乎
考周釜定黄钟积分 …… (第 14b 页)
破三分损益者亦不知所以破之之道牵强立法徒劳
无当 邢云路 既知三分损益犹历言斗分四之一为大
略之数矣又云后人苟有得不当诋古人立论之非此
又不然易大传谓蓍策三百 (第 28a 页)
辩蔡邕黄钟长尺之非
黄钟长九寸凡声属阳阳究于九故不盈十至用以量
须用全数故加一寸为尺蔡邕铜龠铭曰黄钟之宫长
九寸空围九分其月令章句又云管者形长尺围寸是
黄钟之长与空围有两说谓约黄钟之九寸为十寸可
也谓古之尺如黄钟之长恐不然古之黄钟九寸大约
当今工人尺五寸六分有奇使约九为十则寸狭而分
亦狭空围十分恐管径太狭吹之不成声又以此算周
釜汉斛所容皆不应矣且古者以八尺为中人之长大
约今之五尺也若以九约之仅如今之四尺五寸则今
时中人亦不止如此故蔡邕之说未确 邢云路 信之谓
古法十其寸为尺九其寸为律考之不详耳 …… (第 13a 页)
法则是因律生历以数强合并历亦失之矣 邢云路 谓
冬至景长测景以定黄钟不知景随地异将以何者为
准且夏至景短何以蕤宾之律不最短乎
考周釜定黄钟积分 …… (第 14b 页)
破三分损益者亦不知所以破之之道牵强立法徒劳
无当 邢云路 既知三分损益犹历言斗分四之一为大
略之数矣又云后人苟有得不当诋古人立论之非此
又不然易大传谓蓍策三百 (第 28a 页)
论造律(三条)
论造律以声和为主
制律求声气之元事之最难者也黄钟之管冥符天道
若不可以毫釐差然其分数甚微非人所能察使有天
生自然之律管则可若出于人为安能使其无毫釐之
差窃谓造律必须善审音者听之声和为主声既和矣
虽有小差于乐亦无大害譬如工人制琴制笙制箫笛
者其分寸岂能画一哉吹之弹之而声和焉斯为善器
矣 邢云路 论之最当特载之(邢曰古乐既亡欲求声器者宜何施而可亦惟依古)
(以千二百黍求长九寸空围九分之管使其和也 …… (第 32a 页)
论候气(二条)
论候气不可信
律管固有冥符天道之理然欲埋之于地以候气恐不
可信天气一而地气殊虽使律之长短广狭皆如法其
能一一气应灰飞邪事未经目验不敢臆断也 邢云路 亦
亦深疑此事云
录袁黄候气法
明袁黄号了凡通律历之学所著冇历法新书关中李
世达为之作序中间有与 (第 35a 页)
论造律以声和为主
制律求声气之元事之最难者也黄钟之管冥符天道
若不可以毫釐差然其分数甚微非人所能察使有天
生自然之律管则可若出于人为安能使其无毫釐之
差窃谓造律必须善审音者听之声和为主声既和矣
虽有小差于乐亦无大害譬如工人制琴制笙制箫笛
者其分寸岂能画一哉吹之弹之而声和焉斯为善器
矣 邢云路 论之最当特载之(邢曰古乐既亡欲求声器者宜何施而可亦惟依古)
(以千二百黍求长九寸空围九分之管使其和也 …… (第 32a 页)
论候气(二条)
论候气不可信
律管固有冥符天道之理然欲埋之于地以候气恐不
可信天气一而地气殊虽使律之长短广狭皆如法其
能一一气应灰飞邪事未经目验不敢臆断也 邢云路 亦
亦深疑此事云
录袁黄候气法
明袁黄号了凡通律历之学所著冇历法新书关中李
世达为之作序中间有与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