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当有馀分或略而未载与
旧唐书志毕觜参及舆鬼四宿度数与古不同今并依
天以仪测定用为常数毕十七觜一参十鬼三
宋史志汉赤道宿度相承用之唐初李淳风造浑仪亦
无所改开元中一行作大衍术诏梁令瓒作黄道 游仪
测知毕觜参及舆鬼四宿赤道宿度与旧不同自一行
之后因相沿袭下更五代无所增损至仁宗皇祐初始 (第 41a 页)
 其交使不倾垫下设机轮以水激之使其日夜随天

 东西运转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考故曰
 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
 之制(俞氏震曰在/内而又小)以贯天经之轴其环之内则两面
 当中各施直距(俞氏震 (第 13a 页)
曰直距者铜板二纵置于四 游仪
内上属北极下属南极中施关)
 (轴以夹望筒所谓/望筒者即玉衡也)外指两轴而当其要中之内面又
 为小窾 (第 13a 页)
 五分(一尺为一度以/象周天之数)立一表于地规之中命曰中表
 (不动从表之北/向南而望星)置一表于正南之经头命曰 游仪

 表(每日逐星西过以尺量其下/去所表之数每一尺为一度)候星以牵牛为始(望/星)
 (在正南之/昏 (第 3a 页)
 (为一度以象周天之数立一表于地圭之中命曰中/表不动从表之北向南而星星置一表于正南之经)

 (头命曰 游仪
之表每日逐星西过以尺量其下去所/表之数每一尺为一度候星以牵牛为始望星在正)
 (南之昏时为法从此以后 (第 23b 页)
 (二/环)以承其交使不倾垫下设机轮以水激之使其日
 夜随天东西运转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
 考故曰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陈氏师凯曰案/新唐书天文志)
 (贞观初李淳风上言舜璿玑玉衡浑天仪也太宗因/诏为之七年仪成帝称善置于凝晖阁又旧唐书天)
 (文志云开元九年诏一行与梁今瓒更造浑仪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命之曰水运浑天俯视图置于武成)
 (殿前其规环尺寸具载唐/志宋太宗更名太平浑仪)
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之 …… (第 13b 页)
 制(俞氏震曰在/内而又小)以贯天经之轴其环之内则两面当
 中各施直距(俞氏震曰直距者铜板二纵置于四 游/仪
内上属北极下属南极中施关轴以)
 (夹望筒所谓望/筒者即玉衡也)外指两轴而当其要中之内面又为
 小窾 (第 14a 页)
 承其交使不倾垫(都念/反)下设机轮以水激之使其日
 夜随天东西运转以象天行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
 考故曰三辰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如
 三辰仪之制以贯天经之轴其环之内则两面当中
 各施直距外指两轴而当其要(音/腰)中之内 (第 40a 页)
以象周天之)
(数/)立一表于地规之中命曰中表(不动从表之北/向南而望星)置一
表于正南之经头命曰 游仪
之表(每日逐星西过以尺/量其下去初表之数)
(每一尺/为一度)候星以牵牛为始(望星在正南/之昏时为法 (第 19a 页)
 成表里三重下据准基状如十字末树鳌足以张四

 表一曰六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 游仪
开元九年
 诏僧一行与梁令瓒等更铸浑天铜仪圆天之象具
 列宿赤道及周天度数注水激轮令其自转一昼夜
  …… (第 5a 页)
 其一前置钟以候辰亦自撞之皆于匮中各施轮轴

 钩键关锁交错相持其黄道 游仪
以古尺四分为度
 旋枢双环表里画周天度其一面加之银钉使东西
 运转玉衡望筒孔径六分衡旋于轴中用窥列宿 …… (第 5b 页)
 道单环设于赤道环内仍开合使运转东西列周天
 度数南北列百刻可使见日知时白道月环设于黄
 道环内使就黄道为交合以测每夜月离 游仪
四柱
 为龙龙下有山云俱在水平槽上皆用铜至元太史
 郭守敬乃创为简仪仰仪及圭表景符正方案大明
 殿灯 (第 6a 页)
 每刻击鼓每辰撞钟皆于匮中各施轮轴钩键关锁
 交错相持则所设机轮皆在木匮之中
以其日月星辰于是可考故曰三辰
   其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如三辰仪之制以贯天经之轴其环之内
则两面当中各施直距外指两轴而当其要中之内面
又为小窾以受 …… (第 7b 页)
唐贞观初李淳风作浑仪至七年而成表里三重一曰
六合仪二曰三辰仪三曰四 游仪
皆用铜帝称善置于
凝晖阁玄宗开元九年一行受诏改治新历欲知黄道
进退而太史无黄道仪梁令瓒以木为 (第 11b 页)
游仪
一行是之
乃请更铸以铜铁十一年仪成又以灵台铁仪后魏所
作制度不均赤道不动如胶柱以考月行迟速多差更
(第 11b 页)
游仪
使黄道运行以追列舍之变因二分之中以立
黄道交于奎轸之间二至陟降各二十四度黄道内施 (第 11b 页)
 黄赤二环使不倾垫或不用下设机轮以水激之可
 省人运亦或不用日月星辰之运行于是可考故曰
 三辰又其内第三重曰四 游仪
亦为黑双环制如三
 辰仪之黑双环在内而又小以揭直距直距者铜板
 二从置于四 (第 24a 页)
游仪
内上属北极下属南极而横夹望
 筒于其腰中内面为小孔以受望筒腰中之小轴望
 筒者古所谓玉衡也一名窥筒一 (第 24a 页)
 小异蔡传正据疏义耳

历代以来其法渐密本朝因之为仪三重其在外曰六
合仪次其内曰三辰仪最其内曰四 游仪
 浑仪至唐李淳风一行而法甚密本朝因之者言宋
 亦因用旧仪之法不曾改创法度也案新唐书天文
 志贞观初李 …… (第 38a 页)
 十八宿十日十二辰经纬三百六十五度二曰三辰
 仪圆径八尺有璿玑规月游规列宿距度七曜所行
 转于六合之内三曰四 游仪
玄枢为轴以连结玉衡
 游筒而贯约规矩又玄枢北树北辰南距地轴傍转
 于内玉衡在玄枢之间而南北游仰以观天 …… (第 38b 页)
 激轮令其自转一日一夜天转一周命之曰水运浑
 天俯视图置于武成殿前其规环尺寸具载唐志文
 多不录宋太宗更名太平浑仪
游仪
 尔雅疏云地与星辰俱有四游升降立春西游春分
 正中立夏北游夏至极下立秋东游秋分正中立冬
 南游冬至极 (第 39a 页)
 之说汉晋天文志孔颖达书疏大略已尽之蔡仲默
 书传谓宋朝为仪三重其在外者曰六合仪次其外
 者曰三辰仪最在内者曰四 游仪
四游者东西南北
 无不周遍也沈括曰旧法规环一面刻周天度一面
 加银丁盖以夜候天晦不可目察则以手切之也 (第 1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