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書類
四書類
易類
孟子類
經解類
 (指郊而言而左传偶轶其事正赖有此序以补其阙/亦一快也又案孔颖达著左传正义于隐元年春王)
 (正月传下有云鲁僖公之时 周王
岁二月东巡狩至/于岱宗柴季孙行父为之请于周太史克为之作颂)
 (孔之此说必有所本今考僖公之时在周则惠 (第 36b 页)
    非天神矣今不便采入阙疑可也

史记秦本纪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 周平
王平王
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于是始国与
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
西畤(索隐曰襄公始 (第 22b 页)
 迁主藏于文武庙也厉王(二十四/世昭)宣王(二十五/世穆)幽王

 (二十六/世昭)平王(二十七/世穆)泄父 (平王太子
未立而/卒二十八世昭)夷王以
 后厉宣幽平皆父子相继昭穆世次井然矣及平王
 时太子泄父卒立其子林是为 (第 59b 页)
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与之阳樊温原攒茅之田
二十有八年左氏传晋侯献楚俘于王郑伯傅王用平
礼也(注傅相也以 周平王
享/晋文侯仇之礼享晋侯)己酉王享醴命晋侯宥(注/既)
(飨又命晋侯助以/束帛以将厚意)
    蕙田 (第 21b 页)
 时何望有秋彫氓遗噍再罹艰苦有不堪其困则逸
 为盗贼揭挺叫嘑可不深图哉且天子以四海为家
 舜葬苍梧禹葬会稽岂爱夷裔而鄙中国邪示无外
 也 周平王
汉光武都洛而山陵寝庙并在西土者实
 以时有不可故遗小存大去祸取福也今景山崇秀
 北对嵩邙右眄汝海祝融 (第 32a 页)
 人之义人算其一我算其十人算其百我算其千出

 奇无穷人莫能测以多算胜者斯可以为战功矣多
 之为义惟战功可称 周平王
锡晋文侯曰尔多修捍
 我于艰史书周勃之功曰至城下为多当驰道为多
 皆指言其战功而已(○黄氏曰战功居下 (第 4a 页)
 羽而饮之一作翢(又不周山名在昆崙屈原离骚路不周以左转兮)又风名白虎通西北曰不周风不周者不交也言阴 
 气未合化也(又阳周平周定周皆县名前汉地理志上郡阳周县西河郡平周县郁林郡定周县)又姓广韵本自 周平王 
(子别封汝川人谓之周家因氏焉又魏献帝次兄普氏后改为周氏又复姓魏初徵士燉煌周生烈)
又与赒通论语君子周 
 急不继富孟子君之于氓也固周之(又叶市朱切音殊季历哀慕歌梧桐萋萋生于道周官榭徘 (第 27a 页)
 玉戚兮飞蒙茸而走陆梁注陆梁乱走猊(又跳梁庄子逍遥游狸狌东西跳梁中于机辟)又强梁金人铭强梁者不得其 

 死后汉礼仪志神名能食鬼(又大梁西方之宿尔雅释天大梁昴星)又州名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又国名 周平王
 
 封少子康于夏阳是谓梁伯(又大梁地名晋语魏惠王徙都大梁)又山名诗大雅奕奕梁山 又吕梁水名庄子达生 (第 45a 页)
  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侯而与公同/赐是借人礼)
  (年庄十八/ 左氏传) 晋文公献楚俘于王郑伯傅王用平
  礼也(传相也以 周平王
享晋/文侯仇之礼享晋侯)王享醴命晋侯宥(既/飨)
  (又命晋侯助以束帛以将厚/意 僖二十八年左氏 (第 12a 页)
  也其周之旧乎(秦本在西戎汧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
  (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佐 周平/王
东迁而受其故地故曰周之旧)为之歌魏(诗第/九魏)
  (姬姓国闵元年/晋献公灭之)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 (第 5b 页)
县两传地理俱
瞭然矣
秦自穆公始东境至河宜从史记不宜从郑诗谱论
郑康成诗谱秦襄公当平王初兴兵讨西戎救 周平王
东迁以岐丰之地赐之遂横有周西都畿内八百里之
地史记秦本纪云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
地与誓曰戎侵 (第 163a 页)
 (足而言之一句者以春秋编年之书必应尽年乃止/入年唯此一句故显言之以明一句是其所感也)
 曰然则春秋何始于鲁隐公答曰 周平王
东周之始
 王也隐公让国之贤君也考乎其时则相接言乎其
 位则列国本乎其始则周公之祚胤也音义(祚才路 …… (第 53b 页)
 (绝笔即因问初起以此不复言或欲示二问共是一/人故也然者然上语则者陈下事乘前起后之势问)
 (者言绝笔于获麟既如前解然则春秋初起何独始/于鲁隐公不始于他国馀公何也答曰 周平王
东周)
 (之始王也迁居洛邑平王为首是始王也隐公让国/之贤君也于第当立委位让桓是贤君也考乎其时) …… (第 54a 页)
 (周公之祚胤也鲁承周公之后是其福祚之胤也若/使平王能抚养下民求天长命绍先王之烈开中兴)
 (之功隐公能大宣圣祖之业光启 周王
之室君臣同/心照临天下如是则西周之美犹或可寻文武之迹) …… (第 54a 页)
 (鲁言之也其答直言隐公不云鲁者以鲁之春秋已/为韩起所说可知故也周自武王伐纣定天下恒居)
 (镐地是为西都周公摄政营洛邑于土中谓之东都/成王虽暂至洛邑还归镐京为西 周平王
始居东周)
 (故云东周之始王也平王四十九年而隐公即位隐/公三年而平王崩是其相接也诗既醉云永锡祚胤) …… (第 54b 页)
 (政读者多音/征后皆放此)所称之公即鲁隐也安在其黜周而王
 鲁乎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此其义也疏
 (既言作春秋之意然后答黜周王鲁之言经书春王/正月王即 周平王
也月即周正也公及邾仪父公即)
 (鲁隐公也鲁用周正则鲁事周矣天子称王诸侯称/公鲁尚称公则号不改矣春秋 (第 55a 页)
(正义曰天王 周平王
也谱云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稷之后也后稷封于邰及夏之衰后稷之子不窋失)
(其官窜于西戎至大王为狄所逼去 (第 14a 页)
曰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朔日并不言食)
(晦夜也朔日并言食正朔/也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注 周平王
也实以壬戌崩欲诸侯之
速至故远日以赴春秋不书实崩日而书远日者即传
其伪以惩臣子之过也襄二十九年传曰郑 …… (第 2b 页)
天王登假此言崩者鲁史裁约)
(为文不道当时赴不言登假也注正义曰今检杜注凡/葬者皆显言其谥此为无葬故言 周平王
也仲尼脩经)
(当改正真伪以为褒贬周人赴不以实孔子从伪而书/者周人欲令诸侯速至故远其崩日以赴也不书其 (第 3a 页)
 百乘徒兵千注驷介四马被甲徒兵步卒音义(驷音/四介)
 (音界被皮义/反卒子忽反)郑伯傅王用平礼也注傅相也以 周平
 王
享晋文侯仇之礼享晋侯音义(相息/亮反)己酉王享醴
 命晋侯侑注既飨又命晋侯助以束帛以将厚意王
 命尹 (第 35b 页)
 (国七十小国/五十是降差)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
 晋人曰何故戎服对曰我先君武庄为平桓卿士注
 郑武公庄公为 周平王
桓王卿士音义(数色主反下/数甲兵数疆)
 (潦各并/注同)城濮之役文公布命曰各复旧职注晋文公
 音 (第 20a 页)
 (盖马迁/之谬耳)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
 之旧乎注秦本在西戎汧陇之西秦仲始有车马礼
 乐去戎狄之音而有诸夏之声故谓之夏声及襄公
 佐 周平王
东迁而受其地故曰周之旧音义(汧苦贤/反去起)
 (吕反又/如字)为之歌魏注诗第九魏姬姓国闵元年晋献 (第 18a 页)
 公灭之疏(正义曰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于汉则河东郡)
 (河北县是其都也周以封同姓世本无魏君名谥不/知始封之君何所名也郑玄以为 周王
平桓之世魏) (第 18a 页)
 列国为伍所以正名辨分也 平王宜臼
 幽王子在位五十一年
桓王林
 平王孙在位二十三年
庄王他
 桓王子在位十五年
僖王胡齐
 庄王子在 …… (第 2a 页)
 王朝世次
  平王宜臼(幽王/子)
 桓王林(平王孙大/子泄父子) 庄王他(桓王/子)
  僖王胡齐(庄王/子) 惠王阆(史记僖王子/大 (第 60a 页)
 (所以始汪氏克宽曰若是则春/秋当始于桓公不始于隐公矣)

(已 周平王
四/未十九年)元年(齐僖公禄父九年晋鄂侯郤二年曲/沃庄伯鲜十一年卫桓公完十三年)
 (蔡宣公考父二十 …… (第 3a 页)
 (宋辰者辰何以不言克宋公之力不/足以制辰郑伯之力足以制段故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咺吁阮反赗/抚凤反 此)
 (王室下交诸侯之始稷天王孔疏 周平王
也谱云周/黄帝之苗裔姬姓后 之后也文王受命武王克殷)
 (而有天下武王至平王凡十三王兄弟/相及者一 (第 16b 页)
 (告虽及鲁不会也庄僖顷皆不志者王室不告鲁/亦不往也今周人来讣而隐公不往是无君也)
 集说(杜氏预曰 周平王
也实以壬戌崩欲诸侯之速/至故远日以赴不书葬鲁不会 刘氏敞曰左)
 (氏曰春秋书远日者即传其伪以徵臣 …… (第 4a 页)
 附录左传(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
 (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 周王
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
 (恶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 (第 5b 页)